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资本论》在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8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在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本论》在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本论》在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2历史Vol.50 No.3Jun.20232023年6.月第50 卷第3 期西伯利亚研究SIBERIANSTUDIES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丁海丽唐乐内容提要 18 6 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的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道路问题日益凸显并迫切需要理论来破解,然而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俄国知识分子无法从理论上令人信服地解释并解决现实问题,这既是18 7 2 年资本论第1卷俄文版问世的宏大历史语境,也是它引发俄国新闻界与知识界高度关注的历史原因。19 世纪7 0 年代,马克思高度关注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基本原理及其是否适合俄国国情等问题的个性化阐释和思想论战,并有针对性

2、地作出积极回应。在马克思的积极引导下,俄国知识分子开始正确理解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精髓,俄国知识界也向马克思提供关于土地所有制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并寻求破解俄国道路问题的思想密钥。正是在双方长期的理论对话与思想交流中,俄国知识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俄国语境,丰富并发展了俄国经济思想史;而马克思则通过对俄国道路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思考了落后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从而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关键词 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俄国中图分类号 A811;F091.9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 0 8-0 9 6 1(2 0 2 3)0 3-0 0 8 2-13【基金项目】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 0&ZD11、2 1ZD A 0 2 0)【作者简介丁海丽,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唐乐,广西河池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1872年,洛帕廷(I.A.oaTMH)和丹尼尔逊(H.aHMebcoH)合译的资本论第1卷(以下简称资本论)在俄国圣彼得堡出版。与“博学的和不学无术的德国资产阶级代言人用沉默置资本论于死地”不同,俄国新闻界与知识界高度关注资本论出版一事并发表了系列评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 世纪7 0 年代,83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俄国报刊上就发表了150 多篇关于资本论的评论、文章和札记,集

4、中反映了俄文版资本论问世后俄国新闻界与知识界的理论回声,以及其引发俄国知识界高度关注的历史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一、理论回声1872年,俄国几乎所有的合法报刊都报道了资本论出版一事并刊发了系列评论文章。与此同时,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是否适合俄国国情等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了系列观点并展开了一定规模的思想论战。(一)19 世纪7 0 年代初期俄国新闻界围绕资本论出版的理论回声1872年4 月,俄政府机关报圣彼得堡消息报率先发表了波克罗夫斯基(B.IIoKpOBCKMi)的评论,他认为资本论是最重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引用大量的现实材料和数据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在文字表述上,“除了

5、少数太专业的部分以外,叙述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尽管研究对象的科学水平很高却非常生动。在这方面,作者和大多数德国学者大不相同,这些学者用含糊不清、枯燥无味的语言写书,以致普通人看了脑袋都要裂开”。新时报也给予资本论以高度评价,称“马克思是为经济学提供严谨科学论证的、秤击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位经济学家”,“该书对理解俄国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丹尼尔逊将俄国新闻界对资本论的评论及时反馈给马克思:“大多数杂志和报纸刊登了对该书的评论。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对该书大加赞扬。全面的评论暂时还没有。”事实上,资本论在俄国既“受到一些人的大加赞扬”,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秤击”。祖国之子报刊登了西贝尔(I.3m6e

6、b)的当代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一文,他从“剩余价值、资本家的利润是由劳动创造的,但不是指劳动者的手工劳动,而是指企业主的脑力劳动创造的”观点出发,批判马克思的“人的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和标准”这一思想并宣称其经济学说是“臆造的”。如果说这篇文章反映了俄国社会对资本论的另一种立场,那么东正教会要求全体牧师必须向民众宣讲马克思主义的“邪恶本质”则更直接地表明了这种政治立场。此外,俄罗斯言论同时代人星期周报等杂志也报道了资本论出版一事,交易所报事业等报刊还发表了引用资本论个别原理来论证自已观点的文章。总之,俄文版资本论OpieaHCKWi A.H.epBble oTKMKH Ha HepBoe p

7、yccKoe M3uaHHe“KanHTalia/BonpocbI HCTopM,1968.No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 9 5年版,第110 111页。OpieaHcKHi A.H.IlepBble oOTKmKH Ha nepBoe pycckoe M3uaHne“KamuTala/BonpocbI cTopHM,1968.No 4.4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马逸若等译,人民出版社19 8 7 年版,第14 2-14 3 页。西贝尔(HeinrichvonSybel,18 17 18 9 5),德国历史学家与政治活动家。【俄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卡尔马克思

