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报》广告与近代咖啡文化的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8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报》广告与近代咖啡文化的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报》广告与近代咖啡文化的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报》广告与近代咖啡文化的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104传媒史话105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传媒史话识和社会知识,能识字的自己阅读,不识字的就听别人念”5。读报活动恰似中央苏区基层的中转站,充当了接收端、发射器的角色,在情感互动的情境中,互动的频率、时间对情感动员发挥重要作用,面部表情等情感表征能够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充分的沉浸体验和人际互动使得新诗的情感动员更加充分、有效地嵌入基层。(二)情感动员嵌入仪式化活动仪式化活动通常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设置的情感动员焦点,“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分享共同的情绪和情感在仪式要素中最为重要,即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纽带”6,以此进行资源的充分配置。发起号召是中央苏区常见的仪式

2、化动员活动,红色中华等党报是发起和响应号召的重要主体,它是“以报刊的名义直接向读者发布号召,以期得到读者的积极响应,并进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现实效果的传播形态”7,号召的核心焦点通常是集粮筹款、扩红支前、节省运动、退还公债等。在结束第四次反“围剿”后,为解决物资匮乏、调度战时资源,1933 年 3 月 6 日出版的第 58 期红色中华明确提出“退还八十万元公债,节省三十万元,帮助战费!”的号召。为了推进第 58 期的号召,红色中华连续在第 66、69、70、71 期的“号召”专门版面刊登新诗,红色中华 连续多期刊登新诗是不多见的。面对困境,情感动员能够在仪式化活动中发挥润滑剂和调节器的作用,通过形

3、成稳定的情感机制来补充和调节“正式规则”的不足,使得整个情感共同体具备一定的情感韧性以应对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三)情感动员的跨媒介呈现革命诗集以集纳式、精品化、规模化的出版物形式延长了红色中华新诗的传播链条,增益了情感动员的效能。红色中华报社于 1933 年征稿、编辑、出版了革命诗集,这是专门收录中央苏区新诗的文学出版物,是“红色中华社文艺丛书”之一。红色中华在征求诗稿启示中说明目的是“为了要开展苏区的文艺运动,为了要使革命诗歌深入到广大工农群众中去”。革命诗集中不仅收录红色中华刊载的新诗到处是赤焰纪念今年的“五一”红军又打了胜仗 插秧曲等,还收录了瞿秋白、邓颖超的新诗作品。为了扩大读者的范

4、围,革命诗集通过中央局发行部发行,第122 期红色中华的报中缝刊载了“这里有悲壮的胜利的战斗曲!/这里有热情的兴奋的劳动歌!/这里有革命与战争的交响乐!/还有请看本集”的 革命诗集广告,将原价大洋 1 角促销降价为大洋 5 分。歌谣是中央苏区群众最为熟悉的地方文化形态,配上充满革命情感的新诗歌词,进一步增强了红色中华新诗情感动员的心理和文化上的亲近感。韩进曾在红色中华上发表过游击队员进行曲,“我们不许一支梭标不见血,/我们不许一颗子弹不中敌,/我们是工人农民的游击队,/高举自己苏维埃旗帜”,这首诗后经瞿秋白推荐、由崔音波谱曲并在工农剧社广为传唱。裴宜理在研究中指出中共早期革命动员中就非常重视对

5、地方文化的运用,“通过对地方文化的适应和运用来发起革命、完成动员、争取支持以及将革命不断引向深入”8。结 语红色中华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将个人情感、群体心理、社会心态进行引导和联结,接受主体在特定的传播语境中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渗透进中央苏区工农群众的情感心理,解码得出情感意义后做出的行为实践,通过情感联结达成的情感信任,最终将抽象的革命思想转化为物质性的力量。红色中华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与理性的新闻、评论等一起达成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鼓动效果,引导中央苏区工农群众将个体情感汇聚成革命的力量,唤起斗争行为去直面和解决生存的真问题,由此所型构的情感政治文化在

6、强规则性的制度之外,建构了充满弹性的情感秩序。不可否认的是,红色中华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实践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情感型政党的独特品质,构建了“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情感共同体,赢得了人民的真情、信任。【本文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特殊载体和当代审视研究”(编号:22SKJD04)、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专题项目“中央苏区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研究”(编号:22ZXRC45)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 米雅璐,王卫明.情之所至:数字新闻生态的情感维度 J.青年记者,2022(15):56-58.2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11.3 谢冕.百年中国新诗史略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4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9.5 萧华传记组编.回忆萧华纪念开国上将萧华诞辰 100 周年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117.6 谷学强.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情感动员以“帝吧出征 FB”为例 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05):27-39.7 陈信凌.中央苏区报刊的“号召”传播探析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03):28-33+110-111.8 裴宜理.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 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

