资源描述
浙江省园林都市原则
一、组织领导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国务院有关加强都市绿化建设告知》、《都市绿线管理措施》、《浙江省都市绿化管理措施》等法规政策。
(二)政府领导重视都市园林绿化工作,创立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行有力。
(三)结合都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不停探索出有益经验。
(四)建立健全都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都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长,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长逐年增长。
(六)管理制度健全、配套、管理手段较先进,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贯彻,有科研新成果并推广应用。
(八)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市场管理规范。
二、管理制度
(一)城镇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毕,内容完善,并同意纳入都市总体规划,严格实行。
(二)都市绿线向社会公布并严格实行。
(三)都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绿地系统。
(四)编制和实行都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都市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其中,县城应在都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明确内容或在上一级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覆盖。
(五)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符合建设部《都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认真执行都市绿化赔偿收费制度。
(六)园林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条文规定。
三、景观保护
(一)重视都市原有自然风貌保护。
(二)突出都市文化和地方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都市布局合理,建筑友好,容貌美观。
(四)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章健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贯彻,措施有力。
(五)大型户外广告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设置规范,审批手续齐全。
四、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
1、都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明显,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都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
标到达如下规定
园林都市基本指标表
都市规模
指标
100万以上人口都市
50—100万
人口都市
50万如下
人口都市
人均公共绿地
(平方米)
7
7.5
8.5
绿地率(%)
30.5
32.5
34.5
绿化覆盖率%
35.5
37.5
39.5
3、各城区间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都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二)道路绿化
1、都市道路绿化符合《都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当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故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25%。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贯彻,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贯彻,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占60%以上。
2、都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行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都市建成区面积2%以上。
2、都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浙江省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原则和设计规定。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明显,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都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留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2、组织开展都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明显。
(七)立体绿化
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
2、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
五、园林建设
(一)园林绿化建设要体现保护优先原则,防止过度追求“景观”效应,充足保护原生态,提高园林绿化生态功能。
(二)都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到达
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规定。
(三)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规定,突出植物景
观,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其中县城至少有两座公园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规定,单个面积在3公顷以上,公园绿地率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四)制定保护规划和实行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
(五)都市广场建设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都市雕塑突出都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足展示都市历史文化风貌;以休闲功能为主广场绿地,绿地率在65%以上。
六、生态环境
(一)都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在编制都市绿地系统时,统筹农村绿地建设,并有分步实行措施,形成城郊一体优良环境。
(二)按照都市卫生、安全、防灾、环境保护等规定建设防护绿地,都市周围、都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贯彻,都市热岛效应缓和,环境效益良好。
(三)都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编制城镇环境卫生专题规划并严格执行;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搜集率平原地区90%以上,山区及海岛地区6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以上;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都市60%、县城40%以上。
(四)都市大气污染指数不不小于100天数到达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到达三类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很好,重视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都市特有风光带。
(六)都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都市建有湿地公园。
(七)都市新建建筑按照国标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到达50%以上。
七、市政设施
(一)管道燃气普及率40%以上。编制燃气城镇一体专题规划并严格执行;燃气供应体系规范、安全得到保障。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都市不低于20%,中等都市不低于15%。
(四)实行都市照明工程,贯彻节能规定、景观照明科学合理。都市道路照明装置率100%,都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
(五)都市道路按道路设计规范设计、建设、管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6%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98%。
(七)城区道路机械打扫率30%;城区公厕二类以上每万人拥有4座。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活动场所附近及人流较多道
路沿线300米左右有公用厕所。
八、尤其条款
1、发生严重破坏生态绿化或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予验收。
2、都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或污水处理率不达标不予验收。
3、园林绿化基本指标近来三年虽逐年增长,但疏于管养,绿地荒抚,应合适扣分0.5—1分。
4、都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高于1平方米以上,加1--2分。
5、获得节水型都市称号,加2分。
获得园林绿化领域先进经验被省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下文推广,每项加1分。
九、附则
本原则自发文之日起正式实行,实行过程中有关问题由建设厅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