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ho****t 文档编号:51540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3 2 卷 , 第 5 期 2 0 1 1年 9月 中 国 铁 道 科 学 CH I NA RAI I W AY SCI ENCE Vo 1 3 2 No 5 S e p t e mb e r ,2 0 1 1 文章编号 :1 0 0 1 4 6 3 2( 2 0 1 1 )0 5 0 0 2 6 0 6 斜 拉桥 桥塔钢一 混凝 土结合段模 型试 验研究 司秀勇 ,肖 林 ,赵建波 ( 1 燕山大学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河北 秦皇岛0 6 6 0 0 4 ;2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 I 程学院,四川 成都6 1 0 0 3 1 ) 摘要 l根据几何 、物理 以及 边界条件相似 原则 ,设计

2、绵 阳城南新 区 l号桥桥 塔钢混凝 土结合 段 的缩 尺 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分别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加载,测试试验模型控制断面和主要构 件的应力、变形随加载历程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 P B L键贯穿钢筋的应力水平 较低 ,钢箱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量较小,钢箱 与混凝土之间共同受 T作性能良好 ,钢结构的荷载被比较顺 畅地传递到混凝土结构 卜,这说明该桥结合段的设计合理,满足安全性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关键词:斜拉桥;桥塔 ;钢一混凝土结合段;P B L键;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 :U4 4 8 2 7 :U 4 4 3 3 8 ;TU3

3、9 8 文献标 识码 :A 斜拉桥桥塔按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桥塔 、钢 桥塔和钢一混凝土混合桥塔等l 】 书 】 。与混凝土桥塔 及钢桥塔相 比钢一混凝土混合桥塔具有 以下优点 : 减轻桥塔上部重量 ;桥塔上部施工更加容易 ; 钢锚箱在工厂预制 ,容易保证精度 ;简化斜拉 索锚固结构 ,使桥塔受力 明确 ;检查养护方便 ; 通过涂装 可美化桥塔外观;斜拉索钢套管定位 更容易,无需定位骨架 。 。为保证桥塔整体性 以 及钢与混凝 土结合的可靠性 ,有时需要在结合段布 置少量预应力筋 ,加大了桥塔结合段的施工难度 。 绵 阳城南新区 l号桥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 ,跨 径组合为 1 0 0 m+2 0

4、 0 m+1 0 0 m。车行桥主梁采用 大悬臂预应力 混凝土箱 梁,人行 桥主梁采用 钢箱 梁 。倒 Y型桥塔塔高 9 7 m。桥塔上部为 2 4 m 的钢 塔段 和 1 3 5 m 的装饰 段 ,下部 混凝土塔 柱高 5 4 m,钢塔柱 与混凝土塔柱之 间设置 5 5 m 高的结合 段 ,如图 l 所示 。桥塔结合段上除了设置主桥斜拉 索外 ,在垂直于桥轴线 的方 向还设置 了人行 桥拉 索 ,因此 ,结合段 同时承受轴力、顺桥 向弯矩 、横 桥 向弯矩和剪力的作用。在荷载作用下钢混结合段 处将产生轴向压应力、轴向拉应力和剪应力 ,由于 结合段处于桥塔锚 固区,索塔锚固结构及锚下结构 直接

5、承受巨大索力 ,其局部应力不容忽视。为验证 该结合段的安全性 ,进行钢一混结合段的大 比例模 型 试验 研 究 。 收稿 日期 ;2 0 1 O 一 1 2 2 0 ;修订 日期 :2 O 1 1 O 7 一 O 3 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 5 0 8 0 8 1 5 0 ) 作者简介 :司秀 勇 ( 1 9 7 8) ,男,吉林洮南人 ,讲师 ,博士研究生 。 图 1 桥塔结构 图 1 试验模 型设 计 绵阳城南新区 1 号桥桥塔钢混结合段高 5 5 m,厚 4 4 3 m,最大宽度 5 6 5 m,承载能力极 限 状态下设计轴力 1 3 5 4 9 9 k N、弯矩