8、社,2014:8.(许宁: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余玉: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1843 年上海开埠,各国商品由此输入,咖啡于次年在上海出现。在当时,喝咖啡是洋派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被资产阶级或知识分子广泛接受的摩登时尚。有学者解释咖啡与茶等“软毒品”融入欧洲文化是因其能代表资产阶级体面与尊贵的身份,且当时的文化氛围拥抱这些有益清醒、促进理性的异域饮料1。那么,在一个具有悠久的饮茶历史的国家,咖啡是如何取代茶叶获得晚近中国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青睐的?目前国内的咖啡研究成果较少,张箭从咖啡的起源、传播探究其饮料文化2,柯伶蓁就摩登、殖民与革命、性别三个面向

9、讨论咖啡的文化意涵3,廖宏勇从媒介镜像的角度分析咖啡的现代性,指出咖啡消费是现代性骚扰下的身份焦虑4。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向咖啡馆。这些研究为后人理解咖啡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思路,尤其是廖宏勇的文章率先引入媒介视角,但该问题仍然有待充分重视与讨论。新闻报是晚清大报,素有“广告报”的美誉,所载咖啡广告多达 1600 条,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则咖啡馆广告就登载于新闻报。基于此,本文立足咖啡浪潮正盛的民国时期,从新闻报咖啡广告探寻中国人饮用咖啡的原因,结合报刊、回忆录等史料考察“咖啡热”的背景、社会意义,提出媒体广告在对咖啡的论述中诉诸对现代生活的想象,构建了近代咖啡文化,促进了咖啡的传播与流行。卫生生活:广

10、告强调咖啡消食清洁“卫生”一词,古已有之,最早可见于 庄子 庚桑楚“卫生之经”,强调个人养生保健,卫生的保养调理之意是咖啡之“卫生”初为国人所知的历史语境,也为广告借咖啡想象营养、健康的现代生活奠定基础。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嘉庆年间,广州的外国人已经开始煮饮咖啡。广东通志记载:“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5,此处“黑酒”应为咖啡,其消食功能已然显见。受中医“消积化食论”的影响,早期广告对咖啡的宣传重在其“促进消化”的功能。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广告放大咖啡保健养生的效用,宣称其能补中益气,于是咖啡具有化痰止咳、醒酒除晕、消烟毒、解头痛等一系列功能6。通过对传统中医学概

11、念的使用,广告使咖啡成为卫生生活的符号。在广告对咖啡药用价值的开发中,戒烟是极具现代性的一点。近代以来,鸦片在中国社会流毒,摧残国人身心,是四大公害“烟赌娼匪”中的第一号。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于清光绪十年来华,在游记中写道:“清人噬鸦片甚食色。所在有烟馆,卖烟膏,待来客。茶楼酒馆,必设吸烟室。鸦片为日用必须物。全国薰染烟毒之中,自不知其非。”7鸦片问题之棘手可以想象。国人对鸦片深恶痛绝,而咖啡广告则给出了戒烟的承诺,试图说服国人用咖啡疗愈身体或者促进身体强健,构建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西方卫生知识的传入、日本近代的“衛生”(eiseyi)用语与卫生制度的引介以及中国士人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利用等诸

12、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卫生”观念逐步登上历史舞台8,“卫生”的意义从养生保健向“干净清洁”转变,咖啡在广告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不仅是医疗保健品,也是清洁饮品。国人对现代生活的想象,其实来源于对西人生活的观察以及西人对中国城市生活的评价。西人对东方城市的观感并不美好,上海被评价为“凡不洁之处,未有如上海城内之甚者也,即在中原诸省,凡不洁之处,亦未有如上海城内之甚者也”9。处于“不洁”焦虑中的上海人迫切追逐卫生生活,咖啡广告乘虚而入,挂上“卫生”的招牌,将咖啡塑造为清洁饮品。“吾人膳餐之余或不论何时,皆宜饮啜咖啡以清除肠胃,盖肠胃之清洁与否与卫生有莫大关系”10“清除”取代“消食”成为维系咖啡与

13、卫生之间关联的纽带,推动咖啡从保健补品、药品向卫生饮料转变,具备卫生生活的意涵。摘 要:本文试图揭示作为新式饮品的咖啡的接受史,展现新闻报咖啡广告在近代中国咖啡文化生成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闻报咖啡广告描绘了卫生、科学、品质、休闲的新式生活,通过在咖啡上加诸人们对新式生活的想象,使得咖啡从西洋饮料成为人们推崇的文化饮品,时人对咖啡的热衷与崇尚,其实是对西方强大世界和健康品位生活的向往。关键词:咖啡广告;现代生活;新闻报;近代广告 王婷婷新闻报广告与近代咖啡文化的建构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106传媒史话107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传媒史话咖啡的卫生,不仅关系个人,还具有公共性。“夫卫生者,公

