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7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033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7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7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9 卷第2 期Vo1.39No.2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3年6 月Jun.202317世纪2 0 年代英国外交败局探析陆连超,王倩(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 30 0 0 6)摘要:英国的外交政策在17 世纪2 0 年代发生了反转。这一反转的背景、动因和结局具有显著的复杂性、戏剧性和警示性,对现实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三十年战争初期,英国实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随后,英国尝试通过与西班牙联姻,间接帮助新教联盟领袖巴拉丁选帝侯复国。然而,西班牙

2、根本没有打算背弃哈布斯堡王朝。在该计划落空后,英国采取更为积极的干涉主义外交政策,与法国联姻结成反西班牙联盟。法国也像西班牙一样并非真心与新教信仰的英国结盟,而是希望通过联姻使英国停止援助本国境内的胡格诺教派。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利益诉求交织的复杂国际背景下,英国王室受家族利益驱动,幻想通过联姻撬动欧陆强国为自已火中取栗,最终落得彻底失败。从英国17 世纪2 0 年代的外交败局中,我们能够提炼一些决定外交成败的通用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为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外交政策提供借鉴。关键词:三十年战争;英国;外交;拉罗谢尔中图分类号:K561.3317 世纪初,英国在詹姆斯一世(James I,1566一1

3、6 2 5)治下实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所谓孤立主义,是一种可进可退的外交理念,只要不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就尽可能置身欧陆之外。因此,在欧洲三十年战争(16 18 1648)初期,英国基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在詹姆斯一世统治的最后两年,查理王子与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GeorgeVilliers,1592一16 2 8)掌控政权,对外政策转向干涉主义,英国由此卷人了欧洲宗教战争。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利益诉求交织的复杂国际背景下,英国的干涉主义外交以彻底失败告终,为日后延续谨慎干涉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增加了又一反面例证。英国此次外交政收稿日期:2 0 2 3-0 2-10基金项目:2 0 1

4、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现代化早期国家权威的建立与中央集权问题研究”(17 CSS0 2 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陆连超(19 8 2 一),男,天津蓟州人,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英国中世纪及近代早期史;王倩(19 9 5一),女,河北邯郸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世界史。刘成: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历史逻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 0 17 年第16 期。刘淑青:17 世纪初英西外交失败原因剖析,怀化学院学报2 0 0 7 年第7 期。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7 4-32 10(2 0 2 3)0 2-0 0 6 0-0 8策匆忙转向及其

5、失败的经验非常典型,对现实外交政策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国内涉及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外交政策转向问题的专项研究很少,就笔者所见,仅有刘淑青的17 世纪初英西外交失败原因剖析一文。该文以17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转向为背景,从乡绅议员与王室在信仰和利益等领域相的视角分析了导致英西外交失败的内在原因。由于英国外交政策转向并非其议论主题,所以没有得到充分阐述。除该文之外,未发现其他对英国此次外交政策转变的专题研究。所以,本文力图对17 世纪2 0 年代英国外交政策反转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完整梳理和深入探析,以弥补相关研究不足的缺憾,同时为当今复杂国际关系中的外交政策提供一些借鉴。一、与西班牙联姻计划落空16

6、13 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将唯一的女儿伊丽莎白嫁给了同样信仰新教的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五世(FrederickV,1596-1632),特烈五世由此成为查理王子的姐夫。16 2 0 年冬,成为新教联盟领袖的排特烈五世因接受波希米亚王位招致天主教国家的围攻而失去了全部领土,与妻子被迫流亡海外。尽管特烈五世非常诚地请求英国的帮助,但是詹姆斯一世仍然没有直接介入欧陆战争。詹姆斯一世的孤立主义外交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在17 世纪早期,英国王室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其在欧陆作战。宫廷开支不但没有缩减的迹象,反而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王室领地的收人却在不断下降。正如一位法国观察家所说,斯图亚特王朝的

