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1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1) A燕山(yn)B点缀(zhu)C村寨(zi)D黯然(n) ( )(2) A霹雳(p)B楷书(ki) C抽屉(t) D俘虏(h) ( )(3) A银镯(zhu)B玷污(din )C褂子(gu)D忌讳(hu)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顽劣(li)窍门(qio)宝钗(chi)B旖旎(y)猕猴(m)楷书(ki)C水瓢(pio)诊所(zhn)妒忌(j)D玷污(zhn)郑重(zhn)擂鼓(li)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回到
2、阔别已久的家乡,他百感交集。B看着小明的大花脸,同学们都忍俊不禁。C整顿旅游市场是为了避免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上当受骗。D尽管这游戏已经过时,可有些年轻人却依然乐此不疲。4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A他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黄继光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诸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B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C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绩。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B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
3、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D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A“对,我已经穿好了。”妈妈说,“这衣服合我身吗?”B气喘吁吁跑来的是将军的警卫员:一个年轻的士兵。C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D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7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ABCD8按要求完成
4、句子练习。(1)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改为转述句)_(2)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仿写比喻句)_(3)通过学习清贫一课,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_(4)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围绕“冷”的情景写句子。)_(5)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用比较的手法写句子。)_9按课文内容填空。(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中有景,如“人闲桂花落,_。”诗词中有情,如“遗民泪尽胡尘里,_。”而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则用“黄金百战穿金甲,_。”来表现将士的报国之志。季羡林
5、借杜甫的“露从今夜白,_。”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名著单元,我认识了_的武松、_的诸葛亮,懂得猴王出世中“序齿排班”的意思是_,感受到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_的乐趣。我还知道了下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花和尚倒拔垂杨柳_千里走单骑_。(3)遨游汉字王国,我学会了_、_等搜集资料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围绕_这一方面内容开展了简单的研究,我的收获是_。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在阅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不懂的词句,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如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的方法知道了“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已、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一句中“请勿自误”的意思是_。(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6、有感中以诗句“_,_”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反衬出祖国山河陷于敌手的悲哀。(3)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更容易感悟古诗蕴含的乐趣,读到范成大的诗句“_,_”,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模仿大人种瓜的画面;读到杨万里的“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孩取冰的天真可爱。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
7、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
8、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
9、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2)从调查结果看,有6 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
10、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又誉其矛曰: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按原文填空。16、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楚人有露盾与矛者。(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7、“其人弗能应也”,请你推测一下,当时这个楚人在想些什么?_18、你会怎样评价这个楚人呢?_19、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11、请试举一例说明。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我小时候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会心有余悸,生怕巴掌会落到我头上。然而,另外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父亲进屋后,一直
12、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可你学修座钟,那是钻研,我要是因此打你,就是阻止你钻研,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前途”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20、给短文添加一
13、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的父亲。22、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他这样做是为了_;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他这样做是为了_。通过这两件事,表达了_。23、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A点明主旨B总结全文C抒发情感D首尾照应24、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_25、习作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提示:与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400字以内)1C【解析】 C D B【详解】此题考查字音。(
14、1) C村寨(zhi)村庄;寨子。(2) D俘虏(f)意思是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3) B玷污(din)弄脏;污损。比喻名誉受污损。2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B项, 猕猴(m) 猕猴(m),猕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C项,妒忌(j)妒忌(j),妒忌: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D项,玷污(zhn)玷污(din),玷污:弄脏。比喻败坏声誉等。故选A。3C【解析】C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C项词语使用不恰当,“参差不齐”的意思是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在本题中形容旅游信息不恰当。4B【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语病的辨析,注意平时对语病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不
15、是病句的是B项。A项:前后两句话的主语不明,应该把第一句话中的“他”改为黄继光,把第二句话中的“黄继光”改为“他”C项: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把“成绩”改为“成就”5B【解析】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在解答时首先需要熟知病句的类型。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把“通过”或“让”去掉。C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不能“在耳边回响”。D成分残缺,可在“已”后加上“成为”。故答案为B。6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要熟知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作答时仔细阅读每个选项,分析判断其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常见标点符号及用法:(1)句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用于语气舒缓的祈
16、使句末尾。(2)逗号(,):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3)冒号(:):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4)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用于反问句的末尾。(5)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6)引号(“”):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
17、部分。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7)省略号():用于引文的省略。用于列举的省略。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8)破折号():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用于话题突然转变。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此外,常见标点符号还包括顿号、分号、括号、书名号等。根据上述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可知,ACD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错误,“警卫员”后面应该用破折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揭示句中“警卫员”使“一个年轻的士兵”。7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填写,结合整段文字的语境以及前后句的内容进