14、共卫生尚焉,盖吾人之生命,维系于社会,群策群力以谋发展只顾私人卫生,乃失却卫生之效也。”11公共卫生是卫生生活重要的一环,竹生居的咖啡糖、圆明园糖厂的果汁咖啡广告都以无渣无屑作为卖点,指出产品对环境的友好,具有惠及公众的卫生属性,是卫生生活的最佳选择。晚清以来,“卫生”的使用日益频繁,民国时期更是风靡全国,“不仅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象征,而且也成了国人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孜孜以求的目标”12。人们怀着保国强种的急切心情开始重视卫生问题,想在广告中发现卫生良方。各大报刊上刊载的“卫生”商品广告比比皆是,卫生饼、卫生衫裤、卫生脚踏车13商家攀附“卫生”销售商品,工部局以“卫生”之名

15、在政治经济上扩张14,“卫生”是实现目的强有力的手段。咖啡广告正是借助卫生话语,促进咖啡商品进入上海市民的生活。人们消费的不是咖啡,而是广告中咖啡的卫生生活意涵。科学生活:广告赋予咖啡科学意义“科学”一词在近代的影响力毋庸置疑,1906 年理学杂志认为科学是人类的能力之母、文明之母、富强之基,人物之枢、万汇之主、宇宙之真宰15。晚清以降,西来的奇器异物、先进知识和枪支炮弹使国人震慑于科学的力量,科学成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现代标志。在这一背景下,咖啡广告应用“科学”新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科学”在广告中的出现可谓频繁,咖啡商品都宣称科学制造,广告并没有对“科学创制”多加解释,仅有几则提及“

16、经过科学机器焙制”16“用科学方法结冻成块”17揭示咖啡的生产特色,建构时人关于咖啡生产如何科学的认知。这种对“科学”的牵强附会,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营销策略,也是科学思潮大众化、商品化、通俗化的表现。“科学”寄托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广告极力使咖啡成为承载期待的容器。广告还会借用新科技名词唬人。“新型糖粉机配备”18,“和蒸馏水精炼而成”19,“装于真空蓝 听”20“机器”“蒸馏”“真空”等词汇,彰显咖啡的科技性,吸引似懂非懂的趋新消费者购买。通过拼凑整合科技名词,广告绘制现代科学生活的蓝图。在众多科学修辞的广告中,合格咖啡可谓塑造咖啡科技饮品形象的典范。当时人们认为饮咖啡会刺激脑髓,妨碍生理

17、组织,产生瘾癖21。市场上的咖啡竞品也在广告中攻击咖啡,如博士登茶广告指出咖啡含有药精不宜多饮,否则伤脑耗血22。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格咖啡推出不含咖啡精的咖啡23。广告承认咖啡有害且原因在于咖啡精毒质,并给出解决方法即提出 H.A.G.秘法这一概念,用该法去除咖啡精,通过说明合格咖啡无害的原理降低人们的戒备心理,再列举产品提神、补血、祛寒的种种益处,甚至承诺助眠以消除怀疑,维护咖啡的科学身份。人们无法判断提取掉“咖啡精”的咖啡所具有的“安神”与“提神”功效是否矛盾,单就广告展现的提炼技术以及煞有介事的“先提后炒”逻辑,就体现产品的“科技含量”。合格咖啡的广告词,赋予咖啡象征现代科学生活坚实

18、的意义感。胡适曾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24在提倡“科学为强国之本”25的时代,“赛先生”被视作能够使中国摆脱落后现状的利器,“科学”凝练成一种抽象的制度话语,确立“政治正确”的论势。广告挪用公共论述空间中的“科学”词汇,利用国人“科学救国”的历史焦虑感刺激咖啡消费,咖啡成为国人排解民族焦虑、释放民族情愫、抵达现代生活的途径。品质生活:广告构建新式咖啡消费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

19、看全套的物。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26。新闻报广告向消费者施加消费品质的观念,构建咖啡的品质生活意涵。为证明咖啡品质,广告强调咖啡豆来自巴西、爪哇等举世闻名的咖啡产区,肯定产品的价值,如普球咖啡汁广告介绍原材料是爪哇玛加咖啡,在产品瓶身绘制地球仪的图案,凸显咖啡的异域与珍贵。广告还标榜咖啡历史悠久,以历史的严肃性、权威性、神圣性赋魅咖啡,从时间维度制造人们对品质咖啡的认同。此外,广告还用诸如“行政院物资供应局特约”“美国军用”保证其论说的可靠性,使人们相信咖啡本身就是品质卓越的消费品,能够成为品质生活的标识。广告中,咖啡优良的品质带来无与伦

