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
2、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谋之 b. 长跪而谢之曰c. 辍耕之垄上 d. 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参考答案d
4、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中考真题】(贵州黔东南卷)解释下列加点词。(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2)不能名其一处也_(3)几欲先走_解析“间”在
5、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参考答案】(1)夹杂 (2)说出 (3)跑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解题指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
6、(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中考真题】(山西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_(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的意思;“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参考答案(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 (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透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
7、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解题指津】第2 / 4页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中考真题】(河北卷)阅读与朱元思书第2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_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清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急。依据题干中“两个特点”的提示,不难概括出答案。参考答案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考点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考点透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解题指津】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
9、或态度。【中考真题】(浙江湖州卷)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_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质。 参考答案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考点七: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点透视】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
10、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中考真题】(浙江金华卷)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第3 / 4页参考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
11、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法: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r den persnlichen f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
12、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 , , . 以下无正文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
13、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环滁皆山也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掇幽芳而荫乔木_ 遂书以名其亭焉_(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
14、亭”的原因是_和_(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 (1)环绕;茂盛的样子;花;取名,命名(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3)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2分)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4)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者;与民同乐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环”这里是动词,环绕;“芳”这里是花的意思;“名”这里属于词类活用,取名、命名。 (2)这句话的大意是: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正确
15、的断句方法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这是一个者也句式的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乐:喜欢;事简:公务简单;俗:风俗;之:助词,的。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第一和第二空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答题区域,从“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6、。遂书以名其亭焉”筛选出相关答案即可。两段中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记叙了与百姓同乐的事,因此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环绕 ;茂盛的样子; 花;取名,命名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喜与予游也者 与民同乐【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
17、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
18、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妻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双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因此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19、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余拏一小舟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式。B.文章白描雪景后
20、,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C.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得前后矛盾。D.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答案】 (1)撑(船);哪;尽力(2)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3)C 【解析】【分析】(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故“拏”的意思是撑(船)。第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
21、的人!故“焉”的意思是哪。第三句话的大意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故“强”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焉,哪;更,还。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惟,只;痕,痕迹。 (3)C项,前后说法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故选C。 故答案为:撑(船);哪;尽力 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
22、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
23、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2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2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醉翁之意不在酒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
26、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答案】 (1)以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3)B 【解析】【分析】(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意思是“以为快乐”。“醉翁之意不在酒”翻译为“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意”意思是“情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翻译为“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翼然”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
27、(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句中“芳”意思是“香花”,“发”意思是“开放”,“秀”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而”表转折,“乐其乐”意思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B项,“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理解有误,应该是“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故选B。 故答案为:以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
28、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
29、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
30、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
3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
32、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 ,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释】佚(y):同“逸”,逃跑。厩(ji)人:马棚的差役。躐(li):超越。趣:同“促”。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组:编织。(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乡寡人曰_昔者舜工于使人_然犹策之不已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3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同“向”,从前(先前);擅长(善于);用鞭子打(驱赶)(2)C(3)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4)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
34、逼得走投无路)。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乡”是通假字,“策”属于此类活用。 (2)A把;因为。B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C代词。D代词;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俄而:不久;以:把;佚:逃跑;闻:消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穷:走投无路;危者:危机;之:助词,不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
35、文章的题目是颜渊论御马,其实论的是国君治理国家和人民,两者有相同之处,颜渊给鲁定公为举舜使人,造父使马的事例就是为了说明了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故答案为:同“向”,从前(先前);擅长(善于);用鞭子打(驱赶) C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
36、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
37、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说明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 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从
38、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因此舜帝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调教得合乎规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说:“你说得对!还可以再稍微进一步谈谈吗?”颜渊说:“野兽到走投无路时就要咬人,禽鸟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诈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里说:抖动着的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如舞驰骋。就是说的要善于驾驭马(不要使它们过分劳累)啊。
39、”定公听了说:“这也是我的过错啊。”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40、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阴翳(_)乐其乐(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
41、归而岩穴暝(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B.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答案】 (1)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3)D 【
42、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翳”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芳”:花。“发”:开。“秀”:枝繁叶茂。“霏”:雾气。“开”:散去。“暝”:昏暗。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表面是喝醉的,其实是于民同乐的闲适让醉翁沉浸于此,忘却了被贬的苦闷,醉在山水田园之乐中。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表现太守与众人一起游玩的含义,揭示文章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选项“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错。故选D。 故答案为: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 野花开放,有一
43、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D【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
44、审读,仔细的辨析。【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