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58347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读拼音、写词语。b zhn chn zn n j jn jiq d 2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与人交际,说话很重要。谦逊有礼的语言,能使对方 ;幽默活泼的语言,能使对方 ;尖酸刻薄的语言,却会使对方 。A眉欢眼笑如沐春风如刺在喉B如沐春风眉欢眼笑如刺在喉C眉欢眼笑如刺在喉如沐春风D如沐春风如刺在喉眉欢眼笑3下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于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A反问;比确;夸张B设问;拟人;夸张C反问;拟人;引用D设问;比喻;引用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座吊桥很牢固,不会无缘无故就断掉,你不必担惊受怕、杞人忧天。B老师让我们把做错的题改正确,简直是画蛇添足。C他写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还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吗?6读句子回答问题,再照样子把画面写得生动形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添加了_(A静态描写B动态描写),再加入恰当的修饰

3、和补充,会把画面写得更生动具体。冬天的早晨真冷啊。_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谈读书之感。论语强调“敏而好学,_”;苏轼告诉我们“旧书不厌_,熟读深思_”;朱熹主张“读书有三到,_、_、_。”他还感慨道“为渠那得清如许?_。”我也爱书,在我看来,书是_。(2)赏眼中之景。在郭沫若眼中,白鹭是一首_的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_,那_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的配合,_的大小,一切都很_。在王维眼中,秋雨初晴的田园是一首诗,“_,_。”一句动静结合,皓月与山泉交相辉映,如诗如画。在清少纳言的眼中,落雪的早晨_,就是在_的早晨,或_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_。(3)品诗中之情。陆游临终前交代儿子:“王师北

4、定中原日,_。”林升面对朝廷的腐败发出质问:“山外青山楼外楼,_?”龚自珍这样表达对祖国未来的期待:“_,不拘一格降人材。”今天的我们更要牢记梁启超先生对祖国未来的嘱托:“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

5、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

6、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11、读材料一,“

7、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2)从调查结果看,有6 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

8、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文言文阅读。郑板桥读书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1)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2)易(3)之。然(4)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5),自竖立(6),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7),由浅入深,由卑(8)及高,由迩(9)及(10)远,以(11)赴古人之奥区(12),以自畅(13)其性情才(14)力(15)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

9、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18),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1)殊:特别。 (2)咸:都、全。(3) 易:轻视(4)然:然而、但是(5)愤激:发愤(6)竖立:确立观点(7)屈曲委蛇(wi y):曲曲折折地深入研究(8)卑:低(9)迩:近(10)及:到(11)以:连词,相当于“而”(12)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13)畅:畅通,昌盛(14)才:才能(15)力:力气善:善于(17)或:有时(18)匕箸:勺子和筷子15、读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是()A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B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

10、知/非善记,乃善/诵耳。C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D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16、结合上下文,借助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_17、你是否赞同郑板桥的读书方法?请说明理由。_18、读下面这段话,能让你想起关于读书的哪句名言?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学无止境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

11、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有几个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轻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讨论题。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没有人举手。“有

12、几个人答完了四个?”仍旧没有人举手。“三个?”“两个?”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一个了吧?”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时间流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19、在文中找出描写考试前后学生表情变化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开考前:_(2)开考后:_(3)收卷时

13、:_(4)收卷后:_20、在下面句子后的括号中注明人物描写的方法。(1)学生们都眉开眼笑。( )(2)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 )21、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A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B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22、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学生考前的自信和考后的沮丧作对比,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B文章运用顺叙的方式,叙事清楚,结构紧凑。C文章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波澜起伏。D文章通过写教授对这次考试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23、从文中可以看出,在这次毕业考试中没有一个

14、学生做完一道考题,这是一次失败的考试吗?为什么?_24写作。题目: 即景提示: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语句通顺,40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参考答案】1播种 称赞 感激 境界 启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播、赞、激、境、迪”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B解析:B此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和

15、在句子中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词语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眉欢眼笑:形容非常兴奋、高兴。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 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如刺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根据上下句进行理解分析,填入合适的词语。3A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诗句抒发诗人无法

16、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

17、二首其一,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根据意思可知,A选项中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4D解析:D【详解】略5B解析:B【详解】略6A解析: A 冬天的早晨,冷得小鸟不见踪影,冷得河水结上薄冰。【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和仿写句子。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属于静态描写。仿写句子时,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

