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58284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深圳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头卖不掉的牛文/布衣粗食 继父正赶着牛一步一步朝集市走去,他是去卖牛的。说来你不信,牛卖过一次了,就卖到隔壁村子,但时隔不到一个月,牛就跑回来了,任凭继父抽打,它都不愿回买主家。无奈之下,继父只好把牛暂时留在家中,把卖牛的钱如数退给买主。 前两个月,家里的一头母牛产下了一头牛犊,家里是再也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了;再说了,家里正缺钱用,必须卖掉牛。卖掉了又跑回来的牛,是一头年轻的小水牛,刚学会犁地,属于耕牛里的“抢手货”,价钱自然卖得高些,如果要卖牛,非它莫属。 自从牛跑回来后,继父就纳闷了

2、,难道牛不仅识途,还恋家?这样的结论,着实让继父吃惊不小。牛是继父一手养大的,还亲自教它耕地,其中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特别是牛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山里很多牲口闹瘟疫,方圆几十里不知死了多少只牛犊,牛的性命是继父用草药磨成的汁液一口一口喂养过才得以存活的。结果是牛活得好好的,继父却害了一个多月病。即便继父明白了牛对家的依恋,心里也舍不得让牛走,但为了全家的生计,他还是赶着牛去了集市。继父打算把牛卖得越远越好,那样,牛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一到集市,牛就感到了离别的气氛,眼里露出了一丝恐惧的光。这样的感觉让牛很痛苦,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又一下。它想尽力讨好一下继父,想打消继父

3、卖掉自己的想法。每有一个买主和继父讨价还价的时候,牛总是轻轻地晃着尾巴,然后用舌头去舔继父的脸和手。看到有同类被人从集市牵走,它就发出很大的“哞哞”声,直到继父对它训斥过才肯安静一会儿。不管怎样,牛还是被一个远道而来的买主买走了,价钱不是很高,但继父说那买主是个老实人,牛跟了他是不会吃亏的。关键是,买主的家和我们的家相隔两百里以上,也正合继父卖牛的初衷。 牛走了,被一辆手扶拖拉机载走了。我们都以为,再也见不到牛了。然而,一年多以后的一个冬日,继父一开门就看到了牛,它就趴在家门口落光了叶子的枣树下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 “喂是谁把你打成这模样啊!哪个没天良的!”

4、继父大声地怒吼道,眼里分明淌着泪。 第二天,继父就出门去了,把卖牛的钱退给了买主。就这样,牛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家,直到老死的那一刻。(选自2015年7月12日青海日报)(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头牛卖不掉的原因。 (2)第2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体会“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又一下”一句中的划线字“蹭”的表达效果。 (4)“继父大声地怒吼道,眼里分明淌着泪。”请结合语境,分析继父淌泪的原因。 (5)你从继父与牛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第一次,因为继父善待牛,牛也恋家,它不想离开自己的主人;第二次,牛被打伤,继父很心疼,不忍心

5、再让它受苦了。(2)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继父卖牛的原因,即家里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和家里正缺钱用的事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3)“蹭”这一动作描写将牛的哀求和依恋的情感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出来。(4)因为继父看到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非常心疼,所以继父淌泪。(5)牛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只有真诚地相互对待,彼此才不会被抛弃。 【解析】【分析】(1)文中写了牛两次被卖掉,两次跑回家的事,文章第三段具体描写了继父和牛不一般的感情,分析这头牛跑回来的原因:牛恋家,它不想离开自己的主人,就自己跑回来了;第二次牛跑回来是的

6、情形在倒数第三段,当时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继父看到这种情形,很心疼,不忍心再让它受苦了,就把牛留了下来。 (2)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写继父两次卖牛,牛两次跑回家的事。文章第一段写父亲第二次去卖牛,而第二段则回忆了继父要把这头牛卖掉的原因,属于插叙。从内容方面分析,这段话补充交代了继父卖牛的原因,即家里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和家里正缺钱用的事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首先要理解“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蹭”这里是磨,擦的意思,是对牛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分析,继父要把这头牛卖掉

