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77353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新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二单元3.人体司令部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讨论的“蚊子事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将学生的分析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教材中的过程图示,这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过程图示的呈现可以清晰地反映大脑所处的核心地位,也就是体现了本课标题“人体司令部”。 接下来的调查、讨论可以让学生接着进行这样的信息处理,以看到大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大脑是脑的一部分,脑还包括小脑和脑干等部分,每一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这里的资料可以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呈现,以便于学生综合得出脑的重要功能的结论。

2、 通过最后的游戏可以真实地感受脑的功能和作用。【教学目标】(1)知道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2)能够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3)能够细致分析从感官受到刺激到大脑决策反应,再到产生动作行为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4)能在游戏中体验人的各系统协调配合活动,感受生命的神奇。【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资料卡、视频、PPT 课件等。(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1)讨论。师:今天讲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桌面休息一下,想象一下现在是夜里,你睡得正香,就在这时(播放蚊子的声音)

3、,你会怎么想? 怎么办?生 1:我听到蚊子的声音就会很烦。生 2:我要迅速拍死它,不然又吵有叮,一个晚上就别想睡好觉了。生 3:我晚上一般听不见,蚊子是吵不醒我的,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会发现身上有被叮的包。(2)处理信息。师:我把大家刚才说的这些想法或行为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按照人体的感觉、大脑的反应、产生的动作和行为几个方面来说明。 当你睡着的时候,首先是耳朵接收到蚊子的声音,这个声音会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信号后就根据经验马上判断出这是蚊子,并产生厌烦的心理,然后做出命令,嘴巴里还可能会说出“有蚊子”。 (进行板书)师:这个过程很迅速,我们好像都忽略了这中间要经过这么多的步骤。 请你们

4、以小组的形式再来讨论一下,把这个步骤补充完整。 还有哪些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到蚊子的侵扰? 大脑又会有什么反应? 会命令我们的身体做出怎样的动作和行为?(小组讨论并汇报)生 1:我们小组认为,皮肤也会感觉到蚊子的叮咬,感觉特别地痒。 皮肤把叮咬的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的反应蚊子会叮我、吸我的血,很担心。 然后命令手臂去迅速拍死蚊子。生 2:我们小组认为,大脑在接收到蚊子信号后,除了厌烦、担心,还可能产生一定要拍死它的愿望。师:大家看黑板上的板书,从感知蚊子侵扰到拍死蚊子整个事件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生 1:都是感觉器官先接收到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大脑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然后把命令传递给手或者嘴去执行命

5、令。生 2:就是感官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是核心,发出命令,支配身体的动作和行为。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就像“人体司令部”,协调指挥着人的行动。(3)调查。师:当我们看到蚊子、老虎等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的事物时,大脑不仅要做出综合反应,还会产生厌恶、担心、恐惧等情感,并且向身体发出命令进行攻击或者逃避等。 当我们看到可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事物时,大脑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生:喜欢、开心。师:对。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我们有什么喜爱的人或事物。 面对这些人或事物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为? 边展开调查,边把调查结果按照板书的样式绘成思维导图。(小组调查讨论)生 1:我喜欢唱歌,一提

6、到唱歌,我的大脑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然后就会不由地哼出曲调。生 2:我喜欢吃肉,一看到妈妈给我做的红烧鸡腿,我的大脑就会兴奋,然后就止不住地流口水、咽口水,想赶快吃上一口。生 3:我喜欢看漫画,一买到新的漫画书就特别兴奋,要马上一睹为快才行。师:提到感兴趣的事情,大家说的还真多、真热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大脑起到了核心作用。(4)讨论。师:生活中还有些事物可能暂时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但是从长远看它又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打针很疼,但是可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跑步很累,但是可以锻炼身体。 这样类似的经历你有过吗? 也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吧。(小组讨论分享)生 1:我一想到练琴就

7、很烦,但是想到我在表演的时候得到大家的掌声,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生 2:我练习书法的时候手特别酸,可想到我的作品能在学校展览我就又坚持练习。生 3:我每天都要练习颠足球,练的时候脚酸腿痛,但是想到足球场上要准确传球、带球才有可能取胜,不能把球传丢了,我就坚持每天练习颠球和带球。师:看不出来,每个同学还都有这么坚强的一面。 这就是意志力的表现。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大脑经过思考和决策,会支配着我们克服困难,坚持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产生的核心也是大脑。(5)评价。师:判断下列行为哪些是有意志的表现? 哪些是缺乏意志的表现?(场景一:起床跑步去喽 好困,今天不去跑

