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317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92-2023年第20期(总第358期)课堂教学随着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高考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渐从以往传统的被动接受灌输转向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其内容涉及领域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 1969 年首创。PBL 教学法通过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应用 PBL 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

2、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由 Michaelsen 等人在 2002 年正式提出,该教学法主张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团队合作为途径。TBL 教学法不仅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传统教学法相比,TBL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能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PBL与TBL整合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改变“填鸭式课堂”的教学方法,它结合了 PBL 和 TBL 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不仅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合作

3、的意识,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角色,从“台前”走向“幕后”,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这是该教学法得以有效实施的最基本要求。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大纲要求有全局把握,能够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做好课堂设计,做好课堂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的预判,并准备好对应的解决方法。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能够在课堂上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团体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

4、象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中学高一年级物化生组合的二班和八班为研究对象。两个班自分班后生物测试成绩基本保持持平,每班均为 50人。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魏娟娟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TBL(team-based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

5、的参与度,使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团体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关键词:PBL;TBL;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作者简介:魏娟娟(1988),女,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中学。-093-2023年第20期(总第358期)课堂教学(二)方法1.课时分配减数分裂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 中“遗传和变异”章节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必修 1 中“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该小节分 2 课时进行讲解,第1 课时为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制作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模型,第 2 课时为交流和点评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模型,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等。最后,以课后测试的形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2.学生

6、分组二班为实验组,采用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八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授课。3.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实践【问题导入,激发疑惑】在第 1 课时中,教师首先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子代和亲代之间能保持性状的稳定性?”学生回答:“因为遗传。”教师紧接着问:“那么子代是如何从亲代处获得遗传物质的?”学生回答:“是通过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细胞结合进行遗传的。”教师补充提问:“除了精卵结合,自然界中还有其他生殖方式吗?大家可以课后查阅资料。”然后,教师再次提问:“人类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学生回答:“46条。”教师紧

7、接着问:“如果我们人类从父母双方遗传获得染色体,那么我们推测下,子代是不是应该有92条染色体?如果不是,那应该是多少?”有学生回答道:“人类无论遗传多少代,都会保持染色体数目恒定,在没有遗传错误发生的情况下都是 46 条。”教师说:“非常正确,那么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下,既然子代同时获得亲代的遗传物质,那为什么子代染色体的数目还能保持不变?子代是如何保证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 10 个小组,每组 5 个人,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思考以上问题。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了解小组讨论的整体方向,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小组认为,子代在精卵结合时同时

8、遗传亲代双方全部染色体,之后来自亲代双方的染色体会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相互竞争,淘汰弱的一方,最终正好保留一半的染色体,这样不但能保证染色体数目恒定,还能使子代不断继承亲代的优点,保证物种不断进化发展。教师追问:“那为什么有些具有优良性状的亲代,生出的子代却没有优良的性状?还有,难道子代都只会遗传亲代的优点,而不会遗传亲代的缺点吗?”经过 10 分钟的讨论,各个小组先后汇报了讨论结果,教师也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了补充和点评。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后,学生掌握了以下知识:第一,人类以及绝大多数的动植物都是通过精卵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的。第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9、教师提问:“既然大家现在已经知道有性生殖的个体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那么父方和母方是如何做到将各自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传给子代的?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本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教师再次提问:“大家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有性生殖的个体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那么大家能否通过阅读书本,准确阐述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减数分裂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哪个阶段?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它们二者有什么区别?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和同源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

10、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示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它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其间要求各小组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再予以点评。下课前,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多媒体动画制作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模型,并在下节课上课时展示。教师运用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讲解减数分裂章节第 1 课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体现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团队合作为途径”的学习过程。在讲解减数分裂章节第 2 课时的内容时,教师同样采用了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

11、4.考核体系构建考核指标包括学生课后测试成绩和代表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的等级分。课后测试成绩反映了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掌握,等级分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考虑到教师在两个课时的时间内很难提问所有学生,因此未被提问的学生的等级分主要参考其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对比由表 1 可知,课后测试成绩方面,实验组在7190 分的分布比例要大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高于等于 90 分或低于等于 60 分的分布比例相近,说明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对中等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表 2 可知,实验组中等级-094-202

12、3年第20期(总第358期)课堂教学分(等级 A 最高,等级 D 最低)在等级 B 及以上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说明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表1 课后测试成绩分布情况组别90分 8190 分 7180 分 6170分 60分实验组43%24%17%11%5%对照组42%19%14%19%6%表2 等级分分布情况组别等级 A等级 B等级 C等级 D实验组47%29%15%9%对照组41%23%19%17%(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利用课后时间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 50 份,回收率 100%。问卷针对学生关于减数分裂章节的学习及学生对

13、采用 PBL 与TBL 整合教学法的课堂实际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3),学生普遍认为 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带来了较好的课堂体验,不仅能有效地将学生团结起来,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3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问卷内容是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84.7%15.3%有效激发学习兴趣82.2%17.8%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4.5%15.5%增强了团队互助的氛围81.0%19.0%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积极性87.2%12.8%活跃学习气氛,提升学习热情83.7%16.3%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90.0%10.0%有效地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82.3%17.7

1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77.8%22.2%课堂学习难度大,无法及时理解14.1%85.9%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体验良好,希望继续采用87.6%12.4%(三)教学模式策略分析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是以 TBL 教学法的团队合作形式为框架,以 PBL 教学法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应用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堂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在问题探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动向,给予学生适宜的引导,把握课堂节奏,对学生探讨的结果予以点评。这样,学生

15、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堂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充满渴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结语高中生物教学任务重、难度大,若教师采用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BL 与TBL 整合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PBL 与 TBL 整合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须全面掌握学科知识,能有效地掌控课堂的节奏;另一方面,教师须接受角色的转变,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问题讨论的引导者和问题总结的点评者。PBL 与 TBL 整

16、合教学法虽然能够满足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符合当前生物学科的课程特点,但其仍处于教学探究的早期阶段,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参考文献1 Capiow J A,Donaldson J F,Kardash C.Learning in a problem-based medical curriculum:students conceptionsJMed Educ,1997,31(6):440-447.2Rhem J.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The national Teaching Learning Forum,1998,8(1)

17、:1-4.3Chegwidden W R.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athway for medical students:improving the process through action researchJAnn Acad Med Singap,2006,35(9):642-646.4温双艳,李春鹏.关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3,9(4):52-56,64.5王慧,杨昌英,但飞君,等.LBL-PBL-TBL整合教学法在工科类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 广 州 化 工,2017,45(13):193-194,200.6王飞,霍灵知,刘改琴.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在应用物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178-180.7陶秀娟,杨建军,赵伟明,等.“PBL 与 LBL整合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63-9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