7、,但这头牛已经对继父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它不愿离开自己的主人,作为牛来说,它不会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这样的动作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因此这一动作描写将牛的哀求和依恋这种情感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4)结合语境分析,继父和这头牛有很深的感情,他卖牛的时候是看到那买主是个老实人,牛跟了他是不会吃亏的。但这头牛回来后继父却看到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因此非常心疼,所以留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眼泪。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头牛生病的时候,继父用草药磨成的汁液一口一口喂养过才得以存活的。继父卖牛的时候,想着要找一个好的买主,这样牛才不会吃亏,父亲对牛这样好,所以牛不愿离开

8、这个家,两次被卖掉两次又跑了回来,它对这个主人有很深的依恋。而那个买主他把牛打得浑身是伤痕,当然牛就会想法设法逃离他。据此答题。示例:牛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只有真诚地相互对待,彼此才不会被抛弃。 故答案为:(1) 第一次,因为继父善待牛,牛也恋家,它不想离开自己的主人;第二次,牛被打伤,继父很心疼,不忍心再让它受苦了。 (2)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继父卖牛的原因,即家里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和家里正缺钱用的事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蹭”这一动作描写将牛的哀求和依恋这种情感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4)因为继父看到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

9、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非常心疼,所以继父淌泪。 (5)示例:牛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只有真诚地相互对待,彼此才不会被抛弃。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记叙文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叙的作用一般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等。本文画线部分交代了中年夫妇夜晚出来做生意的缘由,属于插叙,其作用在于:表现出

10、中年夫妇勤劳、关爱孩子的品质,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 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是岁月的书

11、签 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 那是母亲的笔迹。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少回去,即使偶尔回家,也不再带着一本书。可是,母亲依然记得她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她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她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常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而母亲第一次在书签上写字,却是小学四年级时。那时她正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那一天正好看到海的女儿,回来继续看时,就见到书签上母亲写了一句:“如果你是那条美人鱼,

12、你会怎么做?”那个晚上,她想了这个问题许久,她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惊讶。 可是,她并没有告诉母亲答案,母亲也没有问她。后来,母亲就常在书签上给她留字,或是提出问题,或是提醒学习,而她,有时也会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母亲都会及时作答。这成了母女间的默契,平时说话从不说起这些事,而她也常常更换书签。 读初中时,她迷上了琼瑶的小说,心中对那些童话般的爱情极为向往,【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有些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年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牵念。那个晚上,写完作业,她打开那本我是一片云,看到书签上有字迹:“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自从

13、读初中以来,她极少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扰了,而母亲依然能看出她的心事,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她小小的温暖与帮助。 然后的时光就匆忙起来,学习和繁忙,使得整个高中三年,她看书没有以往一年多。常常一本书没看完,便被扔在那里,渐渐遗忘。可是每当想起,重新翻看,依然能看到母亲的话,虽然隔了许久,却是温暖依旧。 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她带了许多书回家。而没看几本,便被偶然发现的一件事扰得心思难静。有时想让心沉入书中的情节以忘忧,却是逐字看去,头脑中没有一丝痕迹。百年孤独只看了一小半,虽然每天都拿起,可书签依然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她在书签上写下了无数个“孤独”,那一天终于看到母亲的回话:“我们一直在!” 她又换了

14、一枚书签,写下:“一切都是真的?”隔了一天,她从外面回来,拿起书时,看到母亲的话:“是真的!可一切都在,我们依然,一直,一直。”久久地凝望着那些字,心里便渐渐释然,是的,一切都在,一直。开学离开时,她拥抱了父亲和母亲,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举动。而父母的眼中,也闪烁着晶莹。 然后是恋爱又失恋,沉默的日子里,以书遣怀,自制的书签依然,故乡却千里,再也没有那些字句慰藉无助的心灵。有一次,她给母亲买了件衣服,便把一把书连同夹着的书签一同寄回。过了些天,果然收到母亲寄回的书,书签上熟悉的字让她有要流泪的冲动:“记住曾经的美好,走向未知的美好。” 就在这样琐碎的成长中,她渐渐地成熟,也学会了独自去面对。大学

15、毕业后,工作,成家,依然离母亲遥远,看书的时候便越来越少了,【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只在偶尔的旧梦中重来,一枕的旧日美好时光。这次回家,也是为了散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她一时不知何去何从。而为了聊解途中寂寞,便带上本书,拿起书,就像从前般,随手做了个书签。 此刻,在火车上,她的心里漾着暖暖的感动,就像少年时一般。而和遥远的从前,却又是不同的心境。大一那年的寒假,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从那以后,再看到母亲的字,便多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和感激。 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

