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308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何修猛【摘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旨趣建构课程思政内生模型,是“政治传播导论”落实课程思政的基本遵循。“政治传播导论”始终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建构课程思政的内生模型,秉持社会化育人取向,以具有可持续性的课程思政目标为中心,设计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创新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政治传播专业人才。【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中图分类号】G641【作者简介】何修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上海2 0

2、0 2 41)。【文献标识码】A课程思政特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所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完成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探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过程中,上海高校2 0 1 4年提炼出了课程思政概念。2 0 1 7 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将课程育人 放在首位

3、,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此后课程思政迅速在高校铺开,各专业课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方式,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方法。“政治传播导论”根据乙世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特殊性和课程融政治品性与传播工具于一体的特点,立足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价值固本和发展政治传播素养的目标,建构课程思政内生模型,以统摄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教育研究,2 0 2 0 年第9 期,第2 8 页。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 0 1 6 年1 2 月9

4、 日,第1 版。111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纲革新、教案课件编写和课程评价安排,全面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一、“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意蕴课程思政的基本模型有两种,即融人与内生。其中,融人模型主要适用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追求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解决有专业教学无思政教育的内虚问题。内生模型主要适用于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类专业课程,强调立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耕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自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构思政话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目的。(一)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型融人模型以专业课程知识、理论、技能

5、教育为载体,挖掘思政元素,借用专题内容、案例素材、名言警句等方式融人专业课程教学,产生在水泥中掺和沙子而沙子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谋求既育人又育才的综合效应,推动专业课程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协同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融人模型目前主要有拼接和标注两种做法。拼接就是根据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成长规律,围绕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模块,在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安排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拼接相关思政内容,追求的是“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相结合,发挥好

6、显隐性课程的优势,在教会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例如,“企业战略管理 讲授“外部环境分析PEST模型 时,在介绍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一一技术环境构成维度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专门介绍我党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中国经济发展韧性足长期向好趋势不会变”的判断等内容。这就是典型的拼接,它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主体,以思政元素为辅助,机理是由外而内地注入,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效果。但因为采用拼接手法,表面化和硬融人现象比较明显,容易出现盲目挖掘盲目添加、思政元素选择与知识点契合度低、思政案例重复单一、思政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及衔接性、思政融合方法缺乏柔和性等

7、问题,产生僵化融入的印象,甚至造成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脱节的两张皮现象,结果是融而不人。标注就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挖掘专业课程中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资源,把已经或者计划呈现的原本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内容,特意标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领学生养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人体解剖学”把遗体解剖前组织学生集体在遗体前默哀、敬重亡者、尊重生命的仪式标识为课程思政;“地理野外考察”把出发动员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互帮互助教育标注为课程思政;“翻译”把“论语”中竞经济环境社会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 年第2 期,第

8、5 0 页。沈壮海: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理解和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研究,2 0 2 0 年第9 期,第1 9 页。112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译英作业标注为课程思政。标注的课程思政源于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突元的优点,能够产生画龙点晴的点题效果。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内容本来就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人觉得课程思政是叠床架屋,容易影响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属于Z世代,他们把课堂看成老师与学生互动、同学与同学互动的场所,相互答疑解惑,共同完成合作式探究学习,获得主体式的发现与理解,实现主体间性成长;偏爱逆向教育,具有做老师逆向导师的愿望,期望双向奔赴,排

9、斥来自老师的单向灌输。课程思政拼接与标注两种做法的实施路径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明显的生硬灌输色彩,由外而内的嵌人痕迹相当明显,与乙世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和逆向意识强的思维是错位的。这是不少课程思政效果不尽理想的根本原因。(二)课程思政的内生模型内生模型就是根据公共基础课、文科大类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培育学生课程价值观与综合素养的目标,深人挖掘固有的课程思政内容,建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我党创新理论主导的话语体系,使课程内容由内而外地自然生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极富诚意地呈现于专题讲解、热点话题分析、实例讨论、作品欣赏、经典话语、文献阅读、作业论文、线上辅导、微能力认证、课程考试评价等之中

10、,浑然天成,互为支撑,没有嵌入与斧凿痕迹,产生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从这个角度看,“课程思政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内生模型可以形象地称为金丝楠木模型。楠木有香楠、金楠、水楠、黄楠、白楠等品种,金楠因其自带的金丝而成为最好的楠木。其实,金丝楠木中的金丝并不是金属,也是木质,是在光线照射下发出璀璨光亮的木纹,与其他木质浑然一体,共同造就了金丝楠木坚硬、耐用、耐腐蚀和清香的特性,金丝楠木因此成为珍贵木材。内生模型的课程思政婉如金丝楠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楠木中的普通木材,