8、步了;场景二:我再玩 5 分钟就写作业 坚持锻炼;场景三:专心听讲 一边听讲一边玩玩具)师:意志力关键靠个人,大脑的思考与决策会决定人采取什么样的动作和行为。(6)得出结论。师:大脑太重要了! 大脑和脑是一个概念吗? 脑到底有什么功能? 结合我们的研究,收集关于人脑功能的资料,总结、概括脑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小组分组讨论)生 1:大脑和脑不一样。 大脑是脑的一部分。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 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大脑右半球。生 2: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指挥人体一切有意识的行为。生 3: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和人体平衡。生 4: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生 5: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9、师: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7)游戏。师:有许多关于脑的活动和游戏,我们可以试着做一做,进一步体会脑的作用。(游戏一:抓尺子游戏;游戏二:金鸡独立游戏;游戏三:拍手背游戏;游戏四:绕口令游戏)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那么怎样保健脑、训练脑呢? 我们下节课将研究这些问题,大家课后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教学反思】脑功能是比较内隐的,不通过细致入微的剖析和举例很难认识全面。 要帮助学生从一些事例入手,剥笋壳般

10、地层层剥离,才能把脑的主要活动过程及脑负责的一些认知、决策、情感、意志的作用厘清。【总结点评】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不容易有探究的味道,更像是分析心理过程的内容。 一线教师还是要通过小案例、小游戏等有趣的形式,带领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去体会脑的功能。 例如课程最后的游戏环节,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调到前面适当的环节进行。第一单元1.热传递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作为第一单元第1 课,热传递既是整个单元学习任务和制作活动的总引领,也是本单元对提出可探究问题能力的第一次集中训练,同时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热传递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冰淇淋融化场景,引导学生学

11、习如何从变化的条件和原因的角度,将自己感兴趣的疑问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然后通过利用生活中物体与物体间的热传递现象,以及酒精灯加热铜棒、蜡环掉落等可视的、直观的实验现象来探究热在物体间及物体内部的传递;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共识: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通过中年级学段“小小气象员” “冷与热”等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冷热现象的认识、温度计的使用、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已经形成了较为正确的概念。 但受日常生活经验及思维特点的影响,在热传递的方向、方式以及材料、结构等因素对热传递速度的影响等方面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

12、理解。 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冬天室外的金属把手摸起来很凉,是因为金属把“冷”传递给了手;“热”可以传递,“冷”也可以传递;冷热必须通过接触才能传递;等等。这说明学生还不理解温度与热传递现象的关系。 而且多数学生潜意识中认为热传递就是两个物体间的热量传递,忽视热在同一物体内的传递。 在提出问题方面,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能从具体的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问题,但在把问题转化成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学目标】(1)能从冰淇淋变化的条件和原因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小组合作,利用不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方向。(3)通过小组、班级的交流活动,对实验现象或数据进行推理分

13、析,知道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火柴、试管夹、隔热手套、铜棒、圆铁片、蜡环、白凡士林、蜡烛等。【教学过程】(1)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师:(课件出示冰淇淋融化图片)现在外卖非常方便炎热的夏天,冰淇淋外卖一定很受欢迎。 但是外卖送到消费者手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冰淇淋又非常容易融化,所以很容易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这个单元,我们就围绕制作“冰淇淋冷藏箱”的任务,来了解更多和热有关的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师:关于冰淇淋的融化,我们知道些什么? 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生:因为外

14、面温度高,所以冰淇淋才会融化。师: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生:怎样让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师:(板书: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我们提出的问题最好是能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等方法来研究的问题。 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怎样”指向的应该是关于具体方法的假设,但是你的问题里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生:好像没有。师:那说到具体方法,大家觉得怎样才能使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呢?生:降低冷藏箱的温度。师:这可能是一种方法。 老师根据你的想法,把我们之前提的问题这样修改一下:降低冷藏箱的温度能不能让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 大家觉得问题这样修改之后有什么好处?生:更具体了,感觉实验都有了。 就是用一个温度高