16、,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1)通读全文,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母女二人围绕书签所发生的相关情节补充完整。A_初中时向往爱情,母亲书签留言,给女儿引导、帮助高中三年,母亲依然书签留言鼓励女儿B_(2)本文语言朴实真挚又意味隽永,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文章【A】【B】两处的划线词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 , 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3)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答案】(1)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

17、女儿丰富的想象力;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2)略(3)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4)母亲是一个关心疼爱孩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从文中一次次的书签留言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懂得把握教育契机、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人,如当我上初中开始向往爱情时,母亲通过书签留言让我明白“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的道理。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从文末“我并

18、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以看出。 【解析】【分析】(1)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第一个空,是第段,情节是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第二个空,是在第段,情节可以概括为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答此题要考虑到由于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换而使情节内容有所不同。(2)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A句中的“绮丽多姿”,运用暗喻(或比喻),把少女的心事比作绮丽多

19、姿的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因对爱情的憧憬而复杂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绪。B句中的“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当这些书签完成它的使命,渐渐被我遗忘的情景。(3)考查文章的记叙顺序。本文使用了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作用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文章的具体顺序为: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小学四年级初中高中大学参加工作。答此题读懂情节内容是关键。(4)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一次次的书签留言”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是一个关心疼爱孩

20、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故答案为:(1)小学时候读书,母亲在书签上写下问题,激发女儿丰富的想象力。 大学期间,母亲书签上留言排遣女儿内心的孤独,鼓励她牢记生活的美好。(2)略(3)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4)母亲是一个关心疼爱孩子,理解谅解孩子的人,从文中一次次的书签留言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懂得把握教育契机、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人,如当我上初中开始向往爱情时,母亲通过书签留言让我明白“

21、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的道理。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从文末“我并不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以看出。【点评】(1)情节概括,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2)赏析词语,要根据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来把握,理解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文章的记叙顺序,只要根据文章的情节发展来梳理即可。(4)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文章的具体情节,从对人物描写的语句中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

22、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23、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

24、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围绕“秋天的怀念”写了哪些事?请概括填空。双腿瘫痪暴怒无常,_,_,母亲病危临终牵挂,_,_。 (2)仔细品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选文第段划线句子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从人物描

25、写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下面对文章及作者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截瘫的儿子的故事,突出了母爱的伟大。B.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于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用了神态描写的手法,“

26、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可见母亲的耐心慈祥。D.史铁生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杂文化”作品。(5)结合文章与材料,如何理解作者说自己的母亲“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你理解自己亲人的“苦”吗?请结合实际谈谈。材料:那时的我,她的儿子,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

27、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答案】 (1)母亲病重隐瞒病情;母亲央求北海看花;妹妹推我去赏花;“我”与妹妹懂母心 (2)划线句使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悲苦绝望的情绪;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描写了菊花绚丽茂盛的景色,表明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也是对母亲的缅怀。 (3)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

28、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4)D(5)“我”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我”二十岁时截瘫了,母亲情愿代替儿子受苦,甚至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健康却不能;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 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母亲理解儿子,想帮儿子,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让儿子幸福的路。这就注定,“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联系实际,符 合题意即可。 【解析】【分析】(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前两个空最好以“母亲

29、”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母亲”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后两个空最好以“妹妹”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妹妹”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2)欣赏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和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选文第段划线句子 “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使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答作用时要答出母亲这一动作的意义及母亲的情感。“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为景物描写。答作用要答出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的变化。(3)考查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第一个“好好儿活”作用有二:一个是劝儿子要坚强,一个是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第二处的“好

30、好儿活”作用有二:既是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答此题读懂文章的情节内容最为关键。决不要把“好好儿活”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割裂开来。(4)“属于意蕴深沉的杂文化作品”错,“杂文”应属议论文范畴,而史铁生的作品为散文。(5)一问,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把握。也就是理解“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的内涵。要通篇阅读文章内容后,再作答。可从“我”二十岁时截瘫了的角度、从母亲情愿代替儿子受苦的角度、从母亲身体不好的角度、从我经常向母亲发脾气等角度作答即可。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与材料来分析。二问,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