6、3 8 6 8 7 k N m。 钢混结合段上 部 4 5 m 高度 范围 内采用有格 室的 前后承压板构造 ,下部采用 “ 井”字型钢板插入混 第 5 期 斜拉桥桥塔钢一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 2 7 凝土段 ,形成 1 r n高的过渡段 ,如图 2和 图 3所 示 。在每个钢格室的肋板上开孔 ,中间穿钢筋构造 P B L剪力键 ,P B L剪力键 的开孔直径 6 0 mm,贯 穿钢筋直径 2 5 mm。在结合段 中 ,上部钢塔 的 内 力通过 P B I 剪力键 、承压板及钢与混凝土的界面 粘结力传递给下塔柱 。由于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力 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而难 以掌握 ,因此通常认为 内

7、 力 的传 递主要 由承压 板 和P B I 剪 力键完 成 , 钢与 8 0 一 寸 4 g 寸 8 0 r l J 箱 I i I 段 一 卜 承压板 1 、 下承压板 ! 卜r 攀 乡 斜拉索 r lj0 鞫 预 应 力 钢 绞 J I , r : 一 J -_ 毽 麓 l 斜 拉 索 图 2 结合段构造图 ( 单位:mm) 桥 塔 由 心 线 ( a ) 结合段上部格室构造 I 桥 专 由 线 井 ” 字 型 钢 板 ( b ) 结合段下部过渡段构造 图 3 结合段剖面图 ( 单位 :mm) 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力只作强度的安全余量看待。 由于加载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行整个结合段 的足尺试

8、验 。若缩尺模型的比例取 的太小 ,则模型 的制造难度增加且混凝土浇注质量不易保证 ,综合 考虑以上因素后 ,确定按 1:3进行整个结合段 的 缩尺模型试验 。模型设计 以应力等效为原则 。 由于缩尺后 的加劲肋板厚不是标准板厚 ,采用 接近的标准板厚替代 ,这样对主体结构 的应力状态 影响不大 。取桥塔钢混结合段及其 上部 1 r n高钢 箱段 、下部 3 1 r n高混凝 土节 段作 为研 究对 象。 试验模型总高为 3 2 m,钢箱段高 0 3 3 3 r n ,结合 段高 1 8 3 3 m,混凝土段高 1 0 3 3 m。试验模型构 造如图 4中阴影 区域所示 。 加载 千 斤顶 图

9、 4 试验模 型加载示意图 模型用钢筋和混凝土采用 与原结构相 同的材 料 ,弹性模量 、泊松 比的相似 常数为 l 。混凝土标 号为 C 5 0 ,弹性模 量为 3 5 GP a ;桥塔试验段 钢筋 采用 HRB 3 3 5级钢筋。钢箱结构采用 Q3 4 5 q E级钢 板制造 ,弹性模量为 2 1 0 GP a 。 按照相似理论可推导出材料的容重相似常数为 3 ,即模型材料的容重应为原型材料 的 3倍 。根据 容重 的相似常数 ,在试验中应进行恒载补偿 ,但是 试验模型 自重只 占结合段 内力的 1 5 9 6 ,因此在试 验中没有考虑这一部分荷载的影响。 按照承载力之和等效的原则设计模

10、型 P B I 键 。 若按照几何 比例缩尺 ,P B I 键缩 尺后 的孔径 只有 2 0 mm,钢筋直径不到 8 mm,混凝土难以进入钢 板圆孔。因此 ,采用保持孔径不变 ,减少 P B I 键 数量的方式达到传剪能力相似的 目的。若在每个方 向上将 P B I 键数量减 少为实际结构 的 I 3 ,由于 2 8 中困铁道科学 第 3 2卷 P B I 键数量过 少可能会 引起剪力传 递不均匀 ,因 此先 将 P B I 键 的贯 穿 钢 筋 直径 减 小 为 1 6 mm, P B I 键的单孔承载力为原结构 的 1 z 2 3 E _ 9 _ ,再将 每个方向上 P B I 键数 量减

11、 少 为实 际结构 的 1 e , 这样所有剪力键 的设计承载力之 和为实 际结 构 的 ( 1 2 2 3 ) ( 1 2 ) ( 1 2 ) 一1 9 。 2 试验加载测试方案 2 1 试验加载方案 绵阳城南 新 区 l号桥桥塔钢混结合 段构造复 杂 ,结合段除承受上塔段传来的巨大轴力外 ,还要 承受非对称荷载引起的弯矩 ,以及结合段内部桥塔 锚 固系统传递 的索力 。模型加载时,结合段底部与 地面 固接 ,在结合段 顶部及塔 内钢锚箱处 施加荷 载。结合段顶部采用 2列共 1 O个 2 5 0 t 穿心式千斤 顶加载 ,每个千斤顶的推力由 1 0束 1 5 2 5 mm钢 绞线传至试验模