15、的冷藏箱,一个温度低的冷藏箱,观察冰淇淋在哪个冷藏箱里面融化得更慢。师:你的反应很迅速。 如果我们的问题里涉及具体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更明确,这样的问题就更适合探究。 我们还能再提出一个这种可以探究的问题吗?生:在冷藏箱外面包上一层布会不会让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师:我们提的问题可探究性越来越强了,给我们强大的学习能力点赞。 大家还有别的想研究的问题吗?生:(3)回顾生活,搜集证据。师:刚才大家尝试从冰淇淋变化的条件角度提出了两个可以探究的问题,这种提问题的方式非常好。 受大家启发,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温度高于 0时,冰会融化,可是冰淇淋的温度本来是低于 0的,它为什么会融化

16、呢?生:因为冰淇淋的温度会升高。师:冰淇淋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呢?生:有热传递。师:你懂的可真多。 你认为是有热传给了冰淇淋,所以它的温度才会升高,是这样吗?那热是从哪里来的呢?生:热是从装冰淇淋的冷藏箱那里来的。师:也就是说,热可以从冰淇淋冷藏箱传递给冰淇淋。 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现象吗?生:中午打饭的饭盒,摸起来很烫,说明热从饭传给了饭盒。师:摸起来很烫,那说明热还从饭盒传向了谁?生:手。师:还有类似的现象吗?生:冬天用暖手宝暖手,暖手宝把热传给了手。生:烤火的时候,火把热传给了身体。师:大家举出了很多例子,那谁能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吗?生: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4)设计实验,

17、合作探究。师:总结得很好。 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现象就叫热传递。 (板书:热传递)师:热可以在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之间传递,那么热可以在一个物体的内部传递吗?生:可以。师:能说一说你的依据吗?生:我还没有找到依据。师:好,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这是一根铜棒,如果我们用酒精灯加热它,热会从火焰传向铜棒,那么铜棒中没有与火焰接触的部分会变热吗?生:加热的地方先热,其他地方也慢慢热起来。师:(课件出示实验材料图片)今天的材料超市里,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材料,有铜棒、圆铁片、酒精灯、火柴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自己的猜想吗? 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证明热可以在物体内部

18、传递呢?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简单讨论一下,最好能写出大概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证明热在铜棒中的传递过程,并用文字、图画或符号表示出大概的实验设计方案)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生:这是我们的实验方案。 我们在铜棒的不同位置放两支温度计,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热不能在铜棒内传递,离火比较远的地方就不会热,温度就不会升高;如果热可以在铜棒内传递,加热后,没有与火焰接触到的地方温度也会升高。师:介绍得非常清楚,特别是把观察的内容和自己的猜想联系起来,这样实验目的就很清晰了。 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师:还有用其他材料的小组吗?生:我们想选择蜡环。 先把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蜡环依

19、次挂在上面,用酒精灯从这里加热,观察热是怎样传递的。师: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蜡环呢?生:蜡环是用蜡做的,蜡遇热会熔化。 蜡环熔化说明热传到这里了。师:这个方案真好。 热的传递本来是一个不容易直接观察的过程,经过你们的设计,就能通过蜡环的变化观察出来了。 你们认为蜡环会怎样掉落?生:离酒精灯近的先掉,远的后掉。师:大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还有小组想使用金属片,也是可以的。 如果我们的猜测是成立的,金属片上的蜡可能会怎么变化?生:离酒精灯近的先熔化,远的后熔化。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还是要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但不管是怎样进行实验,老师都要提醒大家,时刻牢记两个问题:(课件出示)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

20、我们的猜测是成立的,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分组研究热在金属棒、金属片中的传递)(5)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哪些现象或数据能够支持我们的观点?生:我发现热在铜棒中是从离酒精灯近的地方逐步传向离酒精灯远的地方。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离酒精灯近的蜡环最先掉下来,然后是中间的掉,最远的那个最后掉。师:看来蜡环掉落是有一定次序的,这个次序和热在铜棒内的传递有什么关系?生:酒精灯把热传给了铜棒,铜棒又把热传给了蜡环,热在铜棒内继续传递,后面的蜡环遇热熔化再掉落。 热传递的方向和蜡环掉落的次序是一致的。师:还有要分享的吗?生:我们还发现最后一个蜡环掉得特别

21、晚,第一个蜡环很快就掉了。师:这说明什么?生:热传递的速度不同,离火越近的传递速度越快。师:离火越近,它的温度越怎样? 哪一组使用的是温度计? 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生:离火越近,升温越快,温度越高,这是我们的温度记录,大家看,这里的温度最高;离火越远的,一分钟内温度的变化越慢。 而且我们还发现,我们把酒精灯熄灭之后,温度还在升高。师: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生:热还在传递。 前面的温度还没降下来,还是比这里(离酒精灯远的一侧)的温度高。师:那谁能总结一下,热是从哪里传向哪里?生:热从热的地方传向冷的地方。师: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表示冷热程度时可以用哪个科学词汇?生:温度,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