11、是教学育才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思政内容则是其中的“金丝”,是专业课程教学育人的主线,具有三个特性:第一,固有性,是专业课程自带的内容,不是从外部注入的内容。第二,有机性,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由外而人添加的内容。第三,全程性,是专业课程始终都有的内容,不是零星散布在某些教学环节的内容。内生模型之下的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完全合体,具有一体化的融合度、处处都有的密度、贯穿始终的长度,能够充分彰显育人与育才的厚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政治传播导论 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新闻学双学位的专

12、业必修课,是政治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立足新闻学、传播学核心理论,阐述政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新闻观与传播观,研究领域是中国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教学目标是培韩宪洲:课程思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 0 2 0 年第2 2期,第1 6 页。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奥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 0 1 6 年2 月2 0 日,第1 版。113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养符合新时代政治传播要求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在熟悉中国政治制度优势和政治格局的基础上,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13、主义思想和中国政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百姓奋斗故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奥论环境。“政治传播导论”的意识形态意蕴丰富,新闻价值立场明确,职业道德鲜明,实践性强,其课程思政的内容是自带的,属于典型的内生模型。“教师在阐释政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课程思政的站位高度,在解释学理 的教学过程中,以理”服人,在诠释事理 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建构“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框架的理论基础建构“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只有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才能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成果导向教育理论(Outcome base

14、d education,简称 OBE)是1 9 8 1 年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型:争议与答案率先提出的教育新理论,起初被界定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以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后来被明确定性为“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以学习产出来驱动课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结构”,强调“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因此,成果导向教育也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直接解构了教师传统的单向封闭知识灌输教育模型和基于认知、领会、案例应用评

15、分的简单化评价体系,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与认同,并被多国视为教育改革的指南。OBE的核心理念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定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OBE强调的成果是指“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这种学习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满足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的外部需求,能为社会做什么,其内涵不仅包括考试层面的概念认知能力、理论理解能力、问题辨别能力和书面情景案例分析能力,更是指学生毕业后5 年左右在社会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达到的职业成就能

16、力、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硬能力)和基于价值观和情感心境的社会生活适应与引领发展能力(软能力),呈现出来的不是分数,而是对学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技能等级评定。从主体上看,课程目标的制定者,不能仅仅是教师,而应该是包括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在内的教育利益相关者。从作用上看,教师只是制定课程目标的执行者,决策者则是教育利益相关者。为了取得能被社会肯定的学习成果,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在OBE看来,教师与学生都不能把对方看作是对象、工具或手段,而应该是和自已一样的平等主体,彼此之间不是主体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思想教育研究,2 0 2

17、2 年第1 期,第1 1 4页。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中国高等教育,2 0 1 4年第1 7 期,第7 页。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中国高等教育,2 0 1 4年第1 7 期,第1 0 页。114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都作为完整的人在教育中通过沟通、对话、理解、交往,形成共识,达到和谐相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取向的OBE强调强化持续改进,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不断创新教学体系和评估体系。OBE对“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的建构具有框架作用,见图1。OBE的四个核心

18、理念,规划了“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四个维度。第一,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化取向,始终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课程思政,使大学生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并引领时代的立场与本领,逐渐成长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政治传播可靠人才。第二,立足以确定性引领不确定性的原则,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课程思政目标,及时革新教学目标,把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传播职业适应能力、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持续发展性的政治传播有用人才。第三,根据Z世代大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特征和主体间性思维观

19、念较重、渴望沟通、向往互动的心理特性,设计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引导大学生成为掌握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政治传播专业人才。第四,创新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开展36 0 度评估,即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课外实践全方位评估,对学生认知过程、情感动机、意志信念心理全过程评价,推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相互评价与老师评价于一体的全员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以评价为契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引导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政治传播可胜任人才。课程思政内生模型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定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OBE念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秉持课程思政社会化育人取向建立可持续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设计混合

20、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创新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图1 OBE理念对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作用OBE核心理念对“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四个维度均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不是单一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而是总体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例如,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定位这个理念,不仅要求课程思政秉持社会化育人取向,而且要求课程思政建立可持续的目标体系,设计混合型课程思政矩阵,创新过程性评价系统。另外三个理念的作用机制情同此理。115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三、“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OBE主张根据旨在满足教育利益相关者真实需求的学生能力要求结构来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制定激励式的沟通教学策略,开展

