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生命”论断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72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生命”论断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的生命”论断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的生命”论断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领导科学2023 5领导视点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嘹亮号角,明确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生命便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转变,党先后提出一系列关于“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呈现了党百余年奋斗的实践轨迹,同时以其鲜明的话语特色对全党统一思想、宣示主张、凝聚力量发挥了独特的引领和激励作用。系统考察“党的生命”论断的历史演进,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其核心思想与内在逻辑,对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2、义。一、“党的生命”论断的演进历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对“党的生命”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和探索,形成了从初步提出到曲折发展再到重塑丰富和深化创新的演进脉络。(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生命”论断的初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对“党的生命”的探索开始于建党之初。1929年10月,陈云在为中共江苏省委起草的批评苏州县委脱离群众的错误的信中提出:“如果党脱离了群众,即断绝了党的生命和活动。”21937年8月,毛泽东在 矛盾论 中强调:“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

3、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3此时,“党的生命”显然尚未形成一种固定表达,但至少透露出两则信息:一是政党也有生命,范根平“党的生命”论断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摘要】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生命”的论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拓展与调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塑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深化与创新这样一个演变历程。“党的生命”论断的历史演进,来源于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结果,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

4、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党的生命”论断对我们党的现实启示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坚持理论掌握群众,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话语创新。【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党的生命”论断;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治理效能【作者简介】范根平(1986),男,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3KS26)【中图分类号】C933;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5、03-2606(2023)05-0009-069领导科学2023 5遵循兴衰成败的自然规律;二是影响或决定党的生命的因素不是唯一的,联系群众情况、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等因素都会对党的存在及命运起到直接的决定作用。随着解放战争顺利推进,解放区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党缺乏新解放区和城市工作经验,加之部分干部滋长了骄傲情绪,各解放区在土地改革、工商业政策、统一战线和整党整军等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左”的“急切病”,甚至有的发展为严重的冒险主义倾向,给党和军队事业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这时,增强全党的政策和策略观念,保证党的正确路线贯彻落实,便成为摆在党中央面前头等重要的任务。1948年3月,

6、在中共中央从陕北延安移驻西柏坡前夕,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生命”的概念。在为转发西北野战军前委的电报写的批语中,毛泽东指出,不注重政策和策略的教育而让单纯的军事观点在党和军队中占据统治地位,是偏离了党的路线的极端严重的现象,应当立即加以检讨,“须知政策与策略是我党我军的生命”4。同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 关于情况的通报 中再次强调:“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5至此,“党的生命”开始作为一种固定表达正式进入党的话语体系。(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生命”论断的拓展与调适1949年中

7、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意味着“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6 282,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与此相适应,“党的生命”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1951年6月,邓小平在 永远记取党的斗争经验和教训 的报告中指出:“联系群众是我党的生命。”71953年底“高饶事件”以后,党中央觉察到加强党内团结、提升中央权威的紧迫性。在毛泽东的建议下,1954年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明确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8,并对党的高级干部的言行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规定。后来,中共八大不仅将“党

8、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写入党章,而且首次将“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规定为党员的十项基本义务之一,强调这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作为党全面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将“党的团结和统一”明确为“党的生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直接反映了“高饶事件”后党中央对自身建设的忧患意识和清醒认知,在全党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和警示意义。遗憾的是,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1959年8月,在江西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 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奋斗 的决议,指出“保卫党的路线,保卫党的团结,就是保卫党的生命,保卫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

9、”,强调“这是每个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的神圣职责,不容许任何动摇”。9将“总路线”和“党的团结”一道提至“党的生命”的高度,虽然反映出党和人民希望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的愿望,但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发展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左”的色彩,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严重背离。“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已成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论调中,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党的生命”的认识出现重大偏差,党的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党的生命力、组织力与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生命”论断的重塑与丰富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0、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以此为标志,执政党建设重新回归正轨,“党的生命”论断在摆脱“左”的思想束缚中实现了重塑和丰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反复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将党内民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6 287随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命题。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党内民主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事业的重大意义。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愈发认

11、识到党的先进性与党执政地位的密切联系,提纲挈领地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10。这是党首次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首次将“党的先进性”上升至“党的生命”的高度,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运用和对执政党使命的高度10领导科学2023 5自觉。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11,从而对“党内民主”与“党的团结和统一”作为不同时期“党的生命”的关系做了新的界定。并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四个方面

