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正谊明道”思想在小古文教学中的诠释与传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96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谊明道”思想在小古文教学中的诠释与传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谊明道”思想在小古文教学中的诠释与传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正谊明道”思想是汉代董仲舒劝谏江都王刘非时说的话,正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大意是:“端正义理,不妄图眼前利益;讲究道德,不盘算非分功业。”董仲舒“正谊明道”的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该思想对提高人性修养、培养栋梁人才、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现实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不能以生硬告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机械灌输,笔者以统编版教科书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消除障碍,在“读懂故

2、事”中明晰“正谊明道”之形统编版教科书的古文编排,以“小”字当头,“趣”为基础,因此选择的都是篇幅相对短小的故事,不仅顺应了学生基本的认知规律,同时又在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言行细节中传递了价值意蕴。因此,对文言性质的小古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认知障碍,读懂故事情节,为参透故事中“正谊明道”的思想内涵奠定资源性基础。统编版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王戎不取道旁 王静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李一文,节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的聪慧故事。教师一方面紧扣小古文的题材特点,充分利用编者提供的注释,以带入融通的方式,与文本的语言形成化学

3、反应,推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结合学生学习小古文积淀的原始经验,采用联系上下文的自主学习与理解,顺势感知文本的基本大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有一次,他们看到了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李子多得挂满枝头,其他小朋友都快速跑过去抢着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一动不动。大家都问他不动的原因,王戎回答说:“在道路旁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说明这些李子一定很苦。”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都很佩服他。教学至此,教师完成了对小古文的常规化教学,帮助学生打通了理解与感知的障碍,初步把握了小古文的主要内容。“正谊明道”的思想本质就在于遵守基本的社会制度和规则,与这篇小古文的故事联系起来看,两者之间

4、的交融点就在王戎对现象的判断以及最终放弃眼前利益这一做法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本的故事情节中,提炼出基本的故事结构,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教师不要给这个故事的类型和本质进行定性,而是让学生以其中某一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课文中去,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从而初步接触“正谊明道”,为后续深入学习、感知思想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话人物,在“揣摩内心”中诠释“正谊明道”之意2022版新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优秀王静 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正谊明道”思想在小古文教学中的诠释与传承74智库月报“好老师大家谈”征文活动展播的传统文化”则成为落实文化自信的

5、核心推手。由于小古文语言简洁凝练,展现出非常鲜明的跳跃性,在表达过程中就会形成较为广阔的留白,同时故事中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外显言行,其内在的意蕴作者也不会完全和盘托出,这就意味着要想真正读懂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文本故事中所蕴藏的“正谊明道”的意蕴,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整体性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紧扣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价值点,设置与人物深入对话的通道,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借助人物的表现来诠释“正谊明道”的思想。这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关键点就在于,王戎面对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诱惑”,并没有失去理智和基本的道德底线,而是以“唯戎不动”坚守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言行操守,但故事中的角色究竟是怎样想的呢?

6、仅仅凭借外显层面的一个动作,无法真正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无法触及“正谊明道”的基本价值内涵。鉴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人物“不动”的这一行为,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语言联系起来,相机推理王戎从表层的现象,透视内在意蕴的思维过程。此时,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尝试站立在王戎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将王戎内心的想法和推理过程展现出来。比如:宽阔的大路,来往的行人车辆众多,生长在道旁的李子居然还能有这么多,这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不好吃,否则一定被来往的行人都摘了吃光了。统编版教科书中的小古文只讲故事,不做任何评价,也不会将所谓的道理揭示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者编选这样的文本,只是纯粹让学生了解故事,而

7、是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人生智慧、准则要求,自然、畅达地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之中。基于此,教师就采用了角色置换、采访调查的方式,巧妙地转换和呈现王戎的真实状态,将其内心所思、所感、所想,与“正谊明道”形成内在链接,将这一思想的认知朝着更深处推进。拓展关联,在“明理导行”中传承“正谊明道”之神2022版新课标在“文化自信”部分提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明确了文化自信落实的有效路径,要经历从“热爱”到“继承”,直至最后“弘扬”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小古文的朗读理解、感知洞察,同时要多维关联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准小古文与学生真实状态

8、的链接点,既要在理解小古文内容和意蕴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道理,同时又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的状态下,为学生理解“正谊明道”架设桥梁,为传承“正谊明道”开辟通道。为此,教师可以将这一版块的教学设定为两个关键性步骤:其一是拓展。教师可以拓展补充另一篇“小儿不摘李”的故事同样节选自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许衡七岁讲良知:许衡七岁,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诸小儿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人问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课中积累的方法先自主理解这篇小古文的大意,然后与课文进行统整对比:都是面对果实、面对完全可以拿到手的既得利益毫不犹豫放弃的故事

9、,而王戎之“不动”与许衡之“独坐”又有怎样的不同呢?学生在对比联系中就可以发现,一个在于会思,一个在于品德,由此而形成的拓展,则将学生的认知朝着“正谊明道”的本质又迈进了一大步。其二则是关联。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教师设置的问题都相对生硬,无视学生内在的基本规律,往往会制约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比如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很多学生迫于提炼思维和言语组织意识的缺乏,常常词不达意,教师就可以相继设置这样的生活场景:如果现在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与课堂一开始的选择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故意避开了对“正谊明道”内涵的捕捉和提炼,而是让学生在鲜活可感的情境中,调整自己的言行和举动,在真实生活

10、中将“正谊明道”的思想贯彻于学生的行为体系之中。2022版新课标再次强调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要在夯实学生语用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相继渗透人文元素,借助语文课程的文本范例和语言媒介,将“正谊明道”的思想内核融入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意识,把握“正谊明道”的思想,并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内核,在诠释和传承的过程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地全面提升。“正谊明道”思想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作者以学生日常学习的小古文为载体,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融入“正谊明道”思想,不但强化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还让仁爱端正的美德感染了学生,可谓一举两得。专家点评75OPEN CLA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