18、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冬天的早晨真冷啊,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7 不耻下问 百回读 子自知 谓心到 眼到 口到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的良师益友 精巧 流线型结构 铁色 色素 身段 适宜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当然美 遍地铺满白霜 无雪无霜 熊熊的炭火 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劝天公重抖擞 而全在我少年【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慧而又好学的人,不应该以向地位比自

19、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为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赏析: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第空为开放题型,可以填所有跟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0、(2)“赏眼中之景。在郭沫若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话摘选自郭沫若的白鹭。这篇文章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作者的政治追求。白鹭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预见。“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无雪无霜的

21、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这段话摘选自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不同的美,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全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赏析: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

22、自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全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全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赏析: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作者是个爱国主义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

23、年少。”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出处: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少年中国说。C解析:11、C12、C13、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

24、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

25、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D解析:15、D16、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17、我赞成。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分析】译文:板桥居士,姓郑,名燮,扬州兴化人。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

26、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

27、,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15、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的断句。“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意思: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断句为: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16、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的翻译。“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意思: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1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说出理由。示例:我赞同郑板桥的读书方法。因为用心专注、勤苦不懈、终将学有所成。18、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言名句的B解析:19、

28、 喜气洋洋 眉开眼笑 可怕 担忧20、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21、B22、C23、不是。这次考试能使学生明白:理论的知识掌握了还需要学会如何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需要在生活中去探索,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解析】1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文中找出描写考试前后学生表情变化的词语并填空回答。通过阅读与理解段文,可从这些语句“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呈现出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中寻找答案,即本题可填空为:开考前:喜气洋洋;开考后:眉开眼笑;收卷时:可怕;收卷后:担

29、忧。20、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5种,分别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辨析人物描写方法。(1)从“眉开眼笑”可知是神态描写;(2)从“拿、面对”可知是动作描写。2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学无止境这篇短文记叙了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发生的事情,毕业生们认为毕业考试只是很容易的事情。结果教授出的五个问题,毕业生们却一个也答不出来,因此,教授才告诫毕业生们,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这就表明了学无止境。B选项正确。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C选项有误,本文并没有采用先抑后扬的写

30、法。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先写坏的,后写好的。2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从文末的句子“时间流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这次考试的教训会永远留在心中。这次毕业考试中,没有一个学生答完一个问题,这不是一次失败的考试,因为这次考试能使学生明白:理论的知识掌握了还需要学会如何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需要在生活中去探索和学习。24范文:雨中即景听,声音越来越近,随着一缕缕和谐的风儿轻捷,灵巧的吹拂雨悄悄地来了。不一会儿,来自四面八方的雨聚集到了一起,

31、形成了一场极美而又壮观的大雨。小雨点撞在了石头上,滴在了小河里,打在了绿叶上一切事物瞬时间都成了琴键,大手似的雨点打在了每一个神奇的琴键上,发出的美妙,悦耳的声音成了一曲夏季雨景的赞歌。当你仔细地体会,会感觉到周围都飘着无数奇妙的音符。雨越下越大,院子里到处的满天星,不仅没有倒下,而是贪婪地吮吸着雨婆婆赏给它的雨水,拼命向上长。富有神奇样子的龙吐珠,喝着雨水,艰难地吐出花蕊来,朴素大方的胭脂花被雨点打得娇滴滴的,看起来象一位害羞的妙龄少女。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只要你站在雨后的某个地方,就会觉得此时的空气,宛如一张崭新的白纸。一切有颜色的植物又似一块块调色板,雨点落在满天星的

32、叶子上,成了一滴晶莹,绿色的露珠,雨点落在了龙吐珠上成了黄色的露珠,雨点落在了胭脂花上,成了又一颗紫色的露珠雨后,所有事物都变得生气勃勃,欣欣向荣,这样普通而又常见的雨景,只要你会心观察,用心体会,真心感觉,会觉得这是种稀罕少见的雨中即景。【详解】本题考查了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充题目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写好这类作文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 即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二、选材分析:本题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以“ 即景”为题,写一篇习作。可写自然现象、写自然景观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选择你觉得最熟悉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抓住题眼“即景”去写,写景要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 声音等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构思指导:开头:开篇点题,引出所要描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特点写出来。结尾:最后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抒发感情。注意详略得当,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文章写生动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