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24175 上传时间:2024-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_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这节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节课,本节课首先旧知识导入,回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明确有性生殖的基础上,再学习无性生殖,知道无性生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教师要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农业生产中怎样种植马铃薯、草莓落地生根?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最后教师总结植物生殖方式。针对这一节课我总结自己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1、课堂中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参与活动较少,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中多处设

2、问都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讨论回答,锻炼他们积极思考及回答问题的能力。还有在解释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时,让学生自已阅读或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归纳出答案,教师稍加补充就行了,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2、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不符合有效课堂要求。有效课堂就要求教师精讲精练,多参透学法指导。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个内容学生较陌生,难度又大,可以多列举生活中生物实例,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3、教学方法较单一,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先探究,课堂收集探究结果,师生相互讨论哪种方法有效?重点培养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悟、去创新。或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影片

3、介绍植物生殖方式,再小组展开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优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认知规律。由教师的单方面的教,变成了学生探索的学。在介绍植物有性生殖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利用电脑屏幕,讲解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在获得感性认识后,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看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通过点评、引导,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无性生殖的应用、无性生殖的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上应注意直观性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师在交流

4、中注意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概念和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概括出“无性生殖”的概念。这节课方式灵活,组织严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教师可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马铃块茎,还有姜、蒜、番薯等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列表对比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都得到了培养,不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还要更多设置学生动手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2018年3月7日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一节教学内容又是关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5、,因而只有用好生物实验室中的家蚕,菜粉蝶,蝗虫等的浸标本,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再现昆虫生殖发育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的大体思路为: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部分昆虫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忆昆虫的主要特征,同时出示讨论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讨论,与教学内容发生联系;其次,运用多媒体展示家蚕的生殖发育的场景,后观察家蚕,菜粉蝶的浸标本,毕竟在我们这里养蚕的家庭比较少了,很多学生也没有体会过,让学生有所直观的感受,而后出示讨论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同时鼓励学生回答有关家蚕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6、的能力;第三,虽然蝗虫同学们都见过,但缺乏发育的连贯性,因而运用多媒体展示家蚕和蝗虫发育的场景,让学生有所直观的感受,而后出示讨论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后观察蝗虫的浸标本,同时让学生比较家蚕和蝗虫发育的异同;最后小结和练习。本节课的教学体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和标本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虫生殖发育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效果很好。、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

7、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4、本节课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比较轻松的,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5、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生活中对昆虫都不陌生,所以我应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活动有时会在较大程度上“干预”学生的活动,我“放”的还不太大胆。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8、,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近科学。2018年3月14日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渗透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设计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是在水中进行的,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那么本节教学重点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其特点,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也是用青蛙为例来讲述的。首先是用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9、花”。借助动画视频更增加了诗情画意,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吟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本课通过图片和动画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通过列表对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

10、化的意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程整合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的情境,丰富了教材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自然引出课题;在上两栖动物的发育时,出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动画能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课堂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用课件展示课堂巩固练习可以节约时间,达到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不管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要给以适时的指导。例如,在学生自学两栖动物的生殖时可能对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不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对蛙的呼吸器官的变化也不胜清楚,我都适时给学生帮助与解答。不足之处:在ppt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光线原因,使得有些字体颜色

11、较为单调,不吸引眼球,在上课过程中口头禅使用过频,由于季节原因没有给学生准备实体的青蛙来进行观察。总之,本节课的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兴趣浓厚,都积极参与谈论回答,课堂效果显著。2018年3月21日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本节课上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它包括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总结提高巩固练习。第一个环节:鸟是同学们比较喜欢、也比较熟悉的动物,但对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学生们也只是一知半解,还不能上升到理论上来,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第二个环节:探究学习。这个环节分为两部分。(1)观察鸡卵的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

12、地理解鸟卵为什么可以在陆地上发育的道理,我给学生准备了探究实验的用具,让他们利用鸡蛋作为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从内心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明确鸟卵的结构特点,并讨论推测各结构的功能。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探究鸡卵的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能让学生感悟到平时自己熟悉的事物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知识,用鸡卵做为实验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上,每一环节我都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观

13、看鸟类生殖和发育的录像片,形象、逼真,增加感性认识,通过观看得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而后通过对比早成鸟和晚成鸟,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这个阶段中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动眼去观察、动脑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环节是总结提高。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比较鸟卵和青蛙卵的结构、比较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明确了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并渗透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这一进化观点,难点内容不攻而破,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做了很好的铺垫。第四个环节就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成功的地方:1、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形象逼