7、统治“岁发可危,无钱,无友,无名。因此,詹姆斯一世不得不采取间接方案,即通过与西班牙联姻来缓解女婿的压力。英国查理王子与西班牙公主联姻,最初并非英国的外交设想,而是由西班牙外交官贡多马尔伯爵(Count of Gondomar,156 7 1626)于16 14年担任驻英大使期间提出的,但由于双方对于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合法地位和改善天主教徒生存状况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该计划被搁置下来。三十年战争爆发后,为防止英国倒向新教联盟,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PhilipIV,16 0 516 6 5)于1622年向詹姆斯一世伸出橄榄枝,希望通巴拉丁(palatine)原指皇家宫廷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特定的

8、皇室领地及领地上的行宫(palatium),这种领地在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有多个,被称为巴拉丁伯爵领或依德语音译为普法尔茨(Pfalz)伯爵领。1356年,莱茵巴拉丁伯爵被列入七大选帝侯,代行皇权的范围扩大到法兰克尼亚、施瓦本、莱茵河流域和德意志南部,因而称巴拉丁选帝侯,伯爵领升格为选侯国。以海德堡为中心的巴拉丁选侯家族在1530 年代改信路德宗,1559 年信仰加尔文宗的支系腓特烈三世成为选侯,16 0 8 年腓特烈四世主导建立了新教联盟(ProtestantUnion),1610年腓特烈五世继承巴拉丁领地和选侯头衔。R o b e r t Za l l e r,“In t e r e s t

9、 o f St a t e:Ja m e s I a n d t h e Pa l a t i n a t e,A Q u a r t e r l y Jo u r n a l Co n c e r n e d w i t h Br i t i s hStudies,1974,Vol.6,No.2,pp.144-175,esp.157.J.Scott,Englands Troubl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p.84.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

10、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125.61过联姻来巩固英西同盟。英国与西班牙联姻不乏先例,在都铎时代,亨利八世和玛丽一世都曾通过联姻与西班牙建立联盟。作为友好回应,詹姆斯一世于同年2 月派遣外交大使约翰迪格比(JohnDigby,158 0 一1653)前往西班牙进行谈判。为欢迎迪格比的到来,菲利普四世承诺停止对巴拉丁西南部曼海姆(Mannheim)和法兰肯塔尔(Frank-enthal)的围攻。菲利普四世的承诺让迪格比相信,与西班牙的联盟已经和巴拉丁危机的解除紧密联系在一起。迪

11、格比在给查理王子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毫不怀疑,巴拉丁领地和选帝侯头衔将完全归还给腓特烈五世。”在年底返回英国后,迪格比不仅悉力赞美玛丽亚安娜公主(MariaAnna,16 0 6 一1646)的美貌,而且还暗示这一联姻可以获得基督教世界所能给予的最丰厚的嫁妆。受迪格比的诱导,查理认为联姻不仅能够将巴拉丁的领地和选侯头衔归还给腓特烈五世,而且自己还可以娶到一位温柔美貌的公主,并借此改善英国王室窘迫的财政状况。1623年初,查理和白金汉公爵不顾新教议员的反对,急切地启程前往马德里,然而,由于信仰的冲突,英国并非西班牙真正渴望的联盟对象。安娜公主认为嫁给一位新教徒是对上帝的亵渎。她曾公开表示,自己宁

12、愿成为一名天主教修女进人修道院,也不愿生活在一个天主教被禁止的王国里。除了信仰不和,查理王子的自身条件也不符合安娜公主的预期。查理自幼身体赢弱,身材矮小,语言能力迟缓,终生留有口吃或吐字不清的毛病。对于菲利普四世来说,他并不愿意放弃巴拉丁的领地,更不愿意牺牲妹妹的幸福,与英国联姻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所以,联姻谈判注定是艰难且漫长的。3月初,查理王子到达马德里,热烈的欢迎仪式使他误以为婚约将很快缔结。但西班牙首席大臣奥利瓦雷斯(Count of Olivares,158 7-16 45)提出,为缔结婚约,查理王子需要改信天主教。查理听到这个要求后勃然大怒,因为这不仅是对其信仰和尊严的侮辱,而且是他