20、比的消费体验,进一步强化了其与品质生活的关系。美和咖啡采用白话加长对话,让人们在广告中现身说法,展现咖啡美味新鲜、研磨得宜的优点。如“我常到此,因为此地是用的美和咖啡,餐毕饮之很为满意”27。“妈,这咖啡味道真好,必定是上等特制品吧!”“呸!它不过磨研得好罢了!”“不对!我想是因为新鲜的缘故。是不是,妈呀?”28 13 则内容各异的广告连篇累牍地发布,以普通的场景、朴素的语言昭示品质咖啡的优越。广告为虚荣的消费者创造了一个喝优质咖啡就能进入更高生活层次的幻境。消费者喝品质咖啡获得的体验,也来源于其精细的消费方式。广告提示每日饭后饮用,一合茶碗用六茶匙咖啡糖浆,冲剂建议是卫生洁净的滚水、沙滤水,

21、还可加入营养健康的牛乳调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代社会精英曾纷纷著述阐释牛乳的营养价值,但大部分中国人沿袭长久以来的“素食习惯”,难以适应且消费不起牛乳29。固定的时间、规定的用量、讲究的冲化方式,仪式化的消费方式不仅提升消费体验,还折射出咖啡消费的奢侈和咖啡生活的精致,满足上海市民对摩登、品位、浪漫的崇拜。这种消费仪式制造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感,将人的精神带入品质生活的状态中。正如约翰费斯克所指出的,仪式不仅标志着时光,而且常常用以向有关个体或社会群体担保成功、安全或某种确然的安逸状态30。通过传播咖啡的消费仪式,广告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安逸的品质生活的错觉。品质上等的咖啡具有凸显消费者高贵身份

22、的人文理念。“君是头等女主人,饮此咖啡而可知”31,“高尚门第,莫不饮之”32,“精明人士,进餐既毕,咸嗜美味咖啡,以助清兴”33。广告中蕴含着隐秘的消费逻辑,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咖啡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即消费成为识别身份、界定人群的手段,手段本身又成为目的。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34。广告对消费者的定位为喝咖啡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培养了一种集体感觉,通过标示社会位阶的存在体现咖啡的阶级属性,赋予咖啡“区隔”作用。咖啡成为地位的象征,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而是商品上铭刻的符号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即现代的品质生活

23、。广告中的品质论述提供关于咖啡的知识,确立咖啡品质评估标准,树立品质咖啡的具体形象,创造了品质咖啡的“神话”。通过介绍咖啡的质量、消费体验和人文理念,广告构建以品质为导向的消费观和咖啡文化,人们在对品质生活的真实需要和咖啡虚假的品质意义之间沉迷,畅想安稳、优渥、高质的现代生活。休闲生活:广告演绎咖啡与咖啡馆生活1899 年经济学家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是现代休闲学诞生的标志,该书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休闲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出“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的观点。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深化、丰富对休闲的研究。35结合东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休闲是一种特定的生存状态或生活方式,是对自由时

24、间的自主支配,对个人偏好性活动的主动从事,并在其中消除疲惫、发展个性、获得愉悦、实现自我36。在这一定义下,广告中的咖啡介入、促进甚至创造了现代休闲生活。广告描绘了休闲生活的具体样貌以及咖啡的介入,将咖啡与休闲勾联。美和咖啡曾在 1940 年间于申报投放系列广告,共有七幕,展现咖啡对休闲生活的妙处:晨时提高工作效率,工余餐后提神却倦,商业洽谈增进感情,旅中途次添兴增力,竞技比赛再接再厉,跳舞交际舞步复健,麻将桌上愈战愈强。广告中,咖啡提高工作效率为休闲时间的出现创造条件,并且支持多种休闲活动的进行,对人的身体与精神起到积极的影响。咖啡成为休闲生活的助益。咖啡是休闲生活的代表。广告宣传推销咖啡和

