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8470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内蒙古包头语文中考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鸢鹰(yun) 潜伏(qin) 棱镜(ln) 间不容发(f)B. 瞭望(lio) 猝发(c) 高跷(qio) 休戚与共(q)C. 腈纶(qng) 颔首(hn) 镌刻(jun) 一蹴而就(c)D. 拘泥(n) 掺杂(cn) 黠慧(xi) 诲人不倦(hu)【答案】A【解析】【详解】B项,高跷(qio),休戚与共(q)。C项,腈纶(jng)。D项,拘泥(n),掺杂(chn),诲人不倦(h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A. 响睛 鼎盛 饥肠漉漉 取义成仁B. 灼热 锁呐 自处心裁 锱铢必较C. 倏忽 预警 不修边幅

2、 李代桃僵D. 雷霆 桑葚 励精图治 故弄悬虚【答案】C【解析】【详解】A项,晌晴,饥肠辘辘。B项,唢呐,自出心裁。D项,故弄玄虚。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文房四室”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梁朝,到明清时期,随着人们对笔墨纸砚艺术性以及收藏价值的重视,“文房四宝”之称也盛行起来,B. 乌兰牧骑演员们为及时给牧民带去精神文化食粮,到了牧民家中无瑕休息,换上服装拿出乐器,就赶到牧场毡房去演出。C. 新学期伊始,有关部门提醒学校要防微杜渐,学校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主动开展安全自查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D. 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须

3、得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答案】B【解析】【详解】B项加点词语使用错误。无瑕: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运用语境错误。应改为“无暇”。无暇:没有空闲。【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4.对下列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课。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

4、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方面要努力预防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我们要从多展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社会要通过广泛健康的用眼知识,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为青少年做视力监测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视防控体系。学校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引导孩子少看电视、少用手机,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A. 第句:在“程度深”后面加上“的趋势”。B. 第句:在“电子产品”前面加“过度

5、使用”。C. 第句:“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D. 第句:去掉“通过”【答案】D【解析】【详解】D项对画线的病句修改不正确。第句不能去掉“通过”。这句话的主语“社会”在前,不是残缺主语的句子。且“通过”正好与下文的“方式”搭配。所以不能去掉“通过”。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答案】C【解析】【详解】C项

6、“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6.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你的富饶,_,_。你的自由,_,_。你的腾飞,_,_。【答案】 (1). 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 (2). 吐出跨世纪的新绿; (3). 成就飞天的壮举, (4). 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5). 了却祖辈的夙愿, (6). 走向中国梦的未来。【解析】【详解】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

7、世界的黎明”,句式为两个动宾结构的短句。内容要分别写出“富饶”“自由”“腾飞”的意义,注意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7.默写(1)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2)晴空一鹤排云上,_。 (刘禹锡秋词(3)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4)纷纷暮雪下辕门,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6)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交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_。(7)木兰诗中“_,_”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宫艰苦战斗生活画面。(8)“_。_”,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此强调安贫乐道、内心澄澈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

8、负。【答案】 (1). (1)馨香盈怀袖 (2).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 (3)我报路长嗟日暮 (4). (4)风掣红旗冻不翻 (5).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7). (7)朔气传金柝 (8). 寒光照铁衣 (9). (8)非淡泊无以明志 (10). 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馨”“霄”“掣”“抟”等字

9、词的书写。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节选自(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道:引导。强:劝勉。庸:功劳,说:通“脱”,解脱。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故君子之教喻也(2)师逸而功倍9. 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10、,开而弗达则思。10. 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11. 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答案】8. (1)所以(2)闲适,轻松 9. (1)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2)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10. 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11. “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解析】【8题详解】考查文言实

11、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故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故:所以。“师逸而功倍”:老师很轻松,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逸:闲适,轻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由兴”:兴盛的方法(原因)。“道”:引导。“和”:融洽。“抑”:压制。“开”:启发。【1

12、0题详解】考查对文言文论述的思路。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是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是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文重要概念的理解。可结合虽有嘉肴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如“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

13、的交流和互动。学习中可以采用教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是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从而考验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在“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促进自己深入地学习。【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14、。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君子已经知道了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别人的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而不是压制,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习容易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二)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功劳并感谢老师;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自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认为是老师没

15、教好)。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最后的铁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 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

16、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 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

17、,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

18、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 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

19、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作者:刘亮程 有改动)12. 结合全文说出第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13. 读了第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

20、精神?14. 请品析文中第段画线语句的妙处。15. 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12. 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13. 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14. 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外貌),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作者巧妙地由实到虚,将眼前情景和铁艺传承历史联系起来,使主题得以升华,为我们带来更好体验和深刻感悟。 15.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

21、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解析】【1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意从文章上下文寻找答案。从第4段“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等几句分析,“微妙的东西”具体指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

22、验性的东西。【13题详解】分析从铁匠身上所看到的精神。注意从字里行间分析,从描写的语句分析。如“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是写铁匠诚信守约。“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等句说的是铁匠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14题详解】欣赏文句。“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

23、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是说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这样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一定要答出修辞对表现人物状态与表达主题的意义。【15题详解】考查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题干问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标题、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标题、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标题“最后的铁匠”是说如今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但在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融入的

24、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我们要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重构民族精神的大局出发,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的、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为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

25、“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

26、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

27、,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16.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17. 概括段的说明内容。18. 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9.