8、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周来顺译,载现代哲学2 0 2 2 年第2 期。84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问世后引发俄国新闻界的高度关注,尽管当时俄国新闻界尚无法正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仅局限于对其文学价值的一般性评论,但这也敏锐地反映出俄国社会对经济学理论的内在需求,继而推动俄国知识界进一步探究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二)19 世纪7 0 年代初期俄国知识界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初步思考在俄国新闻界报道资本论出版并刊发相关简短评论的同时,俄国知识界已经开始思考资本论的基本原理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观点。米哈伊洛夫斯基(H.K.MwxaIOBCKu)在论马克思一书俄文版(祖国纪事,18 7 2

9、 年第4 期)中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了学院派政治经济学理论并深入研究了英国经济发展史,他是对欧洲文明不满意的人之一,因此“这部著作对于俄国读者来说非常有益”。经济学家、圣彼得堡大学教授考夫曼(.H.KayMaH)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欧洲通报,18 7 2 年第5期)中指出,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这个观点出发去研究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支配着一定社会有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有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他还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的是德国的辩证法。此外,季别尔(H.M.3u6ep)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和资本

10、理论的最新补充和解释(18 7 1)一文中论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时也谈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关于国内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现状,他认为“除了极罕见的例外,我们至今几乎没有遇到完全懂得马克思研究的意义的人外国报刊也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能表明作者愿意并能够懂得马克思著作的普遍意义”。因此,他先后在知识和言语杂志上发表了总标题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系列文章,以最通俗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价值”“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介绍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对资本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问题上,他认为马克思采用的是“整个英国学派的演绎法”。总之,以米哈伊洛夫斯基、考夫曼和季别尔为代表的俄国知识界对资

11、本论基本原理、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个性化思考并形成了不同观点,但他们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理解还不系统、不全面,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深刻性所致,同时也反映出俄国知识界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三)19 世纪7 0 年代中后期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基本原理展开思想论战,推进并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认知茹科夫斯基(IO.I.KyKOBCKMi)在卡尔马克思和他的 资本论)一书(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10-111页。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围绕马克思资本论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 8 3 年版,第129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12、卷),第10 9 页。85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洲通报,18 7 7 年第9 期)一文中提出,从研究方法上看,马克思是政治经济学形式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从研究内容上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规律是具有各种辩证形式的乌托邦,因为资本的形成不仅来源于人的劳动,还是自然界与人的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茹科夫斯基对马克思的指责,米哈伊洛夫斯基在卡尔马克思在尤茹科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祖国纪事,18 7 7 年第10 期)一文中为马克思辩护。他针锋相对地指出,马克思不是英国形式主义流派的代表,因为马克思以英国为例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经济运行规律;茹科夫斯基没有抓住资本论

13、的核心要义,而是在炒德国庸俗经济学家西贝尔的思想剩饭。此外,季别尔在对于尤茹科夫斯基先生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一书一文的若干意见(祖国纪事,18 7 7 年第11期)中也回击了茹科夫斯基的观点。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范畴出发,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于现实,而不是“具有各种辩证形式的乌托邦”。茹科夫斯基没有读懂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理解“劳动二重性”理论,即劳动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茹科夫斯基的观点引发了俄国知识界有关资本论的第一次思想论战并引导俄国知识界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而契切林(.YuyepHH)的文章则引发了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的

14、第二次思想论战并深化了俄国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认识。契切林在德国的社会主义者(国务知识汇编,18 7 8 年第6 卷)一文中,既指责马克思的辩证法较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说无任何创造性,又从“使用价值始终是交换价值的基础”这一观点出发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还以参加生产的“自然界、资本、劳动和指导意志的要素”相应产生了“地租、资本利息、工资和企业利润的产业收”的“生产四要素说”来反对并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成为试图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在科学上站不住脚的第一位俄国思想家。针对契切林对马克思的全面否定,季别尔在波契切林反对卡马克思(言语,18 7 9 年第2 期)一文中,高