25、烧煮工具,报刊也时常探讨如何烘烤、研磨、烹煮咖啡。例如有一篇文章介绍制咖啡的艺术,煮咖啡必须用沉淀过的净水,咖啡壶盛十分之七,咖啡用量需注意37。由于咖啡调煮的手续十分繁琐,只有物质富裕、时间充足、具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家才会自己煮咖啡。凡勃伦指出,“有闲”的非物质证据是拥有“关于对人类生活发展并无直接助益的过程和事件的知识”及对时间的非生产性使用38,煮饮咖啡可以作为相当程度有闲的证据。可见,咖啡本身就是休闲的符号。广告呈现咖啡馆中的休闲生活,深化了咖啡与现代休闲生活的联想。1920 年代上海咖啡馆林立,根据当时的广告资料,咖啡馆打造了豪奢的休闲空间,建筑华丽,活动有趣味,有冷暖气供应,通宵狂

26、欢,是休闲人士的享乐胜地。咖啡馆中,人们谈情说爱、聚友小叙、读书阅报,爱情、友情、个性、才能都一起发展,“或者你自己心上那么一份微好的心境,在一种浓红的灯光里,在一种安闲的气息中,你和几个朋友坐在一个 BOX 里,轻轻的,轻轻的谈着,你的身体那时安放在顶舒适的姿势里,你的灵魂那时游散在顶自在的天地中”39。咖啡馆是典型的咖啡消费空间,是休闲生活的展演舞台,广告通过将其展现为理想的休闲空间,重申了咖啡的休闲生活意义。近代上海商业繁荣,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西方人的星期制度和国民政府颁布的工厂法40缩短工人劳动时间,为日常的消闲娱乐赋予道德合法性,城市建设过

27、程中路灯、电灯等新式照明工具的普及更是延长了市民的休闲时间,上海都市休闲娱乐生活更趋日常化、大众化。休闲口号风行,休闲娱乐不单是炫耀性的消费,也是为工作所作的必要准备,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咖啡与咖啡馆广告给予消费者休闲生活的模板,咖啡是休闲娱乐的助推器,咖啡馆是消闲欢娱的好去处,两者共同演绎休闲生活图景,广告利用这套“组合拳”,唤起人们对闲适、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106传媒史话107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传媒史话咖啡的卫生,不仅关系个人,还具有公共性。“夫卫生者,公共卫生尚焉,盖吾人之生命,维系于社会,群策群力以谋发展只顾私人卫生,乃失却卫生之效也。”11公共卫生是卫生生活重要的一环,

28、竹生居的咖啡糖、圆明园糖厂的果汁咖啡广告都以无渣无屑作为卖点,指出产品对环境的友好,具有惠及公众的卫生属性,是卫生生活的最佳选择。晚清以来,“卫生”的使用日益频繁,民国时期更是风靡全国,“不仅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象征,而且也成了国人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孜孜以求的目标”12。人们怀着保国强种的急切心情开始重视卫生问题,想在广告中发现卫生良方。各大报刊上刊载的“卫生”商品广告比比皆是,卫生饼、卫生衫裤、卫生脚踏车13商家攀附“卫生”销售商品,工部局以“卫生”之名在政治经济上扩张14,“卫生”是实现目的强有力的手段。咖啡广告正是借助卫生话语,促进咖啡商品进入上海市民的生活。人们消费的

29、不是咖啡,而是广告中咖啡的卫生生活意涵。科学生活:广告赋予咖啡科学意义“科学”一词在近代的影响力毋庸置疑,1906 年理学杂志认为科学是人类的能力之母、文明之母、富强之基,人物之枢、万汇之主、宇宙之真宰15。晚清以降,西来的奇器异物、先进知识和枪支炮弹使国人震慑于科学的力量,科学成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现代标志。在这一背景下,咖啡广告应用“科学”新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科学”在广告中的出现可谓频繁,咖啡商品都宣称科学制造,广告并没有对“科学创制”多加解释,仅有几则提及“经过科学机器焙制”16“用科学方法结冻成块”17揭示咖啡的生产特色,建构时人关于咖啡生产如何科学的认知。这种对“科学”的牵

30、强附会,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营销策略,也是科学思潮大众化、商品化、通俗化的表现。“科学”寄托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广告极力使咖啡成为承载期待的容器。广告还会借用新科技名词唬人。“新型糖粉机配备”18,“和蒸馏水精炼而成”19,“装于真空蓝 听”20“机器”“蒸馏”“真空”等词汇,彰显咖啡的科技性,吸引似懂非懂的趋新消费者购买。通过拼凑整合科技名词,广告绘制现代科学生活的蓝图。在众多科学修辞的广告中,合格咖啡可谓塑造咖啡科技饮品形象的典范。当时人们认为饮咖啡会刺激脑髓,妨碍生理组织,产生瘾癖21。市场上的咖啡竞品也在广告中攻击咖啡,如博士登茶广告指出咖啡含有药精不宜多饮,否则伤脑耗血22。面对激烈

