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岭市2020年八年级单科结业统一考试生物试卷(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为()A. 用根繁殖B. 用茎繁殖C. 用种子繁殖D. 用叶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据此解答。【详解】植物的无性生殖通常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选项中A、B、D都是用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都是无性生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用
2、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2.在嫁接中,取自优良品种植物体上的芽和接受芽的枝干依次叫作( )A. 接穗和砧木B. 砧木和接穗C. 接穗和移穗D. 砧木和砧木【答案】A【解析】【分析】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详解】嫁接时接上去的枝或芽,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嫁接的概念。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
3、程是指( )A. 受精卵蛹蚕B. 受精卵幼虫成虫C. 受精卵蛹成虫D.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答案】D【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详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
4、点。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家蚕的发育过程中,能吐丝的时期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家蚕属于昆虫,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详解】图中是受精卵,是幼虫,是蛹,是成虫。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春蚕吐丝”主要是幼虫发育后期吐丝作茧,化为不食不动的蛹,蛹过一段时间羽化为成虫。家蚕的发育过程中,能吐丝的时期是幼虫。故选D。【点睛】熟知昆虫的
5、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5.养鸡场中,母鸡和公鸡一般是分开饲养的,在这种情形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所有母鸡下的蛋都不能孵出小鸡B. 所有母鸡下的蛋都能孵出小鸡C. 只有小部分母鸡下的蛋能孵出小鸡D. 分开饲养的母鸡不能下蛋【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受精的蛋是指公鸡和母鸡进行交配过,精子与卵细胞在母鸡体内结合成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的鸡蛋就能孵出小鸡。【详解】要想孵化出小鸡,鸡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蛋是受精的卵;具备鸡蛋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养鸡场的母鸡和公鸡是分开饲养的,因此,母鸡下的蛋就不是受精的蛋,都不能孵出小鸡。故选A。【点睛】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
6、鸡的,只有受精卵,在适应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下才能孵出小鸡。6.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B. 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作基因C. 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D. 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数量全部为23对【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图中是DNA,是蛋白质,是染色体。【详解】A.图中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B.图中是DNA,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
7、B正确。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因此染色体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C正确。D.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D正确。故选A。【点睛】理解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人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类型决定的,这是由于它有()A. 两条X染色体B. 两条Y染色体C. 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D. 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男性的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一条是X染色体,一条是Y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即一种精子内含有X染色体,一种精子内
8、含有Y染色体。【详解】男性的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一条是X染色体,一条是Y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即一种精子内含有X染色体,一种精子内含有Y染色体,如果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后代是女孩,如果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其后代是男孩,故选项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的精子中的性染色体。8.下列关于性状与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 一对相对性状纯种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 隐性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它不能遗传D. 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所控制的【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
9、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详解】A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A不符合题意。B一对相对性状纯种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性状是显性性状,得不到表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得不到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
10、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C符合题意。D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9.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 )A. 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B. 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C. 黑色母羊必为AaD. 白色公羊必为Aa【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
11、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个体中只出现1种性状,子代出现的性状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的隐性性状。【详解】一只白色(A)公羊与一只黑色(a)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都表现为白色,表明亲代白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AA是控制白色的基因,子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a控制黑色的基因没有消失,不正确。B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表现型是白色,因此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正确。C黑色母羊必为aa,而不是Aa,Aa是白色,不正确。D白色公羊必为AA,而不是Aa,不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
12、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10.用基因组成为AA的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A. 25%B. 75%C. 100%D. 0【答案】D【解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AA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aa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
13、出了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基因型为Aa的几率为零。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嫁接的特点。11.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B. 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C. 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D. 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答案】B【解析】【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详解】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不适于干燥的陆地生活,A不正确。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适宜陆生,用皮肤
