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付费内推实习”的成因、危害及治理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58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付费内推实习”的成因、危害及治理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付费内推实习”的成因、危害及治理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付费内推实习”的成因、危害及治理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2-07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JDSZ3155);2021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GB056);2022年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项目“新时代下音乐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XK2022Y03)。作者简介:宋晓波,男,汉族,湖北宜昌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武汉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简介:郑莉娟,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2、,江汉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付费内推实习”的成因、危害及治理研究宋晓波1,郑莉娟2*(1.武汉音乐学院 舞蹈系,湖北 武汉430061;2.江汉大学 团委,湖北 武汉430056)摘要:“付费内推实习”作为付费实习的一种特殊形态,正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付费内推实习”兴起,既有国家实习岗位供需失衡、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外因”,也有高校实习管理缺位、大学生实习观念异化的“内因”。“付费内推实习”破坏了教育公平、扰乱了实习市场秩序、扭曲了大学生实习观、损害了企业外部形象,需国家、高校、企业协同联动,以疏堵结合的治理手段,引导付费实习市场合法、有序发展,保护实习大学生的

3、合法权益。关键词:付费内推实习;起因;危害;治理路径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1362(2023)02-0031-072023 年第 2 期总第 91 期2023 No.2General Serial No.91海南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Hainan Open University“付费内推实习”业务现已成为许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主营业务,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丰厚的利润回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该领域。民主与法制时报 法治日报 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 光明网 等知名媒体都曾刊出“付费实习”的专题报道,揭露了“付费实习”市场的诸多乱象,一些中介机构利用

4、大学生想进“大厂”(指大型互联网企业)、知名企业实习的需求,为谋求经济利益,编织出各类实习套路与骗局。当前,“付费实习”市场乱象频发,侵害了大学生实习权益,扰乱了实习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亟须整顿与治理。31一、“付费内推实习”的概念付费实习(亦被称为缴费实习、收费实习)是指“实习接收单位向实习派遣学校或实习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后而提供实习机会(岗位)的实习活动。”1内推:顾名思义,内部推荐,指在求职活动中,不通过常规的简历投递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申、双选会、宣讲会现场投递)等方式,借助企业就职内部员工推荐的方式,将优秀求职者的简历直接投递至人事部门负责人的一种招聘方式。内推的初衷是鼓励公司员工

5、善于发现并积极推荐身边的人才给公司人事部门,为公司招徕优秀人才,内推具有省时高效、节约企业招聘成本等优点。随着互联网、内推资讯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兴起,求职者可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接触到更多的实习岗位机会,内推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推作为招聘实习人员的重要方式。“付费内推实习”作为付费实习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中介机构收取大学生一定费用后,通过自身掌握的人际资源或内推名额将学生简历推送至相应企业,帮助其获取实习机会的活动。“付费内推实习”市场的兴起,缘于实习市场需求与实习岗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不均衡,在学生对知名企业的实习需求持续增加,而知名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实习岗位

6、供需之间严重失衡,让中介机构捕捉到商机,他们通过为学生提供“付费内推实习”产品赚取服务费。二、“付费内推实习”的成因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49名在校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6%的受访学生付费参与过实习辅导,51.4%的受访学生参与过简历制作修改,32.3%的受访学生参与过内推。可见,“付费内推实习”已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了解“付费内推实习”兴起背后的逻辑,分析“付费内推实习”快速发展的成因,是对其开展治理的前提。(一)高校:轻视实习工作,实习管理不善高校为毕业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实习岗位,帮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是其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7、的重要路径。在教育部2019年印发的 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 指导之下,近年来,国家、社会、事业单位大力支持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实习实训效果稳步提升,高校学生实习工作迈入了规范化、优质化的新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重人才培养轻实习实践、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在部分高校依然存在。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仍存在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匹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毕业大学生“眼高手低”,实习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等。据课题组的调查了解,不少高校的实习评价模式仅仅是核查实习证明或实习鉴定材料,对整个实习过程的评价,只有终结性评价,极度缺乏过程性评

8、价。高校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式,让实习评价流于形式,为部分学生在实习证明与实习经历上打开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缺口”,助推了大学生购买假实习鉴定或实习证明、付费获取内推实习机会等“虚假实习”现象的蔓延。(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逃避社会责任从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看,不少中介机构将“付费实习”分为“付费内推”“付费课程+就业推32荐”“付费刷远程项目”等多种业务类型,然后按照实习单位(规模大小、行业中的地位、社会影响力)、实习市场需求等情况,将收费标准从几百元延伸至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些企业将“付费内推实习”视作新的生财之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认为在当前实习市场岗位“供不

