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pdf

上传人:fus****123 文档编号:51210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9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 7卷第 5期 2 0 1 1 年 1 0月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c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28 5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 苏州慈济 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陈 蓓 (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 江苏 苏州2 1 5 0 1 1 ) 摘要: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 功能城市” 向“ 文化城市” 过渡的阶段 , 历史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可持续 发展的背景下, 平衡“ 城市记忆保护” 与“ 空间集约型利用” 之间的关系,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历史遗产保 护、 城市文脉传承、 生态景观设计、 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提出可行方案 , 为城市未来景观发展提供充足的 空间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 城市记忆 ; 集约空间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81 9 3 3 ( 2 0 1 1 ) 0 5 2 8 5 0 5 0 前言 1 园区规划 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它记载了城市 某一时期的生长发展的过程 , 是鲜活的城市历史见 证 , 也是城市独有的名片。而“ 历史文化风貌” 是可 以感受、 认知和展示“ 历史文化资源” 的物质空间载 体, 缺乏它, 城市如同“ 无本之木” , 只有一个毫无生 气的空壳, 城市记忆随之消失。但是, 随着经济全球 化和现代技术的发展 , 城市特色逐步趋 同, 特别是部 分历史文化名城 , 不重视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 虽然 有悠久 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 内涵、 资源众多的历史文 化, 却难以形成历史文化环境氛围, 导致历史记忆消 失 , 面貌趋同。 同时, 也面临这样一个事实: 中国经济迅速发 展,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 资源的低效益消耗、 浪费和过量的攫取 , 造成了中国资源的不足和对环 境的严重破坏,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 在可持续 发展思想指导下 , 中国政府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 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家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的建 筑行业 , 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目前 , 我 国城市正处于“ 从 功能城市走 向文化 城市” 的发展阶段 , 文化 战略已经成为城市存 活的 关键 。在“ 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深入人心 的背景下 , 如何在保持城市特色 的同时, 实现节约型建设是亟 待解决的问题。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设计对此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 希望在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 找到结合点。 收稿 日期 : 2 0 1 0 - 0 2 - 0 3 作者简介 : 陈蓓( 1 9 7 7一) , 女 , 江 苏苏州人 , 讲师 , 硕 士 , 主要从事 景观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基金 项 目: 住 房和城 乡建设 部 2 0 0 9年科研 开发项 目( 2 0 0 9 - K 6 - 5 ) ; 2 0 0 9 年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 0 9 K J D 2 2 0 0 0 2 ) E ma i l : a h a r a b b i t 1 6 3 e o n l 1 1 保 留城市记忆 在城市的演变过程 中, 城市记忆 以物质 的痕迹 记录下来 , 形 成城市的“ 骨架” , 成为一种文化的历 史表征 , 构成城市 的独特形象。一旦物质痕迹消失 , 城市的这段历史记忆随之消失, 城市的骨架失去结 构的稳定性 , 城市 独特形象丧失 , 进入 “ 千城一面 ” 的发展怪圈中。保护城市记忆 , 首先保护城市的物 质痕迹。而老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和存储库 , 拥有引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对文化轨迹的联 想的能力, 是城市骨架的支撑点 , 构成城市的特有形 象。