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侧开式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设计方案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469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侧开式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设计方案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侧开式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设计方案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侧开式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设计方案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汽车研发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汽车周刊 Auto Weekly 第 12 期 79 侧开式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设计方案研究 冉红彬 刘伟 李风辰 杨贵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336)摘 要无级限位撑杆运用于多数侧开式后背门车辆,它可以将后背门停留在任意位置,实现无级限位,同时可防止车门自动关闭时对人造成伤害,其布置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车门的开闭品质。本文结合无级限位撑杆的工作原理,就撑杆的一些力学性能及失效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更好的实现车门开闭品质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撑杆;无级限位;后背门;力矩;锁止力 1、概

2、述 无级限位撑杆锁止力的设计与后背门自重、铰链倾角及撑杆布置有关,本文意在通过阐述无级限位撑杆与车门开闭品质的关系,对侧开式车型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进行力学分析,得到无级限位撑杆锁止力值设计的理论依据。2、无级限位撑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无级限位撑杆一般由活塞杆导向与密封系统、油、温度补偿空间、末端阻尼区开门阀、关门阀和外罩管 8 个部分组成,关于无级限位撑杆的工作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锁止功能:在静态条件下,在活塞两侧的压力是相同的。所有阀均关闭,无级限位撑杆(车门)被锁定并提供相应支撑力;运动功能:当施加力时,油压增大。当压力超过阻挡力时,无级限位撑杆的阀门完全打开,当车门在高速移动时

3、,动态油压在活塞组件作用在阀的表面,以保持它的打开位置。末端阻尼:在车门达到最大开启状态时,活塞系统进入阻尼区,油停留在阻尼区与活塞杆之间,起到阻尼作用,车门的运动是液压减震。3、车门的自关力矩分析 3.1 铰链布置 车门铰链布置首先要满足车门运动要求,车门在运动过程中不应与干涉,其次铰链布置间距要尽可能的大,保证车门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防止车门下沉。现有的车门铰链布置一般采用内倾角及前/后倾角的方式、铰链内倾可以保证车门具有自动关闭的趋势,而前倾角可以预防车门下沉,后倾角可以增大车门的抬高量,布置铰链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3.2 车门自关力矩空间分析 无级限位撑杆的力学分析离不开车门重力

4、的分析,在不考虑密封条、铰链摩擦力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车门重力力矩与撑杆力矩之间的关系,分析撑杆的受力情况,通过改变以上 2 个因素,提高车门开闭品质。3.3 数学模型建立的输入条件 车门的重心位置 车门重量 G 车门铰链内倾角、前倾角 车门重力力臂 L 3.4 数学模型的建立 1)输入铰链中心线上的两点坐标,并通过这两点做出铰链中心线;2)输入重心坐标,井通过重心点作重力线,使其长度等于车门重力;3)通过重心点作一条垂直于铰链中心线的线段,即为重力臂的长度 L,4)做辅助平面 XZ/YZ 面,铰链轴线在 XZ 面投影线与Z 轴夹角为前倾角,铰链轴线在 YZ 面投影线与 Z 轴夹角为内倾角

5、。图 1 把车门自关力简化成如下(图 2)模型:汽车研发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汽车周刊 Auto Weekly 第 12 期 80 图 2 重力 G(DC)铰链轴线 BD 内倾角*3.14/180 前倾角*3.14/180 重心至轴心位置 L 开门角度*3.14/180 AB=DC=DC=AB=G AD=AD=BC=BC=AB*tg AA=DD=BB=CC=AB*tg BC2=BC2+CC2 BD2=BC2+DC2 根据三角形相似定理 CE/BC=BD/DC CE2=BC2*DC2/BD2 重力分力的平方 G2=BC2*DC2/BD2 G=(

6、tg2+tg2)/(tg2+tg2+1)重力在关门方向的分力 E=G*abba2222cos/1tgtgtg+(1)重力在关门方向的关门力矩 M=E*L*cos (2)通过以上模型将相关参数带入公式(2)中,求得的重力矩曲线如图 3 所示。图 3 4、无级限位撑杆布置 后背门受力(撑杆力)分析:撑杆对后背门作用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Fx=F sin cos Fy=F sin sin Fz=F cos F -为撑杆输出力,-F 与 Z 轴夹角,-F 在 xy 面投影力值与 X 轴夹角。图 4 根据撑杆的工作原理,后背门撑杆在解锁瞬间产生较大输出力,解锁后输出力消失,对后背门受力情况进行空间

