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24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1卷第2期2023年4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kmbuir UniversityNo.2 Vol.31Published in Apr.2023“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郭珍磊(蚌埠医学院 安徽 蚌埠233000)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对于提升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质量、增强育人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构成 要素及生成困境,高校需要坚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健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供给、强化大学生的需求认知和践行能力等措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洛教育获得感。关键

2、词:“三全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在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高 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 侧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 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协同育人作用,满足学生成 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时 代意蕴出发,探析其构成要素及生成困境,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提出增强获得感的实践策略。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时代意蕴 及生成过程获得感是检验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标尺,与人 民的幸福感紧密相连,是党坚持“以人

3、民为中心”发 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时代意蕴 获得感是人民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 因客观物质获得或主观精神获得之后产生的积极 情绪体验。获得感建立在“获得”之上,强调实在 获得后的主观感受,表现为需求满足后的幸福体文章编号:1009-4601(2023)02-0022-05验。“获得”是获得感生成的前提条件,“获得”与 获得感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无获”谈“感”容易 陷入主观唯心主义陷阱。“获得”分为显性获得和 隐性获得两种类型,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利 益获得,又有潜在的精神利益获得,而获得感强调 人在显性获得和隐性获得相互统一、相互依存

4、的 基础上产生的积极情感反映。人的需要是“获得 感”产生的逻辑起点,如果没有需要,获得与否也 就无从谈起,需要的满足是获得感产生的标志,但并不是外在供给越多获得感就越强。人对获得 的感知体验程度不同,所能体会到的精神满足感 也不一样。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责任和历史 使命,其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状况关系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理论 课学习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得个人在认 收稿日期:2022-04-12作者简介;郭珍磊(1988-),

5、男,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21年蚌埠S.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2021byzx287sk);2020年安徽省人丈社科重点项目三全育人体系下退役复学天学生校园适应问题研究”(SK2020A0363)。22 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思想品德方面需要得 到满足后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闵这种客观获得 基础上的主观感受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道 德品质、政治觉悟、文化素养等方面综合素质,具 体表现为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理想信念 更加坚定、主动担当时代责任等。(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过程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是一个循 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分 为“需要-参与-供给-满足”四个阶段,是思想 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优化的结果。根据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大学生的现实教 育需要是前提,主动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是 关键,教育者优化教育内容供给是纽带,而大学生 在需要满足后的产生价值认同感及采取实际道德 行动是最终目的。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 平、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的实效性以及温 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等因素深刻影响 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与稳定发 展。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

7、需求侧出发,根 据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及现实需要特点,进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教育内容供给、提升 教育者素养、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增强大学生在 受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通过学生亲 身参与教育过程,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遵循大学生品德发展 规律,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分为“认 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五个层面,各要素之 间层层递进、紧密相连,呈现出由表及里不断发展 的状态,具有层次性、渐进性、统一性特征。()认知获得感是基础认知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认知层面需要得到满足后

8、的主观感受,表现为知 识习得后的愉悦体验。认知获得感主要来源于思 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工 作者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客观知识在 学生头脑中的再现,也是最直接的获得内容,主要 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认知障碍,引导学生正确 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理 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大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思想 观念上均有实际的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才 能有牢固的根基,并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产生深 远价值影响。(二)情感获得感是关键情感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情感需要满足后的积极情绪体验。情感是大学生 心理结构的核心

9、,涉及情绪、情操、态度、价值观等 思想意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情感交融的 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是情感传递的基础,而 缺乏情感的互动很难让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认同 感,自然也无法产生获得感。情感获得感越强,学 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就 越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温度和效度,教育 者要提高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对教 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将教育要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实际行动。(三)意志获得感是保障意志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根据自身设定的发展目标,在困难挑战中磨炼意 志品质,通过刻苦努力达成既定目标,使得需要得 到满足后产生的

