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溃退(ku) 着舰(zho) 坠毁(zhu) 翘首遥望(qio)B紧绷(bng) 揪着(qi) 歼灭(jin) 卓有成效(zhu)C国殇(shng) 仲裁(zhng) 要塞(si) 锐不可当(dng)D屏息(bng) 燕然(yn) 缥碧(pio) 飞漱其间(sh)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对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将华为的包裹转运至美国一事,相关机构表示不会袖手旁观。B晚会上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如诉如泣,尽
2、管乐声戛然而止,却让人回味无穷。C临近期末考试,各种复习资料相辅相成地堆在同学们的课桌上,形成一座座“小山”。D学生的穿着应该大方简洁,符合身份,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故意不修边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B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C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D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5、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3、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生态的急剧恶化,如今已是荒漠一片,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更为长远、更为致命,一旦因之衰败,几乎不可逆转。楼兰古城曾是水草茂盛的地方,一个城市的兴衰周期,受产业科技变革的影响,可能是30年、50年,受文化的影响,可能是50年、100年,可以说,一个城市如果不能把生态保护好,就没有未来
4、,没有希望。A B C D7、古诗文名句默写。(1)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2)苔痕上阶绿,_。 (刘禹锡陋室铭)(3)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风休住, _。 (李清照渔家傲)(5)夕阳西下,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俗子胸襟谁识我?_。 (秋瑾满江红)(7)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来赞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
5、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指拜访)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乃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防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徙知徐州:指苏轼调任徐州任知州。涂潦:泥沼雨水。畚锸:劳动工具,指箕畚铁锹。庐:搭起茅屋。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相
6、与步于中庭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_卒全其城_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4(甲)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一条流不尽的河家乡有一条属于我的小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名字,少有人关注,唯有我时常陪伴它静悄悄地流动。这河其实是碗口粗的一眼山泉,源头是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险发现的。也许是它太不起眼吧,虽然一年四季从不断流,但几乎没有人
7、留意过它。那河水在极浅极浅的小沟里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的声响,像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玄妙的风笛声。你得倾耳聆听,否则风声、鸟鸣声或是你的呼吸声都会将它湮没。只要你全神贯注,那乐音就会穿过你的耳朵钻进你的心窝。甚至有时夜里,还偷偷地跑入你的梦里呢。我虽然发现了它的源头,却不知道它流向哪里。追问大人,他们大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置可否地走开。由于我的锲而不舍,终于有人随口告诉我,它流到了嘉陵江,然后又汇入长江。从此,喜爱之余,我对它竟多了一份敬意(这份敬意大多来源于电视里或是图画中的长江那无与伦比的磅礴的气势)。这清澈、明净的小泉竟和我崇敬的长江有着神秘的联系!那时我兴奋了好几天,得意地把这
8、个“惊人”的消息几乎发布给我所能认识的人。于是,我常常伫立在它身旁,看它匆匆地欢快地前进。我想前方一定有什么在召唤它,就像母亲呼唤我一样。要不它为什么会穿过那块大石的底下,绕过那个小山包,永不停歇地向前?有时我会挖个小潭或是筑个小坝,想留住它。可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看着它流走的方向,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流向大河!就像我玩累了要回家,大河应该是它的家吧。不过,什么叫回家,我在读大学后才真正有所体会。那时,我最怕放寒假,回一趟家就似打一场恶仗。一节六七十个座位的车厢里往往塞进来两三百人,坐过这种车的人对“身无立锥之地”有着切身体会。
9、车里大多是学生和返乡的民工,买不到座票的又以民工居多,他们大多衣着马虎,言谈粗俗,有些人的身上脸上还残留着污渍或是建筑工地上的灰尘。像我这样读过几天书的人那时是极瞧不起他们的,甚至暗地埋怨他们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和我们打挤,令我们不能舒舒服服地回趟家!回到家向家人抱怨,母亲只是淡淡地说:“这就是回家,你现在还体会不到。”大学的第二个寒假,火车上仍然那样拥挤。提前两周买到座票的我安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冷眼看着拥挤在过道上的民工,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可悲,那时我仍认为他们不必为回趟家而忍受这样的折磨。由于中途有人上下,过道上的人也就跟着向前流动,刚才还在你面前的人过不了多久就被挤到较远的地方