12、型。结合段内部拉索也用钢绞线模 拟,索力用 4个 1 0 0 t 千斤顶施加。试验加载布置 如 图 4所 示 。 试验加载工况选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下的 2种最不利荷载组合 。结合段受到 轴压 、剪切 、弯 曲及扭转荷载共同作用 ,分析实际 结构受力发现 ,结合段受到的剪力及扭矩较小 ,在 模型试验 中不考虑这部分荷载的影响。按照相似原 则计算得到 2 种工况下试验模型荷载 ,列于表 1 。 表 1 试验模型 工况荷载 注:表中力以受拉为正,受压为负;力矩以绕轴线逆时针旋转为正,顺时 针旋转为负。 模型加载中结合段顶部设置的千斤顶 ,相对于 截面形心的位置固定。在力臂确定的情

13、况下 ,通过 调整每个千斤顶的压力值 ,使结合段的面内 ( 顺桥 向) 、面外 ( 横桥向)弯矩与设计值相等 。 试验加载历程如下 :预加载 ,采用工况 I的 3 0 设计荷载预加载及卸载 3次,以消除非弹性变 形 ;工况 I加载,用设计荷载的 1 5 为增量级 , 加载到设计荷载 的 6 O 后,再以设计荷 载的 1 O 作为增量级加载到设计荷载,然后卸载 ;工况 加载 ,用设计荷 载的 1 5 为增量 级,加载 到设计 荷载的 6 O 后 ,再 以设计荷载的 1 O 作为增量级 加载到设计荷载的 8 O ,然后 以设计荷载的 5 作 为增量级 ,加载到设计荷载 ,然后卸载。在各加载 历程的

14、各 级荷 载作用下 ,持荷 5 rai n ,进行应变 、 变形 测量 。 2 2 试验模型测试方案 为方便结果描述 ,将结合段模型测点进行如下 编号 :桥塔外壁测点分别编号为 A,B,C和 D,2 道竖向隔板上的测点编号为 E和 F,2道横 向隔板 上的测点编号为 G和 H。每个 面上 的测 点按 照从 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从小到大编号 ,如图 5 所 示 三 一 I l 一 - 一 。 f。 I 9 I 厂。 。 一3 4 口 I I I I I 一 H _ I U I 一 一 一 l l叶I r _ 1 I F -一 _= -1 【 _ l 一、 l _ 一 一 I n - I I l

15、 I I J I I L 一3 4 一l 1 - l 钢箱表面应力测点 v 混凝土应力测点 1 贯穿钢筋应力测点 结构变形测点 图 5 试验模型测点布置示意图 1 )钢箱应力 通过钢结构应力 的测试 ,了解钢箱应力分布规 律 ,确定结合段钢结构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得到 荷载在钢结构与混凝土之 间的传递规律。钢结构的 应力采用电阻应变计测量 。测点布置在钢箱外壁及 横隔板上 ,如 图 5中 A H所 示 ,钢 箱外侧各 面 布置 4列测点 ,每列沿模 型高度方向布置钢箱应力 测点 l 3 个 ,均沿桥塔轴 向布置 。 2 )混凝土应力 通过混凝土应力的测试 ,了解混凝土应力分布 规律和混凝土结

16、构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 。混凝土 的应力采用振弦传感器测量 。在图 5混凝土应力测 点位置沿模型高度方向布置 3 层测点,共 3 3个 。 3 )贯穿钢筋应力 P B I 键的抗剪能 力主要 由孔洞 内混凝 土榫 以 及贯通钢筋提供 ,贯通钢筋的应力是反映 P B L键 第 5期 斜拉桥桥塔钢一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 2 9 受力状态 的重要参数。P B I 键 的应 力采用 电阻应 变片测量 。在 图 5贯穿钢筋应力测点位置沿模型高 度方 向布置 7层测点 ,共 7 7 个 。 4 )位移 位移测试 的目的是得到试验模型的变形 、钢结 构与混凝土之 间的相对滑移量。分别在模 型顶 面、 沿

