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26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 7卷 第4期2 0 2 3年7月 J o u r n a l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V o l.1 7 N o.4J u l.2 0 2 3 d o i:1 0.1 3 3 1 6/j.c n k i.j h e m.2 0 2 3 0 7 0 5.0 0 8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基于2 0 2 2年N a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分析王 倩,蒋贵友(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2 0 0 0 6 2)收稿日期:2 0 2 3 0 3 0 8修回日期:2 0 2 3 0 6 0 6基金项目:国家

2、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 F A 2 0 0 0 0 7)作者简介:王 倩,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研究;蒋贵友,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网络出版时间:2 0 2 3 0 7 1 2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 2/d e t a i l/3 2.1 7 7 4.G 4.2 0 2 3 0 7 1 2.1 0 2 3.0 0 2.h t m l摘 要:学术志趣是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的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其科研能力的关键要素。然而,诸多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逃离科研界业已成为常态。本研究基于2 0 2 2

3、年N a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多元L o-g i s t i c回归分析发现,博士生自身状况对学术志趣消退具有显著影响,学术能力弱、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更容易发生学术志趣消退状况;导师工具支持与情感支持负向预测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组织心理健康支持、资金支持、学术支持与职业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博士生应明确读博动机,提升自身学术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博士生导师应增强并发挥工具支持与情感支持的有效性;高校应重点关注博士生的培养过程,提升组织支持的针对性。关键词:博士生培养;学术志趣;培养环境;导师支持;组织支持;学

4、术能力;读博动机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G 6 4 3文章编号:1 6 7 3-8 3 8 1(2 0 2 3)0 4-0 1 0 2-1 2一、问题提出对学术研究的纯粹追求是自洪堡精神发扬以来各国博士生培养的立身之本和重要目标。两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博士生规模扩张、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与供需失衡、学术教职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且日益严重1,逃离学术已然成为许多博士生的选择。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美国,仅有不到2 5%的博士生选择继续留在学术界谋求教职2。有关我国博士生的研究也显示,学术部门对博士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由此导致学术职业对

5、博士生的吸引力明显减弱。根据2 0 1 7年与2 0 2 1年数据,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非人文学科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下降了0.88.4个百分点3。事实证明,大量博士生在诸多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愿或被迫逃离学术象牙塔,学术志趣也在逐渐消退。马克斯韦伯(M a x W e b e r)在其著名演讲 以学术为志业 中将学术生涯比作一场鲁莽的豪赌,认为一个学者如若未曾在内心经历真正的科学体验,没有被所有局外人所嘲讽的独特痴狂,没有能够忍受未来多年沉积的等待,便不会怀有对学术的热情和以学术为志趣的决心4。由此可见,学术志趣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韧性品质,是学者在学术道路上坚持奋斗的强劲动力与壮

6、志雄心。从广义上看,学术志趣被定义为个人对旨在发展学术技能和知识的活动的取向;从狭义上说,有学者将学术志趣划分为学术兴趣、对未来的信心、职业抱负和自我表现四个维度5。综合而言,学术志趣是学术兴趣、学术志向、学术抱负与学术认同的结合体,是学者在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支撑下对学术研究的强大信念与坚守。学术志趣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且随着研究经历的累积而不断发生变化。学术志趣是影响博士生学术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6,是其坚持学术职业取向的内在源泉,更是其持续学术创新的不竭动力7。既如此,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为什么会逐渐消退?哪些因素导致博士生不再以学术研究作为自身的志趣和追求?本研究基于2 0 2 2年N a

7、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二、理论模型与文献回顾学术志趣是学者教育抱负与教育坚持的重要体现,已有研究通过诸多理论模型对学术志趣消退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约翰 P比恩(J o h nP.B e a n)开发的学生流失模型为考察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具有解释效力的框架。根据这一模型,学术、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着本科生的社会化过程,进而导致学生作出放弃学术志趣的决定。具体而言,学术因素是指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学业表现;社会心理因素是指学生融入所在学校和院系的主观感受,包括自身的目标、价值感、疏离感、与所在院系及导师联系的密切程度、社交生活等;环境因素包括资金