13、现在做不到的。开局的不愉快没有削弱查理的信心,他仍然相信联姻条件将很快达成。4月6 日,他在给父王的信中说,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以一种更好的心态看待这一事业”。然而,查理低估了谈判的难度,没有预料到罗马教皇会介人其中。鉴于英国迫害天主教徒的惩戒法令(the penallaws)尚未废除,教皇认为公主在没有得到查理改宗的承诺之前不应前往英国,此外还要求英国赋予天主教徒信仰自由,否则不会授予天主教徒和异端教徒婚配的特许状。教皇的介人大大增加了谈判的难度,使谈判性质由两国利益的妥协上升为两种信仰的胜负。在“黑火药阴谋”的阴霾之下,议会绝不会同意查理改宗天主教和在英国实现天主教平权,而且查理和白金

14、汉不敢或许也不愿答应改变信仰。查理坚决不同意将公主留在西班牙作为履行婚约的担保,要求公主随他一起返回英国。直到7月,詹姆斯一世答应暂停迫害天主教徒的惩戒法令,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实行宗教宽容,西班牙由此也松了口,决定婚礼在9 月 Br e n n a n C.Pu r s e l l,“T h e En d o f t h e Sp a n i s h M a t c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Jo u r n a l,2 0 0 2,Vo l.45,No.4,pp.699-726,esp.707.惩戒法令是由一系列的宗教法令组成,旨在维护英国国教信仰。法令主

15、要包括对天主教徒以及不服从国教者实施的各种没收、经济处罚甚至剥夺公民权利的规定。19 世纪初,惩戒法令在天主教解放运动过程中逐渐被废除。“黑火药阴谋(GunpowderPlot)是指16 0 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及其同伙将36 桶黑火药运进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议会开幕时炸死国王的阴谋。英国民众为庆祝此阴谋被揭发,燃起篝火,形成在每年11月5日庆祝“篝火之夜”或“盖伊福克斯之夜”的传统。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

16、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159.Brennan C.Pursell,“The End of the Spanish Match,The Historical Journal,2002,Vol.45,No.4,pp.699-726,esp.717.62举行,但公主将于次年3月送往英国。查理为尽快联姻,决定接受西班牙的日程安排,但仍然没有放弃说服西班牙同意公主陪同他一起返回英国。面对查理的软磨硬泡,奥利瓦雷斯虚与委蛇,他告诉白金汉:“自已正在秘密地与神甫们合作,以王子的行程为幌子,也在准备公主的行程”。奥利瓦雷斯的说辞满足了查理内心的期待和幻想。8 月

17、7日,查理收到了詹姆斯一世已宣誓履行联姻协定的消息,进而要求西班牙允诺之前的约定。奥利瓦雷斯告诉查理,如果王子皈依了天主教,他会说服教皇允许公主随同前往英国。白金汉逐渐认识到,西班牙根本没有诚意,只是希望以公主为谈判筹码从英国那里诈取更多的宗教利益。对于查理来说,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公主不能随他一同前往英国,而是他发现西班牙根本没有意愿归还巴拉丁的领地。12 日,奥利瓦雷斯向查理提出解决巴拉丁问题的方案,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女儿嫁给特烈五世的长子,届时腓特烈五世的继承人就可以通过联姻获得巴拉丁的领地和头衔。查理原则上同意了这场联姻,还进一步问到,如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到时不同意归还,西班牙是

