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8150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试题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3.本学科试题卷共8页,26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常德诗墙全长4公里,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 )体,将中外名诗共1530首_于一墙,被称为“gn( )古展开的艺术长卷”。诗墙上武陵阁、春申阁、排云阁,渔父阁四大楼阁_,既是防洪zh( ),又给古城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_在诗墙公园,丰富的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气息_。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2、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篆刻 耸立 倘徉 迎面而来B. 篆刻 挺立 徘徊 扑面而来C. 镌刻 耸立 倘徉 扑面而来D. 镌刻 挺立 徘徊 迎面而来【答案】1. zi 亘 闸 2. C【解析】【1题详解】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注意“载”的读音:zi;亘古:自古以来;整个古代。注意“亘”的写法;闸:水闸,拦住水流的建筑物。注意其正确写法。【2题详解】第一空:篆刻:主要是用篆书镌刻。镌刻:雕刻。这里的中外名诗共1530首是用不同的书法形式雕刻上去的,并不只是篆刻这一种形式。故选“镌刻”。第二空:耸立:高高地矗立。挺立,指直立,持身正直。句中意在强调四楼的高大,故用“耸立”。第三空:徘徊

3、: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倘徉:指自由自在地行走。故用“倘徉”更能体现在此外游玩的内心悠闲。第四空:扑面而来:朝着你的方向过来。迎面而来:冲着脸的方向过来。相对来说,扑面而来的东西一般要柔和、温馨。故用“扑面而来”较为合适。故选C。3. 下面是某单位下发疫情防控要求的部分内容,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遵循“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不扎堆”。B. 每日须做好电梯间、走廊、资料室、会议室和公共区域的消杀消毒工作。C. 提倡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外出活动时切忌佩戴口罩。D. 对近期有与重点疫区人员接触史而隐瞒不报者,将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答案】D【解析】【详

4、解】A.成分残缺,在句尾加上“的要求”;B.语义重复,“和”改为“等”;C.用词不当,将“切忌”改为“切记”;故选D。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在这个世界上,易逝去的东西很多,能永驻的只有知识,_,读书,能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与读书密不可分。【答案】而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读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补写。补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同时注意15字以内的字数限制。上文主要内容是“知识能永驻”,下文阐述的是“读书的意义”,故补写内容应把“知识”与“读书”联系起来,据此补写即可。

5、示例:知识又源于读书(或:知识的源头活水是读书)5.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味的一面。他临死的时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根手指头的意思是( )A. 灯盆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B.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C. 两位舅爷不在跟前,非常挂念D. 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了解情况。原文是这样叙述的:只有他老婆赵氏明白:“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挑掉一茎灯草,严监生果然点一点

6、头,把手垂下,没了气息。从原文可知,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叫人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故选A。6. 古诗文默写。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始终薪火赓续,生生不息:杜甫发出“_,_”的祈愿,这种苦己利人、至死不悔的品格与胸襟光耀千古;范仲淹借“古仁人”抒写感慨,他们“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在何处,忧国忧民之心都未尝废替;陆游“_,_”,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一直燃烧着戍边报国之志时至今日,这种情怀仍是我们精神的灯塔。【答案】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居庙堂之

7、高则忧其民 .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厦、庇、俱、僵、戍”等字词容易写错。二、现代文阅读(32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

8、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

9、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摘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材料二:武汉一些小学生的家长抱怨给孩子检查作业,听写签字、背诵签字、试卷签字最多时一天要签8个名,为了完成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有时家长不得不陪写甚至代写,家长们质疑,检查作业是谁的责任?作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么下去。家庭作业岂不成了家长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怎么可能养成?对此,有老师表示,老师要求家长配合,这也是对孩子负责,是为了孩子

10、好,并不是老师偷懒,如果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不管不问的话,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凡有家长督促的,孩子对待作业会更认真,也有老师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还有班主任老师“晒”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7点到校,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家;周末不出门准备下周的课也成了家常便饭。有专家认为,造成学生家庭作业角色错位的原因无非来自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时代在发展,家长不能一味用以前的眼光来要求现在的老师,这不符合教育的现状,教育是双向的,在谁批改作业的问题上,教师不能将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要从抱怨中跳出来,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当然,家长参与不等于家长代劳,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对课后作业的

11、取舍,必须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科学布置作业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但过多过难的家庭作业,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最终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摘编自宋运来、徐友风主编的中国作业的革命,有改动)7.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过重的作业负担有什么危害。8.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校内要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剩余作业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B. 学生在必要的课业学习之外,应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即使不能完成书面作业,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C. 老师的工