22、温度低的地方。师: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传递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就是固体中的主要传热方式热传导。 后面我们还会学习热的其他传递方式。【教学反思】由于前期对问题转化的指导花了较多的时间,后面给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以及班级交流和讨论的时间不是很充分。 学生更关注自己组的实验数据,对他人观点的关注度不够,组间交流效果不佳。 另外,学生更多地局限于师生交流,因此在分析数据和现象时没有思考、采纳别人的观点和论据,比如借用第一组的蜡环掉落的现象来解释第二组的观点,或者用第二组的数据来补充说明第一组的观点,而且在利用自己的数

23、据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或补充方面也有所欠缺。【总结点评】集体论证的重要目的就是以论证促认知,在从证据到解释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强调论证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虽然学生们在热传递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推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能够解释相关的问题或现象,但是一种材料、一种形状的研究对象还不具有普遍性,完成热传递概念的建构或修正还需要对多种材料、多种形状的物体进行研究,这也是本课采用分组实验的目的所在,也是进行组间交流的意义所在。 在这方面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引导,值得提倡,但受限于课堂容量,组间交流用时不足,效果欠佳,有待进一步改进。 另外还可以通过“热在其他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和

24、原来想的一样吗” 等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原有认知的不足,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而完善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第四单元5.应对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地壳”单元的最后一课。 地壳运动对人类最严重、最明显的影响便是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了解地质灾害,学会预防与应对措施,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第一部分是调查各种地质灾害。 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在资料中,描述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时间、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从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在小贴士中,

25、教材介绍了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以补充学生相关的知识空白。第二部分是利用模拟实验探索预防、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 教材给出了两个案例:在“预防泥石流模拟实验”中,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观察有植被与无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在“地震模拟实验”中,主要探究找出有效“避险空间”,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计算哪些地方石子掉落的频率低,从而更加客观地找出“安全区”。教材的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即是引导学生整理之前收集到的关于地质灾害的信息,并提取关键信息,而后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来;启下,即为后续制作海报筛选信息,整理素材。第四部分是表达交流。 利用海报的形式宣传交

26、流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和措施,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防灾抗险有更深入的认识。 海报的设计需要确定主题、设定栏目、选择内容、设计绘制等。【教学目标】(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活动,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2)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3)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4)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泥土、沙子、洒水壶、草皮、塑料板、小石块、纸盒、书本、木板、平板电脑、资料卡片。(2)活动场地:科学教室。【教学过程】 (1)信息获取。师:经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球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特

27、别是地壳。 地壳运动往往会带来一些地质灾害。 如何防灾抗险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师:今天的任务是收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信息,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整理出这些灾害的特征,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可采用表格或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实验)(2)活动展示。师:通过信息收集与整理,请同学汇报一下整理情况。生 1:我们小组是分工合作的,我负责收集地震的相关信息。 根据资料我得知通过实验,我发现生 2:我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信息的。 一级标题是“地质灾害”;分出了两个二级标题,分别是“火山”“地震”;“地震”的三级标题分别是“大地摇晃、房屋倒塌”,“在坚固的家具边、墙角避震

28、的安全性较高” (3)海报制作。师:相信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已经学到了许多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都能了解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制作一期宣传海报。 制作前,先选择其中一种地质灾害作为海报的主题,接下来思考这个主题下需要做哪些栏目,每个栏目需要留多大的位置,里面填写哪些内容,是否需要贴图,最后设计和绘制整个海报。师:现在先开始设计海报草稿,注意每个栏目的位置大小。(学生设计海报草稿)师:草稿设计完成后可开始正式填充内容,需要帮助请举手示意。(学生绘制海报)师:请同学们将做好的海报粘贴到班级公告栏中,供其他同学阅读和学习。【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9、教师在活动前明确了课堂任务,规定了完成时间,说明后续成果检验环节活动展示。 另外,教师提前下载一些相关的资讯,存放在平板电脑里,方便学生获取;有意识地设置了对照实验,方便学生操作的同时也便于对比观察结果。【总结点评】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消化处理,将“调查”与“实验”合二为一。 同时,将查找资料环节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体现了资料获取途径的多样性。 教师为学生指明了搜寻方向;对设置的比实验,不仅使结果一目了然,更节省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 最后教师在绘制海报前的技术指导,让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 总之,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准备充分,指导细致,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二单元1.感官、大脑与认