14、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2、探究鸡卵的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能让学生感悟到平时自己熟悉的事物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知识,用鸡卵做为实验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突破了重难点。3、课堂上,每一环节我都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地方:1、学生在探究卵的结构时,实验时间不够充分。2.、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时给的时间不够富余,有的问题启发性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花费一定的功夫去备课,比如准备

15、探究的材料、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研究教材,并能预见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2018年3月28日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本节课比较抽象,要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将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上节课的复习巩固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例如: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父母遗传给后代的是性状还是基因?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画基因、DNA、染色体

16、之间的关系图解,让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都想上黑板去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用小动画的形式展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描述其中的染色体变化的奥妙,这个环节很好的激起了学生们自我挑战的意识。结合这节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尽量使本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1、以通过“观察房祖名与其父亲成龙的图片找出父子在长相上的异同”的小游戏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特别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部分,以学生身边的人为观察对象,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17、“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部分,通过分步骤动态展示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通过提问学生如何利用转基因技术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4、“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部分,渗透STS的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究,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启示下,我设计的问题层层深入,且各部分的过渡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了每个知识点之后,我会及时进行小结,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说整堂课思路清晰,

18、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较好的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值得思考的地方:1、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有点急于求成,把学生拽着向前走。不知不觉中,有点将自己设计好的环节硬往学生身上套的味道,因此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急于将问题直接给出,这也是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今后还得引起足够的重视。2、本节以基因为主要线索,需引导学生明确三个问题: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怎样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有亲代传递给子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设计了观察,绘图等活动,课堂教学中还提供直接的动画,直接冲击了学生的视觉,但是因为本节课的

19、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故,我教授过多,而留给学生的思考,探究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教改教研活动中,我定会扬我所长,避我所短。争取长足的进步。2018年4月3日第三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本节课,在复习导入环节花了较多的时间,导入环节应该直线呈现染色体的变化结果图谱,抽掉染色体,直接展现亲子基因的传递过程,并且赋予父、母的性状卷舌、不卷舌,让学生尝试分析后代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直接点题。在自主学习环节,目的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生平、孟德尔的主要贡献是进行了豌豆的杂交实验,主要研究的是相对性状的遗传,他共研究了7组相对性状。对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20、他注意豌豆的几个特性:豌豆选的是纯种;豌豆是闭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避免了天然的杂交,避免了基因受外界的干扰,便于基因传递规律的研究;豌豆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便于观察和分析。强调学生要关注豌豆的种植过程,以及种植后的结果,应让学生说出课本上介绍的“孟德尔实验”,研究的是哪一组相对性状,并强调高矮茎用D、d表示,以由于上课未点明,以致在后续“小组合作环节”分析孟德尔对杂交现象的推论一中,未能很好的理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小组合作环节”应让学生在理解第一条推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说明在这一组相对性状中,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哪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并

21、说明判断的理由。从而得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对于推论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有大写,隐性基因用小写。)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填写孟德尔子一代的遗传图谱,先让学生亲代、子代的性状表现,学生能顺利的表示出来,提示学生体细胞的基因、生殖细胞的基因是否成对。由于亲代父、母都是体细胞,他们基因必须成对的,结合父母的性状和父母纯种的特点,尝试写出父母的基因组成,根据基因在亲子代间的变化规律,尝试写出生殖细胞的的基因组成,从而得出子一代的基因组成。让学生再总结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几种组合,从而得出基因的显

22、性、隐性和性状的显性和隐性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这也是孟德尔的第二条、第三条推论,这两条推论其实是同一点,第二点是基因的表示方法,第三条是表示结果的汇总。应该让学生在分析前三条推论的基础上,尝试完成基因遗传图谱,并总结写遗传图谱的方法。最后结合子一代的高茎的基因组成Dd,分析d控制的性状矮茎在子一代中未表现,会不会永远不表现?让学生尝试分析,子一代的种子自然种下去,会收获什么样的种子,结合子一代写遗传图谱的方法,写出子二代的遗传图谱,并分析所有子代的性状,从而更好的理解最后一个推论,在杂种子一代中,隐性控制的性状不会永远不表现。最后回归,课前的问题,让学生父母一个卷舌、一个不卷舌,孩

23、子是否卷舌,关键是看卷舌、不卷舌这两个性状哪一个是显性性状?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节课有几个地方处理得比较好:1、这节课导入的时候,利用创设情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哪个同学自身是单眼皮,但是父母却是双眼皮?这个问题一下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新课程强调从小养成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有好习惯,才有可能学好生物学,可以说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必不可少。2、在本节课中,教师如果像通常情况下,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及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调动,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去探究理解,

