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1.读句子,写词语。
(1)放学回到家,我看见妈妈正在 chú fáng( )里炖着排骨。妈妈用勺子尝了一下咸淡,对我说:“从 chōu ti( )里拿点钱去小区超市买瓶jiàng yóu( )回来!”我刚回来,妈妈又向我喊道:“再去买块豆腐回来!”我 bào yuàn( )道:“今天真是zāo gāo( )的一天。”
(2)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暴雨,山前的pù bù( )páo xiào( )着,从百米高的 xuán yá( )上倾泻下来。它把能量都聚集在水流中,狠狠地砸向下面的深潭,霎时, jīng yíng( )的水珠四溅,水雾一阵阵 dàng yàng ( )开来,如同仙境一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参差(cān) 勾勒(lèi) 电钮(niǔ)
B.围歼(qiān) 俨然(yǎn) 千钓一发(fā)
C.吞没(mò) 呻吟(yín) 正月(zhēng)
D.嘟囔(rǎng) 明晃晃(huàng) 不朽(xiǔ)
3.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瞬间 马蹄 呻吟 干躁
B.日寇 旗帜 缝隙 斗篷
C.枯蔼 衣裳 糟糕 检阅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对比) B.孰为汝多知乎?(疑问)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D.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里唱不同的歌曲。(拟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B.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C.黄果树瀑布大约高77.8米多左右,宽101米,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D.我们必须及时改正,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儿好。
D.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7.根据语境写心理活动。
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数学只考了79分,这可怎么办呢?回家妈妈要问我我该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文有画,景中传情。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用诗句“______,______”描写了夏日山雨骤降时的画面;刘禹锡在《浪淘沙》这首诗中,用诗句“______,______”描写了气势雄伟的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书湖阴先生璧》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有情的画面。老舍面对草原美景也禁不住赞叹:“这种______,既______,又______,既______,又______。”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______(作者)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爱国;诸葛亮的“______,______”是爱国;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是爱国;鲁迅面对黑暗的社会,发出的“惟有______,有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也是爱国。
(3)、知音难觅,经典相传。锺子期是这样赞叹伯牙琴声的:“善哉乎鼓琴,______”,“善哉乎鼓琴,______”;贝多芬遇到盲姑娘,创作了《______》,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
9.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鲁迅先生《自嘲》用“(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挂着(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是《少年闰土》的片断,闰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父亲说他五行缺土,“五行”指的是( )古文《咏雪》中的少年才智是:公欣然曰:“(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作为当代少年儿童,我们更应懂得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 ),空悲切。”
(2)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整理科研资料,看着视频,所有人都潸然泪下,我们不禁想起诸葛亮的一句话“ ( ),( )”
(3)夏季的暴雨骤来骤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印象最深的两句是“( ),( )”唐代诗人刘禹锡望着奔腾的黄河水,联想到一个典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写道 “( ),( )”
(4)我本学期积累了不少离别的诗句。王勃的“( ),天涯若比邻。”李白的“浮云游子意,( )”还知道了司马光对德才关系的论述“才者,( );德者,(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谁让太阳变懒了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照片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的“太空之眼”中消失了。
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每天平均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原子的核能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成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日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日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皮肤防范功能的功效。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发因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是刻不容缓。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吧!
10、读短文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刻不容缓”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你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五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二: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联系生活中“大气污染”的现象,设计一条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先进的媒体的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社很有创意,回来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流,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一天,林肯处理完当天的公务,顺手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杂志翻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这本杂志:既然是大家喜爱、风行全国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现象的。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上小洞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一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社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的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了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寄来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只是采取了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更名。
这本杂志,就是至今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在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500人的眼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分离捕捉。机遇的确时有时无,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改革时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时代,也是特别需要有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光的年代。
1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堪称一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2自然段中引号中的句子的“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试着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给《智慧》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林肯会说些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习作。
请以“乐”为题写一篇习作(题目可自拟)。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1. 厨房 抽屉 酱油 抱怨 糟糕 瀑布 咆哮 悬崖 晶莹 荡漾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厨、屉、酱、怨、糟糕、瀑、咆哮、悬崖、荡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参差”的“参”读音为cēn;“勾勒”的“勒”读音为lè。
B.“围歼”的“歼”读音为jiān;“千钓一发”的“发”读音为fà。
C.读音正确。
D.“嘟囔”的“囔”读音为nang;“明晃晃”的“晃”读音为huǎng。
3.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干躁”应为“干燥”。
C项,“枯蔼”应为“枯竭”。故选B。
4.B
解析:B
【详解】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A项,把“这声音”和蝉鸣、虫叫进行对比。
B项,出自《两小儿辩日》,小孩儿对孔子的诘问。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您知识渊博呢?可见此句修辞为反问。
C项,有问有答,从结构上就可看出是设问。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D项,由“唱”字可知本句使用了拟人修辞。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考察病句。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B项。
A项:成分残缺,句末缺少宾语,句末加上“的精神”。
C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D项:语序不当,应先发现问题再改正,把“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和“改正”调换位置。
6.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句号,主要表示句予的陈述语气,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和感叹语气。逗号,表示句予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感叹号,表示语气强烈,一般用于惊讶,高兴,自豪等。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或者说话断断续续。
