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9920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1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恢复了周礼 尊崇周王,会盟诸侯实行了“初税亩” 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BCD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齐桓公首霸中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齐桓公之所以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势力,而且“初税亩”是鲁国改革措施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A裴秀 B

2、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裴秀(224271),魏晋期间西晋大臣、学者。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郦道元(?527)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评价沈括

3、“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末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撰写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4周渍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这里所扫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A汉朝 B南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唐朝服饰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代女子的服装不管是圆领、方领、斜领、鸡

4、心领,领口都开得很大,一般可见到女性胸前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以露为美的袒胸装,虽然远不及则天称帝那样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但是,这一令后代儒学先生们瞠目的服饰现象,不仅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唐帝国的宫廷内院,而且还引发了诗人,画匠们的创作灵感,被名正言顺地载入了史册。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5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已厌兵,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重开边境贸易 割让幽云十六州约为兄弟之国 封元昊为夏国主A B C D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宋夏庆历和议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

5、国主,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

6、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

7、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9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拟组织学生到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寻访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图4中的1929193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1929年1

8、933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是贺龙等建立的洪湖和湘鄂边根据地;B是毛泽东、朱德建立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C是方志敏等建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D是徐向前等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20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据此,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作战方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9、学史实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采取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21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2

10、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A哈维 B拉瓦锡C道尔顿 D拉马克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威廉哈维(15781657)发明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伟大的英国医学家;拉瓦锡(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约翰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提出原子论;拉马克(17071778)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11、故和李时珍生物进化观点相近的欧洲科学家是拉马克。此题正确选项是D。2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37国家政策与知识

12、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材料二 (斯大林时斯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的宽容。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了重要岗位。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

13、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

14、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4分)(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4分)(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5、2分)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文化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史实归纳为正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反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第二问影响可以从积极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消极方面破坏性: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化专制: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社会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以概括。(2)此题考查的是对斯大林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和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特点: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

16、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第二问严重后果是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思想文化的根源是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加以概括。(3)此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恢复高考的背景及其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体现的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动机: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第二问的影响:可以从政策的转变: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建设力量: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

17、才华,贡献了力量加以概括。(4)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可以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继续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奖励科技创新等方面概括。答案:(1)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

18、;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

19、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材料二 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太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

20、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4分)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日本出兵朝鲜的原因: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第二问日俄战争的原因: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第三问首先从甲午战争的结果

21、来看: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其次从日俄战争的结果来看: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加以概括。(2)此题考查的是对朝鲜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缓和的重大意义的理解。根据三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结合当时国际的政治形势: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加以归纳。第二问首先概括首脑会晤的积极进展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

22、同宣言;其次重要意义可以从地区稳定: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以概括。答案:(1)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2)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