12、,为发展党内民主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稳妥、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对于新形势下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使党的决策更加充分地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推动广大党员奋力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生命”论断的深化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揽“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作风是党的生命”“纪律是党的生命”等一系列重大论断。2007年,胡锦涛从道路求索的艰辛历程出发,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因、内涵及

13、其历史必然性,总结得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就是党的事业的命脉”12的重要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重新审视“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论断的历史逻辑和深刻意蕴。习近平曾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13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14 184。这不仅为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而且批驳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中

14、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种种错误论调,增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好的作风、铁的纪律,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力量之源和全党上下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2012年12月,刘云山在主持召开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调研座谈会时强调:“作风是党的生命,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152015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讲话指出:“纪律是党的生命,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格执纪。”16同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印发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真正使

15、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将“党的作风”和“党的纪律”提升到“党的生命”的高度,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为党在新时代妥善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治本之策和实践遵循,同时也标志着党对“党的生命”命题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17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生命”的最新论断,而且是党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总结提炼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二、“党的生命”

16、论断演进的内在逻辑“党的生命”论断的历史演进,超脱于历时性视域下简单的话语转换和文本更迭,来源于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结果,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一)历史逻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一个政党能否根据历史方位及中心任务的变革科学确定自身建设重心与目标定位,不仅是政党领导力与执政能力的基本表征,同时也是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便对影响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展开了不懈探索,在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斗争中鲜明提

17、出“党的生命”这一重要命题。同时,党根据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党的建设重心与根本着力点,提出“党的生命”新的论断,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曾经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18百余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语境,不仅为“党的生命”的话语建构和功能发挥11领导科学2023 5创设了必要场景,而且构成了“党的生命”内涵演进和话语创新的根本动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夺取战斗胜利为直接目标衍生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维护政权安全与加快

18、建设步伐紧迫任务驱动下生成的“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改革创新的主旋律中形成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再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两个大局”的双重考验中,“作风是党的生命”“纪律是党的生命”“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应运而生,“党的生命”的论断在历史坐标的转换中经历了从初步提出到曲折发展再到重塑丰富和深化创新的演进历程。同时,在“救国、兴国、强国”历史逻辑的展开中,“党的生命”的不同论断紧密联系、前后衔接、相辅相成,在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实践中实现了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二)理

19、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有力支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生命”的完整命题,但他们对决定无产阶级政党命运和生死存亡的关键要素已经给予充分关注,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党的生命”源流的逻辑起点。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9 285。在他们看来,启发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共产党建设及其领导的事业中占据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落后的社

20、会生产力给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来了严重威胁,党的建设面临严峻考验。在内忧外患的境遇中,列宁对执政党建设中的诸多关键环节和决定性因素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思考,提出了“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20、“一些政党有了骄傲自大的可能,这往往就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21等论断,从而把联系群众、铁的纪律、好的作风,以及党的团结统一、正确的战略与策略等确定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与主要方面。这一系列理论探索,不仅为当时的俄共(布)实现正确领导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其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生命”论断提供了宝贵

21、的理论指引和思想启发。(三)实践逻辑: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结果“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4 21作为党对自身建设重要着力点的理论认知与话语体系,“党的生命”论断蕴含着“建设什么样的党”的目标诉求和“怎样建设党”的实践指向。因此,从本质上看,“党的生命”命题的起源和流变,实际上也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革命形势的错综复杂呼唤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实践,而科学理论的指导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形势使实践产生的新鲜经验在理论中有所呈现。同时,实践的向前发展也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成为党的建设新的理论不断飞跃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共

22、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党的生命”论断在演进历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同时紧密围绕不同时期党面临的中心任务与党的建设目标,及时回应党内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挑战,在对既往命题的接续和传承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呈现出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鲜明的实践特色。例如,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受制于奋斗目标与实践类型的单一性,“党的生命”论断呈现出较为固定的特征。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实践的广度、深度、力度均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与提升,党的执政视野更加开阔,“党的生命”概念的运用更加开放灵活。与此同时,“党的生命”系列命题的客观真理性并未因为实践场域的转换而弱化或消解,而是随着时间的推

