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467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ug.2023 CHINA FOOD SAFETY 13食安管理20112022 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监测分析左佩佩,田继贵,朱 姝,周倩倩,郭 华*(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0)摘 要:目的:了解贵州省 20112022 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点,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20112022 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结果: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每年均有发生,发生的高峰时段为 610 月,共发生 37 起;暴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铜仁市,分别为 13 起、12 起。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共报告 40 起,发

2、病人数 247 人,死亡 13 人;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结论: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是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比较高的因素,为降低其事件的发生率,需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危化品的监管,宣传和引导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措施;贵州省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f Chemical Foodborne Outbreaks in Guizhou from 2011 to 2022ZUO Peipei,TIAN Jigui,ZHU Shu,Z

3、HOU Qianqian,GUO Hua*(Guizho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yang 5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2,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

4、ontrol measures.Method: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2.Result: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 occurred every year.The peak period of occurrence was from June to October,and a total of 37 outbr

5、eaks occurred;the outbreak area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Zunyi city and Tongren city,with 13 and 12 cases respectively.The outbreak occurred mainly in households,with a total of 40 reported cases,with 247 cases and 13 deaths;pesticide residues and nitrite are the main pathogenic factors of chemical

6、 foodborne illness outbreaks.Conclusion:The outbreak of chemical foodborne illness is a factor that accounts for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deaths from foodborne illness in Guizhou province.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ts events,it is necessary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key links in the p

7、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nitrite,pesticides,rodenticides and other dangerous chemicals,and publicize and guide the att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s on food safety.Keywords: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preventive m

8、easure;Guizhou province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是指人们食用了被有毒有害化学物污染的食品导致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现象。化学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相对于微生物食物中毒少,其潜伏期较短,起病快,病死率高1。近几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屡有发生,为掌握贵州省该类型暴发事件发生的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对 20112022 年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基金项目:贵州省疾控机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现状及对策研(gzwkj2023-220);20192022 年贵州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现况及防控策略研究(2021-E2-2)。作者简介:左佩

9、佩(1994),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初级技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通信作者:郭华(1978),女,贵州贵阳人,博士,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监测。E-mail:guohua_。14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8月(下)食安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该类型暴发事件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中贵州省20112022 年化学性类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1.2 方法应用 Excel 建立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库,录入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事件的时间、地区、致病因子和暴发场所等进行分析。2 结果

10、与分析2.1 基本情况由表 1 可知,贵州省 20112022 年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 65 起,发病 564 人,死亡23 人,分别占同期食物中毒报告总数的 1.98%、3.59%和 15.75%。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食源性疾病暴发死亡人数最多的类型,且病死率最高,达4.08%,远高于同期食源性疾病暴发总体病死率(0.93%)。报告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以 2011 年最多。表 1 20112022 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基本情况年份/年报告事件/起 发病人数/人 死亡人数/人20111112982012353120134853201444432015412020

11、165141201773802018785120193151202071912021749420223210总计65564232.2 时间分布由表 2 可知,从季度分布来看,4 个季度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均有发生,报告起数以第三季度居首,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以第四季度居首,分别为 21 起、281 人和 8 人,占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起数、总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 32.31%、49.82%和 34.78%。从月份分布来看,20112022 年贵州省每个月份均有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610 月报告较多,共发生 37 起,其中 10 月的报告事件起数、发病人数最高,分别占总报告事件

12、起数和总发病人数的 13.85%、24.29%。死亡人数在 6 月、9 月最多,各占总死亡人数的 26.09%。表 2 20112022 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间分布月份/月报告事件/起 发病人数/人 死亡人数/人1320024251351504412156290674367891188260952261091374113831123613总计65564232.3 地区分布由表 3 可知,20112022 年贵州省 9 个市州均有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铜仁市,这两个市州报告的事件起数分别为13 起、12 起,占总报告事件数的 20%、18.46%,发病人数为 1

13、00 人、87 人,占总发病人数的 17.73%、15.43%。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报告死亡人数均为 6 人。表 3 20112022 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地区分布报告地区报告事件/起 发病人数/人 死亡人数/人遵义市131001铜仁市12876黔西南州8881毕节市6496六盘水市6861黔东南州6200贵阳市5341黔南州5346安顺市4661总计65564232.4 暴发场所由表 4 可知,20112022 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暴发场所主要为家庭,共报告 40 起,家庭中又以农村家庭为主,占 61.54%;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是在家庭中最多,

14、发病 247 人,Aug.2023 CHINA FOOD SAFETY 15食安管理死亡 13 人,占总发病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 43.79%、56.52%。其次是街头摊点,共报告 9 起,发病人数 105 人,占总报告事件和总发病人数的 13.85%、18.62%;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是农村,死亡 4 人,占总死亡人数的 17.31%,主要发生在农村宴席上。表 4 20112022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场所分布暴发场所报告事件/起 发病人数/人 死亡人数/人单位食堂2203家庭4024713街头摊点91053门店120农村2174餐馆4280学校食堂31310其他4140总计65564232

15、.5 暴发原因食品类型由表 5 可知,20112022 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类型主要是蔬果类,共 13 起,占总报告事件的 20%,发病人数除其他中毒原因外,主要是由调味品(亚硝酸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病90 人,占总发病人数的 15.96%,酒类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死亡 13 人,占总死亡人数的 56.52%。表 5 20112022 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暴发原因食品原因食品报告事件/起 发病人数/人 死亡人数/人豆制品2210混合食品5732调味品10903坚果类260酒类95313粮食制品6812肉及肉制品8391蔬果类13630水产品130不明原因3162其