17、模型高度方 向布置位移传感器 。在图 5每个位移 测点位置沿高度方向布置 4个位移传感器 ,其中 1 个测量结合 段顶部混 凝土位 移 ,3个测量 钢箱位 移 ,共布置位 侈传感器 1 6个 。通过混凝土应变的 测试可以得 到混凝土 的应变沿模 型高度方 向的分 布 ,再测得模型顶部混凝土的变形 ,就可 以反算 出 沿高度分布的混凝土变形量 。由在模型外表面沿高 度布置的位移传感器可 以得到钢结构 的变形量 ,二 者之差即为在测点处的钢与混凝土相对滑移量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测得结合段各构件的应力及相对滑移最大 值见表 2 ,由于模型 内部 E G测点测试结果普遍 较小 ,文中只给出

18、A_一D测点测试结果 。 表 2 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 果可以看 出,在试验荷载作用下 ,结 合段各部分的竖向压应力均小于材料强度设计值, 说明结合段设计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钢箱压应力最 大值 出现在结合段顶面,混凝土压应力最大值 出现 在结合段底部 。结合段顶层 P B L键 的贯穿钢筋应 力和相对滑移量最大 。钢结构上塔柱的轴力及弯矩 室 埘 高度 m m 1 4 1 8 : ! 2 2 6 3 0 3 4 ( a ) 钢筋应力 2 日 星 6 8 1 O 一 1 2 0 2 4 星6 I 8 1 0 1 2 通过结合段的承压板及贯穿钢筋逐步传递至下塔柱 混凝土结构 ,因此结合段 自上而下

19、 ,钢结构应力逐 渐减小 ,混凝土应力逐渐增大 。可见试验结果与理 论分析吻合 。 图 6给出了沿结合段高度分布的应力及相对滑 移部分测试结果 。图 7给出了工况 作用下部分测 图 6 应力及相对滑移沿模型高度的分布情况 荷 载量 级 0 2 0 4 0 6 0 8 1 0 5 0 4 O 星 。 葛2 0 l 0 荷载量级 ( b ) 混凝土应力 ( c ) 贯穿钢筋应力 图 7 工况 部分测点应力及相对 滑移随荷载变化 曲线 : 滔 一 O 0 帅 鲫 一 一 一 日星 R域 3 0 中国铁道科学 第 3 2卷 点的应力荷载曲线及相对滑移荷载曲线。 1 )钢箱应力 试验测得钢箱最大竖 向正

20、应力为 1 8 8 MP a ,位 于 Al 顶部测点。由于结合段弯矩作用 ,A面钢箱 的应力较其他 3个 面大 。A1和 A4测点受到加载 梁 的直接作用 ,其应力大于 A2和 A3测点 ,自上 而下 A1和 A4测 点 的应 力迅 速衰 减 ,在高度 为 2 2 6 7 mm处 ( 下承压板 )钢箱竖 向应力变得平稳 流畅 ,说明上部结构荷载被比较顺畅地传递到混凝 土结构。在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下 ,钢箱应力随荷载 增加表现出较强的线性行为。 2 )混 凝 土应 力 试验测得结合段 P B I 键附近混凝土 的最大压 应力 为 1 1 2 MP a ,最 大 拉应 力 为 0 5 MP a

21、,而 P B I 键附近混凝土 区域的应力水平 大于结构整体 应力水平I “ ,说 明结合 段 混凝 土强 度满 足要求 。 自上而下混凝土应力近乎线性增加 ,应力一荷载 曲 线亦表现出明显的线性 ,可见结合段构造将上部钢 结构荷载均匀 、顺畅地传递到了混凝土结构 中。 3 )P B I 键贯穿钢筋应力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下测得贯穿钢筋的最大应力 为 4 2 5 MP a ,从 P B I 键 的受力特性可以知道此时 P B I 键远未达到其设计 承载力,P B I 键传 力构造 的安全性满足要求 。上 2排测点 P B I 键贯穿钢筋 应力远大于其他位置 P B I 键贯穿钢筋应力 ,即结