18、否会向腓特烈五世提供武力援助。奥利瓦雷斯告诉查理,西班牙的外交政策是永远不会拿起武器对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您不要以为下会因为他妹妹的婚事,在任何情况下都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束手无策”。查理对奥利瓦雷斯的回答极度失望,他告诫奥利瓦雷斯:“注意,先生,如果你坚持那样做,一切都会结束的;因为没有这个(解决巴拉丁问题),你们就不能依靠婚姻和友谊。”查理终于看清了,菲利普四世根本无意让他带走公主,更不会帮助腓特烈五世复国。用威尼斯大使的话说,西班牙的承诺是“一种麻醉剂,能让英国人在这个冬天睡得更香”。9 月,查理决定离开马德里,英国与西班牙联姻宣告落空。二、与法国联姻计划失算查理对西班牙的欺骗行为感到

19、羞辱和恼怒,“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人把他看作是一个局外人,一个不值得信任的损人利已的王子,一个异教徒”。回到英国后,他极力想要对西班牙发动一场战争以平复自已所受的屈辱。因为查理没有带回天主教公主,议会中的新教徒热情地支持他对西班牙开战的计划,英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转向干涉主义。16 2 4年,查理与议会达成协定,他将获得一笔价值30万英镑的军费,用于对西班牙发动一场海战。查理曾试图与荷兰和丹麦等新教国家联盟,但都因为对方嫌弃英国的军事实力过于薄弱而告吹。既没有常备军队又没有充足资金,查理不敢轻易对西班牙发动陆地战争,除非能在大陆找到强大的盟友。法国是当时唯一有实力且有意愿抗衡西班牙的国家。查理预

20、见到,如果法国成为英国的积极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洗刷在西班牙受到的耻辱,而且还可以牵制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为解决巴拉丁危机创造有利条件。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法国也有意阻止西班牙的军事扩张。虽然法国和西班牙都是天主教王国,但两国也John Rushworth,Historical Collections,London,1721,p.123.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

21、.132.Br e n n a n C.Pu r s e l l,“T h e En d o f t h e Sp a n i s h M a t c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Jo u r n a l,2 0 0 2,Vo l.45,No.4,pp.699-726,esp.720.L.J.Reeve,Charles I and the Road to Personal Rul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10.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

22、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199.P.Gregg,King Charles I,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p.104.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竞争对手。法国国王路易十三(LouisXIII,160116 43)就曾公开宣称自已十分憎恨西班牙,觉得有必要抑制他们肆无忌的统治欲。为促成英法联盟,1624年2 月,英国派遣卡莱尔伯爵和肯辛顿子爵前往法国,商议查理王子和亨利埃塔玛丽亚公主(Henri

23、ettaMaria,16091669)的联姻事项。英国的联姻计划符合法国的利益诉求。在三十年战争初期,波西米亚约有3/4的贵族土地落入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手中。路易十三认为,西班牙的扩张已经威胁到了法国,与英国结盟可以恢复并维持欧洲原来的均势状态。然而,法国信仰加尔文宗的胡格诺派(Huguenot)于16 2 4年掀起叛乱,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雷岛(Isle ofR)和奥莱龙岛(OleronIsland)。由于同为新教阵营,英国早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就和胡格诺派保持着友好关系。路易十三希望英国停止对胡格诺派的援助,从而缓解国内的军事压力。虽然玛丽亚公主是天主教徒,但是她对信仰新教的查理

24、颇有好感。16 2 3年,玛丽亚在法国宫廷第一次见到查理。据说,当得知查理将前往马德里求婚时,她失望地说道:“王子,没必要跑那么远去找一位妻子。”16 2 4年,当肯辛顿向公主表明查理的爱慕之情以及对联姻的渴望时,玛丽亚高兴地接受了查理的求婚。尽管英法联姻符合两国的意愿,但不同信仰的王室联姻毕竞还涉及共同信仰阵营的利益。英国天主教徒领袖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156 8 一16 55)曾公开表达,除非法国能为英国天主教徒缔结和西班牙一样的63联姻条件,否则永远不会同意这场联姻。为了避免英法联姻损害英国天主教徒的宗教情感,路易十三一方面催促罗马教皇尽快授予婚配特许,另一方面尽力

