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技巧1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2021年10月18日,四川省隆昌市向阳路二段在施工时发现约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如下图)。经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确认该化石为中型蜥脚类恐龙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中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属于()A.寒武纪B.志留纪C.二叠纪D.侏罗纪(2)蜥脚类恐龙生长时期()A.联合大陆已经解体B.陆地植物占主要地位C.高大山系形成D.早期鱼类大量繁衍2、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
2、类C.两栖类D.鱼类(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3、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圈层C.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D.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面消失(2)2020年1月14日凌晨,日本茨城县南部发生里氏5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A.可能在圈层B.圈层或圈层C.一定在圈层D.可能在圈层4、2021年8月2日,地理王老师
3、赴内蒙古某地(40N,108E)参加地理研学活动,早上拍到日出时手表显示时间为5:5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日出时,当地地方时为()A.5:02B.5:50C.6:00D.6:38(2)王老师预备提前半小时进行延时拍摄日落,则开始拍摄的北京时间和镜头朝向约为()A.18:28西南B.18:58西南C.19:16西北D.19:46西北5、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着陆器和巡视器(祝融号火星车)组合体穿过火星大气层(火星大气95%是二氧化碳,还有3%的氮,大气密度约为地球大气的1%),稳稳地降落在火星表面上,预计一周之后,祝融号火星车将会行驶在火星上。据此完成(1)(3)题。(1)
4、下列关于火星所处的宇宙环境,表述正确的是()A.由物质组成,处于不停运动中B.组成的基本天体是行星和星云C.宇宙的范围是137亿光年D.当彗星出现时,地球上会有灾难发生(2)下列关于火星环境的推测,合理的是()火星表面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高火星表面气压比地球表面高火星表面常有沙尘暴现象发生A.B.C.D.(3)火星暂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火星无法获得太阳稳定的光照B.火星附近天体运动杂乱,时常与火星发生碰撞C.火星自转和公转周期太长,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过大D.大气层稀薄,水汽太少6、华北地区某工业闲置老厂房改建成画廊,改建时完全保留原有窗户格局,现已成为
5、都市文化的新地标。下图示意厂房改建的画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我国北方传统建筑不同,该工厂厂房窗户大部分朝北,改建时保留其格局的主要目的是()A.扩展观赏者的视野B.保持室内光线均匀C.缩小室内冬夏温差D.更有利于通风透气(2)太阳光有时能从北边的窗户直接照射进厂房,时间可能是()A.6月17日500B.6月17日1400C.12月23日500D.12月23日14:007、2022年1月15日,汤加境内的火山(位置见下图)发生猛烈喷发。北京时间1月28日6时30分,中国政府向汤加提供的紧急救援物资由两架运20大型运输机运抵该国首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火山近年来已多次喷发。汤加境内
6、火山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地处()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2)此次中国向汤加提供的紧急救援物资主要有()A.洁净饮用水、速食食品等B.保暖衣物、防风帐篷等C.医用防护服、新冠疫苗等D.通讯器材、灭火设备等(3)为确保本国成为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国家,汤加采用UTC+13(东13区)时间。此次中国紧急救援物资运抵汤加时,当地时间最接近()A.1月27日10:30B.1月27日11:30C.1月28日10:30D.1月28日11:308、怀来县小南辛堡镇石洞村种植彩苹果已有2000多年历史。该
7、村春季在苹果树间套种土豆并用白色塑料膜覆盖,夏末收获土豆后又在苹果树下铺上银色塑料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春季种植土豆覆盖白色塑料膜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夏末在苹果树下铺上银色塑料膜的主要作用是()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B.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C.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9、光伏电站建成后,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性质,对电站内近地面(位于电池板下部,高2m)及高空(位于电池板上部,高10m)的气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下
8、图示意某日我国某大型光伏电站站内与邻近的站外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站内与邻近的站外水汽含量相差不大,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白天,四个测量点空气相对湿度差别不大,主要是因为白天()A.地表升温慢B.大气对流强烈C.风速较大D.大气层结稳定(2)夜晚站内10m高空的空气湿度大于站外10m高空,反映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存在导致()白天,地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白天,地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增加夜晚,地面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减少夜晚,地面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增加A.B.C.D.(3)该地可能位于()A.松嫩平原B.浙闽丘陵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10、北极涡旋是指极地附近的高空冷低压。正常年份
9、,北极涡旋中心位于加拿大巴芬岛。下图示意某年1月某日北美500百帕等压面海拔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500百帕等压面上甲处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五大湖区()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C.阴雨绵绵D.大风降温11、小海坨山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北京冬奥会主赛场。冬季,小海坨山阳坡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会干扰赛事。研究表明,湿润气流爬坡受阻是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气象部门利用地面气象站和升空探测仪观测小海坨山垂直方向的气象要素。在相同高度的水平面上,地面气象站、升空探测仪的观测结果存在偏差,观测数据经专
10、业处理后转绘成下图。据此完成1214题。(1)形成半山腰云的水汽主要来自()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下列时段中,半山腰云厚度最薄的是()A.15日17时B.15日23时C.16日5时D.16日11时(3)地面气象站、升空探测仪在相同高度水平面上的气温观测结果偏差为()白天,地面气象站气温低于升空探测仪白天,地面气象站气温高于升空探测仪夜间,升空探测仪气温低于地面气象站夜间,升空探测仪气温高于地面气象站A.B.C.D.12、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分解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B.