22、合段上部 P B I 键 传递 的剪 力 远大 于其 他位 置 的 P B I 键。下承压板 以下的 P B I 键贯穿钢筋应力一 高度曲线均匀平 滑 ,说 明合理 的承压板设计 能使 P B I 键的受力更均匀 。 4 )相 对 滑移 钢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呈现两端大 中间小的趋 势。上承压板 和顶部 P B L键传递 的荷载 大,相对 滑移也较大 ;中间相对滑移测点位于下承压板上, 由于承压板的刚度大 ,相对滑移也相应减小 ;结合 段下部传递的荷 载较小 ,但主要依靠 P B I 键传递 剪力 ,抗剪刚度整体小 ,因此测得的滑移量较大 。 试验测得钢箱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量 为 1 1 1 2

23、 6 m,根据模 型与实 际结构 的 比例 关系 ,模 型 试验得到的位移值为实际结构的 1 3 ,因此实际结 构的钢与混凝土 的相对滑移 量为 3 3 3 7 8 m。钢 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量较小 ,表明钢箱与混凝土之 间共同受力的工作性能 良好 ,钢板作用力被充分传 递至混凝土。模型顶部 P B I 键传递 了大部分 的竖 向剪力 ,因此顶部相对滑移也远大于其他部分 ;结 合段受到索力作用 ,模型下部钢与混凝土相对滑移 量 比中部大。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荷载滑移 曲线呈线性趋势 ,表明结合段仍然在弹性范围内工 作 ,结合段 的安全性满足要求。 4 结论 ( 1 )结合段钢结构 、混凝土

24、结构及 P B I 键贯 穿钢筋 的应力水平较低 ,表明结合段设计的安全性 满足要求 ,结构有较强的安全储备。 ( 2 )结合段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沿高度 方 向基本呈线性分布,上部结构的荷载被 比较顺畅 地传递到混凝土结构,结合段构造设计比较合理。 ( 3 )钢箱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量小,表明钢箱 与混凝土之问共同受力的工作性能 良好。 参 考 文 献 刘 擎混合梁接合部设计 技术的发展 J 世界桥梁,2 0 0 5( 4 ) :9 - 1 2 刘 K 擎组合结构桥梁 M 北京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2 0 0 5 、 f j 林钢混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试验研究 D 3 成都 :西南交通

25、大学,2 0 0 8 ( XI A ( ) L i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Mo d e l Te s t o f S h e a r C o n n e c t o r i n t h e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t r u c t u r e D C h e n g d u :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0 8 i n Ch i n e s e ) 陈开利 成躁,安群慧舟t h JO l 天门大桥钢与混凝土结合

26、段模型试验研究 E J 土木工程学报,2 0 0 6 ,3 9( 3 ) : 86 9 ( ) ( CHE N Ka i l i ,W ANG J i e z a o ,AN Qu n h u i Mo d e l Te s t s o n St e e l C o n c r e t e J o i n i n g S e c t i o n o f Ma i n Gi r d e r o f a Ca b l e -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J C h i n a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2 0

27、0 6 ,3 9 ( 3 ) : 8 6 9 0 i n C h i n e s e ) 樊健牛,聂建 , 锋,等斜拉桥钢箱梁一 混凝土桥塔结合段的试验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2 0 0 8 ,4 1( 7 ) : 6l 66 ( F AN J i a n s h e n g , NI E J i a n g u o ,I 0 J i a n f e n g e t a 1 Te s t o n t h e Co mpos i t e J o i n t S e c t i o n b e t we e n S t e e l B o x Gi r d e r l 2 3 4 5 r L rL

28、 rL r L rL 第 5期 斜拉桥桥塔钢一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 3 1 a n d C o n c r e t e To we r o f a C a b l e - S t a y e d B r id g e 刀C h i n a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2 0 0 8 ,4 1( 7 ) : 6 1 6 6 i n C h i n e s e ) 6 胡建华,侯文崎,黄琼 2 0 0 7 。4 ( 5 ) 2 8 3 3 7 8 9 E l 0 混合梁 自锚式悬索桥钢混接合段结构形式的对比试验研究 E J 铁道

29、科学与工程学报, ( HU J i a n h u a ,HOU We n q i ,HUANG Qi o n g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f Di f f e r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ms o f S t e e l Co n c r e t e J o i n t S e c t io n o f Hy b r i d S e l f - An c h o r e d S u s p e n s i o n B r i d g e J J o u r n a l o f R a i l wa y S c i