23、移和实践的延伸持续得以确证和强化,促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三、“党的生命”论断的现实启示概念是历史的载体,实践是概念的展开。“党的生命”这一特定概念的提出及其演进,不仅承载了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史和理论创新史,再现了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历程,而且为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12领导科学2023 5指导思想。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

24、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执政党建设是关涉国家、民族和人民前途命运的伟大工程和系统工程,必须放眼全局、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然而,由于党的建设涉及面广、体量庞大且结构复杂,必须善于找关键、抓重点,不能不分主次、均衡发力,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等。“党的生命”是一定时期内党的建设主要矛盾的集中反映,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现实指向。在新时代,只有牢牢把握“党的生命”论断的历史源流,深入理解“党的生命”的新时代内涵,才能聚焦和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二

25、是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党的生命”是党根据一定阶段的内外形势和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历史的、具体的,这决定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党的生命”论断呈现出嬗变和发展的特征。科学把握“党的生命”的思想内涵及理论价值,必须避免庸俗化、片面化地理解“党的生命”这一重要命题。同时,要注意厘清“党的生命”不同论断的生成逻辑,重视把握不同论断间的内在关联,凝聚党的建设重要共识。三是要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生命”论断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对于一定时期内切中要害的关键要素和自身建设根本着力点的话语表达,集中展现了党关于自

26、身建设的根本主张和核心观点。但是,理论的真理性不能依靠理论本身来检验,必须回归实践。一方面,要以党的建设质量和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来佐证和强化“党的生命”论断的客观真理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党的生命”新的论断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4 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全方位地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并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列为十三大显著优

27、势之首,凸显了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纲领符合实际和发展规律,党的路线切实可行,党的事业必然蓬勃发展;如若不然,党的事业就会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坠入深渊。从“党的生命”这一特定视角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依靠科学研判形势,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领导人民成功夺取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突出强调党内团结和统一,克服了党内分裂和分散主义的错误倾向,消除了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分子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威胁,成功实现社会制度的伟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8、,为新形势下提升党的领导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党的活力与生机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更加强调道路对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自身前途命运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并将“党的作风”“党的纪律”“旗帜鲜明讲政治”提升到“党的生命”这一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之以恒反腐肃纪,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党的生命”论断的历史演进不仅再现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阔实践中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曲折历程,更是蕴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遵循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逻辑。这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也提出了更高要

29、求:一方面,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包括社会主要矛盾在内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顽瘴痼疾,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另一方面,党必须不断提升与时代和实践要求相适应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更好地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既定目标,永葆百年大党的蓬勃朝气。(三)坚持理论掌握群众,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话语创新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9 9这告诫我们,一种理论要传播、发展,就必须掌握群众,不能自我封闭而仅成为少数人掌握的

30、科学真理,陷入曲高和寡13领导科学2023 5的境地。因此,要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彻底”的理论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说服人”,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进而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从语言风格来看,“党的生命”作为一种极具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政治话语表达,不仅明确和宣示了一定时期内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中心任务,发挥了在党内构建共识、统一思想、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政治功能,而且因其语言朴实、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而成为党加强政治传播、实现政治动员的有效方式,对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扩大政治影响、充实党的队伍、筑牢群众基础

31、,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统一全党意志、站稳人民立场、强化社会整合、实现政治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学习领会和灵活运用“党的生命”的语言艺术和话语表达方式,充分认识和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推动党的建设话语创新,不断增强党的理论解释力、话语传播力、思想认同力、舆论动员力和历史穿透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话语权,切实保障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全体党员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为,为党实现长期执政目标提供坚实牢固的党内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根基,同时也必将推动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和全面发扬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以高度的理论自信阔步

32、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塑造好“大党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N.人民日报,2022-10-17(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7.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6.4中 共 中 央 文 献 研 究 室.毛 泽 东 年 谱(18931949):下册 M.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96.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33、1:1298.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中 共 中 央 文 献 研 究 室.邓 小 平 文 集(19491974):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56.8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5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3.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11.10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63.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8.12 中

34、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93.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5 刘云山主持召开党建和组织工作调研座谈会强调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点抓出成效 N.人民日报,2012-12-24(1).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39.17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J.党建,2021(4):4-11.18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12-27(2).1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5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00.2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4.责任编辑介明菊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