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01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社会科学前沿,2023,12(8),4508-451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ass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8616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何靝福.“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3,12(8):4508-4514.DOI:10.12677/ass.2023.128616 “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砼”文化融入建筑类院校

2、思想政治教育的 路径研究路径研究 何何靝靝福福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23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 摘摘 要要 “砼”文化是一种孕育于校园文化,依托于党团组织平台,产生于建筑专业学子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砼”文化是一种孕育于校园文化,依托于党团组织平台,产生于建筑专业学子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一种专业特色精神。通过将砼的可塑性、和易性性质贯彻到育人过程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培育德技的一种专业特色精神。通过将砼的可塑性、和易性性质贯彻到育人过程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培育德技双馨建筑人才的育人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不惧艰险,

3、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为其在社会上从事建筑行双馨建筑人才的育人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不惧艰险,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为其在社会上从事建筑行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本文通过浅析“砼”文化对高校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本文通过浅析“砼”文化对高校建筑专业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以期可以给高校推进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创新性发建筑专业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以期可以给高校推进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展的思路。关键词关键词 “砼”文化“砼”文化,建筑类院校建筑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建筑

4、专业学子建筑专业学子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oncrete”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rchitec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ianfu He School of Marxism,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Jul.4th,2023;accepted:Aug.1st,2023;published:Aug.10th,2023 Abstract“

5、Concrete”culture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spirit conceived in campus culture,re-何靝福 DOI:10.12677/ass.2023.128616 4509 社会科学前沿 lying on the platform of the Party and league organization,produced in the learning and social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By the concrete plasticity,and

6、 easy nature to the education process,osmosis to cultivate virtue xin construction talent education effect,so that the students develop not fear,bear hardships and stand hard work of fine style,for it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society to lay a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

7、y,finally realiz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concrete”cul-tur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architec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provide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dea for pr

8、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words“Concrete”Culture,Architecture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rchitecture Students Copyright 2023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

9、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价值观和世界观高度统一的基调下,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载体来展现学校精神风貌的形象“窗口”,是高校校训、校风、校情的综合体现。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既是落实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本校文化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砼”文化作为一种校园内专业特色文化,其深刻意蕴及

10、时代价值,能为专业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值得去深入探究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2.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蕴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蕴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一个词,建筑专业学子不论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竞赛、科研创新乃至今后步入社会实践参加工作都难免要与混凝土打交道。“砼”是混凝土的简称,由于混凝土三字书写起来过于繁琐,故我国著名的结构专家蔡方萌教授创造性的提出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而便有了“砼”这个字。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坚硬如石2。而“砼”文化便是凝结于建筑专业学子学习、专业赛事、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专业特色精神。将砼文

11、化中丰富的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合育人资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1.于文化淬炼中涵养修己安人之志于文化淬炼中涵养修己安人之志“砼”文化意蕴深刻,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筑专业宝贵的文化资源。新时代的学生更应注重全面发展,学校要重视砼文化对专业学子的精神淬炼作用,倡导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并重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们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在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学生重温专业历史,从历史中感受先辈宗师们巧夺天工的旷世杰作,实现专业价值认同,减少学生口中“搬砖人”与“土木郎”

12、等由于专业认识不到位而出现的不恰当措辞。最后,砼文化中蕴含的修己安人之志与建筑专业学子的学习和工作Open AccessOpen Access何靝福 DOI:10.12677/ass.2023.128616 4510 社会科学前沿 高度契合,子曰:“修己以安人”,说的就是要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后来影响周围人,使其安定幸福。而将砼文化融入建筑专业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能使学生受到思政大环境的影响,坚定巩固政治方向和主流意识形态,也能在砼文化的淬炼中涵养修己安人之志,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责任感。在未来步入社会时,以修己安人的匠心匠艺给人民群众建造起身心港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

13、感和幸福感。2.2.于专业训练中凝聚拏云攫石之力于专业训练中凝聚拏云攫石之力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要贯彻落实社会企业对于建筑专业人才的诉求,倡导“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培养方针,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扎实、职业品德高尚的德技双馨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过:“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3。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深化专业认知。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制定专业课程训练方案,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专业

14、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多组织课外实践作业,以课程设定为导向,专业实践训练为途径,培育德技双馨人才为目标的三维培养模式来完善高校对于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建设。除此之外,高校应倡导专业性赛事的开展,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专业技能竞赛氛围,使学生能够以各种专业赛事为载体,充分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切实感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建筑专业学子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物质生产者,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制定专业课程,统筹推进思政教育,将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得专业学子于专业训练中凝聚拏云攫石之力,为国家的建筑事

15、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2.3.于实践锻炼中传承于实践锻炼中传承一辈宗工之一辈宗工之技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确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并进之说”4。阳明先生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要注重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行合一对于建筑专业学子来讲尤为重要,因为就建筑这门学科性质而言,本身便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建筑专业学子在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懂弄通的同时,还应注重将理论知识贯彻落实到广而深的实践中去。建筑专业的魅力,大国工匠的技艺需要在实践中领悟,在传承中创新。任何的技艺都是需要传承的,建筑专业更

