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唯一证据B由于地形和气候变化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2如图为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对图中a、b、c、d的判断错误的是()Aa是生殖细胞的生成Bb是受精过程Cc是胚胎的发育Dd是新生命的开始3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陈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4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相同浓
2、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结果如下表:项目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2 mL)13滴8滴15滴11滴据表可知,4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不同,那么由多到少依次是( )ABCD4下列验证食物中所含主要营养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滴加碘液,看其是否变蓝B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将其燃烧后闻气味是否有臭味C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可將其燃烧后闻气味是否有臭味D将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油斑”.可以验证其含有脂肪5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
3、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6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1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A1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碘液B2毫升唾液和2毫升碘液C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D2毫升唾液和1毫升清水7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是()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8如图是平静呼吸时相关结构变化示意图,、表示胸骨和肋骨运动的过
4、程。吸气时肋间外肌的状态、运动的过程和肺内气压分别是( )A舒张、过程、高于大气压B收缩、过程、等于大气压C收缩、过程、低于大气压D舒张、过程、低于大气压9外界的空气寒冷、干燥并混有灰尘和细菌,通过鼻腔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鼻腔中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是()鼻毛 鼻腔黏膜 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 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ABCD10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是咽B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食物会误入肺,引起剧烈咳嗽C痰中含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呼吸道D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11如图为人体某结构内的血管分布状况和血液
5、流动方向示意图。根据图示,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A若 X 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 a 内流动脉血,b 内流静脉血B若 X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 a 内流静脉血,b 内动脉流血C若 X 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 a 内流动脉血,b 内流动脉血D若 X 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则 a 内流动脉血,b 内流动脉血12尿液由肾单位排到体外要经过:膀胱输尿管肾脏 尿道的顺序是( )ABCD13下列关于肾单位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C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管发生了病变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全部萄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
6、盐14下列关于泌尿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肾小球重吸收作用B肾小管滤过作用C尿道排出尿液D膀胱输送尿液15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关系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血管P和血管Q分别是( )A动脉,静脉B静脉,动脉C静脉,静脉D动脉,毛细血管16人体中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3层细胞膜C同一个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拥有相同的基因组成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17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图
7、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B心室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B 和 CCB、C 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相等D从 C 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18研究人员比较了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鼢鼠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大鼠的红细胞,红细胞数量是平原大鼠的1.19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有利于红细胞运输氧气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更多氧气C鼢鼠红细胞数量较多,有利于适应高原低氧环境D鼢鼠红细胞数量多,所以鼢鼠比大鼠的耗氧量高19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B外界的a进入血液穿过2层细胞C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D处进行气体交换
8、的原理是扩散作用20下列关于眼睛的使用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长时间在摇晃的车上用手机阅读电子书籍不影响视力C保持正确坐姿,眼与书本应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D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2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反射弧由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22如图是某同学的手被扎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C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遭到损伤,则缩手反
9、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复杂反射23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是效应器B叫作神经中枢C图示结构叫反射弧D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24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细胞体,是树突B表示神经纤维C神经冲动只能由传导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25如图是人体的神经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大脑、中脑和小脑B只有反射功能C的基本单位均为神经元D为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2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细胞体,和是神经纤维B它是神经系
10、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它能接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D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进行传导27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口”,人不仅通过眼睛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能通过眼神传递情感。下列对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有黑色和蓝色之分,是因为巩膜的颜色不同B观察由远及近的物体时,眼球的晶状体曲度会变大C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部位D光线变弱时,眼球上的瞳孔也会随之缩小28我国北方人主要靠摄入禾谷类食物,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如图),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可在人体口腔中进行B胰岛素参与调节人体的血糖平衡C血糖最终
11、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D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29如图是在某激素作用下,小郭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激素是()A胰岛素B甲状腺素C生长激素D雌性激素30“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A节省办公经费B减少垃圾C保护森林D实现现代化二、实验探究综合题31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耳(能量单位)的热量。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食物名
12、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质量(克)202020水(毫升)50505050温度上升()2.21.431.3(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_为主。(2)从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3)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燃烧留下的灰烬是_。(4)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的误差,应该设置_。(5)实验中,应该为_克,因为_。32人体从外界获得的现成有机物,必须经过氧化分解才能释放出其蕴含的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氧化分解的过程需要氧气,同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它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呢?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
