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0667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50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三个钡离子:3Ba2+B两个氧原子:O2C四个硫酸根离子:4SO32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5Co2(1.50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如用洗过菜的水浇花C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如废旧报纸回收利用D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提高产量,如喷洒过量农药杀虫3(1.50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

2、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顺序:B溶液的pH: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D气体的密度:4(1.5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其pH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盐一定是NaHCO3C铁制品锈蚀是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过程D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5(1.50分)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化学变化B净化后可得纯水C证明水的组成D吸收大量热AABBCCDD6(1.50分)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如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

3、中子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7(1.50分)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B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8(1.50分)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4、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9(1.50分)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D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10(1.50分)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A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BFe粉(炭粉)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CCaO(CaCO3)高温煅烧DFeC

5、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Fe粉,过滤AABBCCDD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11题8分,第12题8分,第13题9分,共25分)11(8.00分)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 的化学式: ,其常见用途为 (任写一条)。(2)反应的现象为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物质中 (填标号)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aMg bN2 c稀盐酸 dNaCl固体12(8.00分)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

6、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填标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检验O2的方法是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2)FeCl3溶液做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 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假设二

7、:可能是Fe3+假设三:可能是Cl【分析】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 。【实验】操作现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假设 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 (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13(9.00分)(1)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在下图中填写不同类别的物质(填化学式)实现Ca(OH)2一步转化为CaCO3。(2)某Ca(OH)2样品部分变质为CaCO3(假设其成分均匀)。

8、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测定该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配制盐酸: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 g。实验测定:称取10.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反应时间/min0t1t2t3烧杯总质量/g280.0278.9277.8277.8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 g。数据处理:计算该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9、求的)1(1.50分)【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A、每个钡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氧原子;C、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D、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1个一氧化碳分子。【解答】借:A、三个钡离子可以表示为3Ba2+,该选项书写正确;B、2个氧原子可以表示为2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C、4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4SO4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为5C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2(1.50分)【考

10、点】HB: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I6:白色污染与防治;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A、根据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解答;B、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C、根据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解答;D、根据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解答。【解答】解:A、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所以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的做法是正确的,故做法正确;B、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如用洗过菜的水浇花,故做法正确;C、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可以节约资源,如废旧报纸回收利用,故做法正确;D、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应合理使用,故做法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来

11、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3(1.50分)【考点】67:氧气的物理性质;6P: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HJ:氢气的物理性质【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进行分析判断。B、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判断;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分析判断。【解答】解:A、钾、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钾镁铜银,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正确。B

1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D、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2、32,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是二氧化碳、氧气、氢气,数轴表示不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善于将一些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利于化学的学习。4(1.50分)【考点】4U:溶液

13、的酸碱度测定;62:空气组成的测定;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93:酸的化学性质【分析】A、检验溶液的性质: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盐一定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C、铁制品锈蚀是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过程;D、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解答】解:A、把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定其PH,会污染整瓶药品,浪费药品,操作错误;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盐一定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错误;C、铁制品锈蚀是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过程,正确;D、在

14、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5(1.50分)【考点】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71:电解水实验;75:水的净化;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A、根据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B、根据水的净化方法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D、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解答。【解答】解:A、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故错误;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故正

15、确;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不是吸热,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可以正确解答。6(1.50分)【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解答】解:A、锌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锌原子的中子数不是3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元素周期表

16、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7(1.50分)【考点】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维生素A1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误;B维生素A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16=120:15:8,可见其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故正确;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24:3,故错误;D维生

17、素A1中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1.50分)【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氢气是单质,其余三种是化合物,故错误;B、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8、0,反应后H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故正确;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1.50分)【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

19、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说明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3:10,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50g,降温到t1,溶解度为30g,所以有20g固体析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1.50分)【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

20、化的探究;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H:盐的化学性质;C7: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

21、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足量Fe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11题8分,第12题8分,第13题9分,共25分)11(8.00分)【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22、解答,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A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是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E是硫酸,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FG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氧化铜和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B,故B是铜,D可能是一氧化碳,据此解答。【解答】解: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A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是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E是硫酸,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FG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氧化铜和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B,故B是铜,D可能是一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甲烷,常用

23、作燃料,故填:CH4,作燃料。(2)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观察到黑色的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故填:固体溶解,溶液变蓝。(3)反应是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属于化合反应,故填:H2O+Na2O=2NaOH;化合;(4)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填:2NaOH+CuSO4Cu(OH)2+Na2SO4。(5)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稀盐酸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故填: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2(8.00分)【

24、考点】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B、C、E,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FeCl3溶液做催化剂,【分析】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结论】假设二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

25、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好回收。【解答】解:(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B、C、E,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故答案为:2H2O22H2O+O2;B、C、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FeCl3溶液做催化剂,【分析】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

26、结论】假设二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二;(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好回收;故答案为:MnO2;【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催化剂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13(9.00分)【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对应物质的性质完成转化关系,注意填写化学式;(2)根据质量变化求算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而求算样品中氢氧化钙的

27、质量分数。【解答】解:(1)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以及碳酸可溶性碳酸盐都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可以为二氧化碳也可以为其他可溶性碳酸盐,答案不唯一。可为:(2)配制盐酸: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10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280.0g277.8g=2.2g。设该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10.0g(1x) 2.2g=x=50%故答案为:(1);(2 )100。2.2。50%。【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