因此, 保护城市中的物质痕迹 , 首先要保护城市 中的老建筑, 尤其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 苏州慈 济园 区位 于原苏州 二 十一 中旧址 ( 图 1 ) , 苏州市古 城 区内西侧 , 景德 桥桥堍 , 北靠 景德 路, 东临高井头弄, 靠近阊门历史文化街区。阊门曾 是苏州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苏州对外贸 易的一个口岸。这一地区民国时期建筑和明清建筑 保留不少 , 见证 了阊门这段繁荣辉煌的历史。该基 图 1 基地位置 2 0 1 1 N o 5 陈蓓 :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2 8 7 该用地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范围内, 建筑高度 受到限定, 不得超过 2 4 m。因此 , 设计者采用化整 为零 的方法组织建筑群体空间 , 建筑群体地下连成 一 体 , 地面分栋 , 将传统 民居院落空间与现代社交广 场结合 , 围合成面向街道 的外 向社交空间和面 向区 内的内向院落空间( 图8 ) 。在遵守苏州历史名城保 护规划的前提下 , 既延续 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又最大 限度地利用 了土地资源, 做到 了土地资源集约化 使用。 图 7 苏州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文化单位保护规划 图 8 空 间性质分析 2 建筑设计 2 1 平面设计 城市建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集聚效应, 使 得建筑在积极的环境中可以被激发, 出现比自身功 能更大的功效职能 ; 这些职能之间相互交叠, 又使建 筑功能具有较大的职能兼容性; 传统建筑类型和功 能单元叠合重组, 多种功能交叉并存, 使得建筑空间 突破 自身的封闭状态, 最终演变成多层次、 多要素的 动态开放系统。 本建筑群体在平面设计时, 注意发挥功能单元 的集聚效应。群体地下 1层连为一体 , 地 面 4层。 车库、 人 防、 餐厅、 研 习室设 置在地下层 , 局部开天 井 , 一方面增加采光面积 , 另一方面提供较好的物理 环境 ( 图 9 ) 。上部根据职能功效分栋设置 , 围合成 面向景德路的外 向空间 4 O o 0 m 的室外广场和 内向院落( 图 1 0 ) , 各分栋也是采用化整为零的手 法 , 通过 中庭 、 走廊丰富建筑 内部空间, 运用屋顶的 变化呼应城市肌理, 延续城市文脉 ( 图 1 1 ) 。 | l 皇 | , t 毒I ;鼍 j 毒 毒 | i 。i : | i ? 鲁 i i s i i 一 图 9 地下层平面 孽 警警 ; 弩 “ 鬻; f ; - - _ 盈 图 1 0 1 层 平面 图 1 1 总平面 外 向性室外广场可作为市民社交的场所 , 广场 西侧是 4 层高的静思堂, 为会议及讲学场所; 广场东 侧是高科技健检 中心 , 为市 民提供 医疗 保健服务。 广场 正对 的是静 思 精舍 , 精 舍 位 于 2层 , 下层 是 2 0 0 0多 m 的展厅 , 以方便 大量人流 的参观 。精舍 北侧是半圆形围廊 , 中部设歇山顶亭榭 , 与水池等景 2 8 8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 7卷 观形成入 口广场 , 大气浑然; 精舍南侧是室外活动平 台, 结合苏州传统 园林及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进行设 置, 创造宜人的观景和休憩场所( 图1 2 ) 。内向院落 的由研究教育用房和宿舍寮房 围合 , 形成安静 闲逸 的氛 围。功能单元通过不 同竖 向的院落空间组合 , 引入 阳光和空气 , 在有限的土地空 间上创造 出良好 的建筑空间环境 , 达到节能环保的 目的。 j j ; , : ! ; ; 并 ! ! ,; ! ! j , ! : 专譬 鐾 l 苫 t - q 图 1 2 2层平面 各职能分区明确, 动静有致, 通过集约型院落空 间, 将各栋有机地紧密联系, 激发建筑的集聚效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功效 。同时, 多样 的室内外 空间联 系方式形成 了丰富 的空间层次 , 各栋 之间穿 插苏式 园林小景 , 与外部外城河景观带呼应 , 整体空 间更加宜人亲切。 2 2立面设计 弗洛伊德曾经说如果希望在空间领域表现历史 的顺序 , 只能用在空间中并列 的方法来达到 , 因为同 样 的空 间不能有两个不 同的内容 。这种方式形成新 旧并存 的拼贴效果 , 让物质的痕迹相互叠加 , 每一个 痕迹在被修饰的同时又修饰其他的痕迹 , 老的特征 被挖掘展现 出来 , 同时又融人 了新 的特征 , 给未来 留 有发展的空间。这表现 出一种尊重过去、 重视现实 、 给未来 留有余地的文脉主义思想 。 为了更好地体现苏州风貌 , 新建筑并没有采用 与控制性保护建筑一致 的立面风格 , 或是完全传统 的立面造型, 而是选取具有苏州特色的双坡屋顶 、 游 廊、 花窗等元素 , 与景德路沿街立面风貌相呼应 ( 图 1 3 ) , 塑造端庄清雅 的建筑形象 , 形成融有新特征 的 历史文化风貌 ( 图 l 4 ) 。 图 1 3 景德路 沿街街 景 图 l 4主入 口透视 在细节处理上 , 选取 了一些具有慈济文化特色 的元素 , 以点出该建筑群体 的性质。如静思堂 的两 个主要人 口均采用三重檐 的处理手法( 图 1 5) , 配 以 仿城墙的基座, 整体形象大气稳重, 符合讲堂的职能 特点。几个主要建筑的屋脊, 采用了慈济传统的三 宝明珠式样( 图 1 6 ) 。外墙建筑材料采用灰色陶瓦、 水刷石白墙, 传统砖细点缀, 充分体现了苏州素雅的 韵味。 