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1645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全卷共6页,五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毕业学校 姓名 考生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答案】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2“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

2、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大致为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再到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因此它的起点是长安。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3图1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这一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1所示的工程像个“人”字,而且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它是隋朝大运河。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

3、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4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5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丞相废除的时间。丞相制度创立于秦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明朝建立后了,明太祖为加强君主集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6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A西域都护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4、【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7“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说明了这个事件是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8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5、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9适合填写在图2所示“?”处的内容是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图2反映的史实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包含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而图中缺少淮海战役。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10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大家知道

6、10月1日是国庆节,而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12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其实是换一个角度提问“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而作

7、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提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13图3、图4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图3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4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3、图4反映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因此,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问题,也可以说是外交成就。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

8、归14严复被赞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大生纱厂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15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中,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堂是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在

9、北京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维新派创办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福州市乡土历史教材16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7产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的宗教是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道教的创始人是中国东汉的张

10、陵,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耶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18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攻占巴士底狱 B处死路易十六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法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因此,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9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

1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图5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1861年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罗斯福新政 D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图5中的目录内容主要体现国家干预经济,还有国家工业复兴的制订,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该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二、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

12、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2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到隋朝时期最后完成。【答案】错瀑:隋朝; 订正:南宋。【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井焚毁了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答案】错误:八国联军; 订正:英法联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井焚毁了圆明园的侵略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井焚毁了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并非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攻陷北京城,并且洗劫北京城的侵略军。【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13、间列强侵华罪行;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邓稼先。【答案】错误:邓稼先; 订正:袁隆平。【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一)24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半坡遗址。【答案】错误:半坡遗址: 订正:昙石山文化遗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

14、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而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福州市乡土历史教材25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火车机车成功,这一革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错误:火车机车; 订正:汽车。【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15、;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三、辨析题(5分)26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焚书坑儒”,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不正确。(2分)汉武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3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共23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

16、后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中,最重要的是上海上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居于特殊的地位,它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最大的桥头堡垒。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材料二(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图6(1)材料一中,上海成为“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3分)(2)据材料二,请写出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3分)(3)图6是在上海参加某次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的合影,请写出该会议的

17、名称。(3分)(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从这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3分)【答案】(1)南京条约。(3分)(2)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写出一点即可,3分)(3)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3分)(4)弱国无外交等。(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一中,上海成为“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与南京条约密切相关,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本题主要考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

18、着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3)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6是2001年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各经济体领导人和合影。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它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企图建立

19、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集团综合实力的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推动着世尽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西欧主张世界新秩序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俄罗斯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表l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据材料一,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请写出两个牵制美国“单独

20、称霸”的重要力量。(4分)为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西欧成立了什么组织?(2分)(3)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答案】(1)多极化。(2分)(2)西欧、俄罗斯等。(每个2分,共4分)欧洲联盟。(2分)(3)国家的经济实力等。(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来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因此,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是多极化。(2

21、)本题主要考查牵制美国“单独称霸”的重要力量。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但是,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1993年西欧成立欧洲联盟组织。(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等。【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22、极化趋势;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共22分)29(10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让人得到智慧启发。阅读大国是怎样崛起的相关摘抄,回答下列问题。阅读摘抄第三章国家崛起的重要依托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了英国走向大国的路上。回答问题(1)请写出一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2分)(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什么?(2分)(3)在英国走向大国的路上还能写上许多人的名字,如果写上瓦特,请

23、从历史角度说说写他的理由。(3分)(4)据摘抄,分析英国崛起的重要依托。(3分)表2【答案】(1)罗密欧和朱丽叶等。(2分)(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分)(3)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分)(4)优秀的思想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写出一点即可,3分)(3)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瓦特主要贡献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回答瓦特的主要成就及其作用即可。本题推荐瓦特的理由主要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一定

24、要注意先认真审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根据摘抄来回答。那么以上摘抄主要介绍了对近代英国崛起起到重大作用的优秀思想家和科学家及其成就。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英国崛起的重要依托是它具有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时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30(12分)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两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片知史】图8(1)图8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2

25、分)【时事追史】(2)201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相互信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请写出一个反映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一致”的历史事件。(2分)【名人说史】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部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毛泽东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

26、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罗斯福(3)结合两则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回答,6分)【学史启示】(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答案】(1)九一八事变。(2分)(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2分)(3)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等。国际意义: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答案须写出国内、国际意义各一点,每点3分,共6分)(4)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答案须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分)(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

27、目是要求结合两则材料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因此不能胡乱作答。材料一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即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等。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即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答案须写出国内、国际意义各一点,每点3分,共6分)(4)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解答启示类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过程,或者影响入手,本题探讨的主题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洗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由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本答案须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不唯一,其他答案只要即可。如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入手得出启示也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世界各国要团结一致,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