31、的市场竞争,合格咖啡推出不含咖啡精的咖啡23。广告承认咖啡有害且原因在于咖啡精毒质,并给出解决方法即提出 H.A.G.秘法这一概念,用该法去除咖啡精,通过说明合格咖啡无害的原理降低人们的戒备心理,再列举产品提神、补血、祛寒的种种益处,甚至承诺助眠以消除怀疑,维护咖啡的科学身份。人们无法判断提取掉“咖啡精”的咖啡所具有的“安神”与“提神”功效是否矛盾,单就广告展现的提炼技术以及煞有介事的“先提后炒”逻辑,就体现产品的“科技含量”。合格咖啡的广告词,赋予咖啡象征现代科学生活坚实的意义感。胡适曾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

32、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24在提倡“科学为强国之本”25的时代,“赛先生”被视作能够使中国摆脱落后现状的利器,“科学”凝练成一种抽象的制度话语,确立“政治正确”的论势。广告挪用公共论述空间中的“科学”词汇,利用国人“科学救国”的历史焦虑感刺激咖啡消费,咖啡成为国人排解民族焦虑、释放民族情愫、抵达现代生活的途径。品质生活:广告构建新式咖啡消费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26。新闻报广告向消费者施加消费品

33、质的观念,构建咖啡的品质生活意涵。为证明咖啡品质,广告强调咖啡豆来自巴西、爪哇等举世闻名的咖啡产区,肯定产品的价值,如普球咖啡汁广告介绍原材料是爪哇玛加咖啡,在产品瓶身绘制地球仪的图案,凸显咖啡的异域与珍贵。广告还标榜咖啡历史悠久,以历史的严肃性、权威性、神圣性赋魅咖啡,从时间维度制造人们对品质咖啡的认同。此外,广告还用诸如“行政院物资供应局特约”“美国军用”保证其论说的可靠性,使人们相信咖啡本身就是品质卓越的消费品,能够成为品质生活的标识。广告中,咖啡优良的品质带来无与伦比的消费体验,进一步强化了其与品质生活的关系。美和咖啡采用白话加长对话,让人们在广告中现身说法,展现咖啡美味新鲜、研磨得宜

34、的优点。如“我常到此,因为此地是用的美和咖啡,餐毕饮之很为满意”27。“妈,这咖啡味道真好,必定是上等特制品吧!”“呸!它不过磨研得好罢了!”“不对!我想是因为新鲜的缘故。是不是,妈呀?”28 13 则内容各异的广告连篇累牍地发布,以普通的场景、朴素的语言昭示品质咖啡的优越。广告为虚荣的消费者创造了一个喝优质咖啡就能进入更高生活层次的幻境。消费者喝品质咖啡获得的体验,也来源于其精细的消费方式。广告提示每日饭后饮用,一合茶碗用六茶匙咖啡糖浆,冲剂建议是卫生洁净的滚水、沙滤水,还可加入营养健康的牛乳调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代社会精英曾纷纷著述阐释牛乳的营养价值,但大部分中国人沿袭长久以来的“素食

35、习惯”,难以适应且消费不起牛乳29。固定的时间、规定的用量、讲究的冲化方式,仪式化的消费方式不仅提升消费体验,还折射出咖啡消费的奢侈和咖啡生活的精致,满足上海市民对摩登、品位、浪漫的崇拜。这种消费仪式制造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感,将人的精神带入品质生活的状态中。正如约翰费斯克所指出的,仪式不仅标志着时光,而且常常用以向有关个体或社会群体担保成功、安全或某种确然的安逸状态30。通过传播咖啡的消费仪式,广告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安逸的品质生活的错觉。品质上等的咖啡具有凸显消费者高贵身份的人文理念。“君是头等女主人,饮此咖啡而可知”31,“高尚门第,莫不饮之”32,“精明人士,进餐既毕,咸嗜美味咖啡,以助清

36、兴”33。广告中蕴含着隐秘的消费逻辑,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咖啡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即消费成为识别身份、界定人群的手段,手段本身又成为目的。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34。广告对消费者的定位为喝咖啡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培养了一种集体感觉,通过标示社会位阶的存在体现咖啡的阶级属性,赋予咖啡“区隔”作用。咖啡成为地位的象征,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而是商品上铭刻的符号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即现代的品质生活。广告中的品质论述提供关于咖啡的知识,确立咖啡品质评估标准,树立品质咖啡的具体形象,创造了品质咖啡的“神话”。通过介绍咖啡