25、在联姻谈判中寻求改善英国天主教徒的生存状况。6月初,法国提出了联姻条件。除了一些保障公主及其随从权利的条款外,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158 516 42)还要求英国暂停迫害天主教徒的惩戒法令,并缔结一项保证天主教徒信仰自由的书面协议。查理对签订书面协议的要求十分不满,他告诉卡莱尔伯爵:“如果你发现他们仍坚持为信奉罗马天主教的臣民制定条款,你就不要再和他们来往,取消婚约缔结,尽可能在平等的条款中保持友谊关系。”查理的强烈反应是有原因的,为获得议会的支持,他曾向议员们保证:“如果上帝赐给他一位天主教妻子,无论什么时候,她除了自己的家庭之外,不应享有更多的自由,也

26、不应该为国内天主教徒带来任何好处。”白金汉公爵是英法联盟的坚定支持者,在西班牙宫廷中受到的冷嘲热讽使他一心想要打击西班牙霸权,他一方面说服查理不要让法国的联姻热情因自已的固执遇冷,另一方面威胁法国切勿冒着联姻失败的风险使英国天主教徒陷人更糟糕的境地。8 月,黎塞留鉴于查理的强硬态度而缓和了自己的态度,提议将有关英国天主教徒的条款列入秘密协议中。8 月底,西班牙对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进行了新一轮的军事援助,查理因此打消了对英法联姻条件的顾虑。9 月,查理答应接受法国的联姻条件:同意玛丽亚公主继续信奉天主教,婚后对孩子Valentina Caldari and Sara J.Wolfson,eds.,

27、Stuart Marriage Diplomacy:Dynastic Politics in theirEuropean Context 1604-1630,Woodbridge:Boydell&Brewer,2018,p.18.?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190.P.G r e g g,K i n g Ch a r l e s I,Be r k e l e

28、y: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a l i f o r n i a Pr e s s,19 8 4,p.10 6.S.R.G a r d i n e r,H i s t o r y o f En g l a n d f r o m t h e A c c e s s i o n o f Ja me s I t o t h e O u t b r e a k o f t h e Ci v i l W a r 16 0 3-1642 Volume 5:1623-1625,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p.270.Peter

29、 White,Predestination,Policy and Polemic:Conflict and Consensus in the English Church from theReformation to the Civil War,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239.64的教育控制权延长到13岁;保证公主在伦敦的居所有一座供英国天主教徒使用的教堂;允许2 8 名宗教祭司在公共场合做天主教礼拜;释放因宗教信仰而被判人狱的英国天主教徒。联姻条款缔结后,英法开始商议军事同盟。因为有在西班牙求婚的前车之鉴,查理希望法国对巴拉丁进行

30、军事援助并作出书面承诺,路易十三担忧因此会在各方关系中陷人被动,只答应作出口头承诺:“我将通过我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我的言语和承诺表达情谊。”当时有传言说,西班牙大使贡多马尔伯爵将前往英国重启英西联姻计划,查理便匆忙接受了路易十三的口头承诺。依据协议,法国将向受命于英国的指挥官曼斯菲尔德(Er-nst von Mansfield,158 0 一16 2 6)支付6 个月的战争费用,并允许他的部队在法国的北部城市加来(Calais)或布洛涅(Boulogne)登陆。12月,英法联姻和结盟的谈判都已完成。16 2 5年3月,早已病倒的詹姆斯一世驾崩。5月,尚未加冕的查理通过代理人在巴黎圣母院与玛丽亚举