13、题:(1)图二中,2模拟的是_,4模拟的是_。(2)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深吸一口气,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收缩、舒张),使胸廓的横径和纵径都增大,胸腔的容积也扩大,外界气体通过_进入肺内,图_表示该过程。(3)气体进入肺泡后,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_实现的,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了含氧多的_。33下列图示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
14、血液的流动。(3)图乙中,血管a与血管c的主要区别是_;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c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移动。34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2018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_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2)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_活动:同时呼吸也加快加
15、深,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_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气体到达肺泡后,经过过程完成了_的气体交换。(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最终被分解为_;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用文字表示)。(4)青少年要“免肥胖”:人体经过程_(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352022年2月,北京和张家口将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冰球是冬奥会上一种在冰上进行的比赛项目,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事此运动。请回答下
16、列问题:(1)冰球运动员经过反复训练后能准确判断球的方向并将球打出,这一过程属于_反射。(2)图1为完成此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动员可以看清快速移动的冰球,其原因主要是1_的曲度可以调节;光线经调节和折射后在2_上成像并产生兴奋,经视神经传导至3_形成视觉;大脑对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最终传至机体各处相应的4_,共同完成击球动作。(3)图2表示运动员的击球动作,此动作依赖于_、骨骼肌和关节等结构共同完成。此时,左臂所示的肌肉状态为_。a.5舒张,6收缩b.5收缩,6舒张c.5和6同时收缩d.5和6同时舒张(4)在进行冰球比赛时,运动员依靠_(填结构名称)维持身体平衡,完成各种动作的快速
17、转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 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详解】A在研究人类等生物的进化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B 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B正确。C
18、经过若千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C正确。D随着古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生活在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D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解题的关键。2D【详解】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a是生殖细胞的生成,A正确;b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解析:D【详解】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a是生殖细胞的生成,A正
19、确;b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B正确;c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C正确;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d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新生命的开始是从受精卵开始的,D错误。3C【分析】此题考察的是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详解】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
20、断:青椒食用了8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少的,所以说青椒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同理所用滴数青椒汁、白菜汁、黄瓜汁、芹菜汁的滴数分别是8滴、11滴、14滴、15滴;因此维生素C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青椒汁、白菜汁、黄瓜汁、芹菜汁,C正确。【点睛】生素C能够使紫色的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重要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点。4C【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淀粉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蛋白质燃烧时会发出特有的臭味,脂肪的鉴定方面来分析解答。【详解】A淀粉的特性是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碘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A正确。BC蛋白质是构成
21、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因此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不是脂肪)可以将其燃烧,看是否会散发出臭味,B正确;C错误。D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白纸上出现透明的“油斑”,这说明了花生的种子中含有脂肪,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特性,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熟记常见物质的鉴别或检验方法,并能灵活迁移应用。5A【分析】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
22、程,叫做消化。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详解】A、胰液和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B、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不正确C、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不正确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6C【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23、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已知1号试管加入的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中应加入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7B【分析】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它们各有其功能,这八大系统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详解】A、神经系
24、统的主要功能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神经系统对生理机能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反射,A不符合题意。B、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B符合题意。C、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C不符合题意。D、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人体内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氧气、代谢终产物)的运输,它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纽带,D不符合题意。故选:
25、B。【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人体的八大系统及其功能,结合题意,就能正确解答本题。8C【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据此解答。【详解】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时,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即过程I、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即过程II,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因此,吸气时肋间肌的状态、运动的过
26、程和肺内气压分别是收缩、过程I、低于大气压。故选:C。【点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扩张或回缩,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气压差,从而使气体进入或排出肺。9B【分析】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详解】鼻腔前部丛生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可以净化空气,符合题意;鼻腔黏膜能分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湿润作用,符合题意;而鼻腔侧壁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与呼吸无关,不符合题意;鼻腔黏膜内还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寒冷空气有温暖作用,符合题意。因此鼻腔中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是鼻毛、鼻腔黏膜和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
27、B。【点睛】掌握鼻的功能结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10B【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A正确。B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
28、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不是肺)的事故发生,从而引起剧烈咳嗽,B错误。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所以痰中含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呼吸道,C正确。 D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D正确