15、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并认为它是马克思最光辉的思想,其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用科学批判的刀子揭示了关于现存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基础上的价值必然形成的那些概念的起源”。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契切林错误观点的根源在Peyob A.JI.PyccKan KOHOMHyecka MbICIb 60-70-X rOuOB XIX Beka H Mapkch3M.TocynapcTBeHHoe1H3AaTebCTBo IOTHyecKo MTepaTypbl,1956.C.261.同上,C.263.3【苏】察哥洛夫: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经济思想概论,厉以宁、赵辉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 8 7 年版,第2

16、 8 6 页。KokopeB6 A.C.H.YuyephH contra K.Mapkc/TyMaHITapHbie Haykh.Teopha,pwiocopug H counoorMaKylbTypbl,2011.No 12.?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围绕马克思资本论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史概论,第110 页。86.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于没有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二重性理论”,即商品既包含价值又包含使用价值的理论,从而无法正确地理解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理论内涵及其内在关系,从俄国知识界思想论战的内容上看,论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这反映出他们抓住了资本论中最

17、重要的基本原理,因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从两次论战的实质上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俄国理论战场上的厮杀;从论战的结果上看,季别尔批判了茹科夫斯基和契切林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歪曲与攻击,并成功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在俄国的传播与认同。从19 世纪7 0 年代早期俄国新闻界对俄文版资本论出版的评论到知识界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初步诠释,再到19 世纪7 0 年代中后期俄国知识界围绕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两次思想论战,不仅反映了俄国知识界对资本论相关原理的觉察体悟以及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也反映

18、了俄国知识分子的经世之风及其思想分野。尽管这一时期俄国知识界还无法系统而完整地理解资本论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更无法利用资本论基本原理阐释并改造俄国的社会现实,但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俄国I一一资本论在那里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有更多的读者,受到更大的重视我们得到了更大的成功。”因此,探求资本论在俄国获得成功的历史原因就构成本文逻辑延伸的下一个理论问题。二、历史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既是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资本论传入俄国的宏大历史语境。从总体上看,农奴制改革不但没有解决俄国社会原有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旧矛盾,而且在改革后的十年内还孕育了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改革后迫切需要知识分子从理论上对俄国

19、极端复杂的社会现实作出回应,但彼时俄国知识分子无法利用所掌握的理论正确阐释俄国社会现实、回应俄国的未来发展道路问题。因此,俄国知识界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再加上18 6 7 年德文版资本论问世为俄国知识分子提供的理论铺垫,种种因素使俄文版资本论问世后立即引发了俄国新闻界与知识界的高度关注。(一)理论铺垫:俄国知识界对德文版资本论的关注与评价1867年德文版资本论问世后,德罗贝蒂(e-Po 6 e p T M)率先发表了对资本论的评价(实证哲学,18 6 8 年第3 期),他指责马克思形而上学地研究经济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 7 6

20、 年版,第3 7 0 页。87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学,即马克思只限于批判地分析既成的事实。随后他在政治经济短篇集(18 6 9)中进一步评论说,在创作方法上,马克思采用了辩证法,该方法来源于普鲁东;在研究内容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源于李嘉图并赋予其以社会主义的形式,马克思在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上的观点与凯里具有亲缘关系。总之,德罗贝蒂认为马克思是温和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和乌托邦主义者。可以说,德罗贝蒂是俄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阐释者和庸俗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德文版资本论批判者,而俄国知识分子则用资本论的个别原理阐释俄国社会现实并由此引发了小范围的思想论争。民粹主义

21、者叶利谢耶夫(T.EmuceeB)在俄国的生产力(祖国纪事,18 6 8 年第3 期)中不仅阐释了农奴制背景下农民的生存困境,还指出农奴制是导致俄国人口退化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引起茹科夫斯基的强烈不满,他在当代俄国文献评价材料汇编(18 6 9)中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依据指出,土地能养活的人口数量达到极限是俄国人口退化的主要原因。随后,叶利谢耶夫又在回应批判(祖国纪事,18 6 9 年第4 期)一文中大量引用马克思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回击称,“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最权威的著作,是论证俄国改革后发展趋势等具体问题的最新经济科学成就”。此外,雅各比(II.Jko6u)与扎伊采夫(B.A.3aieB