31、行了婚礼。一个月后,这对新人在坎特伯雷再次举行婚礼。16 2 6 年2 月,查理在威斯敏斯特加冕,成为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一16 49)。因为议会对王后信仰的争议甚嚣尘上,王后没有出席查理的加冕典礼。虽然成功联姻,但是查理与玛丽亚的联姻协议存在着严重的失误。16 2 4年,白金汉告诉查理,法国的天主教信仰不是很坚定,言下之意是法国或许不会在信仰问题上态度强硬。然而,事实上法国提出的宗教条件比西班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位议员谈到法国联姻条件时说道:“如今议会对这项事业不像以前那么感兴趣,因为他们听说关于天主教徒的条件必须和英国与西班牙达成的协议一样。”保护公主和随从以及英国天主教

32、徒宗教自由的条款,严重违背了查理对议会所作的承诺。在16 2 5年的议会中,议员们强烈遣责查理对英国天主教徒的纵容,并将国王视为企图颠覆真正信仰的破坏性力量,查理和议会的关系进一步紧张起来。这正是查理选择通过代理人在巴黎完婚的原因。事实恰如怀疑者所料,法国没有与英国站到同一立场。1625年,曼斯菲尔德率领英国远征军收复巴拉丁。按照英法先前的计划,曼斯菲尔德需先率领英国步兵到达法国,与法国骑兵会合后经由荷兰前往巴拉丁。然而,因为害怕英国远征军到达法国后,国内胡格诺派教徒会向其寻求支持,路易十三没有允许曼斯菲尔德的军队在加来登陆。由于路易十三的失信,英法在曼斯菲尔德新的行军路线上产生了分歧,双方各

33、执已见,导致曼斯菲尔德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战争资金,最后在荷兰的布雷达战役(The Siege of Breda)中惨败。三、出卖拉罗谢尔后陷入孤立拉罗谢尔(La Rochelle)位于法国西部大西洋沿岸,濒临比斯开湾,是现今滨海夏朗德省的省会,距离首都巴黎大约40 0 多公里。拉罗谢尔西北部隔海3公里为雷岛,东南部是相距17 5公里的葡萄酒贸易重要集散地波尔多港口。拉罗谢尔的地形十分独特,北东南三面沼泽,西面临海,易守难攻。12 世纪时,拉罗谢尔已经成为法国葡萄酒贸易的重要港口。16 世纪宗教改革后,拉罗谢尔的居民皈依了加尔文教。159 8 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正式承认拉罗谢尔的

34、胡格Roger Lockyer,Buckingham:The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of George Villiers,First Duke of Buckingham1592-1628,London:Routledge,2014,p.206.N.Shusterman,Armed Citizens:The Road from Ancient Rome to the Second Amendment,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20,p.50.T h o m a s Co g s w e l l,“

35、Pr e l u d e t o R:T h e A n g l o-Fr e n c h St r u g g l e O v e r La R o c h e l l e,16 2 4-16 2 7 ,History,1986,Vol.71,No.231,pp.1-21,esp.15.65诺派教徒享有宗教自由的权利,并允许其组建军队。到17 世纪,随着力量的壮大,拉罗谢尔成为法国胡格诺派的大本营。由于独特的地形和独立的军队,拉罗谢尔在17 世纪初俨然成了一个国中之国,对法国绝对王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正如黎塞留在备忘录里所写的:“只要胡格诺派在法国存在,国王在他的王国里就不会是绝对的他们将拉

36、罗谢尔视为避难所,在其庇护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不满。”16 2 4年8 月,黎塞留出任法国首相,立即集结军队围攻拉罗谢尔。为了避免影响英法联姻,英国奉行绥靖政策,查理很清楚,法国不会同时开启内部和外部战争,只要拉罗谢尔的战争不结束,法国与西班牙开战的希望就几乎为零。16 2 5年,查理不但没有向拉罗谢尔提供之前承诺的军事援助,反而租借七艘战船给法国。7 月,流亡伦敦的胡格诺派教徒向英国议会请求帮助:“我们所有的希望都来自英国。但如果我们的敌人说的正确(从英国那里不能获得任何期望),这是没有说服力的。”查理不仅拒绝援助拉罗谢尔,而且劝说胡格诺派教徒作出妥协。英法联姻非但没有给英国带来实际利