16、是如此,像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杰作,都是足以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建筑体系;像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茅以升(中国桥梁之父)、刘建航(中国隧道之父)等大国工匠,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建设像一部部英雄史诗,值得每一个建筑专业学子沉下心去品读,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历史车轮滚滚,时代翻涌向前,建筑界的终点不应该停留在已成过去的旷世奇作,建筑学子应顺应时代发展,响应人民期盼,将大国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德与技传承下去,在基于砼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德技双馨的建筑专业人才,于实践锻炼中传承一辈宗工之技,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力量,为国家进一步的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3.砼文化融

17、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3.1.淬淬炼“砼”样精神,塑造职业道德修养炼“砼”样精神,塑造职业道德修养“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其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5。而处于青年时期的建筑专业学子就和砼一样,具有很强的可塑何靝福 DOI:10.12677/ass.2023.128616 4511 社会科学前沿 性。在这个关键时期,学校应该充分挖掘砼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砼文化融入对建筑专业学子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去,通过砼文化的淬炼,促使学生养成百折不挠,不惧艰险的“砼”样精神,进入社会时能够以自信昂扬的

18、姿态去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砼文化的熏陶,对于建筑专业学子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砼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式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时,能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自己在建筑行业树立“百年招牌”,以高质量的工程交付使得客户满意,让自己的团队或公司变成行业的“常青树”,让母校以你为荣的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宣传母校砼文化的育人品牌和育人成效。砼文化的育人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需要专业师生众志成城,将其贯彻落实到课程教学、科研创新、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平台,深入挖掘砼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整合育人资源,保证砼文

19、化的育人目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统一,发扬和传承“砼”样精神,打造砼文化育人品牌。3.2.培育“砼”样人才,落实专业人才诉求培育“砼”样人才,落实专业人才诉求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6。高校是培养青年学生的主阵地,承担着培育德技双馨人才的任务,必须重视对青年时期的价值引导和技能养成,培育符合社会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观点的学生,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将这一课题聚焦到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就是要培养能担使命,堪当大任且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

20、发展的“砼”样人才。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社会民众的幸福指标也离不开高质量工程的交付,而建筑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校对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强、基础好、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更需要的是道德品行高、思想观念新、政治方向坚定的全面发展的专业型人才。而将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达到这一根本育人目标的关键所在。砼文化本就是产生于建筑学子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知识竞赛、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将其深刻意蕴和时代价值来反哺建筑专业师生,使砼文化的育人效果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相耦合,育人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承接。在砼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熏陶下,才能培

21、育出来更多德技双馨的“砼”样人才,在青春的赛道上砥砺奋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落实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诉求,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3.3.完善“砼”样建设,实现三全育人格局完善“砼”样建设,实现三全育人格局 砼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其核心功能便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建筑专业人才的目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将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贯彻落实到位,以制度建设为导引,完善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砼”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

22、育人体系,实现三全育人格局,充分发掘砼文化的育人功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将砼文化育人实践效果纳入师德师风的考核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开展砼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保障文化育人的实施;家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特长,建立对专业文化的价值认同;社会应营造重视建筑行业、建筑人才的氛围,从政策上激励学生在校期间苦练专业技能,涵养职业道德,培养高度责任感,为将来进入企业工作打好坚实基础;学生本人应了解专业历史背景,实现专业价值认同,将砼文化内化于心,在学校、家庭、社会、企业中自觉践行砼文化精神,在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兼修人文素养、身心素质和职业精神,做

23、到外化于行,在建筑行业“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将母校的特色育人品牌宣传出去。何靝福 DOI:10.12677/ass.2023.128616 4512 社会科学前沿 4.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4.1.科学统筹推进,打造有态科学统筹推进,打造有态度的砼文化教育度的砼文化教育 一是应致力于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开展砼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要选拔培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

24、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老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和思政课老师主攻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把砼文化深刻意蕴逐步引入专业课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使学生形成对砼文化的思想意蕴和时代价值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二是应将砼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砼文化是学院专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出的文明成果,青年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清,理解历史才能走得更远”9。在学科教学与科研中有目的地融入砼文化深刻意蕴,可以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脉络有更为深刻且全面的了解,增强本专业学生对砼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追求。在砼文化的滋养浸润中有

25、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使砼文化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中发挥“润滑剂”的功效,通过细致、系统、深入的专业教学和砼文化滋养,切实增强专业学生的文化认同,加深专业素养。三是深入推进砼文化理论研究。要加强对砼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加快形成砼文化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对砼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加强对砼文化理论体系深刻意蕴的研究与阐释。要深入研究砼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联系与历史渊源,深入阐发“修己安人之志、拏云攫石之力、一辈宗工之技”的砼文化核心内涵,注重砼文化的丰富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发扬砼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26、的独特价值。4.2.深挖核心内涵,打造有温度的深挖核心内涵,打造有温度的砼砼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一是涵养修己安人之志。“修己安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的论语宪问一篇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先贤孔夫子认为首先要修身,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后以此来影响周围人,使其安定。大学曾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己”是“安人”的前提,是君子德才兼修的过程,“安人”是君子教化他人,实现社会责任的途径。从各位先贤对于“修身”和“安人”的辩证关系不难看出修己安人在思想

