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杨春湖实验学校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p jn y l kn bkn shxn f zhn rnpi huikn zhj mzh l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菜畦()酝酿(nin) 亢奋(kng)忍俊不禁(jn)B迸溅(bng)澄清(chn)畸形(j)惟妙惟肖(xio)C琐屑(xi)地壳(k) 萌发(ng)中流砥柱(d)D嫌恶(w)阔绰(chu) 招徕(li)销声匿迹(n)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滔滔不决振振有词娓娓动听对答入流B才华横益出类拔翠博大精深集思广益C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D嘻皮笑脸仰不愧天眼急手快
2、化险为夷4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D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稿件的高质量直接关系到黑板报、墙报或油印报质量的好坏。B为了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D教室把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6选择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未说完
3、C表示插说内容D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7陈洁周末本想帮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可是停电了,就陪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了,适合表现这种情况的一项是()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8将正确的排序答案选出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下起雨来了。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ABCD9按要求改写句子。(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4、_(2)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_(3)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缺点。(修改病句)_(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句子)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_,要_,要_。(5)班上要举行一次禁毒宣传,你是班里禁毒宣传员,请你设计一条禁毒口号向同学们宣传。_10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1)、“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李贺的马诗中,诗句“何当_,快走_”饱含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_在石灰吟中,通过诗句“_,_”表达自己为人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我还读过这样的咏物诗_。(2)、
5、“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3)、中秋佳节,遥望天上的月亮,唐朝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 ”这句诗让我们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_,_。(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5)、“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_” 这句话。(6)、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
6、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_,_ ”。11根据描绘的情境,完成写话。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厨师反驳道,“岂有此理: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能吗?”(1)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_。(2)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_。文言文阅读。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
7、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昔有愚人_ 食之,甚美_13、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_15、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小公筷,大文明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
8、新风尚。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递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16、文章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_17、请结合图文内容说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_18、本文开
9、头和结尾两段,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括全文B抒发感情C表达观点D提出倡议19、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在上文的图片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简单说明。_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出庭作证(节选)法庭上的每一张脸上都呈现了一种迷惑的惊疑神色,甚至包括波特在内。汤姆站起来往证人席上走时,每一双眼睛都含着惊奇的兴趣盯着他。这孩子吓坏了,看上去不知如何是好。他首先宣了誓。“汤姆索亚,6月7日大约午夜时分你在哪呢?”汤姆看了一眼印琼乔的脸,铁青可怕,他的舌头一下子就发硬了。听众凝神屏息地听着,可是他的话就是说不出来。但是过了一会儿,这孩子
10、缓过一点儿劲儿来,勉强用力弄出一些声音,使得听众中的部分人听见了:“在墓地里!”“请把话说大声一点儿。别害怕。你当时在”“在墓地里的。”印琼乔脸上掠过一丝冷笑。“你是在霍斯威廉姆斯的墓地里吗?”“是的,律师。”“请讲下去提高一点儿声音。离墓地有多远?”“就像我离你这么远。”“你是藏起来了,还是没有?”“我藏起来了。”“藏在哪里?”“藏在墓地边上那些榆树后面。”印琼乔几乎是不易察觉地震动了一下。“有人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律师,我是和”“等等稍等一会儿。先别提出你同伴的名字。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会让他出庭的。你带着什么东西去的?”汤姆犹豫一下,看上去有些慌乱。“说下去,我的孩子别顾虑。说实话总是受
11、人尊敬的。你带着什么到那儿的?”“只带了一只一只死猫。”场上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笑声,法庭制止下去了。“我们终会把猫的尸体出示给法庭。现在,我的孩子,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用你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别漏掉什么,也别害怕。”汤姆开始说起来开头还有点儿吞吞吐吐,但是随着他对这个话题的投入,他的话讲得越来越流畅自如了;没过多一会儿,全场鸦雀无声,只有他的声音了;每双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听众张着嘴,屏住呼吸,一字不落地听着他的话,顾不上时间过了多久,完全被这个令人入迷的故事吸引住了。汤姆把积蓄在心头的郁闷情绪说到高潮时,他说:“医生把那块牌子抡起来,穆夫波特就倒在地上了,这时印琼乔就拿起那把刀子跳起来,一家伙”