37、的质量、消费体验和人文理念,广告构建以品质为导向的消费观和咖啡文化,人们在对品质生活的真实需要和咖啡虚假的品质意义之间沉迷,畅想安稳、优渥、高质的现代生活。休闲生活:广告演绎咖啡与咖啡馆生活1899 年经济学家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是现代休闲学诞生的标志,该书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休闲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出“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的观点。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深化、丰富对休闲的研究。35结合东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休闲是一种特定的生存状态或生活方式,是对自由时间的自主支配,对个人偏好性活动的主动从事,并在其中消除疲惫、发展个性、获得愉悦、实现自我36。在这一定义下,广告中的咖啡介

38、入、促进甚至创造了现代休闲生活。广告描绘了休闲生活的具体样貌以及咖啡的介入,将咖啡与休闲勾联。美和咖啡曾在 1940 年间于申报投放系列广告,共有七幕,展现咖啡对休闲生活的妙处:晨时提高工作效率,工余餐后提神却倦,商业洽谈增进感情,旅中途次添兴增力,竞技比赛再接再厉,跳舞交际舞步复健,麻将桌上愈战愈强。广告中,咖啡提高工作效率为休闲时间的出现创造条件,并且支持多种休闲活动的进行,对人的身体与精神起到积极的影响。咖啡成为休闲生活的助益。咖啡是休闲生活的代表。广告宣传推销咖啡和烧煮工具,报刊也时常探讨如何烘烤、研磨、烹煮咖啡。例如有一篇文章介绍制咖啡的艺术,煮咖啡必须用沉淀过的净水,咖啡壶盛十分之

39、七,咖啡用量需注意37。由于咖啡调煮的手续十分繁琐,只有物质富裕、时间充足、具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家才会自己煮咖啡。凡勃伦指出,“有闲”的非物质证据是拥有“关于对人类生活发展并无直接助益的过程和事件的知识”及对时间的非生产性使用38,煮饮咖啡可以作为相当程度有闲的证据。可见,咖啡本身就是休闲的符号。广告呈现咖啡馆中的休闲生活,深化了咖啡与现代休闲生活的联想。1920 年代上海咖啡馆林立,根据当时的广告资料,咖啡馆打造了豪奢的休闲空间,建筑华丽,活动有趣味,有冷暖气供应,通宵狂欢,是休闲人士的享乐胜地。咖啡馆中,人们谈情说爱、聚友小叙、读书阅报,爱情、友情、个性、才能都一起发展,“或者你自己心上那

40、么一份微好的心境,在一种浓红的灯光里,在一种安闲的气息中,你和几个朋友坐在一个 BOX 里,轻轻的,轻轻的谈着,你的身体那时安放在顶舒适的姿势里,你的灵魂那时游散在顶自在的天地中”39。咖啡馆是典型的咖啡消费空间,是休闲生活的展演舞台,广告通过将其展现为理想的休闲空间,重申了咖啡的休闲生活意义。近代上海商业繁荣,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西方人的星期制度和国民政府颁布的工厂法40缩短工人劳动时间,为日常的消闲娱乐赋予道德合法性,城市建设过程中路灯、电灯等新式照明工具的普及更是延长了市民的休闲时间,上海都市休闲娱乐生活更趋日常化、大众化。休闲口号风行,休闲娱乐

41、不单是炫耀性的消费,也是为工作所作的必要准备,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咖啡与咖啡馆广告给予消费者休闲生活的模板,咖啡是休闲娱乐的助推器,咖啡馆是消闲欢娱的好去处,两者共同演绎休闲生活图景,广告利用这套“组合拳”,唤起人们对闲适、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108传媒史话传媒史话109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上安然的现代生活的想象。结语:咖啡与现代生活方式马克斯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们生活在文化的意义关系中,而广告赋予了咖啡消费以意义,广告词支撑着一个想象中的现代世界。新闻报咖啡广告描绘了卫生、科学、品质、休闲的现代生活,通过卫生语言将咖啡描述为医疗保健品和卫生饮品,向人们售

42、卖卫生生活的终南捷径,科学话语契合当时社会公众对科学生活的向往,使咖啡成为科技饮品。广告表达的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迎合了上海市民摩登、时尚的消费心理,搭建了咖啡的品质消费观。咖啡与咖啡馆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身体和精神需要,描绘出咖啡消费的休闲生活图景。广告抓住这四个关键词进行阐述,成功将国人对现代生活的想象投射于咖啡之上,咖啡从西洋饮料成为人们推崇的文化饮品,时人对咖啡的热衷与崇尚,其实是对西方强大世界和近代健康品位生活的向往。咖啡背后的商业运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乔丹古德曼指出,外来商品只有适应已有概念才能被消费者理解与接受41。广告对中医文化的运用,广告词“高尚门第”对门阀士族观念的沿用