29、。故选B。11C【分析】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各处,静脉是将全身各处血液回流心脏,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若 X 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 a为解析:C【分析】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运往全身各处,静脉是将全身各处血液回流心脏,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若 X 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 a为肺动脉, 内流静脉血;b 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B.若 X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 a 为动脉,内流动脉血;b 为静脉,内流静脉血,B错误。C.若 X 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 a 为入球小动脉
30、,b 为出球小动脉,它们都流动脉血,C正确。D.若 X 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则 a 为动脉,内流动脉血;b 为静脉,内流静脉血,D错误。12C【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的尿的部位,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详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解析:C【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的尿的部位,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详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
31、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点睛】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13C【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解析:C【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32、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球发生了病变,主要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所致。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尿的形成。14C【分析】考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详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
33、、肾小管和肾小解析:C【分析】考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详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15B【详解】判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方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之间相连
34、的最细小血管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流的方向,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这样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这样的血管为静脉。通过分析Q是动脉,P是静脉。故选B。点睛:动脉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由主干逐渐分支;而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由分支汇集成主干。16D【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
35、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详解】A.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是根据是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划分的,不是依流动的血管来划分的,如肺动脉里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A错误。B.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的细胞膜2层、进入红细胞的细胞膜1层,因此共需穿过5层细胞膜,B错误。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拥有不同的基因组成,C错误。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少量输血时,O型可以万能输血,AB型可以万能受血,D正确。17B【分析】观图可知: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
36、、D右心室。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详解】图中血液分别从肺动脉和主动脉流出,说明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A正确;心脏左侧的血液,是经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流回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即AB中流动脉血,B错误;左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分别压入主动脉和肺动脉,进行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泵出的血量是相等的,C正确;C右心房流静脉血,流出的血液流入肺动脉,参与肺循环,D正确。【点睛】掌握心脏的
37、四腔及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18D【分析】血液中含有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凝血额作用。【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故A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构成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更多的氧气结合,有利于运输更多氧
38、气,故B正确;鼢鼠红细胞数量较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有利于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故C正确;鼢鼠红细胞数量多,运输氧气相对更多,但并不能说明鼢鼠比大鼠的耗氧量高,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特别是理解红细胞的组成特点,功能。19C【分析】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结合图示中箭头的指向,不难判断图示b表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表示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据此解答。【详解】A由图示可以判断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a
39、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A正确。B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B正确。C处进行的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C错误。D组织里的气体b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全过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生要正确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的特点。20B【分析】保护眼睛要做到(1)
40、防止眼睛疲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工作。除了眼睛要有充分的休息外,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眼睛疲劳。(2)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适当的照明、良好的纸质、清晰的印刷、大小解析:B【分析】保护眼睛要做到(1)防止眼睛疲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工作。除了眼睛要有充分的休息外,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眼睛疲劳。(2)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适当的照明、良好的纸质、清晰的印刷、大小适当的字体、合适的桌椅高度。(3)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精细的近距离阅读,用眼距离保持三十三公分左右,每阅读四十分钟至一小时要休息五至十分钟。休息时不妨出去走走,看看远方,帮助肌肉放松。(4)减少近视的环境:多看远处,尤其现在实施周休二日,更可利
41、用假日到郊外踏青。(5)看电视讲求原则:电视机放置在眼睛视线稍下方;眼睛与电视机的距离为电视机画面对角线的五至七倍;室内灯不可全关掉;电视银幕影像需清晰;每看三十分钟要休息五分钟,可利用广告时段闭目休息或起来走走。(6)正确配戴眼镜:要让眼科医师检查后再配眼镜;镜片的度数、散光轴的角度、瞳孔之距离都要要求正确。【详解】A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A正确。B长时间在摇晃的车上用手机阅读
42、电子书籍影响视力,B错误。C由分析可知:保持正确坐姿,眼与书本应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C正确。D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眼睛的保护,预防近视,D正确。故选B。21D【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A神经系解析:D【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正确
43、。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B正确。C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C正确。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D错误。故选D。22D【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解析:D【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
44、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D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A正确、D错误。B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正确。C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传出神经受损,人不能完成反射,故不能缩手。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传导给大脑,人会感觉到疼痛。所以, 如果传出神经断裂,该人会感觉到疼痛(有感觉),但不会不会产生缩手现象,C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23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解析: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