24、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住,就算完成任务,而本节课我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问题。“高豌豆与矮豌豆杂交的后代F1豌豆表现出怎样的性状?”让学生进一步猜测,然后教师话锋一转“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然后让学生尝试写出遗传图解。”又引导学生把基因图和性状进行对比,自行总结出结论。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师生交流、思维碰撞,共同创新的平台,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和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追求,即对人的关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同时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实现教学相长。不足之处:

25、 这节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感觉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很能理解,可能需要放慢讲课的速度,尽量把难点反复强调,讲解清楚。我在上课中,复习导入环节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致使后面的推论4的完成有点过于急促,最后课前的问题,课后学习后,仍然没有解决,使得课堂失去了完整性。这节课典型的一个弊端,就是小组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也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我还得不断探索和努力!2018年4月10日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确存在着神

26、秘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安排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内容不多,时间较充裕,可以穿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安排:首先,是从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其次,学生自主

27、预习教材内容,并认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对比,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提纲部分,再分小组讨论,明确男女染色体的区别。接着,小组成员用红豆和黑豆模拟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理论上了解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后代男、女的理论比例为1:1。再通过“全国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的展示,学生得出结论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不是1:1,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人口比例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安排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了解性别比例正常的重要性。最后整合知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反馈。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节课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

28、、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2018年4月17日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重在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紧紧围绕“为什么有的子女不像爸爸,像妈妈?”“这是变异吗?”他们,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异?“三胞胎之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人有变异,动物有变异,植物也有变异,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进行碰撞研讨式思维活动,使学生很快明白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都有变异,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借助教师的设计引导,学生

29、通过研究任务,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发展和锻炼。“生物的变异”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让学生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本次教学采用了科学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从学生身边入手-同校双胞胎的照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通过举例学生很容易明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杨澜母女”“潘长江一家”“自然界中的变异现象”学生又举例了更多的实例。本节课的学习是围绕生物的变异展开的,并且能够对变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知识的迁移从“生物制剂的性状上相似现象是遗传,”不难归纳出“生物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就是变异”,从而归纳出变异的概念。变异的意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讨论,相互交流理解,适当的

30、进行案例分析和巩固新知,转基因技术通过一个短视频介绍,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并通过课前信息搜集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学生自助进行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时,主要是由学生结合与主题有关的对话提出自己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然后指定计划进行试验探究,鉴于时间和客观条件,只是让学生选择两个品种各三粒花生的样本数,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讨论,然后老师让学生各组学生代表总结各组讨论结论。这样的目的是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变异现象有普遍性。我认为这种以思中学和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过与过程,是探究的本质属性和核心所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探寻规律的过程。通过科学教学帮

31、助学生习得科学方法和理性科学思维。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信息是可以灌输,但是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事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生本课堂”理念所在。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调查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活动。学生们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展示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最大的缺点也在于此,因为探究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思考和结论的得出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如此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仅仅解决了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普遍性这个两个知识点。后面变异的类型意义以及变异的应用则时间略显仓促,虎头蛇尾。其次在整

32、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旦变大过多,不但学生容易思维疲惫,教师也上了一节“口水课”。课堂语言上,要注意,让学生自学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到课本的第几页第几段,同时应适当给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提高效率。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语言的精炼才能不让课堂变得重复和啰嗦,适当的抑扬顿挫能好好的唤起学生的随意后注意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都是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其抽象意义,最终回到理性实践的应用之中,从生活中去,新课程理念中强化了生物学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习,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研究课的同时也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1.如何定义生物的

33、变异的概念?生物的变异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现象,包含有利于变异和不利变异。百度知道部分教材是如此定义的,我们所使用的苏科版教材生物变异的内容是同种生物个体间的差异现象。在此句话之前有叙述了“生物的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部分老师任务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范围包括了亲代和子代间,以及无血缘关系的其他个体之间,针对探究实验表格设计上列出平均值和最大值来比较性状上的差异,2.时间分配的设计部合理,前面引入和探究活动时间过长,导致虎头蛇尾,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变异的类型和意义。3.语言不够精炼,启发性和鼓励性欠缺。4.问题设计不能做到层层推进还有

34、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些问题和实践我的个人体会,反思的同时,我也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系统梳理知识能力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能力2018年4月24日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后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今天给八年级学生讲授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节课。上完本节课后我感到很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以来对于学生就是充满神秘而又传奇色彩的章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的生命都是由父母给

35、予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由他的父母给予,那么生命到底来源于哪里呢?我们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上帝造人等神话故事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激发了学生很强的好奇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趁热打铁,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寻找相关资料。为上好这节课先做了铺垫。这课堂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了本合作小组对东方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的观点以及46亿年前的地球的状况。学生展示的文字、录像、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之间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再结合老师的点拨,学生一下子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了解了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等等。美