8、支持、感知到的转学机会、同伴关系等8。近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迸发,心理健康及情绪困境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一些与此相关的理论模型不断涌现。譬如凯伦H亨特(K a r e nH.H u n t e r)等在考察博士生离开学术界的意向时将情绪衰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构建了基于情绪衰竭、组织支持与导师支持的三因素理论框架9。在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大卫利特伊(D a v i dL i t a l i e n)等构建了博士生逃离学术生涯的理论模型,认为导师、院系其他教师和同伴提供的支持与激励通过博士生的感知学术能力对其学术志趣和教育坚持产生影响1 0。换言之,当博士生认为组织系统环

9、境无法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时,自主调节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自我效能感会降低,便不会作出继续学术创新与追求学术使命的职业承诺。总之,已有理论模型证明,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消退是个人与其所在学术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已有诸多理论模型基础之上,本研究以亨特、利特伊等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调查问卷中的维度设计,构建了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的三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从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三个方面考察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图1 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的三因素模型具体而言,博士生自身状况包括学术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与读博动机三个方面。其中,学术能力是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重要预测因素。当博士生对自身完

10、成学术任务的能力逐渐丧失信心时,便会产生消极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不利于其在学术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这一结论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例如罗珊M毕晓普(R o s e a nM.B i s h o p)等发现,学术能力是博士生研究的基石,学术能力弱的博士生其学术志趣更易消退1 1。从博士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焦虑、倦怠等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这一群体的学术志趣。詹尼斯塔布(J e n n iS t u b b)等发现,博士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紧张、焦虑等情绪明显阻碍了科研进程,会导致其由于缺乏学术志趣而退出学术界1 2。从博士生读博动机来看,已有研究发现,读博动机对博士生放弃学术生涯走向非

11、学术职业具有重要影响1 3。导师支持和组织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影响在学术界已有较多讨论。从导师支持来301第4期王 倩,等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看,导师提供工具支持给予博士生课题帮助、专业联系、研究指导与反馈建议,提供情感支持向博士生表达关心、鼓励与安慰,会帮助博士生形成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学术品质。较低的导师满意度、较少的学术指导则会直接或间接降低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导致其学术志趣消退,从而走向非学术职业1 4。就组织支持而言,博士生在学校组织提供的心理健康、资金、学术、职业等的支持下,会逐步形成并深化学术热情,进而转化为学术志趣,坚定地走向学术道路1 5。反之,组织支持的结构性缺失则会

12、消解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已有研究解释了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内在机制与生成逻辑,证明了较低的学术能力、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学术动机、不充分的导师支持和组织支持使博士生无法形成坚定的学术志趣。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分析和探究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以及组织支持三项因素对其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助力当前博士生培养单位的管理改革与博士生教育制度的完善。三、研究数据、变量与方法(一)研究数据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 0 2 2年 自然(N a t u r e)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研究生调查。这一调查涵盖了读博(硕)动机、经济状况、对自身学习经历的看法和评价、学习投入度、导师指导、院系支持、精神健康与歧视、职

13、业选择倾向、学术自我效能感等主题。截止到2 0 2 2年7月1 0日,本次调查共收集到32 5 2名研究生的有效样本,其中博士生占比为7 6.8%。在国家分布上,中国博士生样本量占9.3%,美国占2 8.9%,法国和英国各占7.4%,德国占7.2%,印度占4.9%,上述国家的博士生有效样本量均达到1 0 0以上。(二)变量说明变量详细说明及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因变量为博士生学术志趣。如前所述,学术志趣具有动态性,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的强大信念与坚守。这一信念绝非一时的兴趣,而是博士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经深思熟虑之后逐渐建构的个人真诚选择1 6。这就意味着学术志趣的生成体现的是博士生在综合考虑