14、呼吸适于水生,B正确。C青蛙的食物主要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活昆虫,C不正确。D青蛙皮肤裸露,身体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的原因是用肺呼吸,D不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12.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一对基因(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B表示显性基因B. 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C. 此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D. 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遗传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
15、性之分。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详解】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B表示显性基因,A正确;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B正确;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Bb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因此b控制的性状属于遗传的性状,D错误。【
16、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3.下列变异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 高产抗倒伏小麦B. 受射线照射的太空椒C. 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D. 转基因超级鼠【答案】C【解析】【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详解】ABD高产抗倒伏小麦、受射线照射的太空椒、转基因超级鼠,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C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
17、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14.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B. 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C. 海洋中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D. 原始土壤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答案】A【解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详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
18、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
19、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体现了由“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过程。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是理解化学起源学说,识记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的区别,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诞生于原始的海洋。15.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A.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C.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少【答案】C【解析】【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
20、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在越晚近的
21、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在地层中排列规律。16. 如果某一物种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则它可能A. 进化为另一新物种B. 进化到更高等形式C. 退化到低级物种D. 灭绝消失【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详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选
22、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自然选择所淘汰,导致灭绝。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7.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会导致种内、种间出现生存斗争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有利和不利与生物的进化无关C. 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环境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题的
23、关键是熟练掌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详解】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故A不符合题意;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故B符合题意;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C不符合题意;达尔文把在
24、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的因素是环境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此题关键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18.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图所示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B. 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C. 内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D.
25、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详解】米勒的实验如上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内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
26、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19.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B. 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C. 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定向变异的结果【答案】C
27、【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从自然选择和岛上的环境特点方面来切入。【详解】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C。【点睛】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
28、,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20.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A. 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B. 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C.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D. 化石是经过慢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
29、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B。【点睛】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21.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中耳炎 发病期的肝炎 狂犬病 佝偻病 结膜炎 蛔虫病 天花 高血压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传
30、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详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可能会发生中耳炎;发病期的肝炎、狂犬病、结膜炎、蛔虫病、天花都
31、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佝偻病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造成的;高血压是不正确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是传染病。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22.正在患流行感冒的病人属于( )A. 病原体B. 传染源C. 传播途径D. 易感人群【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根据现象判断符合哪一环节。【详解】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32、,本题传染源应该是患病病毒性感冒的人,因为其携带了病毒性感冒的病毒并能散播该病原体,符合传染源的概念;故选D。【点睛】有些同学容易把感冒病毒当成传染源,所以误把患病毒性感冒的人当成传播途径了。23.下列各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B. 发现孩子有发烧、皮疹等传染病症状,尽快就医C.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 幼儿园停课,防止感染面扩大【答案】B【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详解】A.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3、,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不符合题意。B.发现孩子有发烧、皮疹等传染病症状,尽快就医,属于控制传染源,B符合题意。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D.幼儿园停课,防止感染面扩大,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24.为预防流感,可以注射流感疫苗。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A. 抗体,保护易感人群B. 抗原,保护易感人群C. 抗体,控制传染源D. 抗原,切断传播途径【答案】B【解析】【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详解】由分析可知组织学生注射流感疫苗,
