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一、协作单位进场管理规定1、协作单位进场管理人员必须接受项目部组织进行的安全总交底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协作单位按分部(分项)工程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填写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记录表,并保留相关记录。2、协作单位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台帐。每个协作队伍应至少指定一名安全兼管员。3、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穿戴标准劳防用品,戴红色的安全帽。4、小型施工机具和临时用电设备(如电焊机、打夯机、磨光机、潜水泵、圆盘电锯、弯筋机、手持电动工具)进场,协作单位应组织验收和登记,提供产品合格证,项目部组织验证,不合格的严禁运进现场。5、大型机械设备进场
2、,必须提供设备检验合格报告,并将复印件报项目部备案。6、电焊机在现场使用时,应有防雨棚。当多台电焊机集中存放使用时,应做一个大的防雨棚,材质为彩钢瓦,规格不限;当一台电焊机单独使用时,应做成长、宽、高为1200*1200*1300的防雨棚,材质为彩钢瓦。7、各协作单位进场前,要将电箱的数量、型号进行统计,报项目部。协作单位要认真做好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自查和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运进现场。要求规格要统一,编好号码,标明单位名称,指定负责人(建议购买市建设安全协会推荐的电箱)。二、安全生产教育制度1、协作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进入现场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建立
3、三级安全教育档案,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2、协作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项目部组织的进场安全总交底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项目部应留交底记录。3、项目部施工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应向协作队伍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正式作业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填写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记录,项目部将对交底记录进行检查。4、每日作业前,班长应向班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交底,要求被交底人在班组安全交底记录本上签字,班长应保留记录,存放现场,随时接受上级管理人员的检查。5、项目部根据现场的检查情况,对一次有3人以上违规作业或三天内连续发生同样的违规作业行为
4、的班组或单位,项目部将利用下班时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进行集中教育,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特种作业培训与学习,经国家安全监察局或劳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上岗。7、项目部及时传达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各协作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并留下活动记录。8、协作单位要做好日常教育工作,及时传达上级管理部门有关精神,宣传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三、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制度1、编制的工程总体规划(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设计及作业指导书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2、开工前,协作单位必须按工程项目的规模、施工范围分别编制各
5、自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同时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留下记录。特别强调管理人员的责任,要给操作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条件,不违章指挥,并要求操作人员不违章冒险操作,做到“三不”伤害。3、协作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现场特点和难点,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预防对策。4、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提出各标段项目部安全措施费用使用计划,报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5、项目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系统工程新技术应用的学习和培训,组织交流和参观等活动,不断地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新技术、新成果,创造安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四、班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6、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一线作业人员自觉地遵守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特制定班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1、各协作单位施工现场的每个班组应建立班组班前安全交底活动记录台帐,由班长负责组织交底活动。2、班组在每天上班前必须进行5-15分钟的安全知识教育,由班长负责教育,参加教育的作业人员要签字留名,以便检查核对。3、教育内容以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为主,根据周围的环境和现场的作业条件,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4、现场安全员向班组提供学习资料,及时宣传安全生产形势。5、班组每天的活动记录,应放在现场,以备有关人员检查。6、班组每周应对一
7、周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讲评,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7、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每周对班组安全交底情况进行抽查,并在班组交底记录本上签字留名。五、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日常检查:要求项目部、协作单位专职安全员每天对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制止现场的违规、违章作业行为。作业人员每日下班后应检查工作场地,做到工完料清,确认后方可离开岗位。2、定期检查:项目部安全环保部门每周组织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项目部副经理每月组织协作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安全生产状况、设备运行状态、安全制度执行、及现场文明生产情况等检查。3、专项检查:邀请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检查内容
8、涉及临时用电设施、手持电动工具、小型施工机具、机械设备、脚手架等。4、季节性检查: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组织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滑防冻检查。5、节、假日前后检查:在节日或假日前后,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对特种设备进行专业检查,要害部位重点检查,隐蔽角落仔细检查。6、检查应做好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违章违规作业,进行口头教育,当即整改;一般安全隐患,要求当天整改完毕;重大安全隐患,下发安全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7、重点检查:要从管理上、制度上、措施上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现场临时用电、高空作业检查。8、回头检查:对已下发安全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的问题,质量技术部要认真组织
9、回头检查,确保隐患整改彻底。六、安全生产例会制度1、项目部,每月初召开一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分析施工生产危险源,制定安全措施,布置当月安全生产工作。2、项目部安环综合部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周工作安排,考评各专业项目执行管理制度情况,并交流有关经验和信息。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1、严格遵守项目部临时设施管理办法,用电前办理临时用电申请审批手续。2、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从事电工作业。电工在巡视中,要认真做好日常巡视及维护记录。3、严格把好用电设备机具进门关,对不合格配电箱、电缆线、设备等禁止入内。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照JGJ59-2
10、011标准,采用TNS系统,即实行三相五线制,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5、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按JGJ59-2011标准,统一编号,注明单位名称并上锁。配电箱内多路配电应设标记,保证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布置合理,配电箱金属外壳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专用电线。6、按照JGJ59-2011标,现场动力设备线路和照明线路分开,设置两个回路,。7、现场主干电缆线及可固定的电缆线采取架空或埋地敷设,移动部分采取架空敷设,需穿过道路时,用穿钢管方法保护,并挂“当心电缆”等标牌。8、现场所用的小型用电机具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必须经协作单位和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9、木工棚、
11、钢筋棚等作业场所应安装照明灯,照明灯的数量应根据工棚的大小来确定。施工现场要用钢管搭设照明灯台架,其高度不能低于5米,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强度。10、手持移动电具(如磨光机、手电钻等)必须使用软质橡皮电缆线,不准用塑料胶质线代替,其引线长度不应超过5米,不得有接头。11、手提式流动电箱,外壳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电源线必须有漏电保护装置。12、电工对配电箱、开关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13、停送电应由专人负责并遵守操作顺序,送电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停电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14、电气设备所用的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
12、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它金属线代替保险丝。15、施工现场如发现电缆线老化、破皮、漏电现象,要及时更换或包扎好。八、基础开挖及防护安全保障措施1、基坑开挖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方案,按施工流程施工。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3、机械挖土启动前,应检查离合器、钢丝绳等,经空车试运转后再开始作业。4、挖土时要注意土壁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坍塌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组织处理。5、人工挖土,前后操作人员间距不应小于2-3米,堆土要在1米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6、挖土中发现管道、电缆及其它埋设物应及时报
13、告,不得擅自处理。7、机械操作进铲不应过深,提升速度不应过猛。8、机械不得在输电线路下工作,在输电线路一侧挖土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机械的任何部位与架空电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必须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要求。9、开挖基坑时,应按专业施工方案实施。10、机械停挖时,应将机械停放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地基承载力过差,应采用钢板或路基箱加固。11、电缆线1米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12 、配合挖土机的清坡、清底工人,不得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内工作。13、基坑周围必须设置1.2米高栏杆并进行围挡,-2米以下的基坑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上下施工楼梯。14、在基坑开挖成型后,其四周应开挖断面排水沟,以免基坑积水,影响基坑结构稳定性,产生塌方。如有积水,应及时用潜水泵抽干。15、基坑在开挖前,必须摸清积坑下的管线排列和地质资料,以并考虑开挖中的以外应急措施(流沙等特殊情况)。16、清坡清底人员必须根据设计标高作好清底工作,不得超挖。17、开挖出的土方,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堆放,必须堆于基坑外侧1米以外,以免引起地面堆载超荷引起土体位移、或支撑破坏。精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