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笔写见形——写意人物画写生中形与笔的结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85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写见形——写意人物画写生中形与笔的结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笔写见形——写意人物画写生中形与笔的结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32023/07 No.257在中国画学习实践中,写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研习方式,中国画的写生甚至起到了推动中国画发展的作用。在中国画发展之初,写生就作为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手段,影响着中国画的演变。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提到“古人写生即写物之生意”,可见古人就十分注重中国画的写生,但古人多以目识心记的方式作为写生的手段。到了近现代,实践者则更加青睐以对景写生的方式来描绘物象,甚至直接把写生当成创作来完成,这也让中国画有了更多的活力。不仅如此,写生还作为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中国画的学习拓宽了道路,尤其是写意人物画的学习,更需要写生作为基础训练,在写生中寻找造型与笔墨的落脚点。中国画的造型与笔墨

2、在实践中经历了从单一的线造型到笔墨塑形的蜕变,形与笔也在不断地进行融合。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写生作为写意人物画研习的重要手段,就要处理好造型与笔墨的关系,让二者更好地为人物形象服务,写意人物画才能入形入笔。对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来说,应试图提炼出有绘画意味的造型,再对应上有造型潜质的笔墨,并通过毛笔的书写将二者调和在一起,才能画出既有造型意味又不失笔墨表现的优秀作品,写生实践才有价值。一、提炼造型一、提炼造型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型”毋庸置疑是写生中的核心要素。中国画自古就有“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把握住了物象的“型”,神韵才能显现出来。尤其是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更须处理好物象之形与画形之间的关系,让

3、形有据可依,又不失笔墨表达,物象之形才能更好地转为画形。在写生前要学会观察物象之形,从物象之形中提炼出可画之形,让笔有了落脚点,笔墨才能入形。面对模特,首先要善于观察物象之形,通过熟知人体的结构,有目的地观察模特自身的形象,并挖掘出人物形象中的“型”,才能有形可依;其次要善于辨别物象之形,哪些“型”是关键结构点,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型”,哪些“型”又是适合笔墨表现,都需要理清楚,为提炼画形铺垫;最后还要善于取舍物象之形,将关键结构点的“型”把握住,适合用笔墨表现的“型”做加法、细致化,无关紧要的“型”整合处理,让物象之形转化为可画之形。这样不仅可以使造型更主动,有形可画;还能让笔墨得到更大的发挥

4、,有笔可落。到具体落笔时,先对模特整体形象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后再针对具体的物象之形去转为画形。画者在跟模特“短兵相接”时,要有自身的判断力,既不能被一些无关紧要,不适合表现的“型”牵着走;也不能对生动鲜活,适合落笔的“型”不敏感。前者对“型”不偏不倚,只是客观记录物象之形,没有了写生的重点;后者则是对“型”熟视无睹,画出来的“型”和模特本身关系不大,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因此,面对写生中的形象,应当把握好造的那部分,通过造将“型”自身的方圆、曲直等特性,和人物形象高矮、胖瘦的特点对应起来。将无关紧要、干扰大局,不适合用笔的“型”化繁为简;对关系到形象塑造,适合用笔的“型”化简为繁,深入刻画。在写

5、生中,既让形不失形象的鲜活性,有据可依;又要让形有艺术的表现性,有“画”可说。二、应对笔墨二、应对笔墨笔墨是中国画语言中的灵魂,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1笔墨之所以独具魅力,首先,因毛笔能通过蘸墨的不同程度、用笔的各种方式,在宣纸上呈现出丰富的水墨效果;其次,笔墨的高度往往在于对造型的剖析理解,并能以书写的做派行走在造型之间,让笔墨得到升华。因此,笔墨脱离了造型的语境,中国画就不成立了,只有将笔墨合理地对应了造型,画之有物,笔墨才有生命。在模特身上找到了可画之形后,接着就是要考虑如何去应对笔墨的问题,造型应对上了笔墨,写生才能见形见质。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云“笔以