14、现实情况之后对学术研究的坚守与追求。基于此,本研究将博士生对题项“与你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时相比,你现在从事研究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回答作为衡量博士生学术志趣的依据,将“不太可能”和“有点不太可能”归为学术志趣消退,“同样可能”归为学术志趣不变,“更有可能”归为学术志趣加深。表1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说明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因变量学术志趣1=学术志趣消退;2=学术志趣不变;3=学术志趣加深1.9 50.8 2 813自变量自身状况导师支持组织支持学术能力学术能力自我评价题项的均分4.1 10.7 5 715心理健康状况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0.4 10.4

15、9 201读博动机0=非学术动机;1=学术动机0.5 40.4 9 801情感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4.7 21.8 6 817工具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4.3 81.8 6 817心理健康支持15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2.9 71.0 6 515资金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3.8 41.5 3 917学术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4.1 81.4 0 717职业支持17分(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3.5 71.7 0 717自变量包括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一是博士生自身状况,包括学术能力

16、、心理健康状况与读博动机。N a t u r e调查包含了8种能力的自我评价,具体是数据收集和分析能401 第1 7卷力、设计稳健可重复性实验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申请基金资助能力、管理复杂项目能力、制定商业计划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与预算管理能力,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测量。本研究参照王传毅等的划分方式1 7,将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设计稳健可重复性实验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作为博士生的学术能力进行分析。至于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根据博士生对“你曾经接受过与学习相关的焦虑或抑郁治疗吗?”的回答,将选择“是”“我想得到帮助,但还没有寻求帮助”“我需要帮助/已经请求帮助,但尚未得到帮助”归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17、将选择“不”的博士生归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于读博动机,本研究将博士生对“你决定攻读博士学位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作为博士生读博动机的测量依据,将选择“我想从事学术职业”“我想继续我的研究”“对我选择的研究主题感兴趣”设为学术动机,将选择“我想从事非学术职业”“没有博士学位,就没有我想要的工作”设为非学术动机。二是导师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与工具支持。导师支持主要以博士生对“你对以下方面有多满意?”这一问题的回答作为测量依据。其中,导师情感支持主要指向博士生对导师认可自己的满意程度;导师工具支持主要指向博士生对导师给予自身指导和帮助的满意程度。三是组织支持,包括心理健康支持、资金支持

18、、学术支持和职业支持。组织支持主要通过博士生对“你对以下方面有多满意?”“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以下陈述?”两个问题的回答进行测量。其中,心理健康支持的题项表述包括“我所在大学的心理健康服务是量身定制的,符合研究生的需求”“我所在大学提供了丰富的一对一心理健康支持”“我的大学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支持,例如研讨会或其他活动”等;资金支持的题项表述包括院系提供的“资助发放情况”“整体薪酬和福利”等;学术支持的题项表述包括院系提供的“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与学习实践的平衡”等;职业支持的题项表述包括院系提供的“职业道路指导与建议”等。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的得分通过相应部分题项取均值获得。(三

19、)信效度检验博士生学术能力、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三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介于0.7 50.9 0,达到显著水平,反映了量表各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本研究进一步通过AMO S2 6.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测量量表的效度进行检验,测量模型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学术能力、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三个维度变量的2/d f均小 于3,RMS E A均 小 于0.0 8,G F I、C F I、I F I、T L I均在0.9以上,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标准,模型拟合情况良好。A V E均大于理想值0.5,表明测量变量的方差解释力较好,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本研究将各维度A V E开根号,发现各项变量与自

20、身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变量区别效度良好。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变量2/d fRMS E AG F IC F II F IT L IA V E相关性分析学术能力组织支持导师支持学术能力2.2 7 70.0 5 40.9 4 50.9 3 20.9 2 90.9 3 40.6 0 00.7 7 5a导师支持2.7 4 70.0 6 60.9 1 80.9 0 50.9 2 20.9 4 70.5 9 40.4 6 0*0.0 6 9*0.7 7 1a组织支持2.0 8 40.0 4 70.9 5 20.9 1 30.9 4 10.9 1 90.5 5 80.4 4 2*0.