22、)在从公共卫生观点看西欧工人的状况(法医学和公共卫生文库,18 7 0 年第3 期)中、米哈伊洛夫在(A.MuxaloB)生产联合会(事业,18 7 0 年第4 期)中、米哈伊洛夫斯基在达尔文理论与社会科学(祖国纪事,18 6 9 年第3 期)中都引用了资本论的个别理论来支撑自已的观点。最后,德文版资本论在俄国引发的争论也引起教会的警觉,教会敏锐地意识到其思想与东正教传统价值观相悸,因此在乡村牧人手册上直接秤击马克思主义,大肆宣扬共产国际否认上帝、否认国家和人民、否认私有财产等观点是错误的。总之,俄国知识界对德文版资本论的关注、评价以及思想论争是俄文版资本论问世后引发俄新闻界与知识界高度关注的

23、理论铺垫,(二)现实逻辑:俄国现代化的艰难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迫切需要理论闸释从总体上看,第一,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份地,但仅凭这一小块份地农民无法养家糊口,还要为此支付大笔赎金并在偿付所有土地赎金之前不能离开村社。这意味着农奴制改革在取消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同时强化了农民对地主的经济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19 页。Pey9Jb A.JI.PycCKan 3KOHOMHyecKan MbICIb 60-70-X rOOB XIX BeKa H MapKCH3M.C.217.3同上。IlylbrHH B.o nOBOny KHMrN A.I.

24、Peyog“KaTan Kapia Mapkca B PoccHN 1870-x roMOB/NcTopHyecKHypHall,1940.No 4-5.88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依附,使原有的村社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农奴制改革不但没有解决俄国社会原有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而且还使其进一步加深。第二,尽管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但仍旧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列宁对此形象地描绘说:“浅耕犁与连、水磨与手工织布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犁与脱粒机、蒸汽磨与蒸汽织布机的俄国。”此外,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直接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因此

25、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界提出并高度关注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命运问题。与此同时,农奴制改革还推动政府在地方自治、司法机构以及税收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改革发展的历程来看,其一经发动就会按照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继续深化;从改革所带来的现实处境上看,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领域继续深化改革。然而,俄国统治阶级处于继续深化改革还是限制变革并停留在现有改革程度的两难境地,“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他的继任者都不愿改革走得那么远,他们转而反对深化改革并力图维持已建立的秩序。”经济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农奴制残余畸形结合、政治上改革与反改革矛盾交织,这不仅使俄国较同时代的

26、西方国家落后,更使俄国社会形势异常复杂。马克思在评价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处境时曾经说,我们“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这导致人民要承受现实与历史遗留下来的双重灾难,即“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马克思的总结评价十分符合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的现实国情。第三,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缓慢而巨大的变化: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和地主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适应能力不同而快速分化,或是转型为资产阶级地主或是逐渐为半无产者甚至无产者;农民因承受地主与资本家的双重压迫而不断发动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诞生的无产阶级则因陷人赤贫

27、状态也不断反抗。上述问题都迫切需要理论阐释,这是俄国新闻界与知识界高度关注资本论的现实逻辑。(三)理论需要:俄国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阐释农奴制改革使19 世纪6 0 年代成为俄国经济思想史上较为活跃的时期,但随着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等思想家的相继离世,民粹主义为批判现实主义提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纲要并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民粹派为了推动“到人民中去”运动迫切需要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高度关注知识界翻译的相关外国文献。这突出体现在民粹派地下图书馆收集的文献上:拉萨尔选集、弗列罗夫斯基列宁全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13 年版,第54 9 页。【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

28、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4 8 页。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 页。【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第3 51页。89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B.B.Be p BH-Q r e p o Bc K M i)的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夏波夫(A.II.IIanoB)的农村公社、茹科夫斯基的19 世纪政治文献史和杜波罗留波夫文集等。从上述文献关切的主题或研究内容上看,民粹派知识分子视拉萨尔为马克思的学生,将拉萨尔选集誉为“福音书”,并尝试用拉萨尔的经济思想分析并解决国家税收改革等问题。茹科夫斯基