43、、“头等女主人”对女性“执掌中馈”的因袭,还有咖啡在功能、香气和饮用习惯上对茶叶的替代,都是咖啡在中国受到追捧的原因。加之咖啡消费行为背后的主观动机与意图和咖啡消费品的具体用途及所具有的文化意涵相投,喝咖啡即现代生活方式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咖啡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值得注意的是,广告对咖啡的论述,与曾经名噪一时的燕窝糖精、人造自来血、艾罗补脑汁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唯有咖啡名存至今、历久不衰。咖啡广告在强身强国的政治话语外编织品质、休闲的论述,关注国人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时至今日,已无人再对咖啡冠以卫生、科学之名,但咖啡的小资、精英、休闲色彩仍未消退,可见广告对国民心理的洞察和对“现代生活”内涵

44、的把握之精准。参考文献:1布莱恩考恩.咖啡社交生活史:英国咖啡馆的兴起M.张妤玟,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8.2 张箭.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 J.中国农史,2006(02):22-29.3 柯伶蓁.咖啡与近代上海 D.台湾师范大学,2011.4 廖宏勇.咖啡的现代性与媒介镜像 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1-17.5陈昌齐,等.舆地略 物产 谷类M/陈昌齐,等.广东通志(卷9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8:1646.6 新式官礼济寿咖啡贡茶 N.新闻报,1906-12-24(0008).7冈千仞.观光纪游 观光续纪 观光游草M.

45、张明杰,整理.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271.8 余新忠.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 M/黄爱平,黄兴涛.西学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8:554-579.9 上海新报(第 4 册)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1812.10 先宁洋行香味咖啡 N.新闻报,1921-08-31(0016).11 张慧贞.公共卫生之利益 J.大众卫生,1935(06):18-19.12 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 J.清史研究,2011(03):48-68.13 张仲民.“卫生”的商业建构以晚清卫生商品的广告为中心 J.历史教学问题,2013(05):53

46、-58.14 严娜.以“卫生”之名的扩张上海公共租界近代卫生体系的形成 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05):82-92.15 严搏非.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M/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187.16CPC 咖啡 N.新闻报,1946-07-11(0008).17 星星牌咖啡茶 N.新闻报,1927-12-20(0013).18 鹅牌咖啡汁 N.新闻报,1946-07-14(0008).19 普球咖啡汁 N.新闻报,1931-06-06(0023).20 美和咖啡 N.新闻报,1936-07-30(0015).21 刘仲儒.常识:

47、烟酒及咖啡之弊害 J.广东医药月报,1926(06):54.22 博士登茶 N.新闻报,1926-10-03(0016).23 合格咖啡 N.新闻报,1931-03-04(0016).24 张君劢,丁文江等.科学与人生观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10.25 晶新.提倡科学为强国之本:一个实验家 J.青年科学,1942:50.26 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27 美和咖啡 N.新闻报,1935-03-07(0006).28 美和咖啡 N.新闻报,1937-03-11(0008).29 李忠萍.从近代牛乳广告看中国的现代性以 1

48、927 1937年申报为中心的考察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03):106-113.30 约翰 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 2 版)M.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44.31 美和咖啡 N.新闻报,1935-02-14(0009).32 美和咖啡 N.新闻报,1937-03-11(0008).33 美和咖啡 N.新闻报,1937-04-01(0015).34 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70.35 如托马斯古德尔和杰弗瑞戈比的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约翰凯利的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约瑟夫

49、皮珀的休闲:文化的基础,李丽梅等人主编的闲暇社会学。36 张 广 瑞,宋 瑞.关 于 休 闲 的 研 究 J.社 会 科 学 家,2001(05):17-20.37 制咖啡的艺术 N.大美周报,1939-08-06(0018).38 索尔斯坦范伯伦.有闲阶级论 M.凌复华,彭婧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37.39 阮飞.上咖啡馆回来 N.民报,1934-08-30(0007).40 朱帮兴.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02.41布莱恩 考恩.咖啡社交生活史:英国咖啡馆的兴起M.张妤玟,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7.(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

50、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癸卯月谈】文/时统宇戏宇宙的高度、深度、热度电视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样态,要站位到“两创”理论的精神高度,开掘舆情热点的话题深度,延续影视传播的收视热度。山东卫视戏宇宙的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弘扬戏剧文化,传播中华之美”的宗旨,在“戏曲”创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用当代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来解码戏曲文化,在主题提炼、创演人选择、创演作品形态、拍摄手法等方面全面升级。这个节目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形象体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样态,提供了鲜活样本和有益启示。一是站位到“两创”理论的精神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