6、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造型中的方圆、曲直,都可以通过用笔的顿挫、始转变化表现出来,再结合毛笔含水、蘸墨的多少及用笔时的提按变化,丰富墨的干枯、浓淡变化,用以表现出造型中的虚与实,并增加“型”的质感;还可以通过作画时毛笔对墨色的调制及毛笔切入纸面的角度,在宣纸上呈现出墨色的晕染变化,增强画面黑白灰的对比,并反映出物象的光影结构和凹凸肌理感,让“型”在笔墨的语境里得到充分的表达,让人物形象在写生中得到充分刻画。在画写生时,首先,要结合人物形象,对笔墨的繁简、干枯、浓淡、方圆都有一个大致的预设,再去落笔。其次,要着重刻画人物的五官手足,在笔墨表现上多做加法,以繁为主,以简为辅。所谓加法,并不是一

7、味地在画面中增加笔墨的量,而是要通过对形的理解,增加笔墨的精微度,通过蘸墨、用笔及对形的把控,增加笔墨与“型”的对应,让笔墨在烦琐中体现出质的变化。紧接着在画到人物体态着装时,由于形上的负担小,笔墨则可稍做减法,以简为主,以繁为辅。所谓减法,也不是简单的少画几笔,应该是对“型”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整合琐碎的“型”,不拖泥带水,以顺畅的笔墨去概括形象,让笔墨在疏简中体现出自身的魅力。最后,还须考量笔墨的整体组合架构,把控好笔墨的整体节奏感,让笔墨有更高的完整度。笔墨上的繁疏增减,不仅让画形有了节奏上笔写见形写意人物画写生中形与笔的结合文_张腾江苏省国画院内容提要:在中国画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写生是

8、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艺术实践者来说,准确地把握好写生的价值对于自身的创作实践尤为关键,尤其是在写意人物画的语境中,写生更需要艺术实践者积极应对。画者只有在实践中处理好造型与笔墨的关系,让造型与笔墨在写生中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写生才能体现出高度,作品才能传神达意。画者也需要通过写生实践的积累,逐步认识写生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关键词:写生;造型;笔墨;画形;书写性84的对比变化,还增强了笔墨自身的表现力。三、形与笔的调和三、形与笔的调和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是一个见形、立笔、达意的过程,在落墨的那刻,造型与笔墨已经交织在一起,实践者需要努力做到眼里有形、胸中有数、手上有活,让三者

9、完美地融于笔端。因此在写生时,切不可抛开笔墨说造型,更不可脱离造型谈笔墨,二者需要在毛笔的调和下,以书写的做派融合在一起,物象才能传神达意。写意人物画的写生,在对造型与笔墨观照的同时,也强调笔的书写性,书写性是调和造型与笔墨的关键。笔的书写性,从狭义上讲是以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当中,让笔中有笔形,画中有笔意;而从广义上讲,则是要有“写”的做派,让笔中有画形、形中有笔意。这也正是写意人物画中造型与笔墨关系的具体落脚点,造型与笔墨在“写”的过程中融于一体。在写生中,面对物象如何把握好“写”的尺度,是以造型为主导牺牲笔墨的书写性,还是坚持笔墨的流畅度而损失“型”的鲜活。周京新教授在感觉无限一书中提到的

10、“有形处以型造笔,无形处以笔造型”2,就很好地解答了这一问题。造型与笔墨需要互相补位,因势利导,二者的尺度拿捏需要具体面对人物形象的挖掘后,对笔精准地控制,做到笔写见形。前者有结构特征可抓的地方,须尽量发挥造型的优势,通过造型的主动性带动笔墨的表现,也可略微牺牲笔墨的自由度去换取形象的鲜活,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后者则是在处理不关键的造型时,应以笔墨为主导,顺着用笔的流畅度,增加笔墨的书写性,以笔去造型,让笔墨更有表现力。让造型与笔墨在相辅相成中,做到优势互补,左右逢源,并让“写”能在造型与笔墨之间游走,写意人物画才能有笔、有墨、有形,以至传神达意。由此可见,写生为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11、,实践者通过写生将造型与笔墨落实到笔端,为人物画创作提供了造型上的生动,笔墨上的丰富,让人物画的创作有形可依,有笔可寻,进而展现出了中国画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仅如此,写生还是解决写意人物画造型与笔墨关系的一把钥匙,写生可将原本的自然物象之形转化为可画之形,并从中生发出鲜活的造型与笔墨,再以中国画的“写”性为主导,不断磨合,融于一体。在写生中对造型与笔墨关系的融合与探索,体现出中国画语言的无限魅力与精神内涵。参考文献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350.2周京新.感觉无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张腾陕北写生138cm69cm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