21、7 4 7a注:a表示各个维度平均方差抽取量(A V E)的平方根值;*表示在0.0 0 1水平上显著。(四)分析方法与思路首先,本研究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对各国博士生学术志趣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基于无序多分类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由于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多分类无序变量,故建立无序多分类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较为适切,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501第4期王 倩,等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l nP(y=j|x)P(y=J|x)=j+ki=1j iXi;i=1,2,k;j=1,2,J-1.(1)l n为自然对数,j=

22、学术志趣消退、学术志趣不变、学术志趣加深,参照组J=学术志趣不变。k为自变量的数量,在本研究中,1k9。Xi为解释变量,i=1,2,9。如此一来,本研究得到两个两类别L o g i t模式:以学术志趣不变为参照组,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概率比的L o g i t回归模型见公式(2);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加深概率比的L o g i t回归模型见公式(3)。l nP学术志趣消退P学术志趣不变=学术志趣消退+9i=1学术志趣消退iXi;(2)l nP学术志趣加深P学术志趣不变=学术志趣加深+9i=1学术志趣加深iXi.(3)最后,本研究通过缩小样本量、替换因变量以及更换回归方法来检验该模型的稳健性,并

23、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四、研究结果(一)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比较分析考虑到样本代表性问题,本研究选择了样本量大于1 0 0的O E C D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博士生中有3 6.8%的博士生出现了学术志趣消退情况,有3 1.2%的博士生学术志趣并未发生变化,3 2.0%的博士生学术志趣加深。比较而言,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比例较高。根据各国博士生学术志趣比较的统计数据(见表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 e a r s o n卡方值为1 5 1.8 4 9,自由度为1 2,显著性概率值P=0.0 0 00.0 5,表明观测数据与回归模

24、型拟合度良好。卡方检验值为2 3 0.4 6 3,模型拟合优度R2为0.1 4 8,显著性P=0.0 0 0,说明模型结果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模型趋向一致(见表5)。具体而言,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与读博动机都对学术志趣消退产生显著影响;充足的导师情感支持与工具支持显著降低了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发生率;充分的组织心理健康支持、资金支持、学术支持与职业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由此证明,上述分析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表5 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二元L o g i s t i c回归结果B标准误差E x p(B)学术能力-0.2 7 6*0.0 8

25、 20.7 5 8心理健康状况0.2 4 0*0.1 0 21.2 7 2读博动机0.2 5 2*0.0 9 81.2 8 6导师情感支持-0.0 7 3*0.0 3 60.9 3 0导师工具支持-0.0 2 8*0.0 3 60.9 7 2组织心理健康支持-0.1 3 5*0.0 5 00.8 7 3组织资金支持-0.0 3 9*0.0 3 50.9 6 1组织学术支持-0.0 7 8*0.0 4 20.9 2 5组织职业支持-0.1 8 7*0.0 3 80.8 3 0常量2.5 7 50.2 8 01 3.1 3 8x2=2 3 0.4 6 3;D e g r e e f r e e d

26、 o m=9;R2=0.1 4 8;P=0.0 0 02.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内生性处理。根据上述基准回归结果可知,学术能力会显著负向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情况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能力与学术志趣消退之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会导致回归模型出现明显的联立性偏误(S i m u l t a n e i t y),由此产生内生性问题。例如刘燕等分析我国C 9高校联盟院校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时发现,个人学术志趣是影响交 叉 学 科 方 向 研 究 生 科 研 能 力 的 重 要 因素1 8。我们可采取工具变量法处理由联立性偏误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对于工具变量的选择需遵循双重标准,即工具变量既要与

27、自变量X相关,又要与误差项e不相关1 9。基于此原则,本研究选择“家庭责任”作为工具变量。家庭责任通过博士生对自己养育子女或照顾老人职责的担忧程度进行衡量,答案选项归纳为“完全不担忧、比较不担忧、不确定、有点担忧、非常担忧”,依次赋值为1至5分。已有研究指出,承担更多家庭育儿责任使得研究人员需要付出更大的个人代价,导致产生更多的学术压力,制约研究人员学术能力的提升,从而降低科研生产率2 0。这说明家庭责任与博士生学术能力密切相关,满足相关性条件。同时,家庭责任并不会受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满足外生性条件。因此,本研究选择家庭责任作为工具变量具有合理性。本研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检验,结