21、全纳教育,包容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以引导学生在认知领域获得布卢姆(Bloom)所强调的知识领会与发展,在情感领域获得克拉斯沃尔(K r a t h w o h l)所强调的价值体系,在技能领域获得辛普森(Simpson)所强调的定势与创新,进而赢取最终学习成果,把专业操作、创新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内化至心灵深处,进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境界。(一)秉持课程思政的社会化育人取向课程思政强调所有课程都具有立德树人的价值观教育意蕴,都要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课程思政理念主张,课程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只学习课程知识,即停留于把握学科的概念与原理,提

22、升认知水平,而是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训练运演,形成自已的独立判断,练就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内心的信念,明确生活目标和人生方向。”因此,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特别强调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一些杂音与噪音

23、,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培养对现存政治秩序的广泛信心依然十分必要,客观上需要既懂政治又懂传播的型复合人才。根据OBE“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定位”理念,“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必须坚持面向社会对政治传播人才的实际需求,围绕政治力和传播力两个维度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政治力就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分析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践行中国式民主,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策解读力和政治执行力四项微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24、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基于“政治传播导论”的特殊性,课程思政把培养政治力作为本课程的根本追求,本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务,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工高国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哲学审视,思想理论教育,2 0 2 0 年第1 0 期,第5 页。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 0 1 8 年5 月3日,第2 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

25、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 月1 1 日,第1 版。116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基于内生型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实现引领大学生“思想品德涵养、社会价值认同、精神境界追求”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学思想、树理想、重修养、促成才,基本任务是坚持育人与育才贯通、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立足立德铸魂、明理入心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政治立场、加强政治意识、坚守新闻科学信念、追求高尚品德、树立正确新闻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过硬技能的强大

26、力量,为讲好中国故事准备好扎实的政治素养。传播力就是完整、准确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引导人们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能力;客观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以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力量,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新闻敏感力、新闻分析力、选题策划力、调查采访力、主题提炼力、传播作品创意与创作力、微/短视频创作力、大型活动策划力、流量作品再创作与推送力等九项微能力。“政治传播导论”的课程思政强调不断锤炼学生“脑力、脚力、眼力”,使学生能够创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精品力作,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27、信仰故事、党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故事、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故事、革命先烈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英雄故事、习近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领袖故事、党忠于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故事、党推进五位一体布局解决重大矛盾的进取故事、党员严守政治纪律坚守政治底线的政治生活故事,常讲彰显党性原则的话、反映百姓心声的话、符合科学真理的话、符合社会公理的话、催人奋进的话、人民倍感喜悦的话、犯错者得以警醒的话,以实现建构社会记忆、促进社会共识、实现政治动员、建构政治品牌的传播目标。(二)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特质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OBE的基本流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立足教育需求端即社会对学

28、生专业能力和情感心境能力的真实需求,理清课程学习的成果目标,然后反向倒推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根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矩阵,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能力和境界。政治力与传播力是社会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一一新闻学专业双学位毕业生真实的核心需求,因此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是明德乐群、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反思探究和持续发展。“政治传播导论课程的目标总述为:通过教师讲授、课程讨论、案例分析、参观考察、情景实操,引导学员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准确理解政治传播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取向,领会政治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前沿知识,生成政治传播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不断提高政治

29、传播素养,掌握政治新闻、政治宣传、政治动员、政治修辞、政治象征与政治品牌、话语建构的实操技能。基于布鲁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维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目标区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定位于价值引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维度,从十二个方面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政治传播专业人才(见表1)。)高国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哲学审视,思想理论教育,2 0 2 0 年第1 0 期,第4页。117表1“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目标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目标维度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外优秀文化、道

30、德与法律等,养成过硬的政治素质,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世界主要国家政治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养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取向,遵纪守法,知荣明耻,坚守高尚情操,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良好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夯实政治传播的价值根基,成为具有政治传播信仰的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提高政治传播的社会价值认知,领悟政治传播的社会责任取向,清晰政治传播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的价值品格,认识政治传播的鼓动性、大众性、乐观性要求,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发现政治传播的严肃性与有趣性品格,成为具有政治传播价值兴趣的人。引导学生立足“四个全面”的政治格局

31、,从“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的视角,以人民的立场观察和分析问题,树立科学的政治传播观念和职业敏感性,成为具有政治传播立场的人。引导学生掌握政治传播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掌握新媒体理论知识,掌握互联网传播发展趋势,掌握现代政治和政府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政治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和法规,提高政治传播作品的创作能力、政治传播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能力,养成从事政治传播的职业伦理,成为掌握政治传播逻辑的人。引导学生理解政治传播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目标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质是创新;掌握政治新闻、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动员的策划要领和法规遵循,成为掌握政治传播规范的