9、应求”的好局势下,抱有“能赚抓紧赚”的投机心理,与中介机构“沆瀣一气”,把控实习资源,故意制造“付费实习”市场的虚假繁荣,将付费实习发展成明码标价的“灰色产业链”,共同分食实习市场之利。教育法 公司法 相关条款均明确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其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支持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然而,部分企业认为实习生实习时间短,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有限,自身还需承担实习生实习期间的各类法律风险,得不偿失,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造成实习岗位供给数量持续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实习“内卷化”。(三)国家:实习岗位供需失衡,法律治理薄弱教育部官网发布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

10、,按照教育部实施的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即便是2023年国家供给百万就业实习岗位,相较千万级数量的毕业生,仍就杯水车薪。一方面是优质实习岗位稀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名企实习岗位的需求与日俱增,当今实习市场呈现供需失衡严重,极易诱发虚假“付费内推实习”乱象。课题组对全国百余所高校大学生发布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受调查对象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实习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法律法规的缺失”,例如我国 工伤保险条例 劳动合同法 均未将实习学生纳入保护范围,理论界对实习大学生实习期间因工受伤是否纳入工伤保护,尚存争议,当前法律法规对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安全事故责任的法律保障不健全,尤其缺乏对实

11、习单位责任的具体规定。因此,相关实习法律的缺失,造成政府治理措施乏力,无法对“付费内推实习”行为予以有效规制。(四)大学生:追求急功近利,实习观念异化部分大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知有偏差,认为实习只是“走过场”,可有可无,为图省时省力,宁愿花钱买一纸“实习证明”,蒙混过关。也有部分大学生不愿靠个人的勤奋努力争取实习机会,急功近利,花大价钱购买“内推”机会,意图走捷径获取大公司、名企业的实习经历与证明,为个人履历“贴金”。面对纷繁多样的网络信息和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2加之受网络上“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拜金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更趋功利化,更显浮躁。一部分

12、大学生希望通过“走捷径”更快地完成人生社会经验的积累。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付费实习,期望通过金钱投入获得更高的“收益”,赢在就业竞争的起跑线上。大学生们将实习机会获取的标准从“能力”变为“有钱”,属于典型的实习观念异化,将破坏实习公平。所以,大学生实习观与价值观的偏差,是当前付费实习大行其道的重要诱因。三、“付费内推实习”的危害(一)破坏教育公平,推高求职成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33的机会。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13、。实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每位大学生应享有平等的实习权利与实习机会。以往,大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习活动,一般经历投递简历、提供在校成绩等环节,并在面试中展示个人综合能力,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实习岗位。而今“付费内推实习”以付费获得实习机会,价高者得大厂实习岗位,这种以用金钱评判“能力”的现象,打破了实习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实习沦为了“买卖”,不仅让实习变了味,更破坏了教育公平。高额的“付费内推实习”服务费,进一步推高了大学生求职成本。动辄几万元的收费,让多数大学生无力承担,但迫于就业压力,一些学生无奈选择了“校园贷”“培训贷”,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压力。一旦发生“付费实习”骗局,对于大学生而言则是人

14、财两空,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实习机会,还背负上了高额“校园贷”。加上“付费实习”的自愿性、隐蔽性,大学生陷入维权难、没保障的两难境地。而且“校园贷”暴力催收现象严重,暴力恐吓、持续骚扰,甚至非法限制大学生人身自由等手段,进一步增加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最终诱发大学生自杀等极端安全事件。(二)违反诚实信用准则,扭曲大学生实习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要求人们在社会行为中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但是,部分大学生从事“虚假实习”,例如:“未到实习单位实习而购买或自己私制虚假的实习证明或鉴定(假签章);未到实习单位实习或全过程实习而通过关系取得实习证明或鉴定;购买所谓的 付费内推实习

15、,即交钱买实习指标,或者用钱买实习证明或鉴定;自己没有参加实习,而由家长通过其所在单位或其他关系,取得实习证明或鉴定,等等”3,上述“虚假实习”行为属典型的诚信缺失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当实习被大学生异化为“个人履历的贴金”,实习机会的获得不再靠公平竞争,实习市场的新需求成为利益输送的“重灾区”,大学生实习场变为“名利场”,凸显出大学生实习观与价值观的“退化”。这些大学生在发现自身能力不足时,不是专注于如何提升自我综合实力,而是妄图运用金钱手段购买机会,挤压他人生存空间。这与崇尚公平竞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流价值观悖向而行。这类功利主

