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5189026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2021年)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派遣(qin) 拈轻怕重(nin) 佩服 家谕户晓B鄙薄(b) 以身殉职(xn) 教训 见异思迁C狭隘(i) 满腔热忱(chng) 极端 漠不关心D纯粹(cu) 麻木不仁(rn) 殖民 精亦求精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如释重负 轰轰烈烈 千钧一发 心有灵犀B不耻下问 海阔天空 耐人寻味 言外之义C颠沛流离 忍俊不禁 海市蜃楼 可歌可泣D鲜为人知 语无伦次 悲天悯人 家喻户晓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5、下面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3、。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6、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任何时候,有整段的时间静静地坐在书斋里,读书,写作,都是不很坏的生活吧,然而,伏案手不释卷地坐久了,写久了,又特别地想出门去散步或旅行,或短足,或远游,脚蹬一双旅游鞋,身穿一套亮丽、鲜明的轻便服装,满目睛空,_,全身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畅。A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看天、听鸟,投入到自然的怀堆里B投入

4、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C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D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7、默写古诗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意其中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_。(志南和尚绝句)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2)默写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_二、文言文阅读。(15分)论语十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5、则殆。”(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不

6、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

7、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三、现代文阅读。(30分)1、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

8、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

9、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

10、达效果。(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3选文第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母爱像棉花盛开徐学平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

11、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

12、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

13、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1.请简要

14、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3.第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四、写作题(40分)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

15、成写作。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情感,也可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参考答案:一 BBDADD吹面不寒杨柳风 杨花落尽子规啼 归雁洛阳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 1B2C3B三 【答案】1有些人从不关门,多半欠些细心、体贴。有

16、些人离开伴随一声“砰”的巨响,粗鲁,不顾他人感受的。有些人的离开是轻轻的一合,细心、体贴、有礼貌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2(1)“渐细”“渐细”,运用反复,侧面写门缝的渐细,表明关门的动作很慢很轻,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2)“露滴竹叶”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关门声响的轻柔与美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体贴。3不偏题。由关门写到叩门,进一步表达了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只是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偏题。文章标题和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更加连贯、

17、集中,行文一气呵成。4结构上,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内容上,从开头看父亲关门的敬佩与羡慕到自己的践行和自我实现,表现自己在修身养心上的追求与成功,升华了主题。【答案】1.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福了自己。2.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3.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4.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登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抵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背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5.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