32、人。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价值理论、后真相理论、主体间性理论、框架理论、议程管理理论、拟剧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媒体情景理论、媒体事件理论、声誉管理理论等经典传播理论的内核及其政治传播的框架作用;掌握政治修辞、政治象征与政治形象建构的核心知识;掌握政治传播的话语建构、作品创作知识,成为掌握政治传播理论的人。引导学生树立政治传播的科学观念,运用政治传播理论,立足党性和人民性,分析当下政治传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性对策。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能够运用政治传播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分析与研判具体的政治传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成为具有政治传播情怀与审美的人。引

33、导学生熟练运用PEST和SWOT模式,培养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策解读力和政治执行力为核心的政治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掌握政治传播实践能力,策划和组织大中型政治传播活动,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共产党故事,讲好百姓奋斗故事,成为掌握政治传播话语功夫的人。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创造性思维和传播与新闻专业技术,不断发展以新闻敏感力、新闻分析力、选题策划力、调查采访力、主题提炼力、平面传播作品创意与创作力、微/短视频创作力、大型活动策划力、流量作品再创作与推送力为核心的传播力,提高传播技能,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掌握政治传播硬实力的人。引导学生丰

34、富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政治学与传播学交叉融合基础上,培育符能力目标合自身兴趣与特长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具备跨界发展的能力;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和能力结构,获得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具有政治传播成长潜质的人。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决策执行力,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有批判的思维,有创新的观点,有严谨的思维,有有趣的本真,成为具有政治传播软实力的人。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养成柔性品质与能力:理想与抱负、沟通与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力与逆商管理、组织领导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跨界学习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

35、方式,学会与自己、与他人相处,热爱生活,拥抱世界,乐观自信又脚踏实地,逆商高,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完善人格,成为具有政治传播身心素质的人。目标描述(三)设计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OBE主张判断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核心指标是学习成果,而不是分数,强调学生在学习后要获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且持续拥有的真实能力。因此,必须基于培养学生政治传播素养与实操能力来规划“政治118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传播导论”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时间、空间、方式、评价的混合,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融合在线教育与线下传统教学,将两者的单元要素有机整合匹配,优势互补,促进

36、优质资源共享,延展课堂教学空间,重新划分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实现深度学习。”Z世代大学生存在“三有三缺”现象,需要混合式教学来化解课程思政难点。“三有三缺”现象,一指有课程出场率但缺在场感,部分学生没有专注学习,教学内容不尽“人耳”。二指有理论认知但缺理解,不能运用政治传播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不尽“人脑”。三指有知识习得但缺转化,不能把政治传播理论与知识化为自己的政治传播素养,没能发展自己的政治传播品格,教学内容不尽“人心”。“政治传播导论”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别是ChatGPT的推广,决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规划课程思政的框架(见图2),整合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力量,化解“三

37、缺”现象:一是让课程有实在感,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专题章节、阅读1 篇经典权威学术论文、参与线上主题讨论、研习热点实例、上传并维护1则热点政治传播话题,完成“本章习题闯关”和专题知识小测验,以化解学习的虚拟性,生成在场感,收获政治传播的理论知识。二是让课程有价值感,通过案例研究、课程小论文、本章思维导图整理与分享、线上学习体会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脑学习,进行思考型学习,把学到的政治传播知识化为学识。三是让课程有升华感,借助前沿讲座、业界大伽面对面、前沿文献分享与点评、微能力论证作业、政治传播短视频创作等途径,引导学生养成应用型学习习惯,把学识升华为自已的能力。政治传播教学内容绪论1政治传播的形态

38、2政治传播的基本规律3政治传播的目标4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5政治传播的意识形的创意态取向6政治传播的话语建构78政治传播的作品创作9课程思政内容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和人类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想为根本,进行价值引领,培进文化,培养国家情怀和道德养科学政治观,坚定政治立场品格以传播学理论谱系和意识形态理论为核心,夯实政治传播的学理基础,发展社会责任精神和奋斗精神以创意理论和头脑风暴法抓手,培育创新精神立足框架理论和仪式链理论,培养共识话语建构能力、政治传播作品创作能力和大型活动策划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讲授专题理论分析经典案例组