29、的著作集中探讨了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夏波夫的农村公社在批判农奴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公社既不是俄国社会独有的现象也不是俄国历史发展独特性的基础;杜波罗留波夫则拒绝了俄国“特殊的”发展道路,强调农奴制的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巨大差距,并预见了俄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弗列罗夫斯基曾被马克思誉为“严肃的观察家和公正的批评家”、“为俄国争得了真正的荣誉”,他“第一次详尽地阐述了俄国农民的经济结构和生活,利用详实的材料描写了俄国农民阶级的贫困状况”。尽管民粹派知识分子试图借用国内外思想家的经济学理论来阐释俄国社会现实问题,但正如丹尼尔逊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所说:无论在俄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迄今

30、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本能正确阐释俄国农民、工厂工人、手工业者或普通工人阶级命运和经济状况的著作,因此资本论在圣彼得堡的需求将会很大。事实上,资本论出版后,“它就像一条导火线从首都知识分子迅速传到省会知识分子中、从中心城市迅速传到各个城市,各地都在宣传马克思的这部伟大著作,这部著作似乎荡涤了所有陈腐的经济学旧约言并谱写了经济学的新约言。”民粹派知识分子不仅将资本论纳入地下图书馆的必读书目,而且成为那个时代研究资本论思想内涵的最主要力量。(四)历史因素:俄国迫切需要解决发展道路问题彼得大帝改革客观上已经提出了“俄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改革前发展道路”的问题,这一问题经19 世纪3 0 一40 年

31、代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哲学审视、19世纪50 6 0 年代契切林与别利亚耶夫(.C.EelgeB)等人围绕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论战,成为俄国知识分子思考并尝试解决俄国道路问题的历史主线。18 6 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导致传统村社日渐解体,这使俄国发展道路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迫切。俄国复杂的社会现实折射到思想层面表现为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批驳其他思想流派并为俄国道路问题设定了不同的界标。改革反对者亚历山大三世以皇权具有神圣性和必要性为出发点,一方面不断调整政策以维护传统村社的秩序和现状,另一方面以东正教为传统价值观继续宣扬皇权的神圣性并垄断民众的世界观,希冀

32、继续维持原有的政治统治。与此同时,民粹派尽管分裂为拉甫罗夫的宣传派、巴枯宁的暴动派和特卡乔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第8 5-8 6 页。OpieaHCKHi A.N.epBble OTKMKH Ha nepBoe pyccKoe W3aHne“KamuTaia/BoupocbI HCTopHM,1968.No 4.90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夫的密谋派等不同派别,但他们都沉迷于“赫尔岑的农民公社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这一思想中,倡导“以传统村社为基础、以农民为革命主体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人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到人民中去”运动的失败不仅促使民粹派知识分子寻找新理论为民

33、粹主义的合理性作论证,而且还有力回击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理论攻击。鉴于此,米哈伊洛夫斯基认为资本论的出版“太及时了”,“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阴暗面”。此外,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俄国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契切林为代表的自由派在19 世纪6 0 年代就积极拥护农奴制改革,坚决反对农村村社具有独特性的观点并不断攻击民粹派,同时希望政府深化改革以推动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总体上看,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形成了以沙皇为代表的极端保守派、具有革命倾向的民粹派以及资产阶级自由派为主导的三支重要政治力量,它们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为俄国规划发展道路,其理论分歧的实质在于“俄国是否应该、是否已经走上

34、资本主义道路,俄国的社会矛盾将如何发展和解决”,即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命运问题。列宁指出,资本论一经问世就参与到俄国知识分子关于俄国道路问题的论争之中并为解决俄国道路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总之,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社会日益凸显的发展道路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是俄国新闻界和知识界高度关注资本论的历史因素。面对18 6 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巨大的社会变迁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知识界既要从理论上消化与吸收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又要尝试用各自对资本论原理的解读来阐释俄国社会现实,回应俄国道路问题,这使他们的理论思考与现实指向在俄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历

35、史影响19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资本论在俄国的传播、接受和应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俄国碰撞冲突的历史进程,继而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俄国经济思想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马克思因关注资本论在俄国的命运问题而与俄国知识分子展开理论对话,积极引导俄国知识分子正确理解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精髓,俄国知识分子则为马克思提供土地所有制等相关研究资料,这促使马克思进一步思考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一)丰富并发展了俄国经济思想史19世纪7 0 年代俄国

