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5种客制化油茶专用菌肥实施效果评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419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种客制化油茶专用菌肥实施效果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种客制化油茶专用菌肥实施效果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种客制化油茶专用菌肥实施效果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林业勘察设计2023年第1期5 种客制化油茶专用菌肥实施效果评价邓炎光*(清流县林业局,福建 三明365300)摘要:为探寻能够有效提高油茶产量的微生物菌肥,以盛产期10a林龄的油茶林地为研究对象,评价5种不同改良型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油茶单株大、中、小果产量及油茶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改良型复合微生物菌肥与对照相比更有利于油茶单株产量的提高,尤其以3号菌肥,即能够促进N和K吸收的Am1+Am8.2效果最佳。关键词:微生物菌肥;油茶;产果量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80(2023)01-0072-02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

2、(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寿命长、适应性强,是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经济树种1。油茶树具有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价值。茶油是风味佳、油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的食用油,且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调节免疫护肝等药用价值2-3。油茶的衍生物茶饼既是生物农药又是有机肥料,果皮还能用来提制栲胶4-5。随着人们对油茶及其衍制品的需求日趋增大,迫切需要提高油茶的产量。传统的油茶造林和施肥管理技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导致土壤退化,使得油茶营养不足,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3、是制约该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6-9。寻找适合油茶生长的生物菌肥,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改良油茶林地土壤肥力的重要途经。生物菌肥也被称为微生物肥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肥料。生物菌肥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而且具有解磷、解钾、固氮的功能10。由于不同生物菌肥中菌种种类和稳定性存在差异,其改良效果也大有不同。复合微生物菌是根据土壤生态学、植物营养学原理和现代有机可持续发展农林业研制出来的生物肥料11。因此,筛选不同改良型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油茶单株产量的影响,可为油茶的丰产增收及产业发展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

4、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清流县山珍源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基地,坐标116.90 N、25.92 E,海拔652 m,丘陵地貌,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5080cm,土壤通透性良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6,年均降雨量1769 mm,相对湿度78%,全年无霜期约300d。试验地内种植10a林龄盛产期油茶林,密度1500株/hm2,株行距2.5m 2.5 m,生长正常,无病害,树冠丰满,树体大小及土壤和光照条件基本一致。1.2试验菌肥试验所用的5种改良型复合微生物菌肥(以下简称为微生物菌肥)由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提供。菌肥1号:Am1,促进氮吸收;2号:Am1

5、+Am8.1,促进氮和钾吸收;3号:Am1+Am8.2,促进氮和钾吸收;4号:Am1+Am12.2,促进氮和钾吸收;5号:Am1+G3,促进氮和磷吸收。菌肥采用每1L液体菌与10kg有机肥混合拌匀,每种液体菌的OD值为0.6。1.3试验方法设置6个20m 30 m样地,从1号至5号样地依次施以上述1号至5号微生物菌肥,6号为不施肥作者简介:邓炎光(1980-),男,福建清流人,营林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E-mail)。*72林业勘察设计2023年第1期的空白样地作为对照。2021年1月在每个样地每株油茶树投影区下方距离树兜40cm处开深20cm、宽20cm、长50cm的沟进行沟施菌

6、肥1kg再覆土。1.4样地调查2021年10月霜降前后油茶采摘期,在每个样地随机采集15棵油茶的鲜果,装入保鲜袋贴好标签作为测量数据,每株单独使用一个保鲜袋。鲜果分级标准:小果直径3cm,中果直径36cm,大果直径6cm。每个茶果用电子显示游标卡尺测量两次直径,即最大直径测量一次,最小直径测量一次,两次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值为茶果的直径。单株鲜果质量用电子天平测定,并做好记录。产量按1500株/hm2计算。1.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差异性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总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种不同菌肥均显著提高了单株产

7、量。经过方差分析,P值为1.8410-25,远低于0.01,表明各组数据之间差异非常显著。其中3号菌肥较不施肥的对照增产96.89%,接近1倍(表1),对提高油茶产量效果最佳。1号、2号、4号、5号产果量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6.15%、42.24%、30.43%、23.60%。2.2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大果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大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号菌肥大果产量较对照高,其中3号菌肥最高,而5号产量则比对照低(表2)。经过方差分析,P值远低于0.01,表明各组数据之间差异非常显著。3号菌肥对提高油茶大果产量效果最佳,5号菌肥效果差。表2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大、中、小果产量的