28、 第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 从牡丹的特性看,它花大色艳、香气袭人,极具观赏价值,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从历史来说,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这也提开了它在花卉中的地位;从文化层面,牡丹历来为文人墨客讴歌赞颂,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 17. 首先介绍了牡丹的花色和品种;然后说明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接着说明了中国牡丹栽培地的历史沿革和产地广。 18. 引资料,列数字。说明了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长。 19. 文中诗句对牡丹寄寓赞美之情,因其雍容大气,国色天香,令众人喜爱,爱莲说对牡丹持贬斥的态度,认为它是从众媚俗、贪慕的象征。【解析

29、】【16题详解】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提取。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分析,准确把握。如分析第1段“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一句,这是从牡丹的特性看,它花大色艳、香气袭人,极具观赏价值,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一句是说从历史来说,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这也提开了它在花卉中的地位;第5段“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等句是说从文化层面,牡丹历来为文人墨客讴歌赞颂,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17题详解】概括24的说明内容。概括段意的要求是: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直接,语句要简

30、明扼要,不能啰嗦。此题可抓住每段的首句分析。如第2段“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介绍的是丹的花色和品种。第3段“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介绍的是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第4段“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等句说明了中国牡丹栽培地的历史沿革和产地广。【18题详解】考查第3段的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等句是引资料。“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属于列数字。准确说明了“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

31、贵花卉”和自然生长及人工栽培历史长。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19题详解】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第5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的思想感情及原因。“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一诗歌的标题的“赏牡丹”。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而爱莲说中三次提到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这三句可以看出,作者描

32、写牡丹,主要是为了衬托莲花。那么在作者眼中,牡丹是不如莲花的。文中作者说:“世人”“众”爱牡丹,表现了作者认为牡丹虽然代表富贵,却过于俗套,过于世俗。可见作者对牡丹持贬斥的态度,觉得过于庸俗。【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箴言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

33、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

34、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

35、,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作者:德国 叔本华 有改动)20. 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1. 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22. 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23. 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

36、的积极影响?【答案】20. 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21. 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麻痹。 22. 连用若干形容词,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高度评价了经典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23. 示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纯朴的乡邻情谊,这些人间真情感染着我,我的心也变得温暖澄澈,哥哥孙少安不安

37、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他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激励着我,使我变得勇敢坚强。【解析】【20题详解】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第1段“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等句是在告诉我们只读书不思考是弊端;第2段“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

38、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是说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第3段“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是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是说读书要慎重选择;“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是说要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21题详解】题干要求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首先要读懂第1段的大意,并分析其语言特点。“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

39、去弹性”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如果我们读书不思考,“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的观点。【22题详解】分析重要语句论述特点。“轻松、愉快、清净、超逸”,连用若干形容词;“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从表达方式上看,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有力的证明了“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的道理。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文章的中心论点。【23题详解】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从你所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你最熟悉、印

40、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的一部。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对你心灵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名著是生活的翻版,名著是生活的浓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本书告诉我们,个人只有在挫折中成长,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要让生命变得有价值。而且,我们应该勇于拼搏,努力奋斗,敢于向命运、向自然、

41、向挫折挑战。人只有在这种英勇的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做一个有顽强精神、顽强毅力的人,在生活的烈火中百炼成钢。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请你用自己的笔触写出心声。要求:(1)依据材料的整体

42、语意立意,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满怀信心激发潜能一枚小小铜钱,竟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两次投掷皆为正面向上,将士纷纷相信自己会得到神灵保佑战无不胜。终而士气大振,以微博之力战胜千军万马。由此观之,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那么什么是信心呢?信心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执念。是低落之时扬起精神的良方。更是背水一战之时绝地反击的潜能催化剂。充满信心,振奋精神,让生命之花傲放于寒世。是他吗?面对牢狱和铁镣没有放弃自己,面对屈辱的宫刑没有一蹶不

43、振。是他,司马迁。一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道出了他生命绽放的精彩。信心让原本平凡的人著出了纪传体通史史记。在患难之际他始终坚信自己能靠日夜笔耕不辍来著成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并每天以积极饱满的精神面向生活,激发了文字的力量,引领着自己在寒世间绽放。充满信心,振奋精神,登上金色的塔尖。拳王阿里有个出名的“坏毛病”。每次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他都会在开战前毫不客气地嘲讽对手:“你根本比不上我。你的技术烂透了。我一定会把你打趴下的。”结果真如他所言,闪光的金腰带就是对他巨大潜能的肯定。其实,战前那番话并不是他的狂言,而正是他对自己信心的填充。这份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仿佛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44、,才会在比赛中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出超常的状态,使精神更加激活,终成就一段佳话,站在金字塔尖。那么怎样才能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呢?首先要不怕困难。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各样的“绊脚石”,我们正应昂首挺胸,化其为“垫脚石”迈向成功。其次,要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振奋自信的基础上发挥潜能。奔跑,跳跃,转身,扣杀。时隔二十年,女排姑娘再次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中国女排虽不像外国运动员那样天生强壮,但她们从未对自己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以技巧的优势克服先天的不足。迎战对手时,以实力为信心的来源,扬起精神,引爆了自己的小宇宙,量的积累也终迎来质的飞跃,激发

45、了她们的潜能,剑指成功之巅。可反观当今,有的同学只因一次考试失利就丧失信心。我们青少年,不正应扬起精神发掘潜能吗?振兴中华之魂不也正是我们之任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充满信心振奋精神,激发无尽潜能!【解析】【详解】材料的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可分析“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等句,即可从“拥有理想”或“激

46、发潜能”或“自强自立”或“珍惜人生”等角度立意。如写“激发潜能”可有以下思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危机,来激发我们的潜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掩藏已久的人生激情,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人的平庸,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平淡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当然这几种立意可以单独来写,也可结合在一起来写。本题适宜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