16、义思想一旦在高校蔓延,将极度扭曲大学生的实习观,侵蚀大学生积极奋进的思想,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三)损害企业形象,扰乱实习市场秩序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企业不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参与“付费内推实习”的这些企业,盲目追求眼前“蝇头小利”,缺乏“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核及良好的经营准则和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长期生存。这些参与“付费内推实习”的企业,以“金钱”作为识人用人的量尺,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必将使企业失去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更有企业逾越法律底线,虚假宣传,欺骗实习学生

17、,将严重影响其社会形象,终究受到法律的严惩。围绕付费实习形成的灰色利益链,已催生了寻租和腐败空间。2022年1月25日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在公众号“阳光腾讯”披露了去年的反舞弊情况,此次通报涉及商业贿赂、职务侵占等行为的16起典型案件中,有关付费实习的案件共有6起。其中,“6名腾讯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由外部中34介负责招募实习生,利用腾讯员工的身份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腾讯远程实习,并从外部求职中介分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该6名员工已被腾讯公司全部解聘,永不录用,涉及的犯罪问题移送至公安机关处理”4。虚假“付费实习”扰乱了实习市场秩序,扭曲了实习的本义,属违法行为。在实习学生、中介机构、企

18、业内部员工组成的整条付费实习“灰产链”中,企业内部员工将实习机会转卖给中介机构牟利,或中介机构转售实习岗位资源,都涉嫌利用职权不当得利,干扰了实习市场的正常运行,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实习市场秩序。四、“付费内推实习”的治理路径“付费内推实习”是实习市场的新现象,虽存在虚假欺诈行为,但亦有合规的实习信息服务行为,我们要客观、公正的看待付费实习现象。因此,对“付费内推实习”的治理,应遵循“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之原则,以疏堵结合的治理手段,让“付费内推实习”成为学生实习的有益补充,引导“付费内推实习”合法、合规运行。(一)高校重视实习指导,规范实习管理付费实习火热的背后,一定程度反映出高校所提供的实习岗

19、位数量有限、实习岗位的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另外,高校普遍对教学实习环节不够重视,缺乏对大学生的实习指导与实习培训。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校外实习的全程指导,规范实习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第一,用大学章程定型实习制度。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纲领性“大法”,也是实习规章制度包括实习考核制度的基本制度渊源和定型化依据。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章程都还没有“实习”一词,更勿论将实习纳入大学章程的规范体系。完善大学章程的实习制度设置,应当首先从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上,将实习作为重要的价值目标。第二,高校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构建“学校原院系专业(学科)”三级管理机制。建议实习管理机构的名称为“实习委员会

20、”,包括校实习委员会、院系实习委员会和专业(学科)实习委员会,并从正式编制、人员配备、办公条件、专项经费等,将其与学校其他的常设机构同等对待。同时,以上实习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实习工作人员,负责大学生实习前的培训指导、实习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实习结束后的评价反馈。通过深入学生实习活动全过程,充分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各类问题,积极维护学生实习权益,主动承担起高校在学生实习管理中的监督与管理职责。(二)国家搭建实习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实习法律制度虽然,实习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对实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实习信息平台的建设

21、,例如在德国,实习信息网站为企业、学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信息服务平台。据调查,德国90%左右的学生通过实习信息网站找到实习岗位的。5实习信息平台可为高校毕业生实习提供实习岗位的信息服务,在助推大学生找寻合适的实习岗位、实现人尽其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建议,我国应尽快搭建全国性的大学生实习信息平台,坚持实习信息共享的价值目标,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实习资源,以政府统筹规划为基础,由具有专业背景的第三方承担网站设计、运行、维护、保障工作,建立多方参与、功能齐全、流畅运行的大学生实习信息网上平台,打造政府、企业、高校、大学生和第三方机构“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实习平台。平台可吸收各方提供的实