37、益,反而让英国放弃了盟友。9 月,英法舰队联合打败了逃到英国的胡格诺派舰队,导致拉罗谢尔不再拥有自己的海上力量。16 2 6年2 月,在查理的调解下,胡格诺派教徒与路易十三签署了枫丹白露和平协议(Peace ofFontainebleau),双方承诺撤除在拉罗谢尔设立的军事设施,维持和平局面。查理认为,胡格诺派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法国将投身于反哈布斯堡王朝事业中。然而,路易十三根本无意遵守协议,不仅无视查理一世作为协议的保证人继续封锁拉罗谢尔,而且不顾胡格诺派对“允许法国王室在拉罗谢尔周围建立堡垒和驻军”条款的保留意见,擅自在拉罗谢尔周围建造防御工事。16 2 6 年夏天,黎塞留积极扩充军备,购

38、买了“所有能用金钱买到的适合服役的船只”,其中包括十几艘装备精良的大型战舰。他还下令在荷兰的造船厂建造大量战船,同时在法国本土扩建造船设施以打造欧陆最强舰队。12 月,法国在波尔多港口扣押了英国葡萄酒船队,其中包括18 0 多艘船、40 0 0 名水手和2 0 0 0 件军械。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法国将用这些缴获的舰队封锁拉罗谢尔。“除了让这座城市毁灭,他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意图呢?”黎塞留专注于镇压国内的新教徒,根本无心与天主教王国开战。16 2 6 年初,法国与西班牙开启秘密谈判。3月,法国绕开英法同盟与西班牙签署了蒙松协议(Treaty ofMonzon),双方就结束意大利北部战争,重新对哈布

39、斯堡王朝开放军事交通达成协议。英国对法国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愤恨不已,因为这将导致英国面临两大天主教王国夹攻的威胁。法国军队从意大利战场上抽身,可以使黎塞留调动更多的力量围攻胡格诺派教徒。正如当时威尼斯人对法国背叛行为的遣责“虚伪的承诺,诡秘的阴谋,不加掩饰的诡计,嘴上说是,心里说不是,他们最终签订了条约唯一目的是要满足西班牙查理一世对拉罗谢尔胡格诺派的背弃和出卖,激起了议会的不满。在议会看来,天主教王国的侵略本性严重威胁到了新教徒的生存,英国应竭力向胡格诺派教徒提Peter Meruault,The Last Famous Siege of the City of Rochel:Togethe

40、r with the Edict of Nantes,London,1680,p.6.K a t h a r i n e D o r o t h e a Ew a r t Ve r n o n,It a l y f r o m 149 4 t o 17 9 0:Vo l u me 3 o f Ca mb r i d g e H i s t o r i c a l Se r i e 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09,p.219.T h o ma s Co g s w e l l,“Fo r e i g n Po l i c y a n d P

41、a r l i a me n t:T h e Ca s e o f La R o c h e l l e,16 2 5-16 2 6,T h e En g l i s hHistorical Review,1984,Vol.99,No.391,pp.241-267,esp.252.Thomas Cogswell,“Prelude to R:The Anglo-French Struggle Over La Rochelle,1624-1627,History,1986,Vol.71,No.231,pp.1-21,esp.8.英琳达德莱尔:查理一世:内战之火与英国王权变革:16 2 5一16 4