B选项有误,这是句子内部之间的停顿,用逗号即可,把“分号”改为“逗号”。
7.我们学校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今天,老师公布了考试成绩。我对我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很不满,数学只考了79分,妈妈会不会批评我?要是我考试之前把书本复习好多好啊,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妈妈真的问起:首先我要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争取下午取得更好的成绩。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根据语境描写心理活动,结合语境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数学只考了79分,这可怎么办呢?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比如,考差了,成绩不理想,心理非常失落,如果妈妈问起成绩,忐忑不安,生怕被妈妈批评。
8.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拟人 对偶 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陆游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他发扬起来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月光曲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详解】1.此题考查诗词的识记能力。“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全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段原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识记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段话选自《伯牙绝弦》。
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赞扬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与热爱、心地善良、琴技高超,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能。
9. 横眉冷对千夫指 深蓝的天空 一轮金黄的圆月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金、木、水、火、土。 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织女家 海内存知己 落日故人情 德之资也 才之帅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句鲁迅的名人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选自《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刘义庆 (南北朝)《咏雪》意思:“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了年纪大了,就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也指年轻时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去学习、努力,而不要等到年老时,才来懊悔自己年轻时虚度光阴。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意思: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意思: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10、用了疑问句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11、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12、地球上的日照时间越来越少
13、 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 加剧地球能源危机 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影响人类的健康
14、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解析】
10、此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理解。
标题一般含有丰富的信息,比如点明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谁让太阳变懒了”这一标题,句式是疑问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了读者眼球,语言生动有趣。
11、此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这类题目需要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体会词语。“刻不容缓”的意思即“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12、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这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地球上的日照时间越来越少。”
1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此题本段是总分结构,首先找出本段的观点句,即第一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结合文中“利用太阳能建成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日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发因素增多”可知,其次分述的三个方面内容即加剧地球能源危机、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和影响人类的健康。
1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主旨理解和拓展能力。
阅读本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大气污染”的现象,设计宣传标语,要注意内容上要契合,结构上要符合宣传标语的要求,即句式简短、字数简洁、表情达意。“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等符合要求均可。
15、 称得上独一无二的技艺。文中指这本杂志的各方面都很好,很独特。 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文中形容对机遇漠不关心。
16、不好。因为“不许向里看”比‘请向里看”更能激发人的好奇心。
17、林肯发现杂志有几页没有裁开,先是扫兴;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接着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最后欣喜地发现了几行字,并获得了一万美元的奖金。
18、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19、《智慧》杂志编辑部:
你们好!
你们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令我极其欣赏,所以我给你们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很好奇,在你们寄出的那么多份杂志中,有多少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得到了这份奖金。此外,我希望你们的杂志能够更名,以更好地体现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意图。
【解析】
15、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堪称一绝”中的“绝”是指独特、独一无二。结合语境“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绝,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可知,文中是指这本杂志的各方面都很好,很独特。“熟视无睹”的“视”和“睹”都是看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本意是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结合语境“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500人的眼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可知,文中是形容人们对机遇漠不关心。
16、本题考查句子运用。
“不许向里看”是一种禁令语气,“请向里看”是一种请求的语气,前者比后者更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心,更能够引导人们去观看。因此不能把“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
1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
文中写林肯发现没有裁开的杂志后的表现的句子有“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一边”、“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一万美元的奖金”,把这几个句子的内容用题干给出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连成一段话即可,注意语言表达简明。
18、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
画线句子指出了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奋力捕捉的,告诉人们要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因此它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19、本题考查补写文章内容。
抓住文章关键点“林肯对编辑部的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封信”、“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更名”,因此信中首先要表达对编辑部这种做法的赞赏,其次要写出对有所多少人获得奖金的好奇心,最后提出希望杂志更名的愿望答案包含这三个要点,语言通顺即可。
20. 论“乐”
树木结果,乐在其中。一粒种子埋在地底下,生根发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长成一棵苍天大树,枝叶繁茂,它终于盛开出了满树繁花。到了秋天,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人们就把果实摘下来,美美地吃掉了。第二年,它照样开花结果,人们又把果实摘下来,吃掉了。我问树伯伯:“树伯伯,你不委屈吗?”风中传来了树伯伯的回答:“不,我看见你们吃得高兴,我就快乐!”
蜜蜂酿蜜,乐在其中。蜜蜂要飞好远的路,采好多的花粉,才酿出一点蜜。而那些蜜的享用者,不是辛勤劳动的蜜蜂,而是别人。蜜蜂依旧不断地采花酿蜜。我问蜜蜂弟弟:“蜜蜂弟弟,你的劳动都献给了别人,你不心疼吗?” 蜜蜂弟弟嗡嗡的回答:“能给大家奉献甜蜜,我很快乐!”
外婆做菜,乐在其中。外婆每天必做的作业是:买菜、洗菜、炒菜。跑出跑进,辛辛苦苦,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弄得浑身油腻。而那些美食都倒进了我们的肚里了。当外婆看到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她做的饭菜时,她那疲惫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老师教书,乐在其中。老师每天晚上都得备课改作业,第二天还要给我们上课,辅导我们直到我们完全弄懂为止,而获得知识受益无穷的人是我们。当老师看到我们进步时,就会点头赞许,连声夸奖,好像我们把快乐给了她似的。
奉献是快乐的。大树、蜜蜂、外婆、老师都献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他们都乐在其中。
【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乐”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所以“乐”即是这篇作文的中心意思,学生仔细回忆日常生活,选取符合作文主题的事情,组织好语言,进行写作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述“乐”的主题,应选取不同的事例。注意: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