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心小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1)
1.读拼音,写词语。
(mǎ tí( )踏在máo tǎn( )一般柔软的草地上,马儿们yú yuè( )地嘶鸣着。
(游戏中,我shāo wēi( )动一动zuǐ chún( ),他们就明白我的意思。
(窗外寒风呼啸,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朵朵浪花。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解之迷 威风凛凛 跺脚
B.可见一斑 挖空心思 抵御
C.别出心裁 一哄而散 颓费
D.嫦娥奔月 弄巧成绌 干燥
3.下列字音、字形都有错的一项是( )
A.模糊(mó) 纯熟(shú) 稍微 自作自受
B.吞没(mò) 缝隙(fènɡ) 肃静 别出心裁
C.参差(cān) 凝视(yí) 宣闹 一望无迹
D.提供(ɡōnɡ) 慷慨(kǎi) 点缀 心惊肉跳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水的可爱。
B.本学期所学课文《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分别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野草》。
C.“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这句诗中的引号表示讽刺。
D.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先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再想想阅读的目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B.一场春雨后,大家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C.我估计她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D.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扩大。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今天没能来赴约? B.清晨,我与朝阳为伴;傍晚,我与晚风同行。
C.“对!”我开心地说。“这篇作文是我写的! D.绚丽的山花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
7.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成排比句。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雨,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人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____。(《草原》)
(2)、前半学期,我们欣赏了古人笔下“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的空旷与幽远,体会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的奇特与欢快。
(3)、春天的大地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真是:“______,______。”(用朱熹《春日》诗句填写)
9.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寒露
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天气越来越凉,节气来到了寒露。
寒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气?到了这个节气物候有哪些变化呢?
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是10月9日,太阳黄经为195°时是寒露。此时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字面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这时的天气常常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季农作物的收获十分有利。
接下来,说寒露三候。什么叫三候。大家都知道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天左右。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或者说包括“三候”。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现象给三候各起了名字。寒露三候分别为“初候 鸿雁来宾;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三候 菊有黄华”。
这三候的意思是:从白露到寒露,大雁先后飞向南方过冬。早些到达的大雁已经是那里的主人了,后来的就是宾客。按照古人的说法,先到为主,后到为宾,晚到的大雁被当成“宾客”对待。
天气寒冷,麻雀都在自己的巢穴里准备过冬,房檐屋后、池塘草地上都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它们去哪了呢?古人心中充满疑惑,他们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的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麻雀很相似,误以为是麻雀变的,所以说“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然开放。唐代诗人黄巢在《菊花》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当然,这个时节的红叶也分外美丽,我们可以多多走出户外,去赏菊花、观红叶,尽情领略寒露时节的自然风光。
寒露期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个节日在农历的九月初九。《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因为这个日子有两个九,寓意长长久久,所以它被定为老人节。
按照传统习俗 重阳节这一天有很多事情可做 例如插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饮菊花酒 吃重阳糕 登高望远 赏菊花等等 都是重阳这一天应景的活动。
最后,欣赏一首宋代晏几道关于寒露的蝶恋花词:“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10、阅读文章填空:要了解寒露三候的内容,应该阅读____段落,要知道________,可以直接阅读第十自然段。本文引用的诗词作者有_____、______,在蝶恋花这首词里的“金菊开时”、“雁字来时”对应着寒露三候里的___、_______。
11、给第十自然段加标点。
12、“昼暖夜凉”一词里包含两组反义词。照样子,再写两个含反义词的词。
_________ ___________
13、根据“寒露气候变化、寒露三候、寒露风俗”这些提示,给本文列提纲。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14、在本文你了解到的知识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个。
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
①一个普通少年有一天说了一句非常不普通的话:“我——×××,是为北大而生的。”