22、习岗位信息,通35过信息认证、资质审查,保证实习岗位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6。实习平台的所有信息应免费共享,彻底消除实习信息不对称的障碍,拓宽实习岗位选择,实现参与主体间的有效互动,满足大学生对更高质量更丰富实习岗位的美好期待。与此同时,加快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实习立法工作进度,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推进:第一,可在 劳动合同法 中增设有关实习的专章,首先从法律上承认实习大学生的准劳动者身份,创设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制度,规范实习权利义务关系;第二,借鉴国外对实习关系进行单独立法的模式,启动我国 实习法 的立法工作,以单行法律的形式,建立实习权益保护制度,进一步提高实习制度的法律层级与效力。(三)企业合规运

23、营,中介机构规范服务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技术与资金,是无法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要长期保持行业竞争的优势,必须注重企业文化培育与建设,践行自觉、自律,合法、合规的企业文化理念,勇于践行社会责任。在虚假“付费内推实习”活动中,部分企业、中介组织不遵守市场法律法规,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心存侥幸心理,长此以往,不仅扰乱实习市场秩序,更会将企业导向“消亡”。大学生实习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解决大学生“实习难”“难实习”“付费内推实习”等问题,需要中介服务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产品与服务。中介服务组织作为大学生实习社会支持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

24、体作用。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21万家企业实习中介或人才中介,其中近14万家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2万多家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以内。虽然我国实习中介组织近几年发展迅猛,数量上有较大提升,但多为营利性中介组织,特别缺少非营利性中介组织。笔者认为,大力培育和发展非营利性中介组织,增加实习市场经营主体的竞争,以此促进实习中介服务的多样化、规范化、合法化发展,大力提升实习行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同时,政府应出台实习中介组织管理制度,提高中介组织的准入门槛,提升中介服务质量,以制度激发中介组织的活力,规范中介组织服务行为,引导中介服务组织依法、合规、有序经营。(四)大学生树立正确实习观,增强法

25、律维权意识大学生是参与实习活动的主体,在实习权益保障方面,大学生要学会角色转变,由“等着被保护”转为“主动自我保护”7。在就业的新形势下,实习学生应破除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思想,坚守规则意识,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勇于磨砺自己,锻造过硬专业本领,全面提升个人就业能力,方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好的实习机会难觅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切勿动“歪心思”,不要相信任何中介机构的所谓“有渠道”“保进大厂”承诺,务必通过企业正规招聘渠道投递实习申请,规避付费实习中的各种套路。普华永道、毕马威、中国国际金融股份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都曾发布过公开声明,未与任何机构或个人建立

26、过内推实习的合作,表示公司实习岗位招聘是以申请人的个人素质和发展潜力作为考核标准,不会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任何号称付费获取公司的面试、实习或工作计划的机构与个人都是假的。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权益保护意识,通过“常态培养+重点补课”的方式8,让大学生知晓实习权利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习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善于识别虚假信息,特别是参与实习时一定要签订服务协议或服务合同,保留好相关凭据。与此同36时,实习学生应主动增强自身维权意识,树立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观念,敢于善于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参考文献:1问清泓.实习薪酬制度塑造路径探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4):38-47.2贺

27、彩,吴文新.个人主义危害青年价值观的三维探析:表现 原因 对策 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19-26.3问清泓.民法诚信原则与劳动法适用之博弈论以“奋斗者协议”和“自愿弃保”为例 J.河北法学,2022(2):19-42.4阳光腾讯.腾讯反腐再出重拳!10余人被移送公安机关,5名员工曾招募虚假实习生 EB/OL.(2022-01-26)2022-02-14https:/new J.高等工程教育,2012(5):90-97.6李世辉,李香花.“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实习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J.大学教育科学,2020(4):70-78.7李世辉,李香花.大学生专业实习权益保障问题

28、探析 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6):1-5.8曹培浩,黄明儒.论法律传播视野下的普法活动及其优化路径 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1):47-55.(责任编辑:陈格)Research on the Cause,Harm and Treatment of PaidInternal-recommended InternshipSONG XIAO-bo1ZHENG LI-juan2*(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Wuhan,430060,China;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Abstract:As a spec

29、ial form of paid internship,paid internal promotion internship is receiving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society.At present,the rise of paid internal internships is due to both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internship positions in thecountry and the one-sided pur

30、suit of economic benefits by enterprises,as well as internal factors suchas the lack of internship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alienation of internship concepts amongcollege students.The paid internal promotion of internships undermines educational fairness,disruptsthe order of the internship

31、 market,distorts the internship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and damages theexternal image of enterprises.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ate,universities,and enterprises to collaborate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guide the legitimat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paid internshipmarket and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terns.Keywords:paid internal-recommended internship;cause;hazards;governance path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