图 l 5 慈济三重檐式样 图 1 6 慈济三宝明珠式样 3 具有 生态思 想的景观规 划 城市滨水 区通常是城市生态平衡 的重要因素 , 不仅承载着水体循环 、 水土保持 、 贮水 调洪 、 水质 涵 养 、 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的运作功能, 而且还能调节温 湿度、 净化空气 、 吸尘减噪、 改善城市小气候 , 有效调 节城市的生态环境, 增加 自 然环境容重, 促使城市持 续健康地发展。 该用地邻环古城河景观绿地, 拥有优越的景观 资源 , 冬暖夏凉的局部小气候 。设计采用 由西南 向 东北逐渐高起的建筑形态, 以利于风的进人, 达到良 好 的生态小环境 。同时, 建筑沿河展现 , 疏朗有致 , 陈蓓 :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2 8 9 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形象 , 成为古城河重要 的景观 建筑 , 提升环古城河绿化景观的质量( 图 1 7 ) 。 图 1 7沿 河 立 面 受到用地面积和城市文脉结构 的限制 , 该项 目 采用院落层叠的立体化集约型景观绿化的方式提高 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 质量 , 地下 院落、 核心广场、 屋 顶花园、 建筑中庭等空间形态之间, 形成渗透、 联系、 串接和延续 , 景观视线相互 联系, 使景观绿 化整体 化、 系统性和立体化 , 室内外界限被打破。 立体化景观设计模式不仅节约 了土地资源 , 改 善了局部建筑小环境 , 提高了休憩场所 的环境质量 , 增加了人与 自然的联 系, 充分发挥出景观集约化设 计 的潜力, 形成高效、 紧凑、 有序 、 丰富的集约型景观 空 间模式。而且 , 苏式 园林风格 的运用 , 与建筑空 间、 沿古城河景观相呼应, 展现了苏州传统建筑空间 特点 , 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 为 了将外部滨水景观绿地纳人视线范围 , 利于 建筑院落空间的通风效果 , 拓展建筑外部空间感受 , 打破内向院落空间的封闭感 , 还设计 了一条交通通 道 。在功能上提供了一条便捷 的交通疏散和游览流 线 , 在景观视觉上形成多焦点的对景 , 扩大了视线范 围, 使用地空间与周边环境空间相互融合, 成为一个 整体, 扩大了建筑群体实际的影响范围, 使建筑的 “ 力场” 延伸到基地外部空间( 图 1 8 , l 9 ) 。 黼叫 料行 遘 ) 平 ? 图 1 8 景观视线分析 4 结 语 随着中 国城 市化进 程 的加快 , 中 国城市 正从 “ 功能城市” 向“ 文化城市” 过渡。在“ 可持续发展” 的背景下,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发挥场地空间最大 嚣 中 心 节 点 窿 院 绿 化 麓 花 圈_ 槐 绳 升 析 嚣 沿 河 量 l 化 图 1 9 景观流线分析 潜力的同时, 保护城市历史 , 创造城市文化 , 形成城 市名片 , 是中国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 慈济园区规划设计从交通流线系统、 生态景观、 开敞空间、 文化遗产 、 建筑单体等方 面进行尝试 , 通 过多向度 的穿插和层叠 , 整合院落空间, 创造 良好 的 建筑小环境 , 节能环保 , 又促进了土地集约化使用 , 达到城市土地“ 可持续发展 ” 的 目的。同时 , 建筑群 体围绕院落空间, 分合得体、 整体有序, 保留了传统 空间的记忆 , 延续 了苏州城市 的文脉。在建筑造型 上, 充分挖掘苏州传统建筑的特色, 展现老的特征, 并增添新 的文化内容 , 融入 了新 的建筑特征, 为苏州 城市未来景观留下发展的空间。 参 考 文 献 : 1 韩冬青, 冯金龙 城市 建筑一体化设计 M 南京: 东南大学 出版社 。 1 9 9 9 2 王建国 城市设计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 9 9 9 3 阳建强, 吴 明伟 现代城市更新 M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 社 , 1 9 9 9 4 培根 E 城市设计 M 黄富厢, 朱绮, 译 北京 : 中国建筑工 业 出版社 , 2 0 0 3 5 杨宏烈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6 6 栾滨 , 孙晖 当代建筑形态在城市空间更新中的独特作用 J 城市建筑 , 2 0 0 9 , 5 3 ( 2 ) : 3 2 - 3 4 7 张曦, 葛昕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谈苏州地方 建筑 J 新建筑, 2 0 0 7 ( 6 ) : 8 3 - 8 6 8 高蕾, 唐黎洲, 王冬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更新中的城 市历史建筑及其保护 j 城市建筑, 2 0 0 9 , 5 3 ( 2 ) : 2 9 - 3 1 9 夏明 地域特征与现代城市更新 J 建筑科学, 2 0 0 6 ( 5 ) : 1 1 1 。 1 1 4 1 0 吴云朋 论城市文脉的传承 J 现代城市研究, 2 0 o 7 ( 9 ) : 6 7 _ 7 3 1 1 C R A I G D R E E S Z E N T h e C o m m i u n i C u l t u r a l P l a n n i n g H and - b o o k M Wa s h i n g t o n , D C : A m e r i c a n s f o r t h e A r t s , 1 9 9 7 1 2P ER L O F FH A RV E Y S U s i n g t h e a r t s t o i mp r o v e l i f e i n t h e c i t y J J o u r n a l o f C u l t u r a l E c o n o m i c s , 1 9 7 9 ( 3 ) : 1 -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