28、果如表6所示。第一阶段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责任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控制内生性偏误后的第二阶段估计结果显示,学术能力仍对学术志趣消退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再次证明了前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表6 内生性检验结果变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系数标准误系数标准误学术能力-0.1 6 2*0.0 1 4家庭责任-0.4 6 5*0.1 6 5F统计量1 3 8.2 1 8801 第1 7卷五、研究结论与讨论学术志趣是博士生开展学术创新的必备素质以及影响科研能力增长的关键性预测因素,其作用甚至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以及课 程学习等学 术经历,业已 受到诸多 研究者的关注2 1。从我国的

29、情况 来看,博士 生学术志趣消退比例与O E C D国家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学 术 志 趣 加 深 的 比 例 仅 低 于 法 国。从影响因素来看,本研究发现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均能显著影响学术志趣消退,对于具体的 影响机制仍 需进一步 展开讨论。第一,博士生个人的学术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与读博动机对学术志趣消退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学术能力弱、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较容易出现学术志趣消退的情况。科研能力较差的博士生更容易产生逃离科研的想法,而博士生在科研工作过程中的失败经历往往也会削弱其学术志趣,进而产生逃离学术的念头2 2。先前对博士生科研经历的研究表明,来源于自

30、身和外部的诸多压力致使博士生与正常人群相比更有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由超额科研任务、科研与生活的不平衡、导学关系失衡、缺乏支持等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博士生逐渐逃避科研2 3。在重压之下,博士生会逐渐失去做研究的动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够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功2 4。在这种情况下,博士生若缺乏抵抗困难的内驱力以及充足的外部支持,便会对科研经历产生负面情 感,失 去 进 一 步 从 事 科 研 的 兴 趣 与 信心2 5,由此导致学术志趣消退。基于学术的读博动机是博士生拥有积极的学术热情、锲而不舍的学术探索精神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的重要前提。然而,根据N a t u r e2 0 2

31、 2年的调查数据,持有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占比达到4 5.8%,已然与学术动机呈分庭抗礼之势。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博士生更加关注获取博士学位带来的外部价值,仅仅将读博视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资格凭证,由此引发他们对学术创新乃至学术职业的错误认知。面对多元化与具有竞争性的学术体制,这些博士生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学术志趣。第二,导师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N a t u r e2 0 2 2年调查数据显示,博士生实质上感受到的导师支持情况不容乐观,如果可以重新开始,超过五分之一(2 2.6%)的博士生表示会更换导师2 6。就我国博士生而言,导师情感支持均值为4.3 4,显著低于O

32、E C D国家(4.6 9);导师工具支持均值为3.9 2,也显著低于O E C D国家(4.4 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情感支持与工具支持越多,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概率就越低。导师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和调节作用在相关文献中已有诸多讨论。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博士生对学术生涯的看法最积极的影响来自导师,5 4%的博士生表示源于导师的影响和支持使得自己对学术生涯的志趣更加深厚2 7。从导师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影响机制来看,导师支持既能够直接影响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也能通过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能力与自我效能感,间接导致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消退2 8。导师工具支持的缺失不利于博

33、士生研究技能与研究生产率的提升,使得博士生怀疑自身是否具备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从而无法树立更加明确的学术志趣;导师情感支持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博士生缺乏组织归属感和专业认同,进而出现学术志趣消退的情况。第三,组织支持负向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N a t u r e2 0 2 2年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五分之一(2 6.0%)的博士生对其所在院系的资助体系不满意2 6。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心理健康支持、资金支持、学术支持与职业支持力度不够是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重要原因。关于组织支持对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影响也见之于已有研究的诸多讨论中。已有研究发现,学术环境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博士生研究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对