10、主观感受。意志具有强大的精神 动力,是大学生需要满足的保障,能够引导学生调 节个人行为,坚持不懈地朝着预期目标直至实现。意志获得感是大学生将认知获得和情感获得转化 为改造主客观世界力量的坚实保障,意志获得感 越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越能转化为学生的实 际道德行为。(四)信念获得感是升华信念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对思想道德准则、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内化 后产生的高度认同感,进而追求自我实现需要的 思想境界。信念获得感是大学生认知、情感和意 志获得感的有机统一,为促进行为获得感的产生 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牢固性的标准。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 神利益上

11、的获得感需要以理想信念作为重要支 23 撑,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厚 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五)行为获得感是归宿行为获得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 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自觉运用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 题,进而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 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并转变为行为方式和行为习 惯。一方面,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理论 知识,提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 义科学方法论去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改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中进一步

12、深化思想意识和道德认 知,强化行为价值导向,满足自我实现需要。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困境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等活动的开 展,各高校更加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快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满 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在思想政治 教育领域存在的供需结构矛盾等问题依然阻碍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一)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不畅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 育“主阵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 主要来源。“三全育人”背景下增强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获得感需要“主渠道”与“主阵地”形

13、成协 同育人合力,完善育人平台和运行机制,共同发挥 育人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与专职辅导员、专业课 教师、行政人员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密 切配合,共同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岗位职 责,贡献全员育人的智慧和力量。但是,不同育人 主体的岗位内容与职责存在差异性,面临着育人 理念、时间、内容等冲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责 任认知也存在偏差,造成协同育人意识不强。例 如,在课程育人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存在阻力,有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主动挖掘课程蕴 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日常教学的意识,认为课程 思政改革影响专业课教学。在“主渠道”与“主阵 地”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上比较滞后,缺少完善的育 人载体。“

14、十大”育人体系下不同育人主体间存在 壁垒与边界,常态化沟通渠道不畅,很难实现互联 互通,无法满足协同育人的需要。协同育人管理 机制、联动机制与考评机制也不完善,导致育人资 源与信息无法共享。(二)主体认知和实践能力不足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 主体,主体对教育目的和功能的认知程度不同,产 生的内在需要也不一样。内在需要是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基础,6如果教育者无法“唤醒”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大学生 就很难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大学生对思想 政治教育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待理论与实践学习 的态度与兴趣,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认知获 得感的强弱。认知水平高的大学生拥

15、有端正的学 习态度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大学生主观 能动性的发挥,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在 日常生活中能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提 升生活实践能力。但是,个别大学生缺乏对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认知获得感“钝 化”现象凸显。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大中小学一体化进程缓慢,存在内容重复、衔接不 畅等问题,灌输式教育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学习动机“应试化”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运 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能力不足,导致行为获得 感不强。虽然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比较贴近 大学生生活实际,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实 践价值意蕴,但是教育者的分散性导致教育内容 缺乏针

16、对性、系统性、连贯性,使得个别大学生参 加主题党团日、志愿服务和“三下乡”等教育实践 活动热情并不高,存在“签到式”参与现象。(三)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关系主要呈现出“供大于 求”“供求平衡”“供小于求”三种样态,供给与需求 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大学生获得感生成的原始动 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供给与大学生 成长发展实际需要相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 需求侧预期相匹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 强,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程度就越高,就能够最大 24 程度地生成获得感。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学生复杂性需要间的博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存在供需错位现象。

17、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主要存在思政队伍建设乏 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不高、教学内容时代 性和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教育环境氛 围不浓等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侧主要存在 学生主观预期过高、学习兴趣不浓、对思政教育认 知偏见等问题。例如,有的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方 式上不够创新,调动不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课上“抬头率”不高。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性造成了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感不高,缺少教育 实践行为,阻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 形成与发展。四、“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获得感的实践策略“三全育人”理念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需要高校围绕学生现实需求、关注学

