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班数学:结识星期 -陈丽萍活动目的:1结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爱好,积极、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活动准备:1. 星期妈妈和七个星期宝宝的图片。2. 两个孩子一个转盘。3. 每位幼儿一个星期卡片。活动过程:一、儿歌导入。1.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关于星期的儿歌,好吗?(朗诵儿歌)2.你们知道儿歌里的星期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星期来历的故事。二、新授:结识“星期”, 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教师讲述故事。2.故事里讲到了谁?星期妈妈一共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叫什么?第三个孩
2、子又是谁?星期四是第几个出生的?第五个孩子叫什么?第六个孩子叫什么?最后一个是谁?3.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4.星期宝宝们没有排好队,星期妈妈找不着了,谁来帮星期妈妈排排队呢?5.星期宝宝排好了队,心里可快乐了,他们想和小朋友玩“谁不见了”的游戏。三、游戏“谁不见了”。请你找一找谁不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四、转盘游戏。1.看,这七个调皮的星期娃娃又来到了转盘上,他要和小朋友继续玩游戏。2.介绍转盘。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转盘上有些什么?指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3.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探索。转动指针后,指针停到几,就请小朋友说出星期几的邻居分别是谁?两个小朋友玩一个,一个小朋友在玩的
3、时候,另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检查他说的对不对,然后互换。4.个别幼儿交流。你刚才找的是星期几的邻居?5.(教师示范转动转盘,请个别幼儿讲述)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星期日的邻居又是谁和谁呢?6.小朋友说的很好,请刚才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过的小朋友做小老师。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关系吗?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起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呢?上学的是哪几天?休息的是哪几天?请小朋友上来将上学的打勾,休息的画圈。小结:本来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学的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时间。8.你知道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后,第二个星期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对了,第二周又要从星期一开始
4、到星期日结束,那第三周呢?这样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环,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长大。小结:看来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还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找邻居的游戏。四、 角色游戏:找邻居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请小朋友排好队到每一组的篮子里去拿一张卡片,挂在胸前说一说,你拿的是星期几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几,然后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顺序拉成一个圆圈。3.我们一边转圈一边念儿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就蹲下不动。4.老师说到“星期几的朋友在哪里”,星期的两个邻居就站起来将手举高,其他星
5、期宝宝蹲着不动。5.请一组幼儿示范。6.幼儿游戏。五、结束部分。星期娃娃还藏在了日历上,我们再去找一找。一、 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星期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家家都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结识并能对的的使用星期对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二)幼儿现状分析中班班幼儿对喜欢和熟悉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意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并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传授的。“结识星期“这个活动,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合中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爱好的身边的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新刚要理念。(三)活动目的活动目的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幼儿园教
6、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各领域目的,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我设计的以下2个目的,分别对幼儿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1结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爱好,积极、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2个目的,蕴含了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的经验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的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四)活动重点难点根据新纲要关于科学领域的目的规定,我把 “结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爱惜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幼儿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懂得爱惜时间“拟定为本次活动的难
7、点。在后面说活动程序这个环节我将具体阐述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二、说教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积极活动的过程,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的,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开放、互动、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新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搜集活动材料外,还要挖掘活动价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提高活动效果。具体采用的教法有: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8、。2、演示法:教师在日历表上找出自己的生日,具体形象的演示了如何使用日历,幼儿可以非常直观的理解日历上的年和月。3、游戏法:通过游戏“体验一分钟”,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成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积极,即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愉悦了身心,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这些教法引导幼儿观测、讨论,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尝试,教师只是主导作用,支持引导幼儿去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三、说学法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发明条件让幼儿参与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1、操作练习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
9、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才也许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也许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每个幼儿提供一本日历,让他们仔细观测,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及六一、元旦等节日。通过自己动手,学会对的使用日历。2、体验法: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在与材料的互相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一次是让幼儿通过观看秒表走一圈,让幼儿感知时间的急忙流逝,第二次是让幼儿在一分钟内做事情,让幼儿体验时间的珍贵。这些学法的运用,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生动、活泼、积极、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10、幼儿可以用眼镜看、用嘴巴说、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用双手操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在快乐中习得经验,获得知识。活动反思: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一方面让孩子们理解星期的来历,随后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循环性,最后,让幼儿形成“星期”的概念,对星期更感爱好。整个活动,我从始至终遵守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的想法尽量多的表达,然而在孩子玩转盘游戏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让幼儿充足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在最后通过提问“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接下来的一星期又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这样让幼儿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环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由于星期幼儿接触的
11、比较多,所以在提问时对幼儿的难度也较低,在发现没有难度时,教师应当适时进行调整,如在问到“星期二的邻居是谁?”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时,教师可以增长难度,可问“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谁的邻居?”让幼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在活动中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不流畅,通过本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提高。孩子们对于一星期的时间,并不陌生,但对于一星期的顺序要让孩子们很熟悉的去掌握,对于我们新大班孩子而言,似乎并非易事。在教学活动中,我一方面出示了一星期的数字宝宝,孩子一下子被上面的图片吸引住了,紧接着让孩子们与数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找到与数字相相应的汉字,让幼儿复习、加以巩固。结识一星期的顺序。通过让幼儿自由讨论、探索,知
12、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星期日过了又是星期几,加深幼儿对一星期顺序的印象1、孩子们对于一星期中数字与汉字的结识,基本熟悉,但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但当我具体指着某个数字让幼儿说出它的后面一个数字时,如星期一的后面是几?孩子们并未清楚的回答上来,有的说星期三、有的说星期四都有。孩子对于顺序这个词刚开始也许还没有理解吧,但在解释之后,孩子们一下子回答上来了。2、幼儿在自由观测、讨论的过程中,我觉得每个幼儿准备一本台历让幼儿更深刻、更清楚的发现一星期的顺序,孩子的爱好度很高,但由于并非每本台历都同样,少数幼儿自己未能找到,因而在台历书中任意翻页,这就需要教师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幼儿。对于上完一个教学活动,巩固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有些幼儿在课堂上早就掌握了上课的知识,而有些确是需要老师在课后再以反复、练习的,这样,一节课的真正目的才干完整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