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项目工作实施方案15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 20 年产业 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根据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省财政厅, 扶办发( )53号关于下达 产业扶贫园区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综合发展水平,结合 区实际和龙头企业园区建设规模以及发展现状,特制定 产业扶贫园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序言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进“三化同步”的迫切需要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农业、农村、农民所占有的份额依然偏少。木桶理论告诉人们,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盛水的多少,作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一半以上的
2、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很低,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 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将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1.2 现代农业园区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现代农业园区是以设施农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园区,是农民创造的一种可控生产的现代农业,打破了季节界限,产业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数倍到十倍,是典型的
3、高效农业。从我区一些设施农业典型看,日光温室收益是大田作物的20倍,大棚收益是大田作物的10倍。设施农业正在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自然条件向可控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推动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1.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政府整合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平台。经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一方面带动了园区周围镇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另一方面园区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地就近就业,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与
4、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正在形成一个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功能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1.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特征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过集聚各种资源,参考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予以推进,有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地区特色产业和品牌。该园区建设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实现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临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1.5 建园设区,科技示范,创业致富,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现代农业示范
5、园区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近几年, 区农业经济发展增收趋缓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农业的综合效益还比较低。只有经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该示范园区依托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模式,促进当地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及高科技方向发展。同时经过科技交流、技术培训、参观示范等一系列活动,可迅速使这一模式辐射到园区周边地区
6、,加快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这一地区农业的迅速发展,开创区域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2、项目实施依据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2.2农业部关于创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2.3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2.4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2.5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6中共陕西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2.7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建房资金筹措方案和 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运行机制的通知;2.8 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的通知;2.9 区设施蔬菜产业“十二五
7、”发展规划;2.10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3、总体目标本方案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 和 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临渭区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工程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以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建立标准化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净菜加工五大功能区。发挥资源优势,搭建高效设施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平台,促进 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扶贫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积极建设集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具有很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 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园区建成后,总
8、规模173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食用菌700亩,肉牛养殖区占地30亩,其新建核心区部分占地800亩,包括日光温室示范区300亩, 塑料拱棚示范区390亩,食用菌110亩。二、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类型及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按照陕西省 产业扶贫园区建设项目计划,结合项目承担单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该项目主要是建设 区 现代农业设施蔬菜园区以及为园区循环农业配套建设的官路南志道 肉牛养殖小区,同时,结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在 村建设的食用菌科技扶贫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承担单位 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 10月,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实际已投资5000多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现代设施农业、
9、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是一家致力于现代农业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的现代农业企业,现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项目(无偿资金245万亩)和省级工厂化育苗中心(300万元) 项目,农业部菜篮子工程项目(50万元),承担项目能力极强。公司现有员工50多名,其中研究生5名,蔬菜、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10名,工厂化生产专业技术人员3名。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500 亩,企业为临渭区最大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今年3月被省农业厅授予“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模式先进单位”, 12月被省果业协会评为“设施果业示范园区”。拥有开展本项目的硬件资源及工作基础
