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 将磨耗面上粉尘及时吸走, 则该面积下的磨损量 为 m 一 m ,试验中的磨损面积为 0 0 1 2 5 m ,磨损量 G = m 一 md O 0 1 2 5同一配合 比三组平行试验 , 三组试验 结果平均值作为该配合比下的磨损量 。 1 3分析因素的水平选取 - _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钢纤维体积率、 丁苯乳液质量 j 口分数 ( 相对于水泥质量 ) 、 水灰比 ( 固定水泥质量不 : 变 ) 三种因素对钢纤维增韧聚合物混凝土耐磨性的影 : 响 , 钢纤维增韧聚合物混凝土的配合 比设计没有相关 l : 菇 的规范作为依据, 一般认为配合比 设计可参考钢纤维 : 混凝土的配合 比设计 ,
2、本次研究依据响应面的特点和 孽 规范 要 求及实 际 工程 应用 对力学 性能 、 工作 性隅 J及 经 : 济性 的要求,三种影响因素的水平变化范围如表。 囡 因素的水平变化范围 表 3 1 4 R S M试验设计 前文已经说明了R S M试验中的B B D试验设计相 对于 C C D试验设计更适合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耐磨 性的试验研究, 根据表 2中三种因素的变化范围, 应 用 d e s i g n e x p e r t v 8 0 6对 B B D试验进行设计 , B B D试 验中的水泥用量为 4 0 0 k g m , 钢纤维增韧聚合物混凝 土实际用水量为计算用水量减丁苯乳液 中含
3、水量 , 钢 纤维增韧聚合物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 2 4 5 0 k g m ,因 素水平如表 3所示,B B D试验设计如表 4所示,+ l 代表高水平,0 代表中间水平,一 1 代表低水平。 响应面分析法中的因素与水平表 表 4 2 试验结果分析 2 1响应面分析法试验方案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以钢纤维体积率、 聚合物乳液质量分数、 水灰比 为自变量, 为使试验结果更加精确和直观, 将试件试 验前后质量差作为响应值,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 5 。 2 2试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表 6中A代表钢纤维体积率, B代表聚合物乳液 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表 5 总差 2 2 7 4 5 4 注:表中 表示
4、 p 0 0 0 1 差异极显著 ; 表 示p 0 0 1 差异 高度显著; 表 示p 0 0 5差异显著 质量分数, c代表水灰比。方差分析结果中模型方程 的检验中p 0 0 0 1 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拟合程度高, 有统计学意义 ,模型负相关系数为 9 9 6 5 ,说明响 应值有 9 9 6 5 来源于所选变量,拟合程度高。在各 因素及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统计检验结果中: 钢纤维 的体积率 A 、 钢纤维体积率的二次项 A 、 聚合物掺量 的二次项 B 、 水灰比的二次项 c 对响应值的作用都 是极显著的; 钢纤维体积率与聚合物乳液的质量分数 的交互项 A B对响应值是高度显著的; 聚合物乳液质 量分数 B 、水灰比c 、 钢纤维体积率与水灰比的交互 项 A C 都是差异显著的。 单因素对于耐磨性的影响显 m 0 0 O O 以 2 3玎6 4甜 嫩 铋 聃 勉 姐 慰舯 m 8 7”托4 2 O 9 l 1 1 l 1 1 l l 1 7 3 4 蛐 A B c 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