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校本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99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校本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校本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校本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6|教学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校本美育课程思政 建设案例分析A Cas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Programs摘 要 案例聚焦新工科”通识课程模块中校本审美与人文素养类课程的研发,在注 重课程的美育功能与课程思政导向性的同时,贴合“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学生专业特 点和行业要求设计教学专题要素。融合既有专业学科能力培养又有创新意识

2、培养的美育 课程,为培养面向未来、基础扎实且兼备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的全新型工程师提供有力 支撑。关键词 新工科;美育;艺术审美;通识课程;课程思政许晶倪燕(上海电力大学,上海201306;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ABSTRACT This cas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aesthetic and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module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programs.It n

3、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but also makes teachi ng thematic design accord i 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y requirements of sciene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

4、neering programs.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 with both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future-oriented,well-grounded and fully new-type engineers with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practical ability.KEY WORDS Emerg

5、ing Engineering programs;aesthetic education;art aesthetic;general education cours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XU Jing,NIYan新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带来的行业内在运行模式的变革,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 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是面向未来全新型工程师的新标准。教育部、工业和信 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树立工程教育新理

6、念,“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 力,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 性项目训练。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融入教学环节,注重文化熏陶,培养 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面对新挑战、新任务与新要求,“新 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提升能级,知识能力素养标准、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高等工程教育要培养未来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领军人才,扎实的科学和技术素养固然 重要,但沟通和理解能力、审美和设计能力、创造能力、规划能力、批判性思维、协作 能力等,才是应对不确定性最有力的武器。”目前,在理工类高校开设的人文与艺术许晶(1979 )

7、,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学士学 位;东华大学,硕士。现为上海电力大学副教授,人 文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美术学。倪燕(1979 ),女。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 位。现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学校 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美育 与思政研究。教学探索丨97图1电力主题形态构成设计表达课堂作业图2输电线杆塔主题形态构成设计表达课堂作业审美素养类通识课程,内容多以广泛性、普及性以及基础性的知识为主,由于缺乏针对 性、融通性以及学科关联性而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与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 托学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来谋划校本美育课程的建设思路,根据不同工科专

8、业 学生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通识性美育课程,提升工科学生对专业素养、专业领悟力的 理解。案例背景及分析工业造型美学是针对上海电力大学针对本校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高 校背景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所建设的艺术审美类通识课程。该课程作为该校2018年 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立项,经过教学内容的重新优化设计,从理论教学内容到 实践环节设计均与学生专业学科学习进行更为紧密的融合,于2019年开始在全校本科 生中进行选修,目前已经连续开设5个学期,选课学生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 力工程等专业,均为零绘画造型基础

9、的工科生。课程内容由电力工业美学导赏、平面与 立体形态构成设计、色彩构成再创造以及工业手绘效果图表现四大板块组成。教学方式 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配合。理论部分将工程技术与艺术美学相结合,从 美学的视角将电力美学、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实践教学依托专题 创作实训进行,作业主题选择均与学生专业学科相互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 地获取信息,开启发散性思维与连带性思维进行创意表达,与专业课程学习形成有益补 充。课程设计突出以下特征:(-)在美学导赏中挖掘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课程在审美感知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导赏内容从电力美学视角审视行业中科技之 美、工艺之美与

10、造型之美,让学生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建立桥梁,将原本冷冰冰的 建筑、仪器仪表设备从审美的视角增添心理的温度,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未来行业的认同 感、自豪感与使命感,为专业学科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期待。根据学生特点,筛选出贴合 本校学生行业背景的教学素材,通过事例启发法、感悟法等教学形式融入体现现代“工 匠精神”的光明之美,让学生懂得面向未来的电力企业工程师不仅是播撒光明的使者,更要成为“美的使者”。通过合理的引导,从认识与情感表达上拉近与学生距离,让学 生从情感、态度上接受道德教化,使其在发觉美与感受美的过程中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二)在主题设计中融合行业元素,突出创新意识培养在基于思维与实践并行的

11、主题性创作实训教学环节,内容不同于工业造型专业基础 课程,该环节教学目标是改变工科学生线性逻辑的思维方式,以艺术的跳跃性方式去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从而为专业学科的学习提供更多审美意识以及感 性灵感。“人文通识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理念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健全人格,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3多元性思维训练,让学 生在掌握本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之余,能运用相关艺术审美法则对工业造型、工业元器 件、自动化装置,包括具有保护、测量、计算、控制、信息采集、通信等功能装置进行 审美感知,启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感性思维素养。课堂教学以主题设计的方式展开,依托

12、行业或专业领域中的形态元素设计主题,要求同学自己构思方案,或独立完成设计 作品,或分小组完成设计表达、造型(模型)制作。如:在开展形态构成主题性创意表 达中,融入行业元素来设计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点、线、面”最基本的视觉符号作 为表现手段,结合对“电力、电子”概念的理解或者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电子元器 件、实验器具等物象进行抽象化的图形符号解读,利用绘画手段实现创意思维表达。图 1,2是学生结合在生活中感知的电力构筑物影像记忆,完成形态构成设计表达。图1中,学生运用正负形互衬、黑白色块对比、线条的疏密搭配等艺术手法完成对于输电线路杆 98|教学探索的审美表达。图2中,学生提炼化学、机械、电