②父亲听后在心里暗自发笑。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虽如此,但父亲懂得不能伤害儿子的积极性,只好报以微笑首肯。
③少年继而又说道:“我以前的时间都是白活的,浑浑噩噩,全部浪费了。”见儿子说出这样的话,父亲有些惊讶了。父亲很慎重地看了看儿子,想不出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原来,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
④看见儿子坚定的神色,父亲觉得儿子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⑤其后的日子,父亲发现儿子有了很多变化。以前要钱买零食,如今却买各类学习资料;以前要家长督促学习,现在却要家长督促休息。而且,长时间地坚持着。有一天,少年在餐桌上对父亲说:“爸爸,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⑥父亲会心地笑了,很为儿子骄傲。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15、联系上下文,推测下列词语的意思。
(1)锁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原文回答。
(1)第③自然段中,父亲为什么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儿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话点明了中心,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⑤自然段写了少年的以前和现在,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自然段中写到“父亲会心地笑了”。父亲为什么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习作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激动人心的运动上 人物:不甘落后的阳阳
写时请做到:
(题目自定;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完整,情节要吸引人。
(要有场景和细节的描写,重点突出。
(语句通顺,书写规范认真,卷面整洁。
1. 马蹄 毛毯 愉悦 稍微 嘴唇 汹涌澎湃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愉、澎湃”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有误。
不解之迷应改为:不解之谜。
意思是: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C项,有误。
颓费应改为:颓废。
意思是:(形)原指建筑物倒塌、荒废。引申为精神委靡不振,意志消沉。
D项,有误。
弄巧成绌 应改为:弄巧成拙。
意思是: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了。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及字形的掌握,要求我们注意识记与积累。
A.字音、字形均正确。
B.字音、字形均正确。
C.“参差”的“参”读音错误,应读作:cēn;“凝视”的“凝”读音错误,应读作:níng;“宣闹”的“宣”书写错误,应是“喧”;“一望无迹”的“迹”书写错误,应是“际”。
D.字音、字形均正确。
4.C
【解析】C
【详解】A选项,错误。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以及句意的理解。“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窜”“舔”中,突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B选项,错误。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野草》。《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创作于五四后期,开创了一种“独语体”的散文风格,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
C选项,正确。
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诗中的引号表示讽刺。
D选项,错误。
本题考查阅读的方法与策略。主要考查“根据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有目的的阅读要根据阅读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首先要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内容以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常见的方法列举如下:
1、泛读:泛读法则侧重阅读量,也就是广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精读法要求将读物中每一处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追求的是深度。
3、通读: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6、略读: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5.B
【解析】B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项语序不当,应先指出才能纠正。应改为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C项前后矛盾,“估计”表示猜测,“一定”表示肯定,去掉“一定”。
D项搭配不当,写作能力不能扩大,去掉“和扩大”。
6.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A.有误,这是一个陈述句,结尾应为句号。
B.正确。
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一般加逗号,前后说的话加引号。
D.有误,省略号后面不加句号,省略号后面,除了前后引号、前后括号、前后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7. 夏天里的一阵风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雨”,可以知道剩余的应该是“爱心是”,可以用四季的顺序来写爱心的特点。
8. 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愉快 江清月近人 白雨跳珠乱入船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详解】1.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9. 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雨跳珠乱入船 江清月近人 还来就菊花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春日》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翻译: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10、 四 重阳节传统习俗 黄巢 王维 三候 初候
11、,:,、、,
12、 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13、 寒露的气候变化有何特征? 寒露分为哪三层? 寒露有什么习俗?