11、提高地表温度C.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D.缓解温室效应(2)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气温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少云雨现象,能见度差A.B.C.D.13、新加坡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足16米,但人口密集,经济十分发达。2013年6月19日晚,“史无前例”的烟霾袭击新加坡,烟雾主要来自苏门答腊岛的芭蕉燃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新加坡降水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径流数少B.面积小,储水条件差C.人口多,淡水需求大D.经济发达,污染严重(2)该日,影响新加坡的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
12、西北风14、湖效应降水是指在一定大气条件下,湖泊在其上空或下风侧激发或加强降水的特殊天气过程。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湖体还会影响穿越其上空的天气系统,加强湖体上空或下风侧的降水,形成加强型湖效应降水。下图示意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属于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多发时段的是地方时()A.9:00-12:00B.0:00-8:00C.12:00-15:00D.16:00-20:00(2)11月次年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水域面积小B.盛行冬季风C.地表植被少D.湖面封冻
13、(3)导致7-8月鄱阳湖激发型和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大B.夏季风强劲C.副热带高压控制D.台风频率高15、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为不同年份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大熊猫栖息地不断碎片化的原因是()A.森林的采伐和道路的修建B.滥捕大熊猫C.箭竹的大量死亡D.水资源的枯竭(2)108国道废弃和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使得大熊猫栖息地有所恢复,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14、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16、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本主义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2)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B.过度抽取地下水C.毁林开荒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17、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增加原煤的生产总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D.增设道路网,
15、改善交通条件18、环境问题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A.地方病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公害病(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台风A.B.C.D.19、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下题。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16、,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20、下图中的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2)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D.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严重21、读环境保护主题漫画,完成下列各题。(1)图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水污染B.臭氧层空洞C.酸雨D.全球变暖(2)图2漫画反
17、映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危害描述,正确的是()A.排放氟氯烃物质旱涝频率增加B.排放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C.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土壤酸化D.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3)同图3漫画反映的属于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是()A.荒漠化B.臭氧层的破坏C.凌汛D.火山喷发22、垛田是我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堤状高田。垛田的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宜种植各种旱地作物。为了避免涝灾,20世纪60年代之前,垛一般都很高,低的两三米,高的四五米,现如今垛田离水面的高度只有一米左右。据此完成以下小题。(1)垛田适宜种植旱地作物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少,气候干旱B.垛田灌溉不便C.