7、分析,撑杆对后背门 Z 向不应受太大作用力,否则可能会导致后背门抖动失效,撑杆旋动轴线与铰链轴线应平行,为减小后背门 Z 向受力作用,后背门铰链倾角设计应尽可能小,这样也可减少后背门自关力矩,减小车门开启力;同时,为防止后背门受 Z 向力作用产生抖动,一般要求撑杆轴线相对于铰链中心线的最小力臂尽量大。因此,撑杆中心心线应尽量远离车门铰链中心线,以增大撑杆的力臂,降低撑杆输出力,减缓车门抖动振幅。5、无级限位撑杆锁止力设计及后背门失效分析 5.1 车门开启需满足条件:外把手处作用力矩大于车门自关力矩+撑杆锁止力产生的力矩,即 M1ME+F1*L (3)车门关闭需满足条件:外把手处作用力矩+车门自

8、关力矩大于撑杆锁止力产生的力矩,即 M1+ME F2*L (4)式中:M1-外把手处作用力矩;ME-车门自关力矩;F1-撑杆开启锁止力;F2-撑杆关闭锁止力;L-撑杆锁止力力臂 5.2 撑杆锁止力力臂分析 后背门在开闭过程中,撑杆力臂发生变化,力臂分析模型如图 5:汽车研发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汽车周刊 Auto Weekly 第 12 期 81 图 5 O1 为铰链旋转中心;O2 为撑杆支架一球头;O3 为撑杆支架二球头;a 为铰链旋转中心 O1 到撑杆支架一球头 O2的距离,为定值;b 为撑杆长度;c 为铰链旋转中心 O1 到撑杆支架二球

9、头 O3 的距离,为定值;为车门开启角度;L为撑杆锁止力力臂;O3为车门旋转之后的位置 根据余弦定理 O1 O32=a2+c2-cos(+)(5)O1 O3 O2=arccos(b2+O1 O32-a2)/2b O1 O3 (6)L=c*sinO1 O3 O2 撑杆锁之力矩为 M=F*L 5.3 撑杆最小锁之力分析 假设某车车型后背门重力为 880N,内倾角=0 前倾角=3.2,L=563mm 重力在关门方向的分力 E=G*abba2222cos/1tgtgtg+=48N 平路上撑杆限位:平路上撑杆任意位置限位需满足条件:ME=E*L*cos=48N,车门关闭状态时,最小力臂 L=82.2mm

10、 F2*LME,F2E*L*cos/L=328N 故平路上撑杆最小关闭锁止力为 328N。注:以上分析计算忽略密封条及铰链摩擦力影响。撑杆驻坡限位:对于斜坡情况,应考虑其极限状态下的重力矩。但斜坡的极限状态,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各厂家考虑的情况不同。我们这里就以上下 8驻坡,车门开启 45以上(无极限位撑杆在最大位置具有手动锁止功能,后背门侧面驻坡一般不做考虑)限位标准来研究撑杆锁止力的求解过程。由于上坡时,车门重力矩对车门产生关门的作用趋势;下坡时,车门重力矩对车门产生开门的作用趋势,因此,对于一个车门而言,上下 8驻坡时的可对撑杆做出以下分析:上下 8驻坡,车门开启 45以上车门可限位

11、:=8 关闭锁止力要求:下坡重力自关力:E=0.194*880=170,F2E*L*cos/L=555N 开门锁止力要求:上坡重力自关力:E=74N,F1E*L*cos/L=245N 由此可推算处撑杆的最小开启锁之力为 245N,最小关闭锁止力为 555N。将通过以上分析取得的参数带入公式(3)(4)中,求得门把手部位力值曲线如图 6 所示。图 6 以上门把手处力值曲线可根据人为感知进行调整(可通过改变撑杆内部开关门阀弹性系数进行调整)。一般要求门把手位置最大作用力为 40N60N。注:以上计算的最小锁止力为撑杆低温时(-30)所要求的锁止力。5.4 后背门失效分析 根据后背门受力分析,撑杆对

12、后背门在 X/Y/Z 向都有力的作用,后背门在开启过程中,必须保证外把手处作用力矩大于车门自关力矩+撑杆锁止力产生的力矩(M1ME+F1*L),由于撑杆在解锁瞬间及解锁后力相差甚大(一般差值大于 300N),解锁后外把手作用力一旦减小,当其力矩小于车门自关力矩,后背门将出现锁止趋势,故需重新加大外把手作用力使撑杆二次或多次解锁开启车门,进而产生后背门抖动失效。由于后背门关闭过程中,撑杆一旦解锁,外把手处作用力矩+车门自关力矩一定大于撑杆锁止力产生的力矩(M1+ME F2*L),故车门不会产生抖动现象。为避免撑杆锁止力大导致后背门产生抖动失效,建议在保证撑杆限位功能的前提下,选取最小撑杆开启关闭锁止力。其次,在后背门铰链前倾角设计时建议不要太大(建议 3.2之内),否则后背门自关力矩过大导致后背门开启时产生抖动失效,同时需保证铰链具有足够的强度。6、结束语 本文针对侧开式后背门无级限位撑杆布置及锁止力进行设计分析,为无级限位撑杆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希望本文能为后续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