10、了,整个过道就像一条流动的河。 不久,一对带着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年轻夫妇吸引了我的目光。男人穿着印着“#摩托”字样的制服,制服上有几块显眼的油渍,女人穿着简朴而整洁,小女孩被打扮得很惹人喜爱。这一小家子被推挤到我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令人惊异的画面: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不一会儿,男人挎在胸前的小背包里的手机响了,夫妻俩把身子尽力向下蹲了蹲,妈妈柔声地对小女孩说:“宝宝,接电话,可能是爷爷来电话了。”小女孩懂事地踮起脚尖很费力地拉开小背包上的拉
11、链,抓出一个旧款手机。那铃声是最普通的座机铃声,却仿佛响彻整个车厢,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喂爷爷吗嗯我们在火车上快回来了爸爸妈妈给你和奶奶买了好多好吃的”那甜美的童音和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令我的双眼模糊起来。那画面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难忘啊!当我反应过来想给他们让座的时候,他们已被挤到远处。看着过道上还在涌动的人流,我竟想起了我的那条小河,一股敬意从心底翻涌上来家是什么?是父母,是妻儿,是爱啊!回家既是亲人的团聚,亦是一种不渝的信仰!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回家竟是这样的令人震撼!又临近春节,前几日路过火车站,眼前的场景还是那样熟悉。各种各样的人挤满了车站,他们有的背
12、着包拎着袋,有的扶着老牵着小。他们的脸上大多没有我当年的焦虑和不安,眼里满是淡定和从容。有人说过,春节回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是的,千百年前,春节将至的时候,驿道上古道边不也是挤满归家的谪人和游子么?我的眼前再次浮现我的那条小河,那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不就是一条条流不尽的河吗?家的召唤就是大河的召唤啊!回家是一条流不尽的河,从亘古流向永远!1在火车上,我的思想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摘取选文中的词语补充填空。可悲 _2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
13、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从描写的角度赏析)3两段中,作者一再强调火车上的拥挤,这样写有何作用?4除了“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之外,文章标题“一条流不尽的河”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5中国人有着重家爱家的传统,这种传统有时体现在过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行为上。你怎么看待许多中国人过节时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团聚的行为?请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2、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
14、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4)秋光入目
15、,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
16、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
17、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选文有删改)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按要求赏析句子。(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步入八年级,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
18、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倍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请以“八年级,让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 DCDBA(1)非宁静无以致远 (2)草色入帘青 (3)塞下秋来风景异 (4)蓬舟吹取三山去 (5)断肠人在天涯 (6)英雄末路当磨折 (7)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1 共同,一起; 只
19、是; 这,这里; 最终,终于。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4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三 1惊异感动震撼2本句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具体刻画夫妻二人竭尽全力保护女儿的特殊姿势,突出回家的艰辛与执着。3突出回家的艰难,为下文刻画一家三口特殊的姿势和写自己对回家的感悟做铺垫(答到一点即对)。4火车上拥挤的人流不断向前流动;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就像一条条流不尽的河;中国人过节回家团聚的传统传承了千百年。5合乎题
20、意即可,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理由。1(1)写了太阳西下的情形及落日照耀下树林的色彩。(2)写秋天成熟的草木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和芬芳。2(1)衬托祖父的形象,“背草捆儿的老人”这一形象和祖父互为印证。说明像他们这样勤劳、坚持、有耐心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丰收,得到温暖。(2)老人也是秋光中一道风景,对老人进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揭示主旨。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的蝉声动听优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的喜爱之情。(2)“犟种”一词表面上是说那些没有被风吹掉的僵桃,实则是形容祖父的倔强,写出了祖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屈服的精神。4(1)强调只有辛勤地劳作,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才能度过难关,才能获得人生的丰收。(2)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四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