16、他61190总计65564232.6 暴发致病因素由表 6 可知,从 20112022 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事件来看,亚硝酸盐类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均是最高,共报告25起、发病 302 人、死亡 9 人,占总报告事件、总发病人数、总死亡人数/的38.46%、53.55%、30.13%,其次是农药,报告 16 起,发病 65 人,占总报告事件、总发病人数的 24.62%、11.52%。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是甲醇中毒,死亡 8 人,占总死亡人数的 34.78%。另外,近年来,兽药和重金属导致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表 6 20112022 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

17、件暴发致病因素分布致病因素报告事件/起 发病人数/人 死亡人数/人农药16653杀鼠剂12543亚硝酸盐类253029兽药130甲醇7408食品加工过程污染130重金属1110其他2860总计65564233 讨论20112022 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第三季度报告起数最多,与全国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季节性分布特点一致2。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气温升高,病虫害在农作物中大量繁殖,导致农药用药量更大、频次更高;气温升高,药物更易挥发,高温下人体防护难度也更大3-4。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以第四季度居首,10 月份中毒事件大多数是亚硝酸盐及杀鼠剂中毒,死亡率较高,并且报告事件中有

18、农村宴席,涉及的人群人数较广,因此发病人数较多。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在农村家庭的比例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匮乏,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差,饮食习惯较差,很多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未清洗干净直接食用5。某些商贩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鼠药私自买卖出售,导致误食、误用鼠药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增多,农药和杀鼠剂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随之升高6。结合中毒原因食品类型和致病因素的结果,亚硝酸盐在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滥用、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和误食、误用是最主要的原因7。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19、,具有发色、抑菌和增强风味的作用,因流通十分便利,食品加工者在市面上可以随处购买,若亚硝酸盐的包装标签脱落或散装无标识,易被人们当作食盐、白糖等调味品误食而导致发病8-9。有研究发现,食品中的胺类物质和亚硝酸盐相互作用生成 N-亚硝胺,其具有严重的致癌性,潜在危害可16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8月(下)食安管理能比急性中毒更大10。在贵州,每到年末时,大多数家庭都有腌制腊肉、香肠的习惯,误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对肉及肉制品进行腌制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隐患。夜市上,也有很多街边摊点,商家为降低成本,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亚硝酸盐,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农药也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

20、,致病方式以污染、残留为主。蔬菜水果类是主要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类型,是由于其中的农药残留超标11。消费者和食品行业从业者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存在有机磷、有机氯等剧毒农药使用、存放不规范,加工蔬菜前未清洗干净或清水浸泡时间不足等问题12。此外,杀鼠剂导致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比例也较高,该类暴发事件在贵州省内报告起数较多,鼠药类是致死率较高的毒物,随着管理和宣传等措施的加强,近几年报告的起数有减少的趋势,虽然近年来加强了违禁鼠药的管理,但在市场上依旧能够购买,特别是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更易接触到农药和杀鼠剂,家庭为了防鼠,在市场上购买杀鼠剂与常食用的食物搅拌,小孩子误食拌过鼠药

21、的食物导致中毒,这种现象在贵州省农村家庭中时常发生。酒类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大多数中毒原因是饮用了掺有甲醇的假酒。甲醇俗称木醇、木精,是一种透明无色、有毒的挥发性液体,广泛用于工业溶剂和化工原材料。若患者甲醇中毒,其病情危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致残甚至致死。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村民大多喜爱购买散装白酒,而这类白酒的生产厂家通常不正规,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常掺入甲醇以获得更多利润,加上农村医疗水平低,交通不便利,甲醇中毒患者往往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20112022 年贵州省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示亚硝酸盐是导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最大隐患,有效

22、遏制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亚硝酸盐有需求的单位,应用专用的容器存放并粘贴明显的标识,做到专人专管,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要求使用亚硝酸盐。为防止亚硝酸盐与食盐等调味品混淆,建议使用特殊的包装袋并在上面标有醒目的标识,单独存放,不和常用的调味品放在一起。农村地区应加大正确使用亚硝酸盐的宣传力度,劝告消费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家庭里不存放亚硝酸盐,规范制作腊肉腊肠。同时,也要加强农药使用的宣传,严格控制高毒性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推广低毒或无毒的农药,提醒村民要在农药降解期过后才可采摘蔬菜进行销售。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后加长浸泡

23、时间,加工前可用开水焯一下,以降低农药残留。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对村医定期组织培训,加大考核力度,提升救治患者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引导居民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禁止生产销售剧毒农药或鼠药,禁止使用工业酒精勾兑成散装白酒,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减少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参考文献1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 丁小磊.2002-2012 年全

24、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4):14-15.3 朱泽,孟盼,洪伟伟,等.嘉兴市 20162021 年农药中毒病例分析 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8):1-3.4 宁婧.551 例农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J.甘肃科技,2023,39(1):116-118.5 周亚娟,王娅芳,朱姝,等.2011-2013 年贵州省食物中毒状况分析 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1):27-31.6 张肃.1985 年 2000 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重点分析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5):26-28.7 周群霞.2000 年 2004 年江苏省化学

25、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J.江苏预防医学,2005(4):54-55.8 苗芝香.误用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检测问题探讨 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181-183.9 冯涛,陶森,阮世勇,等.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J.食品工程,2022(1):16-19.10 秦品章.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卫生标准的若干建议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2):150-151.11 张 利 明,李 建,张 秋 萍,等.苏 州 市 2007年-2014 年化学性食物中毒分析 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2):2793-2795.12 刘大星,唐功臣,刘延秋.2004 2008 年国内化学性食物中毒文献分析 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3):254-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