30、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7 ,4 ( 5 )2 8 3 3 i n Ch i n e s e ) 张仲先,黄彩萍,党志杰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静力试验研究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 0 , 3 8 ( 4 ) : 1 2 1 1 2 4 ( Z HANG Z h o n g x i a n ,HUANG C a i p i n g , DAN G Z h ij i e S t a t i c E x p e r i me n t s o f S t e e l- Co n c r e t e Co mp o s

31、 i t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Hy b r i d C a b l e -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s E J J o u r n a l o f Hu a z h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2 0 1 0,3 8 ( 4 ) :1 2 1 1 2 4 i n Ch i n e s e ) Eu r o p e a n Co mmi t t e e f o r

32、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 CEN) Eu r o Co d e 4 De s i g n o f Co mp o s i t e St e e l a n d C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P a r t 2 :B r i d g e E s L o n d o n : B S I , 1 9 9 9 宗周红,车惠民剪力连接件静载和疲劳试验研究 E 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9 9 9 ,2 7( 6 ) : 6 1 6 6 ( Z ONG Z h o u h o n g , C HE Hu i mi n

33、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f S h e a r Con n e c t o r u n d e r S t a t i c a n d F a t i g u e L o a d i n g J J o u r n a l o f F 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1 9 9 9,2 7 ( 6 ) :6 1 6 6 i n Ch i n e s e ) 肖林,李小珍,卫星P B L剪力键静载力学性能推出试验研究 J 中国铁道科学,2 0 1 0 ,3 1( 3

34、) :1 5 2 1 ( XI A0 Li n,LI Xi a o z h e n,W EI Xi n g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t a t i c Lo a d Me c h a n i c a l Pr o p e r t i e s o f PB L S h e a r Co n n e c t o r s P u s h - o u t T e s t E J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S c i e n c e ,2 0 1 0 ,3 1( 3 ) :1 5 2 1 i n C h i n e s e ) M o d e l Te

35、 s t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t e e l - Co n c r e t e J o i n t S e c t i o n o f Ca b l e S t a y e d Br i d g e To we r S I Xi u y o n g ,XI AO L i n , Z HAO J i a n b o ( 1 。Co l l e g e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 M e c h a n i c s ,Ya n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Qi n h u a n g d a o

36、 He b e i 0 6 6 0 0 4 ,C h i n a ; 2 Sc h o o l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0 0 3 1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s i mi l a r i t y p r i n c i p l e o f g e o me t r y,p h y s i c s a n d b o

37、 u n d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d u c e d s c a l e t e s t mo d e l o f t h e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j o i n t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No 1 b r i d g e t o we r i n t h e n e w s o u t h d i s t r i c t i n Mi a n y a n g wa s d e s i g n e d Th e t e s t mo d e l wa s l o a d e d a c

38、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e r v i c e a b i l i t y l i mi t s t a t e a n d u l t i ma t e l i mi t s t a t e s e p a r a t e l y。a n d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s t r e s s a n d d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s e c t i o n s a n d ma i n me mb e r s wi t h l o a d i n g h i s t

39、o r y we r e o b t a i n e d As s h o wn i n t h e r e s u l t s ,t h e s t r e s s o f t h e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 s t e e 1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o f P BL s h e a r c o n n e c t o r i n t h e i o i n t s e c t i o n i s l o we r Th e r

40、 e l a t i v e s l i p b e t we e n s t e e l b o x a n d c o n c r e t e i s s ma l l e r Th e s t e e l b o x a n d c o n c r e t e wo r k t o g e t h e r we l l ,a n d t h e l o a d f r o m t h e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i s s mo o t h l y d e l i v e r e d t o t h e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41、t u r e I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j o i n t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b r i d g e i s r e a s o n a b l y d e s i g n e d I t h a s e n o u g h e me r g e n c y c a p a c i t y a n d me e t s s a f e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s Ke y w o r d s :C a b l e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B r i d g e t o we r ;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 j o i n t s e c t i o n ;P B I s h e a r c o n n e c t o r ;Mo d e l t e st ( 责任编辑吴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图纸/模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