30、知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教学主要目的是认识人体感知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许多物体的认知都是一个综合感知的过程,例如提到苹果,大家会反映出苹果的形状、颜色,摸起来的硬度、光滑度,闻起来的气味儿,吃起来的口感等。 这是人综合了各种感官的认识形成的对苹果的认知。 教学时,从辨别真花、假花的观察活动切入,是为了把各种感官的认知进行梳理并有效地综合起来,以便做出判断。 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要典型一些,真花和假花不能仅凭眼睛就能确定,必须要加入更多感官的观察才行。 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对比材料,也可以代替真花和假花用于教学。提出问题是本单元探究能力的重要训练要素

3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活动的基础上,从事物的不同特征与人的各种感觉及感觉的关系,从单一感官与综合认知之间的区分和联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合并与筛选,可以全班研究一个问题,也可以各小组分别研究一个问题,但必须是通过调查等形式能够解决的问题。搜集证据的过程可以不同形式呈现,比如提供一个虚拟网站资源,或者提供资料单,或者结合相应视频等形式。 尽量让学生活动起来,不是只看教科书的单一形式。 在对证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以形成教材第 17 页所显示的感知物体的模式图。 活动环节要考虑到强刺激对人的感官的伤害,可以一个典型事例为代表,发现强刺

32、激会损害感官,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 其余事例可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蒙眼识钱的游戏要注意准备新的纸币,这样的纸币既卫生盲文也突出。 时间较长的纸币不容易感觉到盲文。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替,引领学生感受感官的重要性和互补性。【教学目标】(1)能在观察、辨别真花、假花的活动中,体会感官的单一功能不利于综合认识事物,并能够结合体会和疑惑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3)会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4)享受探究的乐趣,感悟人脑的神奇。【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真花、假花样本,眼罩,新的钱币、虚拟网站、视

33、频或 PPT 课件资料等。(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1)观察。师:这束漂亮的花中有真花也有假花,你能判断出哪枝是真花,哪枝是假花吗?生 1:紫色的那枝是真花,它看起来颜色柔和,感觉花瓣柔软。玫红色的那枝是假花,它看起来颜色过于鲜艳了,感觉花瓣、叶子有些硬。生 2:我需要摸一摸,一摸就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了。生 3:我想闻一闻,真花是有香味儿的,假花是塑料味儿的。师:大家认为仅凭眼睛一个感官的观察判断是不准确的,想充分利用眼、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去观察认识。 我们把这枝紫色的花称为“样本 1”,把这枝玫红色的花称为“样本 2”。大家分别进行多种感官的观察并记录在学

34、生活动手册第 6 页的表格中。(学生分组观察、记录)(2)提出问题。师:在识别真花、假花的过程中,思考你是怎样形成一个综合判断的。 你能够结合从感官到综合判断的过程,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吗?生 1:是什么把不同感官的感觉综合起来的?生 2:人是怎么区分真花和假花的?生 3:是人的大脑形成的综合判断吗?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具体的。 有些问题是可以合并研究的,有些问题具有包含关系。 请你先试着猜想问题答案,然后再围绕这个猜想收集证据。(3)搜集证据。师:我们可以参照教材第 17 页的相关资料,还有小贴士,边学习边讨论,看看是否能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学生分小组收集证据)生 1:我们小组认为,人

35、们区分真花、假花的过程是眼睛看到了花的形状、颜色,这个信号经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用手摸到了花瓣很滑、很软,花枝硬硬的,这个信号也经过神经传递给大脑;鼻子闻一闻,闻到了花的香气,这个信号也会传递给大脑;大脑会把收到的多种信号综合起来,判断哪枝是真花,哪枝是假花。生 2:我们小组讨论发现,人是从多种感觉器官开始认识事物的。 首先形成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种感觉综合起来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了。生 3:我们认为,认识一种物体是需要综合各种感觉的,这样对物体的认识会比较全面。如果只有视觉,就不知道这个物体的气味、软硬等;如果只是触摸,就看不见整体轮廓,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