36、知识分子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理解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姚海:俄罗斯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5年版,第3 18 页。91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俄国的传播,还丰富并发展了俄国经济思想史。19 世纪6 0年代,俄国主要经济思想流派有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波罗留波夫为代表的民主派、以契切林为代表的自由派、以拉甫罗夫和巴枯宁为代表的革命民粹派等。尽管各个流派的立论基础、政治主张以及策略不同,但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国情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即不能完全依靠西方经济思想来解决俄国的问题,但可以借鉴其最新的经济思想。资本论正是在

37、这样的前提下进人俄国并成为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尽管如马克思所说,考夫曼从“过去的明智批评家”变成了“玩弄信贷交易所欺骗把戏的品得式的人物”,但他正确理解了资本论运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米哈伊洛夫斯基站在民粹派立场上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英国为范例具体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契切林从“辩证法是哲学思想的真正基础”观点出发,解读出资本论中蕴含着强烈的革命性。因而,“契切林对资本论的理解不仅比马克思主义者季别尔深刻,而且也比他的对手尤里茹科夫斯基深刻,他们都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革命本质。”如果说上述俄国知识分子还仅局限于阐释资本

38、论个别原理,那么季别尔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劳动价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通俗阐释则将俄国知识界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也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俄国最早的传播者。不仅丹尼尔逊认为季别尔对马克思经济观点的多处阐释和批判性分析是正确的,马克思也高度肯定季别尔的理论贡献。总体上看,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在资本论运用的方法论、基本经济范畴及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等方面形成了正确认识,尽管他们未能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及其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但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人俄国的历史语境,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俄国流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

39、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剧烈碰撞,进而使19 世纪7 0 年代成为俄国经济学界最活跃的阶段,更为19 世纪8 0 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占据俄国社会主导思想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列宁通过深入研究资本论思想,不仅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体系,还正确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俄国社会现实国情,正确解释了资本主义的“使命”问题并彻底改造俄国。总之,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分子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丰富并发展了俄国经济思想史。KokopeB6 A.C.H.YyepHH contra K.Mapkc/IyMaHuTap

40、Hbie Haykn.TeopHa,wiocouan counoorwg kymbTypbl,2011.No12.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 0 12 年版,第53 1页。92西伯利亚研究2023年第3 期(二)深刻影响了俄国历史的发展趋向马克思认为,德文版资本论的问世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划分为两派,一派聚集在庸俗经济学辩护论的代表巴师夏(BaCTHH)的旗帜下,另一派追随穆勒(K o HM y i e p)。而俄文版资本论的问世则将俄国知识界划分成三派:茹科夫斯基、契切林与以萨伊(Caa)和巴师夏为代表的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有着精神上的联系,米哈伊洛夫斯基站在民粹主义立场上为马克思

41、辩护,季别尔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批判茹科夫斯基、契切林和米哈伊洛夫斯基。面对俄文版资本论问世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社会主义思想在俄国的迅速传播,契切林在德国的社会主义者一文中不仅直接批判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具有暂时性和革命性,而且通过系统论证“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改革方式缓解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为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摇旗呐喊。可见,“契切林不但维护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而且还维护自由派地主的资本主义,抵制可能在民主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对此,米哈伊洛夫斯基利用资本论中的观点回击以契切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对民粹主义的攻击并论证民粹派的政治主张。他引用马克思批判资

42、本主义文明的观点回击契切林的“俄国未来应走资本主义道路”主张,同时称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太弱并反复强调“我们的地盘是在俄国”,进而明确提出“俄国只能在农村村社基础上依靠农民阶级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人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总之,以米哈伊洛夫斯基为代表的民粹派“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看到的与其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阶段的科学论断,不如说是对西欧资产阶级的强烈遣责,像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反对资本主义进入俄国”。季别尔在批判米哈伊洛夫斯基认为资本论基本原理不适合俄国国情和契切林资本主义观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把马克思发现的资本主义规律应用于俄国实际。他认为,资本的积聚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

43、所代替,季别尔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民粹派农民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俄国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进人社会主义。此外,沙皇政府为了继续维护统治地位,不但在政治上镇压民粹派运动并打压资产阶级自由派,还在意识形态领域钳制各种革命进步思想。为阻止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刊登资本论评论的法医学和公共卫生文库杂志主编“由于坚决推行极端社会主义的思想”而被解职,当局还借口拉萨尔选集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而禁止其再版。总体上看,俄国知识界借助资本论原理为俄国未来发展道路PeyoJIb A.JI.PycCKan 3KOHOMHyecKan MbICJIb 60-70-X rOuOBXIX Beka H MapKCH3M.C