34、学术生涯的重视程度2 9。包括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在内的心理健康支持能缓解博士生的科研压力与发展焦虑,帮助其更好地实现专业认同;资金901第4期王 倩,等 博士生学术志趣缘何消退?支持可以缓解博士生的经费压力,使其不至于在申请资助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从而分散学术研究的注意力;学术支持与浓厚的学术氛围能够显著增强博士生的科研水平与学术自信;职业支持能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职业能力,从而增加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的概率3 03 1,然而,当博士生感受不到学术环境带来的良好支持氛围时,便难以坚持学术志趣。六、研究建议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与扩张,博士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学术压力与黯淡的学术职业前景,在宏观机会结构与

35、微观学术发展的双重制约下,其学术志趣与学术理想开始消退,非学术职业选择成为当前博士生就业图景中的重要趋势。目前,学术研究已对将近四成的博士生失去了吸引力,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或将成为更为普遍的制度问题。基于研究结论,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不仅受到自身状况的影响,而且与导师支持和组织支持力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缓解博士生学术志趣消退的趋势,加深博士生学术志趣,我们亟待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第一,博士生应明确读博动机,提升自身学术能力,调适心理状况。一方面,博士生要坚定学术初心,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科研时间的高效投入,加强自身学术训练,锲而不舍地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提升自身学术能力与品质。另一方

36、面,博士生要接纳并正视自身真实的情绪与感受,对自身境遇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遇到问题时要主动向外部寻求支持和帮助,避免陷入情绪内耗的怪圈。第二,增强导 师工具支持 与情感支持,发挥导师支持的有效性。导师支持是博士生保持与加 深 学 术 志 趣 的 重 要 外 因。首 先,培 养单位 应重视博士 生导师的指 导与支持,帮助博士 生导师提升 指导的适配 性、针对性 与有效性。其次,博士生导师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关怀 为先,在尊重 学生个体差 异和主体 性的基础上,为博士生提供情感支持与人文关怀,构建 和谐的导生 关系,帮助 博士生进行 合理的学术 定 位。最 后,博 士 生 导 师 应 充 分 发

37、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博士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资助、课题项目等方面的工具支持,帮助博士生突破科研瓶颈。第三,高校要关注博士生培养过程,提升组织支持的针对性。组织支持是激发博士生学术志趣的重要保障。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高校应开发、开放心理健康网络平台,为具有类似心理健康问题的博士生提供帮助;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指导博士生舒缓心理压力;发放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帮助博士生正视与应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高校应扩大科研资助的覆盖面,提升经济资助的普惠程度;拓宽资助支持通道,构建资助支持多元化 与 结 构 化 体 系;设 置 面 向 博 士 生 的 助教、助研等岗位,优化资助支持方式。在学术

38、支持方面,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为博士生形成扎实的科研知识网络体系奠定基础;提供充足的课题支撑,为博士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搭建顺畅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打造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载体。在职业支持方面,高校应为博士生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帮助博士生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变化,为具有不同就业取向的博士生提供适切帮助。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N a t u r e2 0 2 2年全球博士生调查缺乏对学生学科、家庭、学校等方面具体信息的关注,使得本研究的分析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本研究尚未详细说明博士生自身状况、导师支持与组织支持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内在作用机制,而对这些问

39、题的回答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定量与定性考察,或将成为下一步研究与分析的方向。参考文献1 YUD K E V I CH M,A L T B A CHPG,RUMB L E YLE.Y o u n gf a c u l t yi nt h et w e n t y-f i r s tc e n t u r y: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sM.N e wY o r k:S UNYP r e s s,2 0 1 5:1 9.011 第1 7卷2 HAY T E R C S,P A R K E R M A.F a c t o r st

40、h a ti n f l u e n c e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u n i v e r s i t yp o s t d o c st on o n-a c a d e m i cs c i e n t i f i cc a r e e r s:a n e x p l o r a t o r ys t u d yJ.R e s e a r c hp o l i c y,2 0 1 9,4 8(3):5 5 6 5 7 0.3 许丹东,沈文钦,陈洪捷.博士就业去向与择业心态 基于两次全国调查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 0 2 2(7):6 9 7 5.XUD

