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诵相关描绘春天景色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182/183/18 这首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记忆。回到洛阳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4/18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继杜甫之后,唐朝又一出色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一个。5/181 1、深入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深入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 美,体
2、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2 2、初步了解、初步了解“词词”特点,掌握学习特点,掌握学习 词方法。词方法。3 3、有感情诵读。、有感情诵读。6/187/18(1)有没有发觉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诗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学习其实是一首词。(2)交流对词初步认识。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是诗歌一个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因为音乐广泛流传;当初城市里很多以演唱为生优伶乐师,依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曲词,这便是最早词。词是为配乐歌唱而写诗。1、初读全诗,感知词特点8/18江南春
3、景美在哪里?有感情朗诵、评读。(1)赏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花红胜火9/18 这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把自己感受读出来。(2)赏读: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绿如蓝10/18 (3)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不一样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11/18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作者感情。江南春景如此漂亮、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示了由衷赞叹,那就是好好。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什么好?读出自己体会。作者赞叹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亲自感受到,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12/183、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1)作者回想了哪里?又在思念江南什么?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
4、和他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2)江南不但景色优美让作者思念,还有纯朴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3)感情朗诵,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13/1814/18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有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有一位最伟大诗人,他曾经在江南有一段时间从政经历,最伟大诗人,他曾经在江南有一段时间从政经历,在杭州西湖白堤,就是他功劳。他三首在杭州西湖白堤,就是他功劳。他三首忆江南
5、忆江南成为至今仍盛传不衰文学奇迹。其中第一首最成为至今仍盛传不衰文学奇迹。其中第一首最为人知,即使只是着意写了江景,但感染力却很为人知,即使只是着意写了江景,但感染力却很强。第二第三首是写了杭州和苏州,从来有强。第二第三首是写了杭州和苏州,从来有“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天堂,下有苏杭”说法,苏杭被公认为人间天说法,苏杭被公认为人间天堂,至于苏杭谁更优,从来也有很多争议。这里,堂,至于苏杭谁更优,从来也有很多争议。这里,白居易最忆是杭州,其次才是吴宫(苏州)。但白居易最忆是杭州,其次才是吴宫(苏州)。但并不能说明,杭州在白居易心目中更加好,因为并不能说明,杭州在白居易心目中更加好,因为杭州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杭州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何日更重游?何日更重游?”,有,有太多不确定性;而苏州则是太多不确定性;而苏州则是“早晚复相逢早晚复相逢”,忆,忆念自然少些。念自然少些。15/1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6/18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17/18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