12、作负担过重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老师工作强度大,甚至周末都没有休息时间,不得不把作业督促的任务推给家长。D. 教育是双向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当顺应教育发展现状,家长的责任,则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答案】7. 一、过重的学业负担会导致孩子很少或不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影响孩子的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发展。二、过重的作业负担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 8. 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根据材料一“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

13、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可知过重的学业负担会导致孩子很少或不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影响孩子的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发展。根据材料二“过多过难的家庭作业,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最终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可知过重的作业负担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A.根据材料一“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

14、0分钟”,可知“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C.根据材料二“为了完成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凡有家长督促的,孩子对待作业会更认真,也有老师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还有班主任老师晒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7点到校,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家;周末不出门准备下周的课也成了家常便饭。”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不是老师的工作负担过重,而是重复、机械的不科学的作业布置;D.根据材料二“家长不能一味用以前的眼光来要求现在的老师”“家长也要从抱怨中跳出来,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家长的责任还包括改变思想,顺应教育发展现状,多与学校沟通;故选B。(二)(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人的体味是

15、怎么来的赵天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无论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怀胎十月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母亲在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所以当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

16、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们感到愉悦。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慢慢形成。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独特的气味。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

17、,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

18、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此体味比较清淡。这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在遗传基因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我们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堪比指纹的气味。(选自2021年第12期奥秘,有改动)9. 试用自己的话给第1段中的“烙印现象”下一个定义。10. 作者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11. 根据上文,说说“人的体味”的形成过程。12. 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个人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愿意靠近新生儿,是因为新生

19、儿的独特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愉悦。B. 大约70%亚洲人因基因突变,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较轻,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C. 运动之后,人们的体味往往会加重,其根本原因是运动使得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了更多的原料。D. 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会发出刺鼻的气味,女人身上没有男人身上的棒状杆菌多,因此她们的体味比较清淡。【答案】9. “烙印现象”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生物学现象。 10. 用“烙印现象”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由此引出人类的烙印现象靠的是“闻”,进而亮明本文说

20、明的对象“人的体味”。 11. 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 12. 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是的”。从首段“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无论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可知,“烙印现象”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其特点是

21、小鸡小鸭等动物追随它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并产生依恋。故而可得:“烙印现象”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生物学现象。【10题详解】本题考查段首的作用。说明文的段首往往能引出说明对象,或明确说明对象的特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本文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从“烙印现象”说起,一是因为烙印现象是日常的常见的现象,充满生活的趣味,故而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由第段“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可知,从动物的烙印现象进而引出人类的烙印现象,再进一步人类的烙印现象靠的是“闻”体味,从而得出说明的对象人的体味。【11

22、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从第段“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可知,人产生体味的第一步是“分泌汗液”;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这一发酵转化的过程是第二步;最后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进而形成了体味。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12题详解】A.“是因为新生儿的独特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表述错误。从第段“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

23、,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慢慢形成”可知,新生儿的此时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是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B.“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表述错误。从第段“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可知,人的体味的浓淡与汗液的多少和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虽然另30%的亚洲人没有基因突变,汗液分泌和欧洲人非洲人差不多,但可能因为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较少而体味较轻。故不能得出“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的结论。D.“女人身上没有男人身上的棒状

24、杆菌多,因此她们的体味比较清淡”表述错误。从第段“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此体味比较清淡”可知,女人体味较清淡,不仅因为其身上带有的棒状杆菌少,最主要原因是她们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故选C。(三)(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好孩子莫小米这孩子,先天听力障碍,导致语言与智力发育滞后。父母曾带他到处求医,做手术,装助听器,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他三岁时,父母离异,爷爷郁郁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了他和奶奶。后来,爸爸又成了家,为了

25、多挣钱养好两个家,按揭买了一辆高顶双卧货车,改行跑运输,南北东西到处跑。他十三岁时,个头长到一百六十公分左右,奶奶希望爸爸出门跑车能带上他:“他不小了,我管不牢,你带身边我也放心。”于是爸爸带着他出门了。出发前,爸爸特别交代,开车过程中,不能动方向盘、钥匙、挡位、手刹,其他东西随便玩。他使劲点头,一路兴奋。这天到达目的地已是深夜,爸爸卸完货,随便弄了些吃的就带着儿子在车上睡了,爸爸睡上铺,儿子睡下铺。爸爸不敢深睡,突然发现老半天没动静,往下铺看,没人!当我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爸爸已经找到了孩子,或者说,是警察凭着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爸爸。原来那天走失后,他不知不觉走了很多路,在一个地铁站出入口