44、.253.【苏】察哥洛夫: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经济思想概论,19 8 7 年版,第2 8 2 页。OpreaHCKHi A.H.IlepBble oTKMKH Ha HepBoe pycckoe H3uaHhe“KanMTaia/BonpocbI HCTopwn,1968.No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6 17 页。93资本论在19 世纪7 0 年代的俄国:理论回声、原因及影响指明了三种不同方向。列宁对此总结说,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社会思想形成了自由主义、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俄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

45、到2 0 世纪初。(三)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通过与俄国知识分子的理论对话,马克思进一步思考了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马克思计划在资本论第2 卷中论述土地所有制问题,因此关注到俄国土地所有制。18 6 8 年马克思既批判了“俄国人在一定时期内重分土地的思想具有民族独创性”以及“公社所有制是造成俄国农民悲惨境况原因”等观点,还针对“俄国公社所有制起源于蒙古”的观点提出,“俄国公社所有制的特殊的斯拉夫(不是蒙古的)形态(它也可以在非俄罗斯的南方斯拉夫人中看到)甚至最像经过相应改变的、印度公社所有制的古代德意志的变种。”1872年俄文版资本论问世,鉴于这是资

46、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再加上资本论在德国遇冷等因素,马克思格外关注它在俄国的命运问题。丹尼尔逊等人及时地将资本论在俄国的理论回声反馈给马克思,马克思也有针对性地作出了积极回应:他认为考夫曼在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中正确地论述了资本论运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并在资本论第2 版的跋中加以引用。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季别尔在俄国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认为季别尔在李嘉图的价值和资本的理论中“已经证明,我的价值、货币和资本的理论就其要点来说是李嘉图学说的必然发展。使西欧读者在阅读这本著作时感到惊异的,是纯理论观点的始终一贯”针对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的“相当热烈的论战”,马克思初步研究契切林、季别尔、

47、米哈伊洛夫斯基等人的论战材料后发现,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与俄国传统村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命运问题,为此他继续分析“契切林关于俄国公社土地占有制历史发展的看法以及他在这个问题上和别利亚耶夫的论战”的材料。马克思通过阅读这些俄文资料并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一方面批判契切林对政治经济学缺乏起码的了解并在复活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中“巴师夏学派的陈词滥调”,另一方面在给 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 7 7)中指出,米哈伊洛夫斯基在批判茹科夫斯基观点时为自己“辩护”的错误所在,即将“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扩大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并试图用这把“万能钥匙”解决俄国道路问题

48、。马克思告诚他们,“只有对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历史现象分别进行深人的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才能找到理解这种现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3 0 3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0 9 页。94责任编辑:白晓光2023年第3 期西伯利亚研究的钥匙。”此外,马克思还针对俄国知识界争论的俄国道路问题给出了回答:“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 6 1年开始走的道路,那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从总体上看,马克思通过与俄国知识界的交流,不仅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精髓,而

49、且直接回应了俄国道路问题,但马克思的这封信当时并未寄出。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从19 世纪50 年代初开始关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19 世纪6 0 年代仍坚持“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观点,19 世纪7 0 年代则发生了重大思想变化,即在肯定世界历史具有统一性的同时,思考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问题,并在18 8 1年形成了“由于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差异,世界各国都会有自已独特的发展道路”的观点,这其中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基本原理以及用其解决俄国道路问题的思考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语俄国知识界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理解、通俗化阐释及对其是否适合俄国国情等问题的思考与对话,不仅具有鲜明

50、的俄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从横向维度看,相对于同时期德国和英国知识界来说,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界不仅精准地捕捉了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劳动价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规律等问题并得到马克思的肯定,还对资本论基本原理是否适合俄国国情以及如何用之正确解释俄国特殊国情、回应俄国道路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尽管当时俄国知识界并没有完成历史使命,但是他们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决俄国道路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具有俄国特色。从纵向维度看,19 世纪7 0 年代俄国知识界围绕资本论基本原理的思想论战,实质上反映出以茹科夫斯基和契切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俄国理论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