34、是由病原体流感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流感病毒,保护人体不被流感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传染病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的过程。25.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病,截至2019年12月至今,至今已在全世界国家蔓延。我国采取人们居家隔离,出门带口罩,喷洒消毒液,这些预防措施属于()A. 切断传播途径B. 控制传染源C. 保
35、护易感者D. 清除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国采取人们居家隔离,出门带口
36、罩,喷洒消毒液,这些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6.关于新冠病毒型肺炎的预防,下列做法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匹配的是( )A. 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控制传染源B. 支援武汉的医生注射胸腺肽保护易感人群C. 外出需要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D. 建议群众不聚集,减少外出切断传播途径【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详解】A. 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B. 支援武汉的医生注射胸腺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
37、确。C. 外出需要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D. 建议群众不聚集,减少外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点睛】关键是把握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7.滥用抗生素,危害健康。以下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越贵越好B. 可随意购买C. 包治百病D.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答案】D【解析】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贵越好,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28.对非处方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
38、医师处方即可购买B. 标有“OTC”的药品是非处方药C. 在使用非处方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D. 非处方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等。【详解】AB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AB正确。C在使用非处方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说明书包括: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
39、期、生产企业等内容,C正确。D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对人体也有毒副作用,只是毒性较小,D错误。故选D。【点睛】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29.生命和健康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关爱生命从生活做起 下列生活习惯中需要调整的是A.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保质期B. 用餐时,尽管喜欢吃牛肉,但也要吃青菜C. 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时,要废寝忘食去攻关D. 在公共场所发现有人吸烟时,要善意提醒“禁止吸烟”【答案】C【解析】【分析】(1)食品安全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贯穿于我们的生产、 生活全过程,我们应该特别关注。选样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40、。(2)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提倡均衡饮食。(3)吸烟的危害: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4)染上网瘾对健康的影响:染上网瘾的人会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详解】A.平时生活中要关注食品的安全,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保质期,检验合格等,A不符合题意。B.在用餐时,“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B不符合题意。C.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合理安排时间,C符合
41、题意。D.吸烟有害健康,因此,在公共场所发现有人吸烟时,要善意提醒“禁止吸烟”,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理营养的含义及平衡膳食宝塔”,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0.下列有关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抵制毒品的最好方法是远离吸毒的人和场所B. 某人在吸毒后变得词不达意,说明毒品可能损伤到他的大脑C. 吸毒的人可能会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D. 某人只要看到吸毒用品,就会形成简单反射,毒瘾发作【答案】D【解析】【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
42、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详解】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我们都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抵制毒品的最好方法是远离吸毒的人和场所,故A正确; 毒品对脑等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往往在吸毒后变得词不达意,故B正确; 吸毒有很多方式,如用注射器“吸毒”,即静脉注射,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
43、感染艾滋病,故C正确;看到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毒瘾就会发作,这是对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等条件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属于复杂反射,故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确缺乏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二、简答题31.樱桃味美多汁,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可是近几年,徐州吕梁山风景区等地成功地采用嫁接方法繁殖了大片樱桃树,从而满足了人们大量采摘和购买的需要。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樱桃在春寒料峭时就开始上市。影响它成熟时间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2)资料中樱桃的繁殖方式属于_生殖。若以大叶草樱桃为砧木,红灯樱桃为接穗,则所结
44、果实的性状与_樱桃相同。(3)我们喜欢的“红灯”(红色果皮)是大连农科所用“那翁”(黄色果皮)与“黄玉”(黄色果皮)两个品种杂交获得的在遗传学上,果皮颜色的黄与红被称为_,据此推断,隐性性状是_。(4)如果主栽品种的基因型为tt,授粉品种的基因型TT。人工授粉后,主栽品种上结出的果实果肉细胞的基因型是_,种子中胚细胞的基因型是_。【答案】 (1). 温度 (2). 无性 (3). 红灯 (4). 相对性状 (5). 红色果皮 (6). tt (7). Tt【解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
45、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结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答题。【详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樱桃在春寒料峭时就开始上市,影响它成熟时间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嫁接是指把
46、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资料中樱桃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若以大叶樱桃为砧木,“红灯”为接穗,则所结果实的性状与“红灯”相同。 (3)在遗传学上,果皮颜色的黄与红被称为相对性状。“红灯”红色果皮是用“那翁”黄色果皮与“黄玉”黄色果皮杂交获得,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用“那翁”黄色果皮细胞内的基因是Rr,“黄玉”细胞内的基因是Rr,则杂交第一代控制果皮颜色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遗传,这时该生物体就表现为显性基因Rr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状态果皮是黄色,隐性状态为rr,据此推断,在果皮颜色黄与红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红色果皮。 (4)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