18、土壤保水能力差D.农民水田生产经验不足(2)垛田专业化生产规模很难扩大,主要是因为垛田()A.地势起伏大B.所在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不足C.农作物需精耕细作D.地块狭小,不便于进行机械化作业(3)以往垛田较高,而今垛田低平,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流水侵蚀B.洪灾得到有效治理,水患减少C.人为挖低D.地壳运动,地势降低23、下图为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月朝鲜半岛等温线明显向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2)图中a自然植被最可能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4、“此树一千年不死,死
19、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这就是胡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砂质土壤,疏松肥沃B.降水丰富,四季常青C.气候干旱,黄沙漫漫D.水源丰富,植被茂密(2)在我国能看到此景观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3)由北京到该景观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B.干湿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25、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
20、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中左图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分布图,右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依据图文信息推断右图中乙岸及丙自然带是()A.南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北岸、亚寒带针叶林带C.东岸、亚寒带针叶林带D.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发生的地理现象是()高温等温线沿河谷向南凸起高温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北挺进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南收缩A.B.C.D.(3)关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A.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山麓基带是干旱小叶灌丛带B.由于海拔较高,村庄和民居多位于热量
21、充足的河谷地带C.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导致该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单一匮乏D.在某些河谷可以看到热带、温带、寒带景观并存的现象26、暗紫贝母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青藏高原东部32004500m的高山环境中,分布区相对狭小。下图为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暗紫贝母()A.无法适应恶劣气候B.多位于高寒草甸C.茎叶储水能力强D.属于四季常绿植被(2)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分B.气温C.光照D.土壤27、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质多少有关,也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质损失有关。下表为我国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
22、游某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对应关系表,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随深度增加()A.先增后减B.总体递增C.保持稳定D.总体减少(2)影响高草植被与低草植被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量D.成土母质28、土壤湿度是指土壤的实际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10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年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A.12、1月B.10、11月C.7、8月D.5、6月(2)甲时期土壤湿度最低,主要原因是该时期()A.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B.植被覆盖低,下渗严
23、重C.农作物较少,灌溉用水少D.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少29、下图为“某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图中赤道附近东西部及甲岛东西侧自然带差异的共同因素是()A.洋流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2)若该大陆向南延伸到乙处,则最可能新增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0、下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北半球不同大陆的西岸,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洋流性质C.
24、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_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_高压,北太平洋形成_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_低压,北太平洋形成_高压。32、读“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A为_层,其主要活动是_,变化周期大约为_年。(2)图中的B为_层,其主要活动有_、_,会影响地面无线电_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现象。(3)图中的C为_层,其主要活动是_。33、读图完成填空_、_、_34、2020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文昌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当日前往发射场周边某地
25、开展实践活动。阅读小组实践活动日记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7月23日天还没亮,我们就抵达发射场附近的观测地点。12时41分,火箭成功发射!能够亲眼目睹发射全过程,见证中国航天又一伟大成就,真的令人激动而难忘!接下来,“天问一号”探测器预计将用7个多月的时间进入火星环绕轨道,祝它好运!(1)在图中画出“天问一号”发射升空那一天的太阳直射光线、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回到学校后,我们查阅了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1),了解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表1地球与火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行星距太阳(地球=1)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表面大气温度地球11123小时56分1.0年约15火星
26、1.520.110.1524小时37分1.9年约-63(2)根据资料推断火星表面大气温度低于地球的主要原因。(3)简述地球和火星绕日公转的共性运动特征。35、图示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为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A_,B_,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_。(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一条公路,应该选择_(或)线,请说明理由_?(3)若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村,说明理由_。(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处修建水电站。说出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36、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_的关系自然环境的_服务功能下降,导
27、致_自然环境的_服务功能失常,_与_加剧自然环境的_服务功能降低,降低舒适感、审美体验等37、三大类岩石形成常见岩石岩浆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_岩_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变成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到低处沉积,经压实固结而成页岩、_岩、砾岩、砂岩、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_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板岩、大理岩(下图)38、读下图。(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月_日。(2)图中A点的时刻为_时,D的昼长为_小时。(3)图中B、C、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等于0的
28、是_。(4)图中A、C、D三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6)B点位于D点的_方向。39、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_循环、_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4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
29、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材料二 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国家(地区)香港巴西德国尼日利亚中国韩国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41.828.944.315.235.237.928.4(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的是_。该国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_,其城市化特点是_。(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容易产生的人口问题有_。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41、读
30、“耕作土壤剖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土层为_,描述该土层的突出特点。(2)乙土层为_,描述其突出特点。(3)在野外观察土壤时,可以运用视觉、触觉等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干湿度、质量、紧实度等。分别举例说明运用视觉、触觉可以观察的土壤特点。(4)推测土壤剖面构造的学习采用模式图而非真实的景观图的可能原因。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如右图所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