31、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自己亲人的“苦”,并能联系实际写出走出“苦”的缘由即可。故答案为:(1)母亲病重隐瞒病情;母亲央求北海看花;妹妹推我去赏花;“我”与妹妹懂母心(2)划线句使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悲苦绝望的情绪;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描写了菊花绚丽茂盛的景色,表明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也是对母亲的缅怀。(3)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

32、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4)D(5)“我”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我”二十岁时截瘫了,母亲情愿代替儿子受苦,甚至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健康却不能;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母亲理解儿子,想帮儿子,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一条让儿子幸福的路。这就注定,“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联系实际,符合题意即可。【点评】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1)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2)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

33、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重点考查内容。(3)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好好儿活”字面意思很简单,第一处的题解要结合语境,母亲的话是对儿子也是对自己说的,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和母爱的深沉。第二处是从我口中说出的,也是本文的主旨和中心,点明生命、活着的意义。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石头会唱歌顾晓蕊 我想说的石头,不是溪水畔或山坡上冷硬的带有棱角的石头。石头是一个人的名字。 初见时,几名临时工围在一起说笑,只有他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等活儿。他50岁上

34、下,长得黑瘦,裹着一身破旧的沾满油污的灰褐色工装。许是常年奔波的缘故,晒得黑红的脸庞刻满沧桑,一双凹陷的眼睛,却深邃而明亮。 老石踏实勤快,脑子又灵活,相熟以后,大家都愿意跟他搭帮干活。“石头,跟着走喽。”“老石,来搭把手。”他“嗯嗯”应道,脸上现出谦卑的笑。 一天清晨,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我循声朝窗外望去,不禁惊住了。 那个唱歌的人竟是老石,只见他站在屋前的空地上,身着白衫黑裤,看上去很精神。他唱罢一曲又一曲,唇间轻吐的乐符,如一簇绚丽的火苗,弥散成温暖的笑容。 当然,也会有人不喜欢听,抛出些难听的话,“大早上的,抽什么风”歌声戛然而止,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扭身逃进屋里去了

35、。 后来的几天早上,听不到老石的歌声,我心里有点儿失落。没想到有天下班吃过晚饭后,我去离驻地不远的河边散步,又遇到他。他拣了一处僻静的地方,继续练起了歌。 有一次周末,我乘车到市里闲逛,在返回的公交车上遇见了刚买磁带回来的老石,他主动帮我拿东西。攀谈间,才知道他为什么喜欢唱歌。正说着,从旁边的小道上走来两个人,一高一矮,高个子男人夸张地叫道:“哎哟,老石,今天有啥好事,买这么多东西?” “不不不是的,我是帮朋友拎的。” 矮个子男人撇撇嘴,说:“我想着也不可能,老石平日抠得紧哩。” 高个子男人接话道:“你还别说,老石用节省下的钱,供出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呢。” 那一瞬间,我心里一阵翻涌。他常年在外

36、奔波劳碌,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任都市的风沙将自己变得粗粝。然而一唱起歌来,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眼眸里升起股柔亮的东西,像两簇火苗。这背后藏着的,是一位父亲的隐忍和坚守。 隔了不久,有天我去主任办公室,在门口遇到他。我热情地打招呼:“老石,你也在这里啊。” “嗯嗯!”他嗫嚅着,眼神却是散乱的,脸拧成了一朵枯萎的花。我正要再说些什么,他垂下头,急匆匆地走掉了。 我推开门,嘴上嘟囔道:“这个老石,今天有点儿怪怪的。” 主任抬头瞅我一眼,感叹地说:“他是来请假的!人的命啊,可真难说,总算熬到儿子大学毕业,谁想到又碰上车祸。” 我猛然愣住,失神地站在那儿,想:这对他着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三个多月后,老

37、石回来上班了。听工友讲,他儿子出车祸后,瘸了一条腿,为了给儿子治病,欠下不少债。 我依然喜欢每天晚上去河边走走。他仍会到岸边唱歌,那歌声里,缠着一团雾似的,蒙蒙的,仿佛要沁出水来。 日子如串珠,眼瞅着一天天拨过去。阴雾散去,老石的歌声又变得清亮起来。 很快到了元旦,我们却在电视上正在播的节目中看见了老石。 第二天,消息在工地炸开了,收工后,一群人堵到老石宿舍门前。有人高喊:“老石,你上了电视,这下成明星了。” “嘿嘿,我在河边唱歌,市电视台的一位导演路过听到,让我去录节目。” “要我说,来一场独唱会,我们给你当听众!”又有人喊。 冷夜里,一弯上弦月如钩。老石亮开嗓子唱起来,那歌声长了腿似的四处

