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991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2010年文综(历史)解析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解析】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

2、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考点】亚里士多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

3、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答案】A【考点】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解析】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

4、),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A、B、C三项。【答案】D【考点】汉代的牛耕技术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答案

5、】B【考点】土地兼并严重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考

6、点】唐朝的科举制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

7、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

8、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考点】明代的海外贸易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解析】本题为选修模块内容。注意时间信息“清朝”。“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

9、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 【考点】清朝的民族关系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 B C D【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

10、纲领。“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答案】C 【考点】孙中山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

11、立了外交关系A B C D【解析】从表格中建交国家的数据分析,建交国家逐渐增多,从1969年的49个到1978年达到112个,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1969年到1971年,建交国家数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国家数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含有的选项。1970年与中国建交数是54个,但到1971年和1972年迅速增至69个和87个,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至1978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在1979年,无此信息,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2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

12、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解析】从抓住时间限定信息“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发表的文章,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学者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主要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排除A、C选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

13、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答案】D【考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图9【解析】通过图片中的战争双方,即英法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可判断出这是第二次中东战争。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中东战争,消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英法在中东的影响一落千丈,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答案

14、】B【考点】中东和平问题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

15、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解析】(1)问通过材料中的核心信息“黄金时期”可联系到民国初期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具体状况主要依据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分布、地位等进行分析。(2)问时间是“19271937年”,联系到这一时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包括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加剧侵华、国民政府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等。(3)问时间是19451949年,主要从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16、、官僚资本的掠夺和美国的侵略等分析。【答案】(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

17、发展历程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

18、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1) 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解析】(1)问通过设问中的“三权分立”可联想到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思想观点主要从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等分

19、析。对三权分立一定要答出其核心,即是三权的制衡。(2)问依据美国的权力机构及各自的职能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明确答出三权之间是如何相互制衡的。(3)问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要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一分为二,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答案】(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2)立法权: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商品率任命,参议批准。(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以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