27、政治教育方面的本源性,而将修己安人之志作为砼文化核心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义重大的。砼文化是建筑专业学子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性比赛的赛事中凝聚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并依托于校园文化氛围和党团组织平台来呈现的。修己安人的深刻意蕴对于建筑专业学子养成高尚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感是一脉相承的。一栋建筑物的落成从地基基础开始到主体工程封顶,再到最后的竣工交付,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建筑专业的莘莘学子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来完成,因为每栋建筑物小则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大则可能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安危。我们国家能有现在的高速发展和幸福生活,正是每一个专业学子抱以修己安人的修养和情怀,辅以高度职业道德和社会

28、责任感共同造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合力,既是价值旨归的统一,也是教育理念的不谋而合。二是凝聚拏云攫石之力。建筑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突出的一点就是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建筑专业学子从课堂中走出去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专业课程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何靝福 DOI:10.12677/ass.2023.128616 4513 社会科学前沿 培养,但有了焦点势必会有盲点,这就导致了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砼文化的传播,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也使得建筑专业学子对于自身专业

29、的排斥和厌烦。学院不少同学将自己称为“搬砖人”、“土木郎”,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职业责任感,终难以拏云攫石之力担当建设祖国的大任。因此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培养专业知识的扎实基本功之外,还应将砼文化精神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方能以砼文化为载体,凝聚拏云攫石之力,成为一名各方面都合格的建筑专业人才,不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之恩。三是传承一辈宗工之技。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0。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30、早已融在了我们的血脉之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大国工匠的技艺也离不开传承。从春秋时期的班墨到隋唐时期的李春、梁九,再到现代的詹天佑、茅以升和刘建航等能工巧匠,中华民族的工匠技艺在历史沿革中熠熠生辉。在传承一代代宗师的匠心匠艺中,建立对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建筑专业学子的自我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素养。同时开展“工匠宗师”专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学习中感受大师们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巧夺天工的专业技能,为专业学子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砼文化教育环境。4.3.拓展丰富载体,打造有厚度的拓展丰富载体,打造有厚度的砼砼文化教育文化教育 一是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推介功能,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新媒体

31、网络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难免会有点捉襟见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与时代同步,才能令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海量性,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11在网络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是时代背景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元化,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教育者亟需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议题。因此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使得建筑类院校在传播砼文化精神、讲述砼文化故事时更具感染力和亲合力,在宣传阐释砼文化时更具主动选择性和便捷服务性。在砼文化建设和育人实践中应充分利

32、用网络、微博、微信、抖音、QQ 等新媒体的宣传推介功能,线上多媒体与线下大课堂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课堂思政教育达到等质实效的育人功能。二是发挥砼文化的陶冶感染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砼文化是对建筑专业学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将砼文化中的深刻意蕴和时代价值有机融入专业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将砼文化有机融入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砼文化是孕育于校园文化,产生于土建学院的专业文化,必须依托于团党主题活动、砼文化节或建筑文化节等开展融合专业性、教育性、趣味性、竞争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来充分发挥砼文化的熏陶感染功能,让建筑专业学子在亲身参

33、与和互动体验中感受、认知并认同砼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将砼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创立砼文化工作室,发挥其养成育人功能。学院可以通过创立砼文化工作室,整合砼文化育人资源,依托学院团学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教育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师生义务献血、开展党员互帮互助、砼文化节或建筑文化节等。以工作室名义组织结构力学比赛、BIM 设计大赛、竹模型设计大赛等专业性强的知识竞赛活动。工作室还可定期开展砼文化学习传承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大学生这一学习教育主体的学习实践和社会传播,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深入开展建团 100 周年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鼓励广

34、大学生在奋斗中增长本领、磨砺中展现担当,充分发挥砼文化的养成育人功能,升华自己的道德品行,加深对砼文化的理解、认同,做到学思悟践行。帮助专业学生认同砼文化中深刻意蕴和时代价值,最终达到以文育人的结果。何靝福 DOI:10.12677/ass.2023.128616 4514 社会科学前沿 5.结语结语“砼”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新成果,在融入建筑专业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统筹推进、发掘核心内涵、拓展丰富载体,将其深刻意蕴和时代价值的育人养成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建筑专业学子能够于文化淬炼中涵养修己安人之志,于专业训练中凝聚拏云攫石之力,于实践锻炼中传承一辈

35、宗工之技,淬炼“砼”样精神,养成“砼”样人格,成长为符合学校育人目的、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技双馨人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与智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32.2 张国静.建筑类职业院校“筑砼”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电大理工,2017(4):8-10.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0-271.4 王阳明.传习录M.张怀承,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4:10-11.5 毕红梅,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

36、民大学出版社,2021.6 陈独秀.敬告青年J.当代青年研究,1989(2):32-35.7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8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9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7-58.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350.11 赫芳随,李建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探索基于江西省高校思政课网站建设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7):124-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