12、咔嚓!像一道闪电一样,那个混血种从窗户跳了出去,冲开所有阻拦他的人,一下子跑得无踪无影了!节选自六年级下册课外必读书目汤姆索亚历险记20、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凝神屏息:_(2)此起彼伏:_20、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国文学大师_(作者)的代表作,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还知道这位作家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是_。22、一部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细品短文三处划线部分,作者分别运用了_、_、_的描写方法,生动刻画了印琼乔这一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凶狠,无视一切( )( )23、读名著,晓情节。汤姆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_才是杀人凶手,被冤枉的_最后被无罪
13、释放,但凶手却_了。从上述情节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_的人。24、多多在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后,用“山形图”梳理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过还有一部分未完成,请你帮帮他吧!(1)请结合整本书阅读将“山形图”补全。(2)本文内容在图中的哪个位置?请用“”标注出来。25习作。生活中,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如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最美的“逆行”请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叙述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详略得当,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美观,尽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50字。【参考答案】1僻静 娱乐 恐怖 啃食 刑罚
14、蒸融 徘徊 控制 寂寞 栅栏【详解】本题中主要考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和汉字书写习惯,拼读时,要注意音节、声调、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同时注意把字写正确写工整,特别注意“僻”“蒸”“栅”的笔顺。2D解析:D【详解】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A菜畦()qB惟妙惟肖(xio)xioC地壳(k)qio3C解析: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识记。A项的“滔滔不决”要改为“滔滔不绝”,“对答入流”要改为“对答如流”;B项的“才华横益”要改为“才华横溢”,“出类拔翠”要改为“出类拔萃”;D项的“嘻皮笑脸”要改为“嬉皮笑脸”,“眼急手快”要改为“眼疾手快”。4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夸张的修辞手法
15、的掌握。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A:从本句中的“发疯般”可知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5B解析:B【详解】此题考查我们的是辨析语病。(1)、在选项A当中,句子“稿件的高质量直接关系到黑板报、墙报或油印报质量的好坏。”“稿件的高质量”只表示一个方面,“好坏”又指的是两方面,因此,该句子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我们应该改为“稿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黑板报、墙报或油印报质量的好坏。”(2)、在选项C当中,句子“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其中“节奏”并不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人眼花缭乱的仅仅是灯光效
16、果,因此,可改为“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让人心情激动,那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眼花缭乱。”(3)、在选项D当中,句子“教室把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然在这个句子当中,“教室”是被动者,“我们”才是主动者,因此,我们可以改为“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6A解析:A【详解】略7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人名言以及谚语俗语的识记和积累,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根据语境的含义可以得出最符合的语句是A项。A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
17、,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符合题干的要求,想做的事情没做成,却意外做成了其他的事情。B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C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D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8B解析:B【详解】这类题目是考
18、查学生对课文重点片段的熟记程度,也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语段描写的是大风过后,天上飘起了乌云,打起了闪电,渐渐地,雨小了,太阳出来了,出现了彩虹的场景。9A解析: 作比较 老虎的体型是很大的,但与大象比较起来,显得太小了。 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 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一遍一遍地读 边读边思考作者表达的感情 积累优美的语句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句子仿写、句型转换、病句修改以及语言综合实践的知识点掌握。(1)抓住“同相比”可知是作比较。(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
19、?”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3)语序不当,按照一般逻辑,只有先“发现”,才能“克服”。对“A和并与B”类的语句,要注意其中连接词前后的顺序是否有问题。(4)定向“话题”参照例句仿写。并列关系,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要求,创设语言情景,用三个“要”造句。这三个“要”字表达的内容是并列关系,可以构成排比句。(5)抓住“禁毒”的关键词。套用常用的比如绿化类的宣传标语。前后对仗,主题突出,意思向上即可。10 金络脑 踏清秋 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 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莫把无时当有时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咏物诗还有罗隐的蜂,王冕的墨梅等。(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天街