13、子等典型的符号元素,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节奏搭配丰富画面的视觉美感,寓意现代化电力学科需要化学、机械、电子信息 化、智能化等多学科的支撑。该主题设计意图也让学生思考在开展实际工程设计时,需 考虑相应的形式美法则、造型要素以及色彩设计等,帮助理工科类学生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地展开联想,建立起立体的思维方式。(三)在实训教学中立足应用,与专业学科进行更为紧密的融合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专题实训教学板块设计对接学生专业学科学习中对手绘表达能 力的需求,助力在专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将工程设计构思以及思路方案更有效地可视化 展示。图3,图4是学生运用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绘制自己的科创作品展示说明图。

14、通 过线条的粗细、强弱、刚柔等变化突出太阳能灯和无人机的空间立体效果,让学生的科 创作品更具展示度及说服力。“尽量使通识课程与学生的其他学习经历及职业目标建立 内在的一致联系,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该板块结合专业教育中工程设计构思与方 案的可视化呈现,并且针对工科学生零绘画基础的实际情况与适应能力,设计更为简便、快捷、实用的效果图表现技法知识,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上手、易表现且兼具视 觉审美,帮助学生能快速上手,建立动手创作的自信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切实帮 助学生运用多样的绘画手段实现工程设计构思方案的图示化表达,因此提升了学生工程 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图3学生科创作品:

15、太阳能灯图4学生科创作品:无人机二、改革成效与反馈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向于培养能够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和 服务行业领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案例依托学校办学定位探索校本美育课程的研发,凸 显“新工科”背景下美育类艺术审美课程的特色性。(-)聚焦行业文化挖掘审美素材,提升美育亲和力课程聚焦能源电力文化背景,提炼抽象与具象的视觉形态符号元素来设计教学热点,挖掘审美教育资源背后的思政育人价值。课程在以思政视角切入的过程中,发挥美育的 形象感染力的特殊功能,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电力视觉形态符号,在发现美、探究美、创 造美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创造来激活情感认知与审美体验,强化对

16、 于行业的情感认同。教学案例的设计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的形象、化单一的价值灌输为 情感的共鸣,增强思政教育“情感的力量”,提升美育亲和力。(二)融合学科背景设计教学要素,贴合学生接受力从我校工科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关联。发挥艺术审美 教育的优势,将通识性设计美学与“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融 入其中。专题性创作实训的主题选择强调与学生日常接触的专业学习内容的贴合度,引 导学生在发现美、提炼美及创造美的过程中启发创新思维能力,更容易在情感层面被学 生接受。于此同时,考虑工科学生在科创构思展示中的实际需求,为他们量身设计绘制 快捷、表现力强、实操容易的艺术表

17、现技巧,切实为学生在实际的应(=)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课堂吸引力课程打破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动手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手段,关 注学生感性体验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课程的教学,线 上教学提供大量拓展性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供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拓展。为学生制作 适合工科学生零绘画基础,实用性强的工业手绘效果图表现技巧微视频资料,帮助学生 建立动手实践与创作的自信心。教学实践环节采取主题性启发式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己 构思方案,或独立完成设计作品,或分小组完成设计表达、造型(模型)制作。注

18、重提 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集体完成的造型(模型)还能培养学生团队 教学探索丨99合作的意识。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将作品互动点评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通过点评 以及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讨论,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主动思维的意识。案例从行业文化背景以及职场需要的美育育人角度展开。对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 结构,培养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更具现实价值。围绕工业造型 美学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任课教师制定了调研问卷,面向选课学生共计发放105份,全部回收。跟踪调研中发现,96.5%的学生觉得从艺术审美角度讲授工业之美,让他 们感受到了日常学习接触的设备仪器的温度,对于

19、本专业学习充满信心。90%的选课 学生表示图形、形态创意表现有助于突破他们的思维定式。96%的学生表示课堂上提 供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技巧易上手,有助于他们在开展工程类创新创业过程中进行方 案的优化呈现。9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表示课程有 针对性地弥补了他们在工程制图以及机械设计制作过程中难以更具美感地表达设计意图 的困惑。可见,融入行业文化元素与学科背景的审美教育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学习,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三、案例评价与展望案例注重学科交叉,展现多维视角,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校本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从审美的视角引导学生对于行业美、专业美的发现,将学生生活、学习

20、中接触到的工业 设施用具、试验器具进行视觉形态符号化的提炼与艺术形式再创作,让学生以强烈的审 美体验沉浸于艺术形式美的创造中,从对于形象美的创作中受到审美熏陶,帮助他们树 立热爱行业、热爱专业以及爱岗敬业的意识。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 学方法的改革,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今 后,该课程还将进一步优化与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完 善教学方法。一方面,进一步充实线上教学理论部分优质在线资源,建设网上教学资源 库,弥补由于学时数短,学生无法更为深入地了解课程拓展性知识点的弊端;另一方面,线下课程教学环节设计要丰富教学形式,采

21、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启发 学生思维,按照工科学生的思维规律,帮助他们拓宽思维门槛。让美育搭建艺术审美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桥梁,充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积极融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来谋划校本美育课程的建设。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融入行业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行业精神、人文素养的理解,对即将走向社会、走向职 场的学生进行更具实效性的帮助和指导。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2 赵宏.“新工科”背景下理工高校全英语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18:13-19.苏鑫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人文通识课程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建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8):219-2204冯英.工科高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73-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