36、分。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大家的看法。 认识一个物体的过程:首先这个物体会刺激到人的各种感官;然后感觉器官会把受到的刺激传递给相应的神经;各种神经最终把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就认识这个物体了(边梳理边板书或板贴在黑板上)。师:我们认识物体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从感官到神经,再到大脑,最后形成整体认知。师:我们一起填写一下学生活动手册第 6 页的“活动记录”。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 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4)活动。师:我们知道了人是怎么认知事物的,这里有两种物体(出示有刺的

37、仙人掌和柔软的毛巾),请你分别触摸一下,说说触摸前和触摸时你分别有哪些感受。(学生分组活动并简单交流)生 1:我在摸仙人掌之前就看到它有尖尖的刺,有些害怕;摸的时候就轻轻地摸仙人掌的尖刺,避免被刺伤。 我在摸毛巾之前心里就很舒服,很放心;摸的时候很放松,力度也是不用去控制的,摸起来很柔软,使劲儿也不怕。生 2:我也是,摸仙人掌的时候都揪着心,要特别小心、轻轻地去碰,碰完马上就把手拿开了。 摸毛巾就很放心了。生 3:我摸仙人掌的时候就用一个手指头轻轻碰一下,我知道仙人掌的刺扎手。 摸毛巾的时候就直接把毛巾抓在手里,毛巾柔软不会伤害手。师:仙人掌的尖刺就预示着尖利、扎人,人体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

38、免这种伤害。 用手轻轻地摸、小面积地碰触,触摸完后迅速挪开,这些都是人体为避免受到伤害做出的行为。师:在日常生活中,光线、声音、气味等外界刺激是人体感知事物的前提条件。 但是过强的外界刺激也可能会损害感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来避免这种伤害。 下面大家分别说说你遇到强光、强噪声、刺激性气味、高温物体、冰冷物体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生 1:我有时看到刺眼的阳光,就会马上闭上眼睛,过一会儿再慢慢睁开。 然后就戴上遮阳帽或者墨镜,避免伤害眼睛。生 2:当我听到巨大声音的时候,我会赶快捂住耳朵,可以把很强的声音隔离开。生 3:我每次路过垃圾堆的时候,气味儿特别难闻,我就会暂时憋住气,迅速跑过

39、去。生 4:我认为人在特别热的环境里就出汗,在很冷的环境里就会起鸡皮疙瘩,这也是人的自我保护反应。师:感官对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各种感官,避免因受到强刺激造成伤害。 但是如果人的某一个感官真的失去了功能又会怎样呢? 我们来体验一下吧。(5)游戏。师:纸币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流通货币,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每张纸币的面值和大小。 两人小组一起活动,一人戴眼罩,另一人说出纸币面值,请戴眼罩的同学通过摸的方式把这一面值的纸币挑出来。(学生分小组活动)师:大家在活动中有什么感受?生 1:我发现面值最大的 100 元和最小的 1 元是最容易摸出来的,其余的几个都差一点点,真的不容易区分。生 2

40、:我发现一个关键的地方,在纸币的右下角有盲文,通过记住盲文就可以摸出纸币的面值大小。生 3:我发现新纸币的盲文摸起来很清晰,旧一点、软一点的就不容易摸出来了。师:下面大家仔细辨认一下纸币上的盲文,摸一摸、记一记,然后我们再做一次这个游戏,看看大家的准确率会不会提升。(学生再次进行蒙眼识钱游戏)师:我们是先认识了纸币的样子,再去蒙上眼睛识别钱。 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天生失明的盲人,他的大脑中纸币会是什么样子呢?生 1:我想他的大脑中的纸币就是大小不同的纸片吧。生 2:在纸片的不同位置还是有花纹的,可能他想象不出颜色。师:一位盲人由于视觉器官的损失,就要靠其他感官去弥补,他的其他感官会比平常人更灵敏

41、。 例如盲人的触觉更灵敏,学习使用盲文更便捷。 盲人的嗅觉也比一般人灵敏。 感觉器官对人体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保护感官”。【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认知过程中去逐步分析和抽取人们认知事物的步骤及过程,从而对感官、大脑和认知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结合科学资料逐层分析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再从人们认识生活现象的广泛分析中综合相同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总结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上发生的很多事例来对真花、假花的事例进行补充认识。例如我们认识一个苹果,会调动各种感官进行综合认识,最后会对苹果的形、色、香、味都有所认识,一提到苹果的时候就会想到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教师需要挖掘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这也是对生活经验“感知”的一次综合提升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