8、影响kg/株2.3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中果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中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3号、4号、5号菌肥均较对照显著提高,1号菌肥无显著差异(表2)。经过方差分析,P值为2.7510-7,表明各组数据之间差异非常显著。5种菌肥中,1号菌肥对提高油茶中果产量效果最差,2号菌肥效果最好。2.4不同菌肥对油茶单株小果产量的影响2号、3号、5号菌肥的小果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4号显著降低,1号菌肥无显著差异(表2)。经过方差分析,P值远低于0.01,表明各组数据之间差异极显著。4号菌肥对提高油茶小果产量效果差,3号菌肥的效果最好。表1施用不同菌肥的油茶单株产量差异kg/株组求和

9、平均最小值最大值1号29.181.951.542.062号34.302.292.102.713号47.623.171.133.594号31.532.101.432.405号29.921.991.922.17对照24.151.611.501.84单株中果产量单株小果产量求和平均最小值最大值求和平均最小值最大值求和平均最小值最大值1号6.390.430.310.5913.230.880.761.069.560.640.430.732号5.420.360.280.5318.761.250.931.5810.100.670.500.903号12.490.830.241.1517.041.140.551

10、.7018.091.210.341.634号6.880.460.350.5916.621.110.531.898.630.580.310.865号1.030.070.060.0816.581.111.001.2612.310.820.770.90对照2.280.150.140.1612.220.810.790.909.650.640.530.89组单株大果产量(下转第76页)73林业勘察设计2023年第1期3结论与讨论在单株平均产量方面,与对照的产量1.610.10kg/株相比,施用5种不同菌肥均显著提高了单株产量,其中以3号菌肥的产量3.170.57kg/株最高,增产接近1倍;14号菌肥的大

11、果平均产量均较对照高,3号菌肥最高,而5号产量较对照低;中果平均产量25号菌肥均较对照显著提高,1号菌肥无显著差异;2号、3号、5号菌肥小果平均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4号显著降低,1号菌肥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1号菌肥主要增加了大果的产量;2号和3号菌肥能够显著提升各个等级的茶果鲜重;4号菌肥主要增加大、中果的产量;5号菌肥通过增加中小果,特别是小果的产量提升整体单株产量。总体来说,3号菌肥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后依次为2号、4号、5号、1号。可见,菌肥对油茶的提质增效效果显著,对促进油茶种植户的增产增收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了菌肥对盛产初期的油茶单株产量及大、中、小果产量的效果,菌肥的持续施用对

12、其后油茶产量的影响以及对茶油的理化性质、油茶植株的生物学特性、林地土壤结构变化等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何方,何柏.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5):64-732陈永忠,邓绍宏,陈隆升,等.油茶产业发展新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1):1-10.3骆锐素,吴玉妹,邹风景,等.油茶高产栽培及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2(3):11-13.4潘晓杰,侯红波.不同土壤类型的油茶树体营养元素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2(2):73-75.5胡冬南,游美红,袁生贵.不同配方施肥对油茶林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1)

13、:94-97.6林泽龙.套种、施肥处理对提升油茶种植效益的重要意义J.乡村科技,2020(8):105+108.7黄涛.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8李青,胡冬南,张慧,等.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春梢生长和果形指数及果实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2,30(4):36-409胡冬南,涂淑萍,刘亮英,等.氮、磷、钾和灌水用量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5,51(4):148-15510陈德辉.叶面肥及生物菌肥施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05-307.11刘凤丽.生物菌肥的应用效果J.农村科学实验,2011(4):12.4结果与讨论枫香作为附主

14、栽培树种铁皮石斛的成活率最高,达88.3%,马尾松最低,仅为10.5%。铁皮石斛在不同活立木上附生的成活率为枫香栲树杉木马尾松。说明在同等条件下,不同活立木对附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的成活率影响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与新增鲜重、枝数、茎长、茎粗、叶宽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且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选择铁皮石斛成活率高的活立木作为附生树种,可以获得产量高、品质优的铁皮石斛,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张治国,俞巧仙,叶智根.名贵中药铁皮石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王晖,姜武,陶正明,等.不同树种附生铁皮石斛栽培技术及品质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181-1182.3崔之益,肖玉,杨牌奖,等.铁皮石斛种植技术体系J.生态学杂志,2017,36(3):878-884.表4铁皮石斛方差分析性状自由度F值PrF成活率(%)3668.50.000 1鲜重(g)387.00.000 1枝数(根)317.20.000 1茎长(mm)3167.70.000 1茎粗(mm)312.00.003 8叶片数(片)30.180.895 8叶长(mm)34.580.020 9叶宽(mm)37.80.001 7(上接第73页)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