10、,有精干高效的实施班子和企业团队,加上技术依托单位的支持,拥有其它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科技服务能力。2、项目覆盖的范围、农户及贫困户情况该项目覆盖范围涉及 镇的50个行政村 余农户。覆盖范围内涉及的贫困户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因建设三门峡库区,从 迁至 的部分农户,虽然她们已全部享受到国家移民搬迁人均每月50元的定补,但多数人均收入偏低,仍需国家政策扶持;二是 北麓地区搬迁农户,她们本身地处贫困山区,加上搬迁后的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给搬迁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该项目正好解决了搬迁移民失地后的就业问题,使她们能够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三、项目建设内容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两
11、个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设施蔬菜、净菜加工、肉牛养殖,食用菌生产、有机肥加工五大功能分区。1.1设施蔬菜生产区扩建。总建设规模5000亩,其中新建1000亩,包括:钢骨架蔬菜大棚300栋,日光温室200栋和基础配套设施。1.2净菜加工厂。建设年产1万吨的净菜加工厂,配套建设1000吨气调库。1.3 肉牛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牛舍5栋,3000平方米及配套工程。1.4设施食用菌生产。总规模1000亩,其中新建700亩,包括钢骨架食用菌大棚350栋和基础配套设施。1.5有机肥加工厂。建设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生产厂,购置必要的设备。2、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立项审批后用3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实施计划安排如下
12、:2.1设施蔬菜生产区扩建: 9月 10月:搞好扩建区的土地流转、规划及工程建设的前期招标; 2月 10月完成建设大棚150栋,日光温室100栋; 11月 10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1月 6月引进设施蔬菜新技术、新品种,迎接项目验收。2.2净菜加工厂: 1月 10月建成净菜加工厂,并配套建设1000吨气调库1座,为设施蔬菜和食用菌提供保鲜储藏条件,缓解旺季销售的压力,增加产品附加值。2.3 肉牛养殖场: 2月 6月全面完成5栋标准化牛舍的建设任务; 7月10月集中购买架子牛,使肉牛存栏超过250头。2.4设施食用菌生产: 9月- 11月:搞好并完成项目论证及审批立项、工程建设招标等前期基础性工
13、作;建成复合式大棚28个,日光温室12个。 12月- 5月:完成工厂化生产厂房、研发中心和质检中心及厂区的辅助设施配套建设;完成研发及质检仪器设备及工厂化生产线建设,全面投入生产。引进生产线一套,筛选出适应我省 北麓地区栽植的杏鲍菇菌种1-2个,并开展杏鲍菇、秀珍菇、香菇菌丝生长及出菇过程中的主要危害菌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技术培训。从 6月- 5月: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迎接项目验收。2.5有机肥加工厂: 7月开始筹备建设, 3月利用出过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再利用秀珍菇菌糠生产生物有机肥。形成循环、生态农业。四、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和办法1、补助形式及标准按照省扶贫办项目实施管理要求,扶持资
14、金70要扶持到贫困户,依据产业回报率不同和参与农户人数多少,拟定每户补助标准为1万元(以参股的方式),项目共扶持农户350户(人),其中,设施蔬菜扶持100户(人),食用菌扶持200户(人),肉牛养殖扶持50户(人)。2、操作办法及流程在项目实施的集中区,依托镇、村、组三级组织,调查落实扶持对象,造册登记,索取有关扶持对象的信息资料并公示,与其分别签订扶持协议,扶持资金以等额入股的形式进行年终分红;对入股的扶持对象优先学习培训,优先来园区务工,优先承包园区的分段劳务工程。五、工作目标及要求1、项目完成的时间1.1设施蔬菜生产区扩建: 6月全面完成扩建任务。1.2净菜加工厂: 10月建成净菜加工
15、厂,并配套建设1000吨气调库1座。1.3秦川肉牛养殖场: 6月全面完成5栋标准化牛舍的建设任务。1.4设施食用菌生产: 5月全面建成,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5有机肥加工厂: 3月投产。2、扶贫对象增收的目标.经过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园区务工、承包园区分段建设工程和生产经营,确保每个受益户(人)年增收1.5万元以上。3、主导产业的培育结果3.1园区建成后,能够推动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利用建成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实体与培训设施,经过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授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带动一大批农民走上现代化的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道路,促进当地农业
16、的设施化生产水平。同时,园区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带动绿色优质的农副产品需求的增加,辐射带动周边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2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立足园区的区位优势,经过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一处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有效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功能对接,带动当地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方向发展。3.3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该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3万亩设施农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周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并可解决当地5000多农民就业。该项目区投资总额为8611万元,正式运营后预计实现年收入18477万元,年可实现利润总额
17、7953万元。六、扶贫效益分析1、直接带动贫困户情况分析1.1 扶贫的关键是项目带动。该项目实施后,一 是在 镇设施蔬菜区分别推广8m以上钢架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能够全力推动当地的设施产业升级换代,改变沿袭几十年来6m以下竹棚上市迟、效益低,特别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弊端,相比之下,就提前上市一项,亩能够增收30004000元;二是 食用菌园区的建立,一方面能够引导贫困户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的香菇单一品种生产,不断开发双孢菇、秀珍菇等适应市场销售的新品种;三是经过肉牛养殖小区的带动,使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养殖产业中去,既能增加收入,而且养殖业产生的的粪便是最好的有
18、机肥,符合绿色、有机的发展方向和环保农业的要求。1.2技术支撑。无论是设施蔬菜,还是食用菌产业,都离不开该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要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培养她们的造血功能,不单纯是给扶贫资金,要立足于给技术、给办法,使其能够自食其力。初步设想,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光是建园区,更重要的是经过园区带动,在贫困户中开展“技术就在身边”的现身说法活动,我们深信经过做、看、学、帮、带、扶等系列措施,项目区内的农民一定能改变贫困面貌,达到预期的目的。 2、贫困户参股效果情况分析 项目涉及设施蔬菜、食用菌、肉牛养殖三个产业领域,参股人数350户(人)。我们把重点放在食用菌产业的参股上
19、,因为工厂化生产最能体现和量化效果,经过调查摸底,共落实200户(人)从项目建设到人员培训,直到参与生产,这些人都是主力军,每人月收入10001200元,年收入1.21.44万元,不含临时加班等收入,再加上每股年终分红不低于 元的标准,一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目的。3、种植、养殖等其它类产业发展情况分析3.1种植业。以大拱棚蔬菜为例,实行反租倒包形式,年种两茬,总产1.3万斤,平均0.9元/斤,亩收入1.17万元,剔除棚架、塑料折旧1900元/亩,肥料1000元/亩,人工费4000元/亩,水电费300元/亩,地租金400元/亩,农药200元/亩,合计约7800元。净收入3900元/亩,按100户(人),1000亩折880亩净面积计算,可实现年人均纯收入8580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2养殖业。以养殖秦川肉牛为例,购架子牛5500元/头,养殖周期4个月,饲料400元4=1600元/头,人工费30元/月4=120元/头,成本合计7220元/头,销售8500元/头,可实现净利润1280元/头。年出栏600头,利润总额为768000元,加上每股年终分红不低于 元/股,户均最低收入17360元。从以上分析看,无论是龙头企业直接带动,还是贫困户参股,在种植、养殖业中,贫困户的收入都明显高于全区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达到了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