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学案 审批: 阿房宫赋检测一、根底学问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突兀(w)骊山(l) 殆尽(di) 廊腰缦回(mn)B珠砾(l) 迤逦(l) 涨腻(n) 倚叠如山(di)C摽掠(pio) 仓庾(y) 宝鼎(dn) 输赢之数(sh)D极妍(yn) 媸(ch) 闲暇(xi) 朝歌夜弦(xun)解析A项中“骊”应读l;C项中“摽”应读pio;D项中“弦”应读“xin”。答案 B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突兀(w) 水涡(w) 不霁何虹(j) 妃嫔媵嫱(yn)B矗立(zh) 辇车(nin) 雷霆乍惊(zh) 鼎铛玉石(dn)C逦迤(y) 锱铢(z) 架梁之椽(
2、chun) 直栏横槛(kn)D剽掠(pio) 仓庾(y) 金块珠砾(l) 囷囷焉(jn)解析:选A。B项,“矗”读“ch”,“铛”读“chn”;C项,“槛”读“jin”;D项,“囷”读“qn”。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山兀,阿房出兀:山高而秃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抱:怀有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尽:全部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益:更加解析:选B。抱:依靠。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状况一样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六王毕,四海一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保藏 可怜焦土D辇来于秦 骊山北构而西折解析:选D。A项,“族”,名词活用为动词,灭族,杀尽;“一”,数词活用
3、为动词,统一。 B项,“弦”,名词活用为动词,奏乐;“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C项,“保藏”,动词活用为名词,保藏的珍宝;“焦土”,名词活用为动词,变成焦土。D项,“辇”,名词作状语,乘坐辇车;“北”,名词作状语,向北。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一样的一组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保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B C D解析:选C。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建筑构造的交织和精致。今义,比方用完心机,明争暗斗。气候:古义,气温。今义,一段时间以来的气象状况。经营:古义,
4、苦心孤诣积累的珠宝。今义,指筹划经营或组织。可怜:古义,惋惜。今义,值得怜悯。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谷仓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暇:空暇解析:选B。“杳”:深远,不见踪影。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C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解析:选D。A项,“焉”:形容词词尾,可翻译成“的样子”;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
5、表承接。C项,“也”:语气词,表推断;语气词,表陈述。D项,“为”,都是动词,做。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的一组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 BC D解析:选A。是秦统一天下,六国宫人被迫来秦。是秦始皇的骄奢顽固。是楚人燃烧秦宫。解除这三项即可。9比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A和不同,和一样B和不同,和不同C和一样,和不同D和一样,和一样解析助词,“的”;代词,“这些东西”;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
6、,表转折关系。答案B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骊山北构而西折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D项中的“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杀尽。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二、阅读精练(一)阅读阿房宫赋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燕、赵之保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
7、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解析其他都为助词,的。答案B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也”字用法与其它三
8、项不同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其它都为推断句的标记。答案D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微小。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谷仓。C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炬:火把。解析炬:燃烧,放火。答案D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C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嗟乎!
9、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译文:_(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译文:_答案(1)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宠爱繁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2)假使秦国也能疼惜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可以灭亡(他们的)族呢?(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读之,郾大加赏。
10、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微小环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唐才子传杜牧)【注】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方微小的奉献。进士:唐代凡参与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1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11、,善属文属文:阅读分析文章。B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谒:拜见。C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扬眉扺掌:眉开眼笑,拍掌称快。D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易:改动。解析属文:写文章。答案A17对下列加点的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侍郎以峻德伟望 然敬依所教则请以赋见还 多焚所为文章A两个“以”用法一样,两个“所”用法不同B两个“以”用法一样,两个“所”用法也一样C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所”用法一样D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所”用法也不同解析以:因为/把;所:与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词语。答案C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当时在京城参与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
12、学博士吴武陵觉察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与了正科考试。C杜牧因政绩突出,屡次升迁,曾担当三个州的刺史。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像,被后人称为“小杜”。解析“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答案B1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主司侍郎为崔郾。(2分)译文:_(2)其人,王佐才也。(2分)译文:_(3)识者以拟杜甫。(2分)译文:_答案(1)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2)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3)相识他的人都把他比做杜甫。【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开场时参与科举考试未中,流落到东都,当时主司侍郎是崔
13、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才,我敢不尽力作点奉献!前几日间或见十几个文士,眉开眼笑,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趁机拿出文章朗读起来,崔郾大加赞许。(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面容很庄重。崔郾说:“很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微小环节,然而我敬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后来又推荐贤良才参与正科。沈传师上表请杜牧担当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当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迁为侍御史,屡次升迁为左补阙,曾担当黄、池、睦三
14、州刺史,后来升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争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殊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燃烧了所写的很多文章。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相识他的人都把他比做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分他们。三、语言表达20依据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样,语意连接。(4分)读杜牧的诗,像观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爽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我宠爱杜牧,宠爱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_ _。解析解答时应当深化理解杜牧及其诗作,写出宠爱的理由,并且还要对应画线句前的句子的含意,保持与画线句的句式一样。答案(示例)我宠爱杜牧,宠爱他诗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深思。四、默写1、阿房宫
15、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画。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绚烂晶亮的明星来比方纷纷翻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显明的画面,令人惊异,再出现本体,说明缘由,使读者印象更为猛烈得语句是: , 。4、既在广袤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示意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分,都追求华蜜欢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鞭挞的语句是: ,
16、 ; , 。6、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奢侈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7、杜牧在本文中最终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 。8、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慨是没有用的,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假设不行以汲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 。 【答案】1、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第 - 11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