39、织课堂讨论线上教学评析热点案例视频讲解主持业界大咖经验分享维护拓展资料设计策划链接游戏维护热点政治传播话题指导线上主题讨论评析微能力论证作品线下学习阅读教材与指定文献制作课程理论思维导图研讨前沿文献研习热点案例提交微能力论证作品习题闯关学习体会互问互答考试咨询图2“政治传播导论”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政治传播导论”根据课程目标定位和学情分析结论,设计出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见表2),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性思维的作用,在沟通互动中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D张淑辉、高雷虹、杨洋: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及改进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2 3 年第3 期,第5 7 页。11

40、9表2“政治传播导论”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矩阵(局部)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4章节第一章绪论1政治与传播的界定2政治传播的含义3政治传播的特性4政治传播的结构5政治传播的核心符号6中西政治传播的比较合计(四)创新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OBE的持续创新理念,是基于不断提高学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能力而提出的主张,不仅要求教师端持续创新教学,也要求学生端持续发展能力。在OBE看来,评价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持续育人的起点。课程思政评价“应基于评价一一反思一改进”路线,在化 上下功夫,融合教师的教化效率和学生的内化效果、外化效益,对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作出价

41、值判断”。建构“政治传播导论 的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时强调以下转变:一是在评价理念上,从政治传播理论与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向政治力和传播力发展程度评估转变;二是在评价目标上,从知识本位、学用分离向提升工作胜任力转变,引导学生根据政治传播岗位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不断发展自已的实操能力;三是在评价方式上,从结论式鉴定向激励式引导转变,以面谈方式给出评价意见,指出学生认知与能力的长项与不足,与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政治力和传播力提升计划。具体而言,“政治传播导论 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体系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构建独具特色的学习力积分体系,立体化地记录并统计学生“政治传播导论”的学习行为数据。

42、课程思想目标政治传播的立场修辞本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四个自信 的当然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人民至上”的内涵政治传播的历史厚度与时代高度政治传播的意识形态纷争政治即传播,传播即政治发展是硬道理政治传播主题概括微能力课程思政内容美国林奇事件剖析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呈现电视政论片大国重器的内容建构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治意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严肃性与有趣性电视政论片摆脱贫困的政治传播品格马克思墓志铭的政治传播意义左凤荣:“修昔底德陷阱”与新型大国关系一一关于中美关系的话语博奔从“花式庆祝美军撤离塔利班为美英等国办葬礼”看政治传播的斗争性从邓小平“

43、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看政治动员的创意本质。党的二十大报告热词整理68形式课堂教学实例导人线上教学文献阅读线下学习视频观看线下学习经典话语课堂教学文献阅读线下学习视频观看课堂教学经典话语线下学习学术阅读线下学习实例讨论线上教学经典话语线上教学微能力认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http:/w w w.m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 0 8/s 7 0 5 6/2 0 2 0 0 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年6 月1 日。蒲清平、何丽玲:新时代高

44、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思想教育研究,2 0 2 2 年第1 期,第1 1 0 页。120OBE视域下“政治传播导论”课程思政内生模型的框架建构学习力积分体系包括学业基础、学习自律、学习诚信、学习成效、学习热情等五大积分体系,共2 5 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均赋予了相应的积分值。学习力积分倡导大学生养成勤奋努力的求学精神,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引导促进大学生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柔性品质与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多元发展。第二,突出过程性评价,多维度维护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政治传播导论 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堂学习、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学习活动三个领域,全

45、方位引导学生政治传播实践能力的持续提高。其中,对课堂学习的评价,涉及课堂活动参与、互动测验及互动讨论等维度,考核指标主要有出勤率、专心度、抬头率、师生互动、提问质量、回答质量、文献与小论文分享及作用、课堂笔记完成率等,以提高学生的在场感。对线上课程学习的评价,考核指标主要有线上视频资源学习时长,对热点案例、业界大伽经验、拓展资料、时事政治传播话题的留言与分享,线上主题讨论的参与,策划链接游戏的参与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线下学习活动的评价,涉及的指标主要有教材与指定文献的阅读、课程理论思维导图的制作、案例的分析、微能力认证作品的提交、习题闯关、学习体会的呈现和互问互答情形等,以维持学生课后学习的热情。第三,探索微能力认证与考核,运用微能力认证手段,引导学生从校园读书到祖国大地学习的转型。开发了以主题提炼能力、平面传播作品创意与创作能力、微视频创作能力、短视频创作能力、政治传播大型活动计划与安排能力、政治新闻稿撰写能力、流量作品再创作与推送力等核心微能力点的实践作业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实践任务中应用理论知识,发展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才干,实现从学术到技术的华丽转身。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