42、9,邝明艳译,天地出版社,2 0 2 1年,第7 3页。66供援助。16 2 6 年,议会中的新教徒以白金汉公爵向法国租借船只来消灭胡格诺派教徒为控诉罪名,要求对其进行弹劾。虽然没有直接攻击国王,但是人人都清楚,下院是通过弹劾白金汉以批评查理在拉罗谢尔问题上的绥靖态度。议员约翰库克爵士(John Coke,1563一16 44)还利用英国人对西班牙的恐惧来批评查理对拉罗谢尔的错误做法:“一旦他们消灭了在法国的宗教(新教),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们将成为我们比西班牙更糟糕的邻居。”到16 2 6 年夏,查理一世终于明白,法国的欺骗行为有可能“使我们成为推翻我们朋友的工具”,路易十三很可能“不仅对我们

43、和我们的王国发动战争,而且还会与罗马天主教、西班牙天主教联盟联合,把他们所有的武装力量转向我们。因此,他向威尼斯大使说道:“路易决心摧毁拉罗谢尔,我就决心支持拉罗谢尔,否则我就是言而无信,我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然而,英国已经错过援助拉罗谢尔的最佳时机。16 2 6 年秋,查理一世向胡格诺派领袖苏比斯公爵(Dukeof Soubise,158 0 一1642)承诺,英国将与胡格诺派教徒开展密切合作,并计划向拉罗谢尔增援6 0 0 0 名英国士兵。16 2 7 年7 月,白金汉公爵率领一支7 0 0 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围攻雷岛,以解救拉罗谢尔。由于雷岛地形奇特,英国军队根本无法攻破岛上的要塞,

44、7 0 0 0 名士兵中大约有50 0 0人在围攻中丧生。16 2 8 年初,胡格诺派教徒再次向查理一世请求军事援助,英国最后一次派出军队远征拉罗谢尔,仍旧没能扭转局势。10 月,胡格诺派教徒向路易十三投降。结语17世纪初,英国处在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宗教战争、民族利益与家族荣辱相交织,相同阵营、相同事业与相同目的相纠缠,国际冲突、国内矛盾与个人好恶相叠加,多重的信仰、利益和观念搭建出一幕变幻莫测、波云诡的国际关系背景。其实,越是身处复杂的关系网络中,越需要简洁直接的行动策略。詹姆斯一世的孤立主义就属于这种简单直白的方案,既然没有实力参战,就只能明哲保身。查理王子(后为查理一世)主导的干涉主

45、义转向,对于国家、国教和国人几乎没有可取之处,成为失败外交政策的典型案例。或许查理收获了一份满意的爱情,却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综合来看,尽管英国在17 世纪2 0 年代的外交败局不乏经济和军事实力弱小等客观原因,但是英国王室的自主选择仍然是主要原因。通过上文对17 世纪2 0 年代英国外交政策反转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再现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为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制定稳健的外交政策提供参照。第一,外交政策宜重国家、民族公利,避免被个人、家族私利所引导。查理主导的外交政策转向,正是出于亲人复国和自已泄愤的私利On the Failure of English Diplomacy in

46、the 1620s(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6,China)Abstract:The English foreign policy went into reverse in the 162os.The background,motive and outcome of this reversal areremarkably complex,dramatic and cautionary,which is of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ea

47、listic foreign policy.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ty Years War,England pursued an isolationist foreign policy.The English then tried indirectly to help the Electorof Palatine,leader of the Protestant Confederacy,to restore his country through marriage with Spain.Spain,however,had nointention to tur

48、n its back on the Habsburgs.When that failed,England adopted a more interventionist foreign policy,marryingFrance into an anti-Spanish alliance.France,like Spain,was not genuinely interested in an alliance with Protestant England,buthoped to get England to stop aiding the Huguenots in France.In the

49、complex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where different religiousbeliefs and interest demands interwoven,the English royal family,driven by family interests,fantasized about extracting chest-nuts from the fire by leveraging European powers through marriage,and finally ended up in complete failure.From the

50、Englishdiplomatic failure in the 1620s,we can extract some general rules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diplomacy.These rulescan throw some light on foreign policy 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Keywords:The ThirtyYearsWar;England;diplomacy;La Rochelle动机,结果非但未能达成这些私人目的,反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