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第1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第2页整合标准第3页整合策略适量(适时、适宜)介入,有效整合适量(适时、适宜)介入,有效整合第4页整合策略 适量介入,有效整合第5页有效整合含义n怎样判断整合有效性n(1)是否与课程关键内容相整合n试验学科:试验数学:数学思想语文:阅读与写作n(2)是否整合到学习过程里去n知识是经过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知识能够经过探究方式取得知识能够经过批判性反思取得n(3)是否有利于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第6页三种不一样教学环境n一班一机n多人一机n一人一机n设计学习环境2.ppt第7页不一样学科需求n课程标准中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容:数学:一、基本理念6当代信
2、息技术发展对数学教育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尤其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学习资源,把当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处理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第8页不一样学科需求(Continue)地理三、基本理念5.构建基于当代信息技术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当代信息技术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环境。第9页整合三阶段第10页会通境界特点:n学技术、用技术;n在利用
3、中没有意识到与当代教育理论整合;n从信息技术角度考虑与学科教学整合,其着重点在信息(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第11页慧悟阶段特点:n将当代教育理念整合进去;n从学科角度,考虑信息技术整合,在提升学科教学效益同时提升信息素养;n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新观念。第12页创化阶段特点:n自如地在信息技术平台和传统平台间遨游,有特色地将信息技术利用于学科教学中。第13页做法:可视化学习第14页含义n所谓可视化是指,知识在软件和多媒体资料帮助下,将被感知、被认知、被想象、被推理事物发展改变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现实化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表现出来。第15页形式:分类nN 感知可视化nN 想象可视化nN 知识可视化nN 推理可视化nN 思想可视化nN 观念可视化n举例第16页工具nInspirationnMindManagernSmartDrawn.第17页作用:隐性知识显性化n隐性知识:(1)存于人脑中经验、意识等等;(2)存在于大量显性信息中,经 分析、归纳方可取得知识。nPowerPoint能够做什么n可视化学习威力第18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