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87892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1. 简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派;(4)注意的转移;2.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3. 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1) 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2) 遗忘的速率不均衡,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期间,几乎不再遗忘。4.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限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期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5. 简述有效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1) 复习要及时;(2) 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2、;(3) 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4) 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 注意用脑卫生;6. 简述发明性思维的特性。7.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8. 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 发现问题首要环节(2) 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3) 提出假设关键阶段(4) 检查假设9. 简述操作性技能的形成阶段。10. 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11.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论。学习观:(1) 学习的实质是积极形成认知结构;(2) 学习涉及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1)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

3、) 提倡发现学习;(3)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2. 简述奥苏泊尔故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1)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积极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 学习材料自身具有逻辑意义。(客观条件)先行组织者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自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

4、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3.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积极建构者,这种建构不也许由其别人代替。14. 简述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的分类。(1) 认知内驱力;(求知欲望)(2) 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3) 附属内驱力;(儿童初期,获得别人的表扬)15.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1) 中档限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档,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

5、佳动机水平越低。16.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 生理的需要;(2) 安全的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5) 结识和理解的需要;(6) 审美的需要;(7) 自我实现的需要;17. 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足运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对的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8.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1) 确立具体的、明确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目的;(2) 科学地选择教材和内容;(3)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4) 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5) 专家学

6、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9. 运用记忆规律有效学习的办法。(1) 深度加工材料;(2) 有效运用记忆术;(3) 进行组块化编码;(4) 适当过度学习;(5) 合理进行复习;20.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幼儿园小学低中年级(09岁) 处罚和服从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处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胆怯处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处罚,认为凡是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少是非善恶的观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一方面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涉及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

7、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当作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915岁)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结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规定,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

8、15岁以后)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过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涉及以下两个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结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21.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定。(1)

9、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观测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楚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可以对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结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规定: 对的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规定: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

10、,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3) 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期地保持在记忆当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规定: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 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结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规定: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重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

11、性结合起来;(5)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规定: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采用有效措施,使有才干的学生得到充足发展;(6) 量力性原则:(7)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规定: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的解决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

12、乡土教材;(8)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对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22. 德育的原则:(导疏尊严一连贯,因材集体意生纪)(1) 疏导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规定: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2) 导向性原则(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抱负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对的的方向发展。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体现了我国

13、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目的,是区别一切剥削阶级德育原则的主线标志,是学校进行德育的政治方向和主线保证。这一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通共产主义抱负联系起来。贯彻规定: 坚持对的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的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规定; 要把德育的抱负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3)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1)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对的结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 根据不

14、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和模式化。3) 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悲观因素。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原则的方法: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育者要故意识地发明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悲观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结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陷,发扬优点。(5) 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

15、学生提出严格的规定,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贯彻原则: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惜学生,特别是对待后进生; 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的,对学生严格规定,认真管理。(6) 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把握提高结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规定: 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结识;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评价和规定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6、(7)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积极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结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对的的思想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规定: 充足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解决好衔接工作。(8)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法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规定: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23. 德育的方法:(1) 品德评价法:品的评价法

17、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认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陷,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涉及奖励、处罚、评选和操行评估等方式。(2) 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结识的方法。涉及语言说服法、事实说服法。(3) 楷模示范法:楷模示范法是用楷模人物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运用楷模示范法要注意: 选好学习的楷模; 激起学生对楷模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楷模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4) 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

18、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涉及: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5) 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涉及: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6) 道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动作性的表现。24. 中学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实行的渠道或形式。涉及思想道德和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

19、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和其他学科教学。25.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建议。26.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其作用。(1)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也许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也许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 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 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多种也许,是人的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涉及个体主管能动性、遗传素质、学校教育以及环境,四种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交互影响的作用。26.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 教育具有永恒性;(2) 教育具有历史性;(3)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