18、生发 展期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将“知识传授、价值引 领、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有机结合,贯 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一)健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获得感的重要载体,高校需要发挥“全员”育 人合力,从育人意识、平台构建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共同发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切实让学 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有所得、所悟、所感。首先,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全员”育人蕴含 着系统育人思维,强调所有教师均有育人的责任 与义务,共同为学生成长付薪献智。高校要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将课 程思政情况纳入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 价教

19、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推动思 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切实发挥课程育人 的价值引领作用;其次,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平台 搭建是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高校要努力搭建第 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教育教学平台,促进思政 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间的协同 配合,找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育人的契合点,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要积极打造实践、科研、文化 和网络等育人平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精 神、人文情怀和网络素养的培育,实现全面发展;最后,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特点和规律,建立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沟通机 制、考核机制等,切实提高全员育人实效性。例 如,在协同育人考核激励

20、机制上,设立“三全育人”荣誉奖金制度,用于表彰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同时将育人情况纳入职 称晋升评价体系等,调动起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改 革的积极性。(二)提升需求认知和践行能力“知行合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 感的价值旨趣,由认知到实践是大学生将教育内 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现。高校要将“以生为 本”原则贯穿学生认知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学生 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 育价值认同。首先,调整需求认知。高校要根据大学生认 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教育需要心理 预期,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固有偏见,增进对教育 目的、意义的认同感,端正学习态度,

21、在理论知识 学习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人生价 值;其次,提高参与意识。参与性是获得感的特征 之一,参与程度和获得感水平呈正相关,主动参与 和被动参与的获得体验有着显著差异。高校要强 化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发挥个人 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 治教育活动。同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引 导学生主动表达教育需求与意愿,以便教师提高 教育内容的精准性;最后,增强践行能力。“行是 知之成”,道德行为是检验学生实际获得感的标 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形成的“最后 一公里”。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上升为价值 认同和追求,并自觉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 自身道

22、德行为改造主客观世界。高校要积极为学 生的人生出彩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区志愿服务、国情社情调查等方式增 强实践能力,展现个人价值,让学生在为国家、民 族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书写人生 精彩华章。25(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供需平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 成的最佳状态,高校要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供 需双方的良性互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让学生在勤奋学习 中获得知识、增长本领,实现“全方位”育人。首先,优化教师队伍素养。供给的关键在教 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养是增强大 学生获得感的有效方式。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

23、 道理,教师要把深厚的道理讲清楚、讲到学生心坎 里,让学生品尝到“金课”的味道,这考验的是教师 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技能。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 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和技能,推动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优化教 育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获得感直接来源于教育 内容,要增强内容的理论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保 证教育的高度、温度与效度,让学生从中获得实用 知识、获得正确指引、实现人生价值;最后,优化教 学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很难调动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要多措并举创新教 育方式,提升学生的教育体验。教师可以使用问 题导向式、翻转课堂、实践参观等教学模式,让学 生主动参

24、与到思政教育之中,为学生创造沉浸式 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雨课堂”“学习通”“钉钉”等网络平台 创新开展教育教学,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通过“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解决学 生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 王习胜.思想咨商”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教学与研究,2018(1):105-110.2 李合亮,张旭.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的全面性认识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8):118-123,3 陈寿灿,崔杰,郑根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 得感研究 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杜,2021:13.4 张艳丽

25、,何祥林.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 得感的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019(6):43-45.5 唐玉琴.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 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82.6 王易,茹奕蓿.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 J.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107-112,7 朱宏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研究 J.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115-119.8 裴红娟.新时代大学生恩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22-25.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

26、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GUO Zhen-lei(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Anhui 233000)Abstract:The sense of gain of college studentsx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touchstone to test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

27、eges,which has an important value implica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To analyze the constituents and generating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nse,colleges need to adhere to

28、 the concept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mproving the long 一 term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optimizing the suppl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demand cogni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Key words:three complete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责任编辑:娜布其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