38、散开。听到精彩处,众人齐齐地鼓起掌来,惊飞了几只鸟,身影射向墨色夜空。(1)本文具体写了与老石有关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文中的老石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嗯嗯!”他嗫嚅着,眼神却是散乱的,脸拧成了一朵枯萎的花。(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以“石头会唱歌”为题的妙处。 【答案】 (1)老石在工地踏实勤快,谦卑待人。老石喜欢并坚持唱歌。老石去市里买磁带,并在回程的路上主动帮“我”拿东西,“我”了解到他作为父亲的隐忍和坚守。老石的儿子遭遇车祸,老石面对打击坚强地挺过来。老石因唱歌上了电视,并为众人唱歌。(2)踏实勤快,为人谦卑:

39、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等活儿,大家都愿意跟他搭帮干活。隐忍、坚强:为了供儿子上学,常年在外奔波劳碌,省吃俭用。乐观生活,积极向上:儿子遭遇车祸,老石坚强面对,用唱歌化解生活中的苦难。(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石的脸比作“一朵枯萎的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老石在知道儿子出车祸后内心的痛苦,使形象具体可感。(4)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引发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含了本文主旨,高度赞扬了主人公石头坚强乐观的品质。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梳理文章内容,把写同一件事内容的段落合并在一起,然后围绕主要人物“老石”进行概括。第到段写老石在工地踏实

40、勤快,谦卑待人。第到段写老石喜欢并坚持唱歌。第到段写老石去市里买磁带,并在回程的路上主动帮“我”拿东西,“我”了解到他作为父亲的隐忍和坚守。第到写老石的儿子遭遇车祸,老石面对打击坚强地挺过来。最后几段老石因唱歌上了电视,并为众人唱歌。 结合老石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分析,从“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等活儿,大家都愿意跟他搭帮干活”可以看出老石是一个踏实勤快,为人谦卑的人。老石为了供儿子上学,常年在外奔波劳碌,省吃俭用,由此看出老石是一个隐忍、坚强的人。儿子遭遇车祸,老石坚强面对,用唱歌化解生活中的苦难,由此看出老石是一个乐观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反复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将老石的脸比作“一朵枯萎的

41、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老石辛辛苦苦总算熬到儿子大学毕业,谁想到儿子又出了车祸,老石的内心非常的痛苦,这个比喻句就生动形象地刻画老石当时痛苦的心情。 从题目本身的表达效果来说,“石头会唱歌”,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因此这个题目引发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文中内容来看,这篇文章写老石喜欢唱歌,无论是儿子出事前还是出车祸后,因此题目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这篇文章主要塑造了老石这个人物形象,老石虽然是一个临时工,但是他乐观、坚强,他喜欢唱歌,有人不喜欢听,老石就他拣了一处僻静的地方,继续练起了歌。儿子出车祸后,老石很痛苦,但老石面对打击坚强地挺过来,继续唱起歌来,最后被电视台的导演

42、发现,上了电视节目。由此我们看出老石的坚强乐观,因此这个题目高度赞扬了主人公石头坚强乐观的品质,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 老石在工地踏实勤快,谦卑待人。老石喜欢并坚持唱歌。老石去市里买磁带,并在回程的路上主动帮“我”拿东西,“我”了解到他作为父亲的隐忍和坚守。老石的儿子遭遇车祸,老石面对打击坚强地挺过来。老石因唱歌上了电视,并为众人唱歌。 踏实勤快,为人谦卑: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等活儿,大家都愿意跟他搭帮干活。隐忍、坚强:为了供儿子上学,常年在外奔波劳碌,省吃俭用。乐观生活,积极向上:儿子遭遇车祸,老石坚强面对,用唱歌化解生活中的苦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石的脸比作“一朵枯萎的花”,

43、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老石在知道儿子出车祸后内心的痛苦,使形象具体可感。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引发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含了本文主旨,高度赞扬了主人公石头坚强乐观的品质。【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44、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作用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文章线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

45、方面进行分析。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

46、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7、。(1)联系选文,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2)选文的第两段突出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的第段和第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答案】 (1)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情。(2)对比论证。突出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明确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论点。(3)不重复。第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