18、行分析。在本题中,应该选择C项。因为第一句话笑容和眼泪对应,喜悦和悲伤对应。第二句话喝彩和沉默对应,赞颂和否定对应。第三句话顺从和反对对应,虔敬和憎恶对应。第四句话顺利和挫折对应,成功和不幸对应。8A【解析】 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说,他真担心刘伯承会晕过去。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通过学习清贫一课,我深受感动。 腊月,天真冷。狗熊冷得躲进了山洞,兔子冷得不敢出来,松鼠也冷得直打哆嗦。 饭店里的饭菜在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饭好吃。【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
19、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本句话可以改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说,他真担心刘伯承会晕过去。(2)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
20、意句子结构。本句话中按照题干的要求要仿写成比喻句,比喻即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所以仿写时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3)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本句话的问题在于缺少主语,把“使”去掉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写句子,注意写句子的时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按照题干的要求围绕“冷”来进行描写,注意描写的时候形象生动,根据具体的事物进行描写。(5)本题考查的是写句子,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比较的手法,即对比,仿写的时候要有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9 夜静春山空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月是故乡明 英勇豪迈 神机妙算 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 放风筝 鲁智深 关羽 查找图书 网
21、络搜索 姓氏 中国姓“王”的最多,“李”是中国第二大姓10 请不要错过时间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11C【解析】11、C12、C13、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
22、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
23、”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15、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16、 的人 怎么样17、哎呀!我怎么这么笨!我讲的是不可能成立的,如果不吹牛就好了,所以要诚实啊。18、他是一个没有逻辑、自相矛盾
24、、夸张的商人。19、有的人一面高呼要保护环境,一面又在大肆砍伐树木。【分析】参考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
25、答案。本题根据课文自相矛盾原文把内容补充完整即可。即:楚人有需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16、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意思是: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者”是“的人”的意思。“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何如”是“怎么样”的意思。17、本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推测出这个楚人在想些什么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楚国人既卖
26、盾又卖矛,夸自己的盾是牢不可破和自己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这个楚人知道自己的说法前后矛盾后,可能会这样想:我怎么没想到会这样呢?看来以后还是要诚实,再也不能同时卖我的矛与盾了。等等,据此推测即可。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理解文章主旨内容上作答。通过短文内容可知文中的楚人既卖盾又卖矛,夸自己的盾是牢不可破和自己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没有逻辑、自相矛盾、夸张的商人。据此回答即可。19、本题为开放题型,在理解内容主旨上举例说明类似的事例即可。文中的主旨内容是“自相矛盾”,指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结合
27、生活,举出类似事例即可。如有的人一面高呼要保护环境,一面又在大肆砍伐树木;如电视上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说了不收礼,却又说收礼只收脑白金等等。B【解析】20、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1、 动作 神态 语言 严厉22、 装错了大衣柜 让“我”记住做木头活和做人一样,要实在、不投机取巧 把座钟拆开了研究 鼓励“我” 对父亲两次举起手掌的难忘23、B24、同意,爸妈的教训不是真的用力打,他们是为了孩子学好。【解析】20、考查拟标题的能力。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可知,本文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逞能安装错了衣柜
28、,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拆装座钟。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因此标题可以是: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他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这写内容写出了父亲的动作、神态。文中的“你瞎了?”是父亲说的话。通过对父亲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2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篇短文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
29、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最后“我”才知道,父亲给“我”的两次手掌意义不同,第一次是对“我”要求严格;第二次却是支持“我”悉心研究。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3、考查文章结构。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前面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
30、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是对文章前文的总结,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4、考查思维拓展。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文章中的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并没有真正的“打”“我”,而是为了教训“我”学好,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5、范文:那一刻,我长大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因为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工作,所以照顾我重担便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每当我
31、看见爷爷奶奶到田地里去干活,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痛,于是,我盼望着自己能够早点长大,能帮爷爷奶奶分担一点家务,让爷爷奶奶减轻一些负担。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后我便去找奶奶,可在家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我心想今天是周末,我又不上学这么早奶奶会去哪里呢?我沿着屋前的小路朝田地的方向找去,不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果然不出所料,奶奶正在田地里给菜浇水呢!我走近一看,奶奶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着水瓢,正在给每一颗白菜浇水,汗水已经湿透了奶奶单薄的衣服,额头上汗水直往下滴,奶奶浇完一颗菜就吃力地移动一下水桶,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了。这时我轻轻地走上前去,悄悄地握住了奶奶的手,这是一双长
32、满老茧的手而勤劳的手。奶奶猛然间抬起头一看是我便笑着说:“琪琪,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今天是星期天不用上学,你可以多睡一会,我浇完水就回去做饭。”我也微笑着对奶奶说:“奶奶,今天我和您一起浇水,再说我也不小了可以帮奶奶干活了。”奶奶呦不过我只好同意了。奶奶对我说:“我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浇水任务吧!”我对奶奶说:“那我负责提水,您就来浇菜。”奶奶想了一会说:“那不行你还小,提水的任务还是我来完成你就浇菜吧!”我和奶奶推来推去,最终还是我负责浇菜。奶奶提着满满的一桶水,吃力地往前走着,看着奶奶提水的样子我鼻子酸酸的,我忍住眼泪丢到手中的水瓢,跑到奶奶身边对奶奶说:“奶奶,我们一起提水吧!”奶奶望着我开
33、心地笑了。不到一会儿,菜园里的菜就被我和奶奶浇完了。我望了望奶奶又望了望菜地露出甜甜的笑容,就在这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记叙文。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中逐渐成长的,选择成长过程中的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把它写下来。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叙事要注意一下几点:1.时间,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2.地点,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地点。3.人物,哪些人干了这件事,谁是这件事的主要人物。4.原因,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5.经过,这件事的全过程是怎么样的。6.结果,这件事最后怎样。以上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写好记叙文,还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1.环境和事物的关系。也就是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要为中心服务。2.要注意观察。通过观察,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来写。3.要注意组织材料和选择材料。4.写出自己的感受。【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