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思政课”格局下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四维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629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思政课”格局下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四维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思政课”格局下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四维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思政课”格局下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四维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思政课”格局下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四维探析代宏丽(内蒙古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摘要 内蒙古高校作为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坚定,关系着祖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以及地区社会发展,打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政“金课”是贯彻好和落实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推进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背景,立足内蒙古高校实际,在总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多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在承继中融合创新,探索出一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互促进

2、、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校内校外融合发展的“四维”改革之路。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内蒙古;高校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4336(2023)04-0070-05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2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在 2022年工作要点 中指出,“加强

3、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3内蒙古高校作为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坚定,关系着祖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以及地区社会发展,打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政“金课”是贯彻好和落实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民族地区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思政课,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目标很明确,即增强受教育者的“五个认同”,从而自觉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本文基于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背景,立足内

4、蒙古高校的实际,在总结多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在承继中融合创新,探索出一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互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校内校外融合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课程”改革之路。一、通识教育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推动“课程思政”融入“思政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所蕴含的思想、理论和知识的教育,在高校隶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过去,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是一门向大学生普及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公共必修课,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各民族地区高校相继将原来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取

5、消,开始向全体在校生开设公共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作为教育主渠道课程,并通过开展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主渠道与基金项目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度教育规划项目“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 金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22257);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青年项目“五大课堂 推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QN2022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代宏丽,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第11卷第4期2023年7月Vol.11No

6、.4July 2023民 族 高 等 教 育 研 究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of Nationalities70主阵地相结合,向大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到底是一个“思政话题”,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真正具有实效。2022年,教育部“召开 大思政课 建设推进会,将实施大思政课 建设方案”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在“大思政课”教育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也要以“大思政”的视野、“大学问”的精神、“全方位”的维度来推进工作,实现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教育部2021

7、年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上要求“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4,意味着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育人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具有通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属性,既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又是一门普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化。因此,不仅专业课程需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特点鲜明的思政课也需要课程思政建设,要切实发挥出通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8、的作用。但是,在课程的建设进程中,存在一定“重教轻育”问题,特别是由于课程相对于其他几门公共思政课,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这就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多元化的思政育人元素,坚持专业知识育人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育人理念,积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课程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知识教学相结合,致力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的时代新人。因此,要不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思政课程”,使其更好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在同一门课上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目标,进一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思想引领,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将爱国主

9、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思政元素拼接,而是要提炼课程蕴含的育人因素,巧妙融入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文精神、奋斗精神、国防精神等要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因情感共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还要与其他公共思政课和各专业课程通力协作,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通入其他专业课程和公共思政课教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通到人才培养方案、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10、代化等学校工作的全过程,通力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师是关键。因此,高校教师也要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种好“责任田”,形成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团队,全校教师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体系。在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教学方面,笔者列举个别案例如下。融入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一般是在春季学期面向大一学生开展,春季开学正值每年“两会”召开之际,可以在课程导言中融入“两会”精神,特别是将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工作的指示精神作为课程要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总

11、书记选择在内蒙古当选,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的关怀,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在讲授“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知识点上,讲清楚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孕育的伟大精神,可以通过古代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近代革命各民族先驱共御外侮、同赴国难的爱国故事,现代和新时代各个行业涌现出的各民族人才的奋斗故事以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奋斗精神。融入社会责任和国防精神。在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知识点时,可以以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藏族居民卓嘎、央宗姐妹多年自发巡边护边等边疆少

12、数民族群众的戍边故事,激发学生爱我国防的社会责任感,还要擅用微信微博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媒介,可列举2022年曾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的新疆护边员阿布都加帕尔的故事,阿布都加帕尔救助游客车辆脱险后,游客给他现金感谢,其婉言谢绝,由于语言不通,他掀开外套,自豪地露出胸前的党员徽章,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以及爱党爱国之情。融入人文精神和仁爱之心。在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知识点时,以习近平总书记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走访调研民族地区,亲自督战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实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71情感,还可激发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知识点上,通过列举“三千孤儿

13、入内蒙古”“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故事,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仁爱之心。融入国家总体安全观教育。在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时,要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和国家总体安全观相结合,教育引导各族学生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民族领域形势发展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严密防范“灰犀牛”事件,牢牢把握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四个与共”理念更加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二、学生主体地位和

14、教师主导作用相互促进,构建“转识为志”翻转课堂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民族、籍贯、家庭、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等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民族地区高校的特色之一即是多元民族文化的存在,大学生主要是来自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青年,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民族、民族关系的认知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教育者面对的学情更为复杂,但是如果将这些特点利用好,都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一是在课前进行翻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是以一种多元互动的方式来完成知识传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感。首先,翻转课堂不仅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

15、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新课改的步伐,实现新课改的目标。5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我眼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主题,把每次课堂的前十分钟留给学生主体,在良好学习体验与素质培养的同时增加学生课业挑战度。具体来说,在学期初对每个班级进行分组,每次课前由12个小组进行小组汇报,结合PPT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要求是不仅要讲清楚这个民族的自身特点,更要挖掘历史上此民族和其他民族交流互动相互影响的历史。要注意的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在每个小组讲好一个民族的同时,应将重头戏落在挖掘各民族在历史和现实格局中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互鉴,全面把握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要说明党的民族平

16、等团结政策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政策,更要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侧重的共同性。同时,要注重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出发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养分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既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中华民族认同感,也有助于提升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6。通过这种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致力于既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沟通表达等能力,同时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56个民族的了解,加深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课堂上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互动,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二是善于利用心理互换与共情

