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3分)(2016•温州)如图是四种常见饮料的pH,其中呈碱性的饮料是( )
A.可乐 B.橙汁 C.牛奶 D.苏打水
2.(3分)(2016•温州)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3.(3分)(2016•温州)实验室中各种化学药品需要合理保存,否则容易变质.硝酸通常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在光照下会发生如下反应:4HNO3
4NO2↑+2H2O+O2↑,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3分)(2016•温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5.(3分)(2016•温州)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6.(6分)(2016•温州)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 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 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的运输.
(2) 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用
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出措施分析,用DDT杀灭蚊子属于 .
(3)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C15H22O5)并
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在物质分类中,青蒿素属于化合物中的 .
7.(6分)(2016•温州)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 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
2Hg+O2↑.
(1) 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 处.
(2) 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3) 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列举一点)
8.(2分)(2016•温州)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克拉霉素的化学式为
C38H69NO13,其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24分)
9.(9分)(2016•温州)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
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 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10.(9分)(2016•温州)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1) 步骤①需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需NaOH固体 克.
(2) 请从图中选取步骤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器材 (可多选).
(3) 步骤③中需多次用蒸馏水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渣,目的是去除残留在氢氧化铜表面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需要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检验的方法: .
11.(6分)(2016•温州)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
(分钟)
0
0.5
1.0
1.5
2.0
2.5
3.0
产生气体质量
(克)
0
1.80
3.00
3.60
3.96
3.96
3.96
(1) 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3分)(2016•温州)如图是四种常见饮料的pH,其中呈碱性的饮料是( )
A.可乐 B.橙汁 C.牛奶 D.苏打水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乐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橙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接近7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苏打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分)(2016•温州)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6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所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构成,明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解题的关键.
3.(3分)(2016•温州)实验室中各种化学药品需要合理保存,否则容易变质.硝酸通常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在光照下会发
生如下反应:4HNO3
4NO2↑+2H2O+O2↑,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反应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解答】解:根据4HNO3
4NO2↑+2H2O+O2↑可知该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和质量守恒定律,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3分)(2016•温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错
误.
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2016•温州)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
【解答】解:①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 即H>银;
②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
Cu
③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
④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组合即可判断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6.(6分)(2016•温州)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 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 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的运输.
(2) 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用
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出措施分析,用DDT杀灭蚊子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3)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C15H22O5)并
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在物质分类中,青蒿素属于化合物中的 有机物 .
【分析】(1)根据人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
(2) 用药物杀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 根据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1)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运输;
(2) 从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出措施分析,用DDT杀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 C15H22O5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1)氧和部分二氧化碳;(2)切断传播途径;(3)有机物.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7.(6分)(2016•温州)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 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
2Hg+O2↑.
(1) 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 焦点 处.
(2) 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2 .
(3) 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 .(列举一点)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工作原理来分析;
(2)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 根据氧化汞受热分解以及压强的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1)凸透镜的焦点处温度最高,所以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故填:焦点;
(2) 氧化汞中,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汞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0,故填:+2;
(3) 氧化汞(红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玻璃管内的压强增大,所以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填: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凸透镜的原理,属于理化综合题.
8.(2分)(2016•温州)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克拉霉素的化学式为
C38H69NO13,其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 69:14 .
【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就可以求出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解:
已知克拉霉素的化学式为C38H69NO13,故克拉霉素H、N元素的质量比=(1×69):14=69:14.
故答案为:69:14.
【点评】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时,一定要数清化学式中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准确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认真计算并注意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24分)
9.(9分)(2016•温州)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
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 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而造成实验误差
(3)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4% .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分析】(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2) 对比改进行前后的两种探究装置,可发现改进后不需要点燃红磷后再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可很好地避免因装置漏气而对结果带来的偏差;
(3) 根据量筒内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解答.
【解答】解:
(1) 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而造成实验误差.
(3) 量筒内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100mL﹣
65mL=35mL;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14%.
故答案为:
(1) 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 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而造成实验误差;
(3)14%
【点评】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了解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10.(9分)(2016•温州)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1) 步骤①需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需NaOH固体 8 克.
(2) 请从图中选取步骤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器材 ABCD (可多选).
(3) 步骤③中需多次用蒸馏水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渣,目的是去除残留在氢氧化铜表面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需要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检验的方法: 往收集到的液体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
【分析】(1)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2) 根据过滤时所需的仪器解答;
(3) 根检验氯离子的方法为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来检验,若出现氯化银沉淀则说明有氯离子存在等知识点来解题.
【解答】解: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4%的
NaOH溶液200g,需氢氧化钠的质量=200g×4%=8g;
(2) 步骤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器材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
(3) 检验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检验是否含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到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答案:
(1)8;
(2) ABCD;
(3) 往收集到的液体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6分)(2016•温州)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
(分钟)
0
0.5
1.0
1.5
2.0
2.5
3.0
产生气体质量
(克)
0
1.80
3.00
3.60
3.96
3.96
3.96
(1) 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AC (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96g,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A、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等质量的碳酸镁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进行分析;
D、根据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
析.
【解答】解:(1)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3.96g
=
x=9g
所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6%;
(2)A、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增加排出气体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等质量的碳酸镁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C正确;
D、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
(2)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