26、哭泣,被人发现交给警察。警察一时找不到孩子的亲人,只好暂时将他寄养到儿童福利院。他在福利院画了一幅画:一个男人,方方的肩,浓眉大眼。一辆大货车驾驶舱上有一条连线,标注:文金川。一栋带窗带烟囱的房子,两边两个名字:文金川、刘东。这幅画画出了最重要的信息,他没上过一天学,可从这幅画来看,他的智力其实不算差。警察猜想文金川应该是刘金川,然后凭着这幅图,找到了他的父亲。从父亲口中我们得知了孩子的一些状况。他懂得关心人。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绕到身后,又捏又捶;爸爸渴了,他把保温杯抢过去,把水倒到保温盖,一次倒三分之一,怕洒了烫着,喝了一次又倒一次;开车时间长了,爸爸打个哈欠,他双手合起来放

27、脸下,示意休息。他懂得感情,悄悄藏着妈妈的照片,不时拿出来看看。他也会筹谋未来,与爸爸聊天,用手比划,让爸爸赚钱给他买挖掘机,长大了他要开挖掘机赚更多的钱,他用大拇指搓着食指示意赚钱给爸爸。一点儿不糊涂要说命,他的命不算好,但他是个好孩子。要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有效。(选自2020年11月2日今晚报)1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后半夜,爸爸突然惊醒,往下铺一看,没人!(2)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绕到身后,又捏又捶。14. 作者为何要详细交代警察凭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爸爸的过程?15. 从“父亲”的角度,谈谈你对“要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

28、有效”这句话的理解。16.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文中加点的“好孩子”的含义。【答案】13. (1)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看到儿子不在下铺后的惊慌着急。(2)“稍稍”是稍微的意思,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体贴照顾,懂得关心人。 14. 运用插叙,解释了爸爸找到孩子的原因,表现了孩子的智力其实不算差。引出后文我们从父亲的口中得知孩子的一些状况的情节。 15. 他三岁时,父母离异,爷爷去世,爸爸外出打工,跟着爸爸一起跑车,他得到的爱实在不算多。但他拥有奶奶和爸爸的关爱。警察帮助他找到父亲,这是社会的关爱。这些爱让他能像健全的孩子一样成长,是“有效的爱”。 16. 他的智力不算差,懂得关心人,懂得感情

29、,会筹划未来,所以说他是一个好孩子。生活中常有一些身体残疾的孩子,虽然他们的身体有残疾,却有着不凡的智力、发达的情商,他们和那些身体健全的孩子一样,都是“好孩子”。【解析】【13题详解】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爸爸惊醒以后,第一反应就是看看下铺儿子还在不在,体现了爸爸对儿子的关爱。往下铺一看,却没有看到儿子,“没”人,表现了父亲没有看到儿子后的惊慌与着急。(2)“稍稍”是稍微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是在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微抬一下肩,他就会“绕到身后,又捏又捶”,表现了儿子的机灵和对父亲的体贴照顾,知道关心人。【14题详解】考查赏析语段作用。第段记叙是儿子走失后到找到父亲的经过,属于插叙

30、。交代了爸爸找到孩子的原因,是警察把他送到了儿童福利院,凭着他画的画找到孩子的父亲。联系第段中的“可从这幅画来看,他的智力其实不算差”可知,此处情节突出了孩子的智力不算差的特点。联系第段中的“从父亲口中我们得知了孩子的一些状况”可知,此处插叙还引出了下文父亲介绍孩子的一些状况的情节。【15题详解】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第段中的“他三岁时,父母离异,爷爷郁郁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了他和奶奶”可知,他童年生活不幸,没有得到太多的亲情之爱。根据第段中的“他十三岁时”和第段中的“于是爸爸带着他出门了”可知,他十三岁就随父亲一起去跑车。可知,他得到的爱实在不算多。根据第段中的“家里只剩了他和奶

31、奶”第段中的“爸爸睡上铺,儿子睡下铺。爸爸不敢深睡,突然发现老半天没动静,往下铺看,没人”可知,他拥有奶奶和爸爸的关爱。根据第段记叙的警察把他送到福利院,又凭借着他画的画帮他找到爸爸可知,他拥有社会的关爱。这些“爱”让他和健全的孩子一样成长,是“有效的爱”。【16题详解】考查分析理解词意。根据第段中“可从这幅画来看,他的智力其实不算差”,第段中的“他懂得关心人”,第段中的“他懂得感情”,第段中的“他也会筹谋未来”可知,他的智力不算差,懂得关心人,懂得感情,会筹划未来,所以说他是一个好孩子。可联系生活中那些身体有残疾,但智力超常或情商出众的孩子事例来解释“好孩子”的含义。三、文言诗文阅读(19分