36、国科学家米勒的的实验又充分证明了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的形成过程。结合我们科学家1965年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和1981年我国科学家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实验。充分证明生命起源的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而来的可能性,深造论不攻自破。课堂中有两个小组展示的小故事,虽具有迷信成分,但也调节了课堂的氛围,而且以前人的愚昧衬托出现在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发展观。本堂课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高,听课效率较好。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1、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2、加强生活知识和生物知识的联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充分与否,很关键,教师要想上好小组合作学习

37、课,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师指导合作小组同学怎样收集资料,收集那类资料的方法。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2018年4月30日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是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

38、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本节课的“同源器官比较”、艾滋病教学中的“不回的艾滋病的人”等内容),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本节的教学重点着重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学习,这一点我认为我做到了,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是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通过本次生物优质课的学习和交流,我也感觉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与其他老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我需要向其他老师多学习的地方,其次

39、呢,还有课堂氛围的调动及普通话的使用也是我的弱项,也需要向他们学习,其他不足之处,就请几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传授一下宝贵经验,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受益终身。2018年5月5日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课文设计的模拟探究很有必要,有了这个亲身体会,对于解决原来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很关键但这个实验要做好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对于自然选择学说,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尤其要分清过渡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之间的界线就更难,课本内容不难,但很多练习题太难,尤其关于青霉素的使用问题,什么情况下是已经有了抵抗青霉素的细菌,什么情况下是使得有些细菌产

40、生抗药性,这个问题有待深入讨论采用游戏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快乐,同时也很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后如有可能仅量多用让学生觉得学习生物是快乐的来帮助我们认识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今天我们就通过保护色的形成来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由于时间原因课本上的探究课下同学们自己完成,今天我们通过另外一个小实验来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我们来看一下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屏幕显示)生:认真阅读内容,师: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同学们可不要忘了自己的工作噢!生:一位同学取棋子,其他同学帮他倒计时从10开始。(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师:现在请他把结果告诉大家。生:黑多白少。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白色

41、棋子与环境相似,不明显,黑色棋子反差大,容易被发现。师:如果棋子比作昆虫,那哪种颜色昆虫容易存活下来?生:白色昆虫,因为它的环境与周围环境相似,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师:通过这个实验,你能推测出桦尺蠖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吗?生:可以,由于树皮颜色变深,浅色的桦尺蠖由于与树皮色反差大,已被小鸟发现而吃掉,而深色的桦尺蠖,由于与树皮颜色相似,却能逃过小鸟的眼睛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样,深色的桦尺蠖就越来越多,而浅色的桦尺蠖越来越少,形成深色的保护色。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按你们的推理过程,如果要想使曼彻斯特的浅色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应该怎样做?生:治理环境,消除污染,把环境恢复成原来的山清水秀,绿

42、树成荫的样子。师:对,只有让那里的树木恢复原来的颜色,浅色桦尺蠖才可以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从而再次形成浅色的保护色。这个环节是因为考虑到课本上实验过于复杂,所以重新设计了拿棋子的实验,同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逐个的问题,逐层深入的剖析出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活动积极,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形式是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向的,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反馈,学生个体之间的自我反馈等,我将利用这些信息反馈和传授,尽可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并依靠

43、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活动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2018年5月12日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一节课是讲不完新课内容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设计了这堂课。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我在一节课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显著。我认为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点:1、以一段有关非典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看得真确,听得明白,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引出传染病这个话题。2、在学习传

44、染病流行的环节时,我安排学生表演了一段有关流感传播的情景剧,激起了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集体学习中展露了自己的才华,通过对情景剧和相关图片的分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知识。3、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从理性上掌握了预防传染病的知识。4、利用艾滋病这个典型范例,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在讲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时,没有把“共用一个不洁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毒品”这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向学生陈述,没有从这一方面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5、。2、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认为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本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然而若要真正落实下去,一堂课的时间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占用本应属于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堂练习的训练。总之,作为一名处于新课改大潮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标准和新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18年5月19日第一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教师在备课时,将教师的教

46、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怎样才能落实这一点呢?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关信息,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地安排思考题、练习题,及时反馈。精选典型习题,有易有难,有梯度、有层次,基础差的学生也可参与进来,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吃得饱,学得兴趣浓。课堂上,学生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思,时而记,时而答,多种感官齐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真正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其次在于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2018年5月26日第二章用药与急救的教学反思达川区万家初级中学 蔡良锋用药与急救是一节以应用为基础的课程。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安全用药的原则以及急救的一些常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比较容易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然后学生讨论“是药三分毒”这则谚语,知道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从而要求学生讨论合理用药。在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