41、D,S HE N W Q,CHE NHJ.E m p l o y m e n td e s t i n a t i o n a n d j o b-s e e k i n g m e n t a l i t y o f P h Dg r a d u a t e s:a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b a s e do nt w on a t i o n a ls u r v e y sJ.C h i n a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2 0 2 2(7):6 9 7 5.(i nC h i

42、 n e s e)4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5:2 3.WE B E R M.A c a d e m i ca n dp o l i t i c a lM.B e i j i n g:S D XJ o i n t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 p a n y,2 0 0 5:2 3.(i nC h i n e s e)5 L E EJ,D UR K S E NTL.D i m e n s i o n so f a c a d e m i ci n t e r e s t a m o n gu n d e r g r a

43、 d u a t es t u d e n t s:p a s s i o n,c o n f i d e n c e,a s p i r a t i o n a n d s e l f-e x p r e s s i o nJ.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2 0 1 8,3 8(2):1 2 0 1 3 8.6 陈 洁.研究生学术力提升的活性要素与机制建构J.江苏高教,2 0 1 7(5):6 7 7 0.CHE NJ.T h ea c t i v ee l e m e n t sa n d m e c h a n i s mc o n

44、s t r u c t i o n o f i m p r o v i n g g r a d u a t e a c a d e m i ca b i l i t yJ.J i a n g s u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2 0 1 7(5):6 7 7 0.(i nC h i n e s e)7 鲍 威,杜 嫱,麻嘉玲.是否以学术为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 0 1 7,3 8(4):6 1 7 0.B AO W,DU Q,MAJL.T ob eo rn o t t ob ea na c a d e m i c:P h D

45、s t u d e n t s c a r e e ri n t e n t i o n s t oa c a d e m i a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J.J o u r n a l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2 0 1 7,3 8(4):6 17 0.(i nC h i n e s e)8 B E ANJP.I n t e r a c t i o ne f f e c t sb a s e do nc l a s s l e v e li n a n e x p l a n a t

46、o r y m o d e l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d r o p o u t s y n d r o m eJ.Am e r i c a n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j o u r n a l,1 9 8 5,2 2(1):3 5 6 4.9 HUN T E RK H,D E V I N EK.D o c t o r a l s t u d e n t s e m o t i o n a le x h a u s t i o n a n d i n t e n t i o n s t o l e a v

47、 ea c a d e m i a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 d o c t o r a ls t u d i e s,2 0 1 6,1 1(2):3 5 6 1.1 0 L I T A L I E ND,GUAY F.D r o p o u ti n t e n t i o n si nP h Ds t u d i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m o d e lb a s e do n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 n d

48、m o t i v a t i o n a lr e s o u r c e sJ.C o n t e m p o r a r y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l o g y,2 0 1 5,4 1(3):2 1 8 2 3 1.1 1 B I S HO PR M,B I E S CHK EKJ.A p p l y i n g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v et h e o r yt oi n t e r e s ti nr e s e a r c ha m o n gc o u n s e l i n gp s y c h o l o

49、 g yd o c t o r a ls t u d e n t s:ap a t ha n a l y s i sJ.J o u r n a lo fc o u n s e l i n gp s y c h o l o g y,1 9 9 8,4 5(2):1 8 2 1 8 8.1 2 S TU B BJ,P YH I T K,L ONKA K.B a l a n c i n gb e t w e e n i n s p i r a t i o na n de x h a u s t i o n:P h Ds t u d e n t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s o

50、c i o-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w e l l-b e i n gJ.S t u d i e si nc o n t i n u i n ge d u c a t i o n,2 0 1 1,3 3(1):3 3 5 0.1 3 吴永源,周 垚,沈 红.读博动机对博士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基于2 0 1 9年N a t u r e全球博士生调查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 0 2 2(4):6 7 7 4.WU Y Y,Z HOU Y,S HE N H.I n f l u e n c eo fm o t i v a t i o no nn o 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