32、)(一)(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7. 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的特点。18. 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答案】17. 长势繁茂 18. 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

33、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

34、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二)(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

3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B. 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 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D. 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2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2. 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3. 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答案】19. D 20. 晋陶渊明/独爱菊 21. 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22. 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

36、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3. 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横生枝蔓/藤蔓;B.更加/好处;C.认/对说;D.应当/应当;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晋陶渊明”是主语,“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37、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由“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作者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该句表明作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贴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

38、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点睛】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

39、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三)(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晏七岁,明惠若神,_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选自世说新语)【注】明惠:聪明,“惠”通“慧”。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24. 根据语境,在横

40、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25. 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A. 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B. 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C. 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D. 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答案】24. 魏武 25. A【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前文“明惠若神”和后文“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魏武知之,即遣还”来看,这里应该是魏武即曹操很喜欢何晏,想让他做自己的儿子,但是后来他知道了何晏的想法后,就打发他回去了,所以横线处应填:魏武。【2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

41、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可知,曹操很喜欢何晏,也因何晏长在宫中,想把他认作儿子,但他从何晏所画的何家的房子知道了何晏的想法,即不愿给他做儿子,不想更改姓氏,于是曹操就将何晏送回家了。据此可知,A选项“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是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何晏七岁时,就已经聪慧异常,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长在宫中,曹操就想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呆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后,就打发他回家了。四、写作(50分)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年前,北京日报

42、曾讲述过一个“八减一大于八”的故事,清华大学某阶梯教室里传出一阵悠扬的乐声,这是学生们在欣赏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除了这种文艺欣赏活动外,清华大学还组织了许多课余文艺社团、参加乐队和合唱队的就有二百多人,并且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许多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都很奇怪:“我们成天看书,怎么成绩还不如你们?”合唱队队长回答说:“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上面的这一则旧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43、答案】参考例文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成年人工作负担比山重,学生学习任务比海大,致使我们昼夜颠倒,夜夜不得息。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恰当,我们应当劳逸结合,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效的事情。古时人们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好学,却不深思这其中的问题:在极度缺乏睡眠的情况下学习与工作是否会起作用?现如今,我们学生中模仿古人“昼夜苦读”的仍不乏其人,在晚上,他们是勤奋好学、认真工作的“模范青年”,可第二天便哈欠连天,使得早上的“黄金时段”也被错过,最终却得到相反的结果。步入新时代的我们,应当用最短时间做最有效的事情,提高生活效率,使工作、学习、生活合理化,高效化,这样才可与时代共同进步

44、。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要求我们充实自己,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因为我们不满足现状,不满足于自己的知识储备、精神高度心里总是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理想的高度,便可“一劳永逸”,但我们却忘记了过度勤勉带来的负面影响,忘记了“积劳成疾”的隐患。每年总是有很多人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工作岗位,暂停了自己生命的绽放,这类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不能过度的勤勉,我们应当注重劳逸结合,给自己适当的休息,该勤勉时就勤勉,该休息的时候休息,给大脑一个缓冲的时间,将时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样才可高效的生活!注重劳逸结合,方可一日千里。正在“苦读万卷书”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不能在

45、白天高强度学习后夜晚再“挑灯苦读”,我们更不能在一晚上“挑灯苦读”后第二天“哈欠连天”,这种恶性循环只会使我们越学越累,越学越退步,与自己刚开始的目的背道而驰。成年人更应该注重“劳逸结合”,这样才可以提高效率,走得更远!我们正当青春年少,正值大好年华,我们应当劳逸结合,在恰当的时间做有效之事,这样才可高效学习高效生活!【解析】【详解】本题是材料作文。第一,审题。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落脚点是: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学习七个小时”是“劳”,“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是“逸”。可以理解为: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

46、,及时消除疲劳。张弛有度可让人调整心态,松紧自如。一张一弛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实现理想目标!据此可以围绕“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会平衡”等立意行文。第二,文体选择和选材。可以写记叙文,记录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有关“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故事,注意详略得当。如:期末考试前,我废寝忘食的复习,结果搞的在考场上头昏脑涨,成绩很不理想。然后与老师一起分析原因,老师指出要学会休息,学会劳逸结合。结果在随后的考试中成绩有了很大的气色。最后写出感悟。可以写议论文,表达对“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看法。如:学习到精疲力竭并不是好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才会更有效率;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平衡,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生态平衡了,就会风调雨顺;营养平衡了,身体健康就能得到保障;而劳逸的平衡,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的平衡,让人舒坦愉快平衡需要一种胸怀,学会平衡,就能站立起来。写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