14、①我了解到了重阳节这一天的习俗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高望远、赏菊花的活动。
②我了解到了寒露有三候,分别为“初候 鸿雁来宾;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三候 菊有黄华”。
【分析】
10、本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寒露三候的内容。第十自然段描写了重阳节传统习俗。
从文章第八自然段“唐代诗人黄巢在《菊花》中写道”及倒数第二自然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描写的诗人有黄巢、王维。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从文章第四自然段“寒露三候分别为“初候 鸿雁来宾;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三候 菊有黄华”可知“金菊开时”、“雁字来时”对应着寒露三候里的三候、初候。
1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按照传统习俗”“重阳节这一天有很多事情可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用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饮菊花酒、 吃重阳糕、 登高望远、赏菊花”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故用顿号。“等等”和“都是”之间用顿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
12、本题考查反义词。
“昼暖夜凉”中“昼”和“夜”是反义词,“暖”和“凉”是反义词,类似的词语还有::有头无尾、喜新厌旧、大同小异等等。
13、本题考查给文章列提纲。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寒露的气候变化的特征。第二部分为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描写了寒露分为三候。第三部分为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描写了寒露的习俗。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介绍了寒露的气候变化、寒露三候、寒露的传统节日会做什么等,读文章提取关键信息,选择最想写的两个列举即可。
15、 紧紧跟定。 超出同类。
16、 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 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
17、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也只有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
18、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少年在锁定一个高目标之后变化很大。
19、因为父亲听到儿子说“学习也是一种享受”,父亲知道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所以会心地笑了。
【解析】
15、考查词语解释。
(1)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由原文“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可知文中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标。
(2)出类拔萃,出于那一类,超出那一群。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多用于形容才德超出众人之上的人。由原文“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可知文中义是超出同一类的资质。
1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联系上文父亲听了儿子的话之后有些惊讶,由原文“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可知是因为孩子资质不是很好却有着远大目标。
(2)结合原文“原来,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可知孩子发出那样的感慨是因为受孩子同学的影响。
17、考查句子理解。
仔细阅读“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结合原文少年正是因为有了一个高目标并且为愿意改变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启发我们,有了远大的目标,才会慢慢发生改变,持之以恒之后,一定会有成功的可能。
18、考查文章写法。
由原文“以前要钱总是买零食,如今却买各种学习资料;以前要家长督促学习,现在却要家长督促休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形成对比,说明儿子前后变化大。
19、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⑥自然段内容“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可知,因为他的儿子说“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父亲知道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的,所以为孩子感到骄傲。
20、范文:
激动人心的运动会
“明天要举行运动会,请大家作好心理准备。”语文老师说完就走了,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有的说自己跑得快,有的说自己可以跳很远,大家各抒己见,这时“搞笑大王”辛亮说:“我呀要参加赛跑,因为我跑得飞快,‘嗖’的一声跑完一圈,树上的叶子肯定全落光了。”这句话逗得全班哈哈大笑。
为了参加运动会同学们早早就来到学校,同学们有的春风满面,有的精神抖擞,有的有些紧张……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了参加各项比赛的同学名单,并且带领我们来到操场上,她让同学们先练习一下,并做好比赛准备,同学们有的练跳高,有的练跑步,有的练垒球,还有的练立地跳远……此时的运动场上既高兴又紧张。
比赛开始了,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回到了各自的赛场上,其他同学有的在鼓励的、有的在为同学打气的、有的在喊加油的,比赛场上热闹非凡。
看,这边是比赛赛跑的,同学们跑得像一只只飞奔的兔子,那边是比赛垒球的,同学们一个比一个扔得远,远处是比赛跳远的一个个好象跳得身轻如燕,好不激烈……唉,我这个啦啦队当得也不轻松,喊得声音都哑了。
终于等到下午的接力赛了,我们全班同学排好队进入赛场,老师把接力棒交给了各班的第一位同学,只听一声发令枪响,同学们像射出的弓箭一样冲出起跑线,同学们你来我往地传递着手中的接力棒,轮到阳阳了,伸手紧紧抓住木棒,飞快地跑了起来,渐渐地他落后了,此时不甘落后的他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超过了跑在前面的同学,快传棒了,他把手伸得长长的,将木棒迅速交给对面的同学,“终于成功了!我没有给我们班拖后腿。”阳阳高兴极了!
运动会终于结束了,回到教室,老师满面笑容地告诉我们:“我们班的接力赛赢得了第一名!”“太棒了!”同学们欢呼雀跃。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看到“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环境:激动人心的运动上。人物:不甘落后的阳阳。根据要求,你首先要阅读提示,你由这个提示会想到什么呢?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明确写些什么。
写作思路:
开头:首先要交代写什么,根据提示的内容,编写一个故事,先确定了题目,然后扣住题目来写。
中间:要交代清楚文章的主人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结尾:好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道理和启示。要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