21、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3)、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4)、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5)、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默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默写能力。原段: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23、援弓缴而射之。11(1)没从事写作,能否对书提出批评?(2)我虽然没从事过写作,但我能判断一本书的好坏。12、 从前 十分,非常13、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4、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15、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分析】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
24、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都是这样,做的太过了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反而只剩下祸害。12、考查字词解释。识记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有些词义含义较深,不能单从字面理解,必须深入思考,引申理解。13、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14、考查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15
25、、考查文言文的主旨。最后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B解析:16、倡导使用公筷,共享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17、使用公筷能防止疾病传播,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体现,是文明的用餐方式。18、B19、使用比个人筷子更长的筷子,或是不同花纹的筷子作为公筷。公筷摆放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分析】16、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在文中倡导人们使用公筷,共享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的观点。17、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使用公筷能防止疾病传播,有利于人
26、们的身体健康,是文明的用餐方式。这是使用公筷的必要性。18、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在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处,总括了全文,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对人们提出了倡议;但并没有抒发感情。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和图片中提取信息。我们可以从文中和图片中找到使用比个人筷子更长的筷子,或是不同图案和造型的筷子作为公筷。公筷摆放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20、 指闭住气,不敢呼吸,一般用于紧张或需要特别安静的情况。本文指听众们静静地听汤姆说话。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本文指听众对汤姆的嘲笑和不信任。2
27、0、 美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2、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嘲笑且不屑一顾 吃惊但动作镇静23、 印琼乔 穆夫波特 逃跑 勇敢、富有正义感24、(1)山洞迷路 鬼屋探险 (2)本文内容在图中“墓地惨案”这个位置【分析】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1)凝神屏息:意思是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本文指听众们静静地听汤姆说话。(2)此起彼伏:也说此起彼落、此伏彼起。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落。本文指听众对汤姆的嘲笑和不信
28、任。20、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课外搜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
29、。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两个人历经种种奇遇。这部小说从思想到技巧都有许多创新。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它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最杰出的一部。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
30、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仔细阅读划线句子,从“铁青可怕”“脸上略过一丝冷笑”“震动”可知,作者分别用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印琼乔的心理是由凶狠到嘲笑且不屑一顾,最后听到汤姆的话,感觉像是事实的吃惊但故作镇静。23、本题考查文章内
31、容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通读全文可知,汤姆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这时印琼乔就拿起那把刀子跳起来”,指出印琼乔是杀人凶手。“穆夫波特就倒在地上了”可以看出穆夫波特是被愿望的,但凶手却“一下子跑的无踪无影了。”汤姆不怕凶手报复自己,勇敢地战了出来说明事情的真相,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24、本题考查国外名著和概括文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
32、“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从主要内容可知,分别填写“山洞迷路、鬼屋探险”。本文讲述了汤姆在墓地看到印琼乔杀人的一幕后,在法庭上勇敢作证的事情,所以应该在图中“墓地惨案”这个位置。25那一次,我很感动打开记忆的大门,许多感动的事会涌出心头,有一次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在小区报亭旁解析:那一次,我很感动打开记忆的大门,许多感动的事会涌出心头,
33、有一次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在小区报亭旁的凳子上休息,刚想回家吃饭,突然一位穿着破旧的布鞋,身上穿着鲜艳的红裙子,头上绑着两个轻快的小辫子的女孩,情绪低落地走向报亭,正准备起身走的我,因为好奇,又坐了下来,看着小女孩。她走到报亭后,对报亭老板文叔说:“叔叔能打电话吗?”叔叔回答:“行啊,国际长途都可以打。”小女孩拿起电话,手指颤颤巍巍得拨着电话号码,过了好一会,她对电话的那头说:“妈妈你在乡下过得好吗?我在城市里过的可好了呢,你放心,我在叔叔单位里每天都能吃上肉,每天都有好衣服穿,叔叔每个月还给我3元的零花钱,我攒了好久买了一条这么鲜艳的红裙子,妈妈今天我就是穿着这条红裙子来给你打电话的”突然间
34、它的语调放得很低很低,眼睛里闪着泪花,用蚊子般的声音继续说:“妈妈你的肺还疼吗?我好想你,好想爸爸,我好想你们,每天晚上都梦见你们突然间小女孩不说话了,放到电话机上,接着她哭出了声音,文叔看了对她说:“怎么了?想妈妈?”女孩边哭着边回答“不是的,我妈妈都死了三年多了听到这里,顿时我的鼻子一酸原来对方电话无人,接着我缓缓地走回了家。我边走边想:这一通电话是多么感人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中要求我们写命题作文,记叙一个感动的一次,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注重文章的逻辑性,情节曲折起伏,平铺直叙的文章是没有吸引力的。要善于运用平时学习中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注意语句通顺,标点使用准确。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