17、技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启发学生。民族意识教育本就生发于精神、头脑层面,因此借助一些民族心理的原则方法,可以达到更好教育效果。心理相容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原则,从而使二者和谐相处,感情上和谐融洽。7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对本民族认知的相关知识经验,将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增加情感体验,激发中华民族认同,使课程教学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三个效果”。三是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把“五个认同”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作为学校教育的

18、必修课,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理论研究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要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品牌,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行动,把互联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在全校每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教研室联合高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深入推进“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主题教育“五个一”等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分享一个民族团结故事、观看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影片或纪录片、学唱一首爱国歌曲,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日常引导与理论教学并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引

19、领性、人文性、实践性、时代性、前瞻性,还要着力开展更加丰富的校园活动,打造校园活动品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要将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广泛72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加强诵读、书写等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中华诗词大会、“道中华”演讲大赛、中华经典诵读讲大赛等活动,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品牌。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烈士陵园的作用,引导学生崇尚英雄、学习英雄

20、、关爱英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三、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构建虚拟仿真民族团结“石榴籽”课堂内蒙古高校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探索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推动构建虚拟仿真民族团结“石榴籽”课堂。要注重收集整理互联网上从古至今、区内区外的民族团结故事视频资源,例如,国家民委牵头录制的纪录片 同心共筑中国梦 等国家和地方官方媒体倾力制作的线上视频资源,迎合当代大学生喜爱看短视频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一个个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融入课堂。例如,在讲授知识点“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时通过列举古代胡服骑射

21、、孝文帝汉化改革等故事,讲清楚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知识点上,通过列举和讲述近代以后韦拔群、向警予、乌兰夫,抗日战争时期的“回民支队”和“骑兵部队”等各族领袖和团体共御外侮、同赴国难的感人事迹,以及彝海结盟等生动故事,用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抗击侵略骁勇善战的爱国故事讲清楚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凝聚,各民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共同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还可以运用冬奥会、冬残奥会案例,通过播放开幕式中56个民族的代表手手传递国旗升起在舞台中央的视频资源,以及奥运会中各民族健儿奋力

22、拼搏等视屏,讲清楚中华民族大家庭亲如一家,各民族勠力同心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因为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不同文化的包容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才谱写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佳话,北京冬奥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也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同时,注重挖掘内蒙古各地丰富的育人资源,挖掘内蒙古历史上各民族“三交”历史、宣传内蒙古大地上古往今来的爱国团结故事和先进事迹,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母亲都贵玛等民族团结故事,各族群众建包钢、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共同繁荣发展故事,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凉州会盟、昭君出塞等发生在北方游牧民族间的历史典故,开发出 草原母亲都

23、贵玛 齐心协力建包钢 等虚拟仿真案例,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内蒙古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现实格局。例如,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知识点,可以列举新冠肺炎爆发初期,各个民族地区的省份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内蒙古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们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书写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感人故事,可以通过线上视频讲述内蒙古人力、物力驰援湖北的案例,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内蒙古人民“守望相助”寄语的深层内涵,以更好地使同学们理解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血脉联系。四、校内校外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

24、发文旅研学实践教学活动沉浸式教学是指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沉浸式教学强调“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去主动参与、深入体验、合作探究。8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就理论谈理论是枯燥的,也缺乏学生的切实“体验”,从而在“入脑入心”上会有差距,因此必须做到与实践引导并重,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意志行为侧重于回归到实践上来。因此,可以利用好各民族地区的文旅资源,鼓励“走出去”社会实践活动,从课堂走向古迹景区,充分利用好古迹中历史与现实视域下的育人“活教材”。要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融入结合,创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育静默的尴尬

25、,通过开展文旅研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民族高校和民俗古迹共促“三交”的理想场域功能。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通辽大地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在世界文化史以及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哈民遗址、辽代古墓、金代界壕、元代佛塔、清代王府等历史古迹保存完好。西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三大发源地之一,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和西辽河流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资源。通辽市莫力庙福巨遗址等考古发现已经证明,科尔沁文化还与人类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有关,这里还是成吉思汗之

26、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的领地,也是73名传遐迩的孝庄文皇后、清代名将僧格林沁的故乡,这些文旅元素都可以开发为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教育的资源。参考文献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N.人民日报,2021-8-29(001).2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2,(2):13-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 EB/OL.(2022-02-08)2023-02-23.http:/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

27、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 EB/OL.(2020-05-28)2023-02-20.http:/ 尚俊霞.翻转课堂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7:27.6 代宏丽,敖日格乐.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价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论述 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6:17-20).7 李媛媛,魏晓文.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心理机制优化研究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4):15-21.8 洪岩.“大思政课”视野中的沉浸式教学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9):123-129.A Four Dimensio

28、nal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Strengthening the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in Inner MongoliaUniversities under the Pattern of“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DAI Hong-li(College of Marxism,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 028043,China)Abstract:Inner Mongo

29、lia universities,as a security and stability barri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motherland,whether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Inner Mongolia have a firm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 of the motherland,national un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30、and social development.Creating a“golden course”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firmly builds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s the main line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 the Party s ethnic work inthe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

31、nt of ethnic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n the newera,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ner Mongolia,and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building the Consciousness

32、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this paper integratesand innovates in the succession and explores a“four dimensional”reform path that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wit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motes studentsdominant position andteachersleading role,promotes online and offline coordination,and integrates and develop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Key words:“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ourse;Inner Mongol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责任编辑荷叶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