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舟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3796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舟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2. 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 溶液质量为100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3. 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R+MgCl2=RCl2+Mg B. R+2AgCl=RCl2+2Ag C. R+2HCl=RCl2+H2↑ D. Al+RSO4=AlSO4+R 4. 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共中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 B. 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 C. 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3、NH3、NO D.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5. 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6. 2019年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某拓展小组模仿门捷列夫用扑克牌寻找元素规律的方法,对部分元素进行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1)根据规律,图中钠元素扑克牌应放入的位置是______(填序号)。 (2)拓展小组用同样方法将其它元素排入相应的位置,并从表中选出几种元素,与钠元素组成了一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盐。请写出该盐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四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有______。 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生石灰和水 C.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碘和酒精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〇”表示不同原子) 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1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0.0 17.4 14.8 13.5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9. 炎热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它比普通洒水车的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更好(雾炮车的参数如表所示) 雾炮车的部分参数 空载时质量 最大装水量 满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6000千克 10000千克 0.4米2 (1)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______。 (2)雾炮车的降温效果更好,原因是喷出的极细水珠增加了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10. 烟头掉落、炉火忘关……,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火灾。如图是某型号的干粉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拔下保险销,用于握紧压把,通过连杆把高压气体容器打开。“压把”属于______杠杆。 (2)打开高压气体容器后,气体充满整个筒体,粉末状的灭火剂就会喷射出来,此时喷管受到一股反冲力,这是由于______。 (3)某种于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当干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即能灭火。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请结合燃烧的条件,简述该干粉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______ 11. 为了使大众吃得明白、吃得健康,我国规定包装食品必须标注营养成分表,标注的内容包括能量以及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表示每100克该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该营养素的百分比)。 如图是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克该种饼干中具有2369千焦能量,这些能量不可能来自4种营养素中的______。 (2)钠的过多摄入会引发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家卫计委推荐每人每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通过计算判断,按该企业依据的钠营养素标准,若人体摄入的钠全部来自食盐,则人体摄入的食盐量是否合卫计委的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2. 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克放入质量为100克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克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3. 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石灰、铁粉;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袋内解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______。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与分析】 (1)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2)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说法错误。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催化剂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 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没有全部溶解,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NaCl中Na+和Cl-比例为1:1知,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64克水中最多溶解23.04克氯化钠,故该溶液的质量是87.04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9:2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 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R在Zn的后面。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镁的后面,R不能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故A错误; B.因为氯化银不溶于水形不成溶液,所以R不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故B错误; 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R在氢的前面,在化合物中显+2价,R+2HCl=RCl2+H2↑能够反应,故C正确; D.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显+3价,与R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RSO4=Al2(SO4)3+3R,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一定的难度,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 解:A、在FeO、Fe2O3、FeS三种含铁化合物中,将化学式变形得①6FeO②3Fe2O3③6FeS,因32×6>16×3×3>16×6,含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FeO>Fe2O3>FeS,故A正确; B、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能溶于水,故B错误;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HNO3、NH3、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3、+2,故C错误;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其含量来分析。 明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物质的溶解性、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以及空气的组成及其含量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减小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解:(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减小,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故答案为: (1)减小; (2)密度比空气大。 (1)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温度、压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③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解:(1)表示钠元素的扑克牌中间的符号是黑桃,且数量是3个,则图中钠元素扑克牌应放入的位置是③。 (2)与钠元素组成了一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盐,该盐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 (1)③; (2)Na2CO3+2HCl═2NaCl+H2O+CO2↑。 (1)根据元素中间的符号、符号的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2)与钠元素组成了一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盐,该盐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B   2:1 【解析】 解:(1)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碘和酒精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AB。 (2)反应前后原子总个数不变,ABC分子个数比是2:1:2时,恰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2:1。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 【解析】 解: 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固体都是减少了2.6g,所以第一次也是减少2.6g,所以样品质量为20.0g+2.6g=22.6g,而第四次只减少了1.3g,所以此时硫酸过量。所以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7。 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x×1.84克/厘米3×98%=80g×19.6% x≈8.7厘米3=8.7mL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59.7%介于59%-65%之间,所以性能优良。 故答案为: (1)<; (2)8.7mL; (3)优良。 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固体都是减少了2.6g,所以第一次也是减少2.6g,所以样品质量为20g+2.6g=22.6g,而第四次只减少了1.3g,所以此时硫酸过量。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求算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不是质量)。结合生成固体的质量求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而与标准对比分析。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求算时注意确定求算体积还是质量。 9.【答案】颗粒物   液体表面积 【解析】 解:(1)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颗粒物;故答案为:颗粒物; (2)雾炮车的降温效果更好,原因是喷出的极细水珠增加了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故答案为:液体表面积;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颗粒物;雾炮车的降温效果更好,原因是喷出的极细水珠增加了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0.【答案】省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碳酸氢钠喷射到可燃物上受热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汽化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由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而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解析】 解:(1)“压把”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填:省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打开高压气体容器后,气体充满整个筒体,粉末状的灭火剂就会喷射出来,此时喷管受到一股反冲力,故填: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汽化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由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而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故填:碳酸氢钠喷射到可燃物上受热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汽化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由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而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1)根据杠杆的工作原理来分析; (2)根据力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11.【答案】钠 【解析】 解:(1)在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中,能提供能量的是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或油脂)、蛋白质,其中钠不能提供能量; (2)人体摄入的钠量为:400mg÷20%=2000mg=2g 含有2g钠元素食盐的质量为: 2g÷=5.1g<6g 人体摄入的食盐质量符合卫计委的要求。 故答案为: (1)钠; (2)人体摄入的食盐质量符合卫计委的要求。 (1)根据能提供能量的是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或油脂)、蛋白质进行分析; (2)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答案】CaCl2和MgCl2 【解析】 解:恰好完全反应时,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所以对应的溶质的化学式为CaCl2和MgCl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50g-268.4g=6.6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 x=15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60% 则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5g-15g-4.2g=5.8g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y Mg(OH)2+2HCl═MgCl2+2H2O 58                            95 5.8g                         y = y=9.5g 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100%=5.8% 故答案为: (1)CaCl2和MgCl2。 (2)60%。 (3)5.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确定氢氧化镁的质量,然后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化镁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3.【答案】CaCO3、Fe、Fe2O3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能,能通过D中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解析】 解:猜想三:可能是三者的混合物,可能是CaCO3、Fe、Fe2O3。 【实验与分析】(2)若粉末中含有Fe,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则会观察到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评价与反思】氢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D中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故答案为: 猜想三:CaCO3、Fe、Fe2O3; 【实验与分析】(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评价与反思】能,能通过D中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猜想三:根据可能是三者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与分析】(2)若粉末中含有Fe,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 【评价与反思】根据氢气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水蒸气的检验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