31、有效措施。(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其主要原因。(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43、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O三类径流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2)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AQ1增加,Q2增加BQ2增加,Q3增加CQ1减少,Q2减少DQ2减少Q减少44、读材料,完
32、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前些年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新增的常住人口有几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材料二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此外,广东在众多省级行政区中最具有务工吸引力。(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级行政区中最具有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45、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甲国带来的积极影响。46、根据表数据和“我
33、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 出生率、 死亡率。(2)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引起的。(3)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的影响。(4)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4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据东南网报道,2020年12月10日21时19分,在台湾宜兰县海域(北纬24.74,东经121.99)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此次地震
34、震源位于图乙中的_(填字母)圈层,名称是_。图甲中地震波在该圈层的传播特点是_。(2)地震对市区造成的危害可能有_。(3)假如地震发生时,正在家中的你该如何自救。48、【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9、【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403起,与上年相比,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上升7.5%。(1)根据2012年
35、和2013年我国地质灾害的损失状况,推断2013年我国地质灾害的突出特点。(2)为减轻我国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请提出合理化建议。50、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00.7微米波断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和_。(2)小麦在_到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什么_。(4)简要说说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应用领域:_、_。65(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_030参考答案1、答案:DB【提示】地层与化石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
36、略2、答案:DBB【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BB3、答案:CB【提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圈层应为大气圈,大气圈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随着高度增加而升高,A错误;圈层为水圈,地球最活跃外部圈层应为生物圈,B错误;圈层为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硅铝层较轻,位于上部,在大洋壳中可能缺失,C正确;地震波在莫霍面以下波速增加,D错误。故选C。(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
37、千米。由题干可知,日本茨城县南部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因此该地震的震源可能在地壳,也可能在上地幔顶部。图中层是水圈,不是岩石圈,不可能发生地震,A错误;图中圈层为地壳、圈层为上地幔顶部,B正确、C错误;此次地震深度50千米,不可能位于软流层之下,D错。故选B。4、答案:AC【提示】时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5、答案:ACD【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处于不停运动中,A对;组成的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B错;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这是到
38、目前为止所知最遥远的天体,C错。彗星是由石块、尘埃、氨等物质组成的大冰块,小彗星会经过大气层的摩擦渐渐消失,大些的彗星会在冲入大气层后会变成流星雨,因此彗星出现不一定会有灾难,D错。(2)火星质量小,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对,错;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错。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对。故本题选C。(3)火星地处太阳系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一直很稳定,AB错;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C错;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
39、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大气层稀薄,水汽太少,D对。6、答案:BA【提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7、答案:DAD【提示】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灾害防治时差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8、答案:A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夏末在苹果树下铺上银色塑料膜的主要作用。【解答】(1)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有效地阻止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故选A。(2)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
40、高产品质量,B对;夏季地温高,不需要提高地温,A错;地膜覆盖不能降低地温,C错;地膜覆盖提高地面反射率目的是为了着色而不是为了阻吓飞鸟,也达不到这样的目的,D错。故选B。9、答案:BA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AC10、答案:A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系统与天气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11、答案:CBD【提示】锋面系统与天气气压系统与天气锋面气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大气
41、的水平运动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12、答案:C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3、答案:BC【提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但面积狭小,河流短小,储水空间少,使得淡水资源匮乏,B符合题意;新加坡地势低平不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新加坡降水丰富,径流数并不少,排除A;新加坡经济十分发达(环境保护力度大,污染并不严重),人口密集,淡水需求量,是当地淡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不属于自然原因,排除C、D。故选B。(2)材料信息表明,新加
42、坡遭遇烟霾袭击,图中显示,烟雾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向东北方向延伸,应该是烟雾受到西南风推动扩散所致,因此该日影响新加坡的风是西南风,该盛行风应是北半球夏季(6月)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4、答案:BAC【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15、答案:AA【提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森工企业采伐加大了森林的破坏,使得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缩小;同时,读图可知,108国道建成
43、于20世纪70年代,道路的修建也使得熊猫的栖息地被分割,大熊猫栖息地不断碎片化,A正确;并不是对大能猫进行滥捕,且即便对大熊猫进行滥捕,其结果是大熊猫的数量减少,而不是栖息地的碎片化,B错;材料并无信息反映箭竹大量死亡,C错;该区域奏岭位于陕西南部,水资源较丰富,并不是水资源的枯竭,D错。故选A.(2)随着108国道废弃和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大熊猫的栖息地有所恢复,这反映了人类的发展也要考虑到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以及阶段性原则等。故选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6、答案:DA【提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2)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解答】(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人地伙伴论思想,D对。故选D。(2)该思想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符合该理论的做法是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资源,A对。过度抽取地下水、毁林开荒、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都是强调人